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2023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在〔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奉献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奉献。故①②③正确。应选D。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战役时间作战区域毙伤俘日伪军人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1940年华北地区4万多人2023多千米近3000个A.血战卢沟桥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准确掌握。由材料中“1940年〞“华北地区〞等信息可推断出题干所述历史事件应该是百团大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它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应选C。
使国共十年内战根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相关知识,以及准确识记的能力。结合相关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容许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根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应选D。
蒋介石屠杀过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A.对蒋介石宽容些 B.改善国共双方的对立关系
C.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D.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答案】D【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因此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
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陜北小山村——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七大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应选C。
以下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一时期是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十年内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略
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设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第五次反“围剿〞【答案】C【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其它三个事件的时间分别为:1937年7月、1939年9月和1933年10月,都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合,应该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以下哪一事变的性质根本不同于其它三项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都是侵华日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兵谏〞,应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近代的重大历史事变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九一八事变发动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口是柳条湖事件,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方针,导致东三省沦陷。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地点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战初期继“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军的壮烈战斗。
以下图片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①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②中国军队鏖战台儿庄发生在1938年.③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发生于1937年.④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是1940年.
所以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应选A.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前后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对抗的事实.重点掌握其时间.
要熟记抗日战争前后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对抗的事实,注意事件的先后顺序.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以下图漫画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饿狼翻开东北的门户,而蒋介石不让张学良抵抗〞,可判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联系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所以BCD不正确,应选A。
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前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石雕台历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哀的日子,石雕台历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A.1931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29年【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此题属于识记性问题,难度不大。由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应选A。
七七事变后,在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的大规模进攻时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A.张自忠葛先才 B.姚子青谢晋元 C.张自忠左权 D.佟麟阁赵登禹【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的相关知识点。七七事变后,日军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故ABC错误,D正确。应选D。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设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D.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假设中国被打跨了,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的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认为中国抗战拖住了日本,有力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因此ABD不对,应选C。
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A.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答案】C【解析】略。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假设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台儿庄战役的根本史实。由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指挥,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的胜利。应选A。
二、读图说史题有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1〕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2〕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3〕发起这场事件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和________。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________。〔4〕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停止向红军进攻【答案】〔1〕西安事变
〔2〕193612月12日
〔3〕张学良
杨虎城
一致〔团结、联合〕抗日
〔4〕C【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由题干信息?西北文化日报?和报纸上的图片人物可知,这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故填西安事变。〔2〕此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发生时间的识记。根据材料中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故填1936年12月12日。〔3〕此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相关内容的识记。西安事变发生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之下,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故填张学良、杨虎城、一致〔团结、联合〕抗日。〔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根底。应选C。有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⑴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⑵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
年_月_日。⑶发起这场事件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
和__________。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__________。⑷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停止向红军进攻【答案】〔1〕西安事变
〔2〕193612月12日
〔3〕张学良
杨虎城
一致〔团结、联合〕抗日
〔4〕C【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由题干信息?西北文化日报?和报纸上的图片人物可知,这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故填西安事变。〔2〕此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发生时间的识记。根据材料中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故填1936年12月12日。〔3〕此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相关内容的识记。西安事变发生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之下,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故填张学良、杨虎城、一致〔团结、联合〕抗日。〔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根底。应选C。三、材料解析题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1〕材料一表达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写出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第一次大捷的名称。材料三:2023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答三点〕【答案】〔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平型关大捷。
〔3〕因为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到达三十万人以上。
〔4〕①有助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③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奉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④说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决立场;⑤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主精神;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任答三点〕【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及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评选吉祥物∣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3 比赛场次|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苏教版
- (常考易错题)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数学试卷(北师大版)
- 2025年云南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4年氯氟氰菊酯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电气机械及器材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2025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培训课件
- 俄罗斯进口冻肉合同范例
-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建筑技术类)《建设法规》模拟练习试题库(含答案)
- 急性呼衰院前急救流程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件
- 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深度研究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总务工作计划(附2月-6月安排表行事历)
- 夫妻离婚协议书范本2024
- GB/T 3920-202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5 幼儿的权利与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