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第一章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前言关于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是一种生存智慧

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时才起飞。——[德]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辩证看待世界万物,思考解决现实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思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第一章——哲学与哲学的根本问题、中西方哲学的开展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辩证的唯物论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唯物史观第八章——人的全面开展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安排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或辩论其他形式考试方式:课堂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现时代精神的凝练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和理论根底。第一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问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第四节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问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开展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解。对于哲学的含义,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和答复。哲学〔Philosophy〕就词意而言,哲学一词最初来自古希腊。古希腊文由“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两个字组成,是追求智慧、爱智慧的意思。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中,哲学又被称为形而上学。中国的?尔雅?中“哲〞字解释为:“哲,智也。〞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用汉语“哲学〞来表述西方哲学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入中国。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约公元前384~公元前32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比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这些都属于世界观问题。世界观是人人具有,但是自发的、零碎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世界观感性的、零碎的——常识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是统一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表现: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第二,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决定世界观方法论表达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等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之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把各种具体科学知识合起来就不是知识了,而是智、智慧了。智慧就属于哲学范畴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哲学

哲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根底之上的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更加远离社会经济根底,具有更大的相对独立性。哲学往往要通过许多中间环节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才能与社会经济根底联系起来,它对社会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中介来完成的。但一旦发生作用,将是深刻的,它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二、哲学根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页)哲学根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有两大根本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能够认识——可知论不能够认识——不可知论哲学根本问题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哲学根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贯彻到底。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会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首先,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次,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最后,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科学地解决哲学根本问题三、哲学根本派别及其历史开展轨迹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万物共相、本质是唯心主义:“主观精神〞或万物共相、本质为人心所造。客观唯心主义——万物共相、本质是“客观精神〞。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的两种根本形式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存在就是被感知

王阳明(1472-1529)

贝克莱(1695-1753)2、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道——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董仲舒(前179-前104)Hegel(1770-1832)唯物主义的三个开展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或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西哲—15世纪之前,中哲—19世纪中叶之前。〔2〕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开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原复归于它。如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火成说〞等,并认为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3〕坚持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

五行说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前470〕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西哲——15-19世纪。〔2〕根本观点:自然界、物质是世界的根底,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和反映。力图把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理性反对迷信,尊重科学,以科学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3〕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9世纪以后〔2〕克服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弊病,建立以科学实践观为根底的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是唯物主义开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3〕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对唯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奉献之一。全部哲学史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展轨迹辩证法的开展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跟这个紧密相连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开展变化的,还是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开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对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形而上学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辩证法辩证法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开展的。形而上学那么主张事物是孤立存在和世界的静止不变。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的三个开展阶段:1、古代同朴素唯物论相联系的自发辩证法。2、近代的唯心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附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于哲学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自学内容:中西哲学开展的历程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发源于古希腊而开展于欧洲的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它们各有自己的开展脉络。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演变: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先秦哲学。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拓展——汉唐哲学。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成熟——宋明理学。四,中国古代哲学的转型——明清之际哲学。印度哲学的开展印度哲学已有三千年历史,其开展可分为三个根本时期:古代时期(从公元前第一千年初到公元头几个世纪)、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早期,10—12世纪和中世纪晚期,17—18世纪〕、近代〔含现代〕。在第一个时期,哲学思想逐渐从记录在人类最古老的文献?吠陀?里的神话观念中分化出来。这一过程最集中地表现在对吠陀颂歌——?奥义书?〔公元前6—3世纪〕的注释中。〔佛教哲学思想从根本上说也是来源于吠陀经和奥义书。〕西方哲学的开展:第一,古代西方哲学。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5世纪〕、中世纪哲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第二,近代西方哲学。主要包括17世纪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第三,现当代西方哲学。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哲学出现了新的转向: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从泛逻辑主义到非逻辑主义、从乐观主义到悲观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思想理论来源。〔一〕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开展的程度:在19世纪40年代已经比较充分地显示了社会开展中物质力量的决定作用,使人们唯物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有了可能;2.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的无产阶级已由自在的阶级上升为自为的阶级,阶级斗争方式由自发的经济斗争开展到自觉的政治斗争,要求有自己的世界观来武装自己。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二〕科学知识条件自然知识根底——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化论〕

社会知识根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德国植物学家德国动物学家生理学家〔三〕理论思维条件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理论思维条件,或者说是直接的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辩证法费尔巴哈哲学体系的根本内核——唯物主义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中阶级斗争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