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学说中山大学中医学_第1页
体质学说中山大学中医学_第2页
体质学说中山大学中医学_第3页
体质学说中山大学中医学_第4页
体质学说中山大学中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质学说中山大学中医学第1页/共26页第五章体质学说第2页/共26页重点

1、掌握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与分类

2、掌握体质学说的应用●中医学体质学说——属于藏象的内容之一。●体质的内在基础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体质的差异,实乃内在物质之偏倾和功能活动之差异的反映。●研究体质,实质上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藏象,藏象理论是体质学说的指导思想。

第3页/共26页第一节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体质”名称的由来●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自《内经》始,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禀赋”、“素质”、“禀质”、“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即现代所言“体质”的代名词●近年来,“体质”逐渐形成一种学说,被日益重视。●“体质学说”的兴起,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形成一些新的理论热点。

第4页/共26页二、体质的含义

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先天禀赋)和获得性(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一个因素体质(遗传因素、胎育因素)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5页/共26页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健康状态因为:人体生命过程存在两种状态疾病状态所以:体质的表现形式也体现于两方面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体质的表现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第6页/共26页四、体质所含内容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既是体质基础上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体质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神内部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

-—以体质为其生理学基础、二者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第7页/共26页

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体姿等)—人体形态结构是体质的重要基础

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外形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等)—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

—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也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第8页/共26页第二节体质的形成体质,是人体过去生命活动的结果,又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着将来的体质——“积累”“机体遗传性特征及获得性特征的合成”。

一、先天因素又称先天禀赋:小儿出生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产生生命父精母血相合形成体质的基础体质形式——遗传性

作用:

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是人体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

※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个体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注: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倾向。

第9页/共26页二、后天因素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两方面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以血为主性别男子以精为主,以肾为先天内在因素小儿为“纯阳之体”——阴阳处于蓬勃生长状态年龄老人以肾气虚衰为先导——阴阳气血均衰退心理情志的异常变化导致体质下降,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自然环境——地理,不同区域的人,体质结构明显差异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社会地位外在因素

社会环境

影响体质变化职业、战争第10页/共26页第三节体质的表现特点

全面性——全面体现在形和神的一切方面普遍性——每个个体都有体质,无一例外

复杂性——个体表现千状万态,复杂多样稳定性——个体生理特征相对稳定(动态稳定)

可变性——随时间推移、年龄变化而自然演变

连续性——表现在时间上的不间断、连续演变规律

第11页/共26页第四节体质的分类

体质的分类:源于《黄帝内经》,诞生于2000

多年前

按阴阳五行分类——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人

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膏型人、脂型人、肉型人

按性格刚柔、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第12页/共26页一、体质分类的依据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以下所介绍的仅为阴阳分类法。

第13页/共26页三、正常体质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常度之内)(一)阴阳平和质形:体壮适中、目光有神,肤色明润、食欲好、二便正常等

表现气血阴阳充盛神:性格开朗,生活安静自处、顺功能协调应自然,精力充沛等健康、不易生病、多长寿

演化病则易愈易治第14页/共26页(二)偏阳质

形:体瘦结实、面色偏红或微黑、食欲旺、喜冷畏热

表现神:性格外向、好动、急躁、精力旺盛、性欲旺等

偏于亢奋、多动、偏热等特性(火体、热体)阳气偏亢、有耗阴之热、易上火、易感阳邪

演化病多为热证、实证、易化燥伤阴而阳亢阴虚

第15页/共26页(三)偏阴质形:偏胖较虚弱、面白少华、食量小、畏寒喜热等

表现神:性格内向、好静、少动、精力欠旺、性欲弱等

偏于抑制、偏寒、

阳气偏弱、腑腑机能偏低,有多静等特性阳耗之寒、易感阴邪

(寒体)

演化病多寒证、虚证、易从寒化、易阳虚阴盛

第16页/共26页第五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综合前面所言,我们得知:

特异性易感倾向体质多样性个体对疾病有病变性质差异可变性疾病演变不同治疗反映不一据此,中医强调“因人制宜”——因体质制宜。具体落实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养生多方面。

第17页/共26页一、体质与病因

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受性

肌肉不坚、汗孔疏松者——易受风邪侵犯素体阳虚者——易感寒邪易感性素体阴虚者——易感温热之邪素体湿盛者——易感湿邪第18页/共26页二、体质与发病●当致病因子侵袭人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体质强弱

体质强,有抗病力,遇致病因子侵犯也不发病发病与否人之所以发病,乃致病因子侵犯了体质弱的人体此处所言体质,实指人体“正气”而言。●人在既病后,发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发展趋势、预后与体质有关“邪气因人而化”——质化质化:病势从体质而化第19页/共26页

病因不同,体质相同,可出现相同证候——异病同证例:同为阳盛之体,或感寒邪,或感热邪而皆从热化质化病因相同,体质不同,可出现不相同证候——同病异证例:同样患感冒,阳虚体质寒化,阴虚体质热化

结论:由于体质的个体差异,其“质化”过程不同,临床表现类型则不同。第20页/共26页三、体质与辨证中医辨证,应掌握病人的体质特征地位之贵贱人事际遇诊病时,经济之贫富分析确定其体质特点,把握其要具体了解禀性勇怯与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情绪苦乐抓住病本质,准确诊断疾病居处环境第21页/共26页四、体质与治疗体质——治疗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