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_第1页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_第2页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_第3页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_第4页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

长江是中国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多年以来,由于蓄洪垦殖、沿途调水、污染排放、过度捕捞、航运等人为活动,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和其中的鱼类资源面临威胁。在长江水系中,上游的珍稀鱼类尤其丰富,中国特有种比例明显高于中游和下游。如今,长江水电开发的重心已经从三峡滚动上溯到金沙江江段及上游支流,开发规模之大、水坝之高、梯级之密集,举世罕见。在水电项目环评公众评议的过程中,众多水生生物保护专家发出警示:水电过度开发的叠加效应将会摧毁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密集区的流水生境,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产生无可挽回的重大影响。2009年和2010年,围绕重庆小南海水电工程的修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面临调整。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水电工程立项建设,环保组织、专家和公众则执着地捍卫保护区免受破坏,“小南海”成为媒体上的热门词汇。这一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反映了承担中国生态安全重任的自然保护区在水电大开发中面临的艰难境遇。一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如火如荼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2003年10月编制的《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中推荐的梯级开发方案,金沙江水电开发由19个梯级组成,其中中下游河段的金安桥、观音岩、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6个梯级为近期工程。而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金沙江中下游规划兴建梯级电站数量被增加到12座,装机总容量为5858万千瓦。其中雅砻江口至宜宾下游河段规划按4级开发,即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而奔子栏至雅砻江口的金沙江中游计划开发一库八级,即上虎跳峡水库、两家人、梨园、阿海、龙开口、金安桥、鲁地拉、观音岩(见图1)。图1长江上游龙盘(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交界)电站到葛洲坝(湖北省宜昌市)电站(含在建和规划)剖面在金沙江开发启动前后,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的梯级开发也已经大规模启动。其中岷江干流都江堰以上的上游河段,已规划了10个梯级电站,中下游还规划了7个梯级;大渡河干流规划为22级梯级,后又增加下游的沙湾、安谷两级,共为24级;雅砻江干流,总共规划了21个梯级;乌江干流规划了12级梯级水电站;嘉陵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枢纽。除在干流大搞全江“渠化”的开发规划以外,这些河流的各级支流,也已形成“密如繁星”的梯级开发态势。梯级开发有利于发电效益的最大化,但如此密集的开发,梯级水库的形成与运行形成的叠加效应将远大于单一电站兴建的影响。如果这些梯级开发全部实施,将会对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尤其是珍稀、特有鱼类产生难以挽回的重大影响。二近年来水电开发一再压迫长江特有鱼类的生存空间长江流域的鱼类纯淡水种类达到338种,接近全国淡水鱼总数的1/3;同时长江流域鱼类中特有种有162种,中国特有种有265种,占中国鱼类特有种总数的60.36%。电站建设已经对多种珍惜鱼类的生存状况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鱼的种群和数量都在明显下降。1.葛洲坝工程:直接导致中华鲟灭绝长江上游江段存在着许多特有物种,也就是为中国所独有、长期适应长江上游水体生态条件的特有鱼类。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在20世纪70年代数量还很多,其中许多曾是四川江河的主要经济鱼类,在渔获物中占有较大比例。80年代后,很多种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逐渐失去渔业价值,种质资源急剧减少。1989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彻底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2.三峡工程:妥协下成立的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专家称,三峡工程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约占上游特有种数40%。而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其种群数量势必相应减少。为有效地保护好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减轻因三峡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三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在长江上游泸州至宜宾新市镇建立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泸州市人民政府和宜宾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分别建立了长江泸州段泸州市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宜宾段宜宾地区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两个保护区合并建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该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遭“掐头”然而,就在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保护区设立的当年,水电开发已经开始按计划向上游的金沙江江段滚动,而规划中的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大坝,竟都位于保护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而高161米的向家坝大坝恰恰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高278米的溪洛渡大坝则距保护区核心区上游边界不过两公里,两座水电站建成后几乎首尾相接,导致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保护区的核心区成为库区,完全丧失流水生境,白鲟90%的产卵场被淹没,达氏鲟50%的产卵场被淹没,圆口铜鱼因生境严重破碎化,完成生活史困难。为了给金沙江水电开发让路,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家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请示下发了《关于金沙江一期工程与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00249号),要求国家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开展工程对保护区的有关影响及工程和保护区替代方案研究工作。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2月将《关于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将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上报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小南海水电站:危及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在水电开发如火如荼的状况下,作为诸多重点保护鱼类以及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栖息地,多位鱼类专家将这片保护区看做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主要、最重要和最后的庇护所。然而,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才不过三年,水电开发再次尾随而至。相关方面提出,依据1990年形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长江干流三峡之上、向家坝之下,应当修建小南海、朱杨溪、石硼等大型电站。其中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论证阶段。作为当地电网的骨干电源,小南海坝顶高程海拔206.5米,预选坝址位于重庆市珞璜镇下游1.5公里处,处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实验区。由于影响了自然保护区范围,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函2008210号的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部领导关于助推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前期工作的指示精神”,农业部于2009年2月17日至18日组织专家对重庆市政府提交的《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此次论证会上,专家组指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长江鱼类物种资源和渔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生态通道,水电站的修建将会对水生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区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此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在研究了小南海水利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的影响后,曾给出更加严峻的预测[1]:小南海和其他梯级电站开发的累积效应将会严重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水域环境,对栖息的珍稀特有鱼类造成毁灭性影响。环保部专家经研究认为,拟建小南海大坝将成为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直接截断大坝上下游江段的连续性,阻碍了洄游性鱼类向上游或下游迁移的通道。小南海工程淹没区涉及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不但将导致多种珍稀特有鱼类产卵场和栖息地大量丧失,同时淹没区内的流水生境将变成水库静水环境,坝址下游江段的水情水势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流量从季节性变化变为由人工调节的无规律性变化,大坝泄洪也将直接改变下游部分江段水流的流速、流量、水温、水质等一系列指标,对该区域的生境造成显著影响。若小南海、朱杨溪、石硼3个梯级电站建成,长江干流中的核心区和实验区将不复存在,仅剩41.9公里缓冲区。库区将合计淹没30处珍稀特有鱼类产卵场及集中分布点,保护区的功能和结构将几乎丧失和破坏。然而,根据公开报道,在这个项目的论证会上,专家组仅模糊地提出: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规,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农业部的专家评审会“模糊地”讨论了电站对鱼类的影响,最后把球踢给了国家环保部。显然,这是暗示保护区范围必须再次调整。但是,保护区调整不调整,已经陷入两难。如果不调整,在几度鲸吞蚕食之下,保护区的功能几乎无法维持;如果要调整,放眼长江上游,在广大的区域内,干流、支流几乎都规划了密集的梯级水坝,纵然有心调整保护区,又该向何处去呢?四野生鱼类自然保护区调整之争:公众参与的保护与开发博弈1.众多专家发表公开信,警告小南海工程开发2009年5月6日,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吕植等八名专业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2],表明水电过度开发的叠加效应将会摧毁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密集区的流水生境,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产生无可挽回的重大影响。在这封公开信中,专家们表达了对于长江水电开发的忧虑,尤其针对小南海水电工程开发对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野生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发出了严肃的警告:“为了避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陷入绝境,我们呼吁采取紧急措施,综合平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制止水电过度开发,保护珍稀特有鱼类。”专家们注意到重庆市对能源的需求问题,但同时认为重庆市的能源需求是可以通过重庆上下多个大型水电工程的协调来得到比较满意的解决。2.多家环保组织致函环保部,聚焦保护区专家评审会议信息公开2009年10月28日,绿家园志愿者等六家环保组织[3]给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写了一封公开信:“吁请每一位专家慎重对待,坚守学术良心,投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一票。”2009年11月9日,自然之友代表国内6家环保组织,将一封申请函递送到了国家环保部,共同向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要求:由每家组织各派一位代表,旁听将在当月召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年度会议。此次会议的议题之一很有可能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野生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划调整问题,这将是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能否顺利通过审批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环保组织空前关注。此前有消息称,对于小南海水电项目建设,由于重庆市政府的密集游说与积极推动,主管渔业的农业部已经打算开绿灯放行。一旦环保部同意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划作出调整,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审核批准的瓶颈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表示:“我们认为,调整这样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范围应该有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鉴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涉及公众重大环境利益,我们特此提出旁听申请。”[4]3.环保部回应环保组织,争议问题暂时搁置11月10日,环保部自然生态司自然保护区与物种管理处致电自然之友,告知环保组织递交的申请函已经收到,并感谢环保组织对于此次会议的关注。环保部相关人士表示,当次专家会议不会出现相关保护区的议题,建议环保组织不要参与旁听;如果环保组织有需求,可由该处在会上转达环保组织的意见;环保部也愿意在会上提出建议,讨论在以后类似的会上是否可引入公众参与性质的旁听。得知此消息后,环保组织和关注长江流域生态的专家学者稍微松了一口气,保护区暂时安全了,但他们依然对保护区前景不表示乐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表示:“即便是今年的年会不讨论小南海的保护区区划问题,但明年呢?水电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一年时间并不是很大的阻碍,情况很难预料。”4.保护区调整几成定局,长江鱼类恐失最后庇护所2010年末,众多专家和环保组织长期以来的担心终于成为现实。2010年11月24日,自然之友从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得到通知,得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已经在当月19~21日举行的“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获得通过,将送国务院报批。根据国家环保部电话中传递的信息,与2009年不同的是,此次的保护区边界修改没有直接提及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原因,但是调整边界的范围和地点与小南海电站之前提出的边界修改是基本重合的。因此,2010年12月1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七家环保组织[5]向环保部提交了《申请就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召开听证会》的信函,认为该项目涉及公众重大环境利益,召开听证会能够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公众参与讨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获得专家评审会议通过,意味着小南海水电项目的最后一道防线几近失守。环保组织之前曾与重庆市政府和三峡总公司就小南海项目进行过沟通,重庆市和三峡总公司对上马这一项目一直持肯定态度。由于重庆市政府和小南海项目建设方三峡总公司等利益方的强力推动,2009年,主管渔业的农业部已经同意对小南海水电项目“放行”,其前提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要通过对该保护区的调整规划。事实上,重庆水电开发方面的游说能力远超过环保组织的想象。在2010年12月,得知环保组织要召开保护区调整的听证会要求后,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还亲自到北京和提反对意见的环保组织“一个一个地见面,请理解重庆发展的需要”。[6]令人担心的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旦调整,除了小南海,朱杨溪、石硼等水电项目也将提上议事日程,葛洲坝、三峡、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五座大坝将连成一体,直抵目前正在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巨坝。按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一位负责人的表述,就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将丧失最后一片生存空间”。[7]5.环保组织集中发力,公众保护呼声渐起就在环保部国家级保护区边界修改专家会议结束之后的一个半月之后,2011年1月14日,环境保护部在其网站发布了2011年第一号公告,列出了7个申请调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赫然在目,公示日期截至1月21日。2011年1月18日,自然之友致信国家环保部,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一事,申请三项信息公开: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针对此保护区的评审意见和会议记录。在这三份信息公开申请被环保部受理之后,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共同制作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参与保护区调整意见征集反馈操作方案”,号召广大公众关注长江生态保护并积极发表各自意见。在号召发出后的短短几天,全国各地有超过百名公众以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发表了他们的意见。1月20日,自然之友再次与环境保护部进行沟通,申请延长此次公示征集公众意见的时间。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组织的要求合理,他们决定将接受公众意见的时间延长三个工作日,至1月26日截止。1月21日,自然之友发表了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在这封以“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即将失去家园”为题的信中,自然之友恳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保护区修改边界的决策过程:一是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停止目前重庆市综合发展规划中有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修改的审批进程,寻找其他替代方案;二是重视环保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公开原则。公开信称:“公众参与的切实落实,是保证评审委员会机制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补充,从目前的情况看,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8]同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北京举办记者会,发表了其基于长期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于此次保护区调整和小南海水电工程的意见,并提出同时满足生态保护和解决重庆市电力供应问题的替代方案:建议重庆市和中国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就金沙江下游在建和拟建的四座大坝(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建立合作共享关系。重庆市可以把原本计划投资在小南海水电站的投资投在三峡总公司在建和拟建的四座大坝中,从而获得相应比例的所有权和利润。而更有吸引力的一点是,通过调整这四个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长江中游的蓄滞洪区承担这一部分洪水风险,三峡总公司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总的装机容量。有关这一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重庆将有可能实现同等投资规模下更多的水电装机容量,尽管这一点还需要重庆与三峡公司之间更多的谈判和协调。这一方案对生态环境的益处显而易见,避免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内修建大坝和水库,避免对仅存的长江珍稀和特有鱼类种群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一方案也保护了中国政府和三峡总公司将保护区作为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梯级工程补偿措施的所有投资,同时也捍卫了中国在长江流域进行“可持续水电”开发的宣言。1月24日,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汪松、国际动物学会秘书长解焱等多名长期致力于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联名致信环保部,恳切建议环保部严格依法保全长江干流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五展望:不仅仅是小南海小南海水电开发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之间的博弈,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结果。超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