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一、单选题1.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溶液:、、、B.溶液:、、、C.溶液:、、、D.溶液:、、、2.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3%的NaNO2,它是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第二步:NH4NO2N2+2H2O下列对第二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①NH4NO2是氧化剂②NH4NO2是还原剂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3.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运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A.晴朗的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可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B.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Fe(OH)3粒子向阴极移动C.在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在江河入海口,逐渐形成三角洲4.镁元素又称“国防元素”,可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等,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上面反应涉及到四大基本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B.从MgCl2·6H2O到MgCl2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D.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5.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同位素:
H2D2
T2 B.非电解质:NH3、C2H5OHC.非极性分子:C60、CO2、CH2Cl2 D.同系物:-OH、CH3--OH、CH3--CH2OH6.对于白磷引起的中毒,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解毒剂,有关反应如下: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SO4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B.11molP被氧化时,该反应中有30mol电子发生转移C.还原性:CuSO4>H3PO4D.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0:37.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为悬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B.制备Ⅰ对应的分散系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C.利用过滤可得到为Ⅰ中的分散质粒子D.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丁达尔效应8.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青蒿素属于A.有机物 B.单质 C.氧化物 D.盐9.ICl是种红棕色液体,遇水反应生成HIO和HCl,可用于有机合成等。实验室制备出Cl2与二次升华碘反应可制取ICl(I2+Cl2=2ICl,Cl2过量时发生反应ICl+Cl2I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烧瓶中盛放的药品可以是KMnO4B.装置②试管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C.当装置③烧瓶中固体全部变为液体时,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产品D.装置④吸收尾气中的氯气等气体并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③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 B.工业制氯气 C.碘的升华 D.海水晒盐二、填空题11.有下列物质:①Cu,②NaCl,③NaHSO4,④SO3,⑤H2SO4,⑥C2H5OH,⑦CaCO3,⑧BaSO4,⑨Cu(OH)2,⑩Fe(OH)3,⑪烧碱,⑫NH3·H2O。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2)能电离出氢离子的是_______(3)属于酸的是_______。(4)属于碱的是_______(5)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12.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1)表述中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_______。A.沙里淘金
B.蜡炬成灰
C.百炼成钢(2)误食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A.NaNO2被还原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还原性:维生素C>Fe2+ D.NaNO2是还原剂(3)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关于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Ag+H2S+O2→X+H2O。X为只含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4)油画所用颜料含有某种白色铅化合物,久置于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PbS),从而使油画色彩变暗。若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变成白色的PbSO4,从而使油画的色彩“复原”。上述“清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13.补全下列离子方程式,并改写成化学方程式:(1)_____+2Ag+=_____+2Ag
_______(2)Fe2O3+_____=2Fe3++______
________(3)CaCO3+____=CO2↑+_____+______
_______14.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7种物质:O2、KMnO4、MnSO4、H2SO4、H2O、H2O2、K2SO4。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3)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4)若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15.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金属Fe
②溶液
③溶液
④二氧化硫
⑤稀硫酸
⑥氨气
⑦固体
⑧固体
⑨固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标号,下同)(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3)将③⑦混合,配制成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①,充分反应后。①若①无剩余,且有铜生成。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若所得固体为纯净物,则此固体为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nm。三、计算题16.PCl3和PCl5能发生如下水解反应:PCl3+3H2O=H3PO3+3HCl;PCl5+4H2O=H3PO4+5HCl,现将一定量的PCl3和PCl5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在加热条件下缓缓通入0.01molCl2,恰好将H3PO3氧化为H3PO4,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20mL2mol·L-1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请计算:(1)最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2)原混合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17.回答下列问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到蜡烛与的燃烧反应,反应生成和,该反应一定是______(填序号)。A.离子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素材I.“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结合素材回答问题(2)~(4):(2)该反应中的摩尔质量是______(3)28g铁粉中含有的Fe原子数是______。(4)若28g铁粉完全反应,析出Cu单质的质量为______。素材II.宋代《洗冤集录》中记载有“银针探毒”,其原理是:。结合素材回答问题(5)~(6):(5)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和两种气体分子数之比为______。(6)在0℃、101kPa条件下,11.2L氧气完全反应,消耗的的体积是______。素材III.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结合素材回答问题(7)~(8):(7)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8)该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9)向空气中排放会造成酸雨,检测出某地雨水中的离子组成和浓度如下表所示:离子浓度()0.060.080.020.04a该雨水中氢离子的浓度a=______。18.现有以下物质:①H2SO4;②液氨;③KOH固体;④熔融KHSO4;⑤Fe(OH)3胶体;⑥银;⑦SO2;⑧CH3COOH;⑨蔗糖;⑩苯;⑪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2)某物质A加热时按化学方程式分解,产物均为气体,测得相同条件下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40,则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3)质量比为11:7:16的、CO、,它们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4)标准状况下有①,②个分子,③三种气体,对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5)在标准状况下,用干燥的烧瓶装满一瓶氯化氢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倒置于水槽中,此时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mol/L。(假设烧瓶内的液体不扩散出水槽)(6)标准状况下,将VL的氨气溶于0.2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g·cm-3,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mol/L;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ρ1g/cm3,5%的氨水的密度为ρ2g/cm3,ρ1<ρ2,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_______15%(填>、<或=)。四、实验题19.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2)制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洗气瓶中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4)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氯气。若打开活塞b,d处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若关闭活塞b,d处的有色布条褪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a处通入的是潮湿的氯气 B.c中盛放的可能是浓硫酸C.c中盛放的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D.c中盛放的可能是饱和食盐水20.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供选试剂: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2)试剂a是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_____(若能,此问不用回答)。(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_的质量。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解析】A.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四种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B正确;C.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双水解不能共存,氢氧化钡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C错误;D.碘离子被高锰酸根氧化,不能共存,D错误;故选B。2.D【解析】第二步反应中,亚硝酸铵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3价变为0价,所以亚硝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①、②错误,⑤正确;第二步反应中,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故③正确;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中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变化,故④正确;综上,③④⑤正确,答案选D。3.C【解析】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B.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Fe(OH)3粒子向阴极移动,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B不符合;C.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C符合;D.河水是胶体,在江河入海口处遇到海水即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胶体的聚沉,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D不符合。故选C。4.C【解析】贝壳锻烧得到CaO、②、③反应为分解反应,CaO与水得到石灰乳为化合反应,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可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氯化镁溶液,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镁固体,最后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即可得到金属镁。【解析】A.贝壳转化为CaO、②、③反应为分解反应,CaO转化为石灰乳为化合反应,①及与盐酸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③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置换反应,故A错误;B.因为、为纯净物,故两者到的变化是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C正确;D.反应①用的是石灰乳,故不可拆成离子形式,故D错误;故选C。5.B【解析】A.D2、H2、T2是由氢的同位素原子构成的氢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液态NH3和C2H5OH均不导电,且乙醇的水溶液也不导电,NH3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NH3·H2O的缘故,则NH3和C2H5OH均为非电解质,故B正确;C.C60是单质,是非极性分子;CO2是直线对称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CH2C12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C错误;D.-OH和CH3--OH均为酚,再者是同系物,而CH3--CH2OH是芳香醇,与酚的结构不相似,与-OH和CH3--OH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B。6.D【解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磷元素化合价即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磷单质即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磷化亚铜是还原产物,磷酸是反应的氧化产物。【解析】A.由分析可知,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磷单质被氧化生成磷酸,则11mol磷被氧化时,反应中有55mol电子发生转移,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磷酸是反应的氧化产物,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不表现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则硫酸铜的氧化性强于磷酸,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磷单质即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5):6=10:3,故D正确;故选D。7.B【解析】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可分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即I为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II为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故A错误;B.I对应的分散系为氯化银胶体,制备I对应的分散系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故B正确;C.I对应的分散系为氯化银胶体,胶体可以通过滤纸,故不能通过过滤得到Ⅰ中的分散质粒子,故C错误;D.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B。8.A【解析】绝大多数含碳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有机物。【解析】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青蒿素含有C、H、O元素,不是单质和氧化物,也不是盐,属于有机物,故选A。9.B【解析】根据题意,整个过程中,装置③中应该在无水环境中进行,且氯气不能过量。【解析】A.装置①中无加热装置,而该装置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所以烧瓶中的固体可以为高锰酸钾,故A正确;B.进入装置③中的气体应该为干燥的氯气,所以②试管中盛放的是浓硫酸,故B错误;C.根据碘蒸气与氯化碘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故C正确;D.装置④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③,故D正确;故选B。10.B【解析】化学变化必须有新物质生成。【解析】A.轮胎爆炸是气压大引起的,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B.工业制氯气是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碘的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碘固体受热转化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误;D.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1)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2)③⑤(3)⑤(4)⑨⑩⑪⑫(5)⑨⑩【解析】(1)在水溶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故答案为: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2)能电离出氢离子的是:酸或强酸的酸式盐,③⑤;故答案为:③⑤;(3)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是酸,⑤;故答案为:⑤;(4)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的是碱,⑨⑩⑪⑫;故答案为:⑨⑩⑪⑫;(5)难溶性碱:⑨⑩;故答案为:⑨⑩。12.(1)A(2)D(3)
Ag2S
2:27(4)
4H2O2+PbS=PbSO4+4H2O
H2O2【解析】(1)所有的燃烧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沙里淘金是物理变化,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B蜡炬燃烧成灰和C灼烧铁后捶打炼钢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2)误食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Fe2+被氧化作还原剂,NaNO2被还原作氧化剂,A正确,D错误;维生素C解毒将Fe3+转化为Fe2+,Fe3+被还原作氧化剂,维生素C被氧化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B正确;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还原性:维生素C>Fe2+,C正确。故选D。(3)根据元素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Ag+H2S+O2→X+H2O配平补全后的反应方程式是:4Ag+2H2S+O2=2Ag2S+2H2O,X是Ag2S;该反应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Ag,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质量比为(1×32g):(4×108g)=2:27。(4)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变成白色的Pb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O2+PbS=PbSO4+4H2O;其中H2O2的O元素从-1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H2O2是氧化剂。13.
Zn
Zn2+
Zn+2AgNO3=Zn(NO3)2+2Ag
6H+
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2H+
Ca2+
H2O
CaCO3+2HNO3=Ca(NO3)2+CO2↑+H2O【解析】(1)Ag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则缺少的物质在反应中应该具有强的还原性,元素化合价在反应中应该升高,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补充;(2)Fe2O3难溶于水,能够溶于酸,反应产生可溶性铁盐和水。(3)CaCO3难溶于水,能够溶于酸,反应产生可溶性钙盐和水及二氧化碳。【解析】(1)Ag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缺少的物质在反应中应该具有强的还原性,根据金属活动性规律可用比较活泼的金属如Zn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Ag+=Zn2++2Ag,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Zn+2AgNO3=Zn(NO3)2+2Ag;(2)Fe2O3难溶于水,能够溶于盐酸,反应产生可溶性铁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若酸为盐酸,则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CaCO3难溶于水,能够溶于酸,反应产生可溶性钙盐和水及二氧化碳气体,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a2++H2O+CO2↑,若酸为硝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NO3=Ca(NO3)2+CO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缺项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和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拆分原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14.
KMnO4
KMnO4→MnSO4
5∶2
3.36L【解析】O2、KMnO4、MnSO4、H2SO4、H2O、H2O2、K2SO4,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H2O2→O2,则发生H2O2与KMnO4的氧化还原反应;则七种物质发生5H2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O2+8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故答案为KMnO4;(2)由信息可知,高锰酸钾能氧化H2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SO4,则发生的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是KMnO4→MnSO4,故答案为KMnO4→MnSO4;(3)发生5H2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O2+8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MnSO4为还原产物,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为氧化产物,每生成1molO2失去2mol电子,每生成1molMnSO4,得到5mol电子,故n(O2)∶n(MnSO4)=5∶2,答案为:5∶2;(4)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为氧化产物,1mol氧气生成转移1mol×2=2mol电子,所以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3mol÷2×22.4L·mol-1=3.36L,故答案为3.36L;15.
⑦⑧⑨
④⑥
①②③⑤
Ag
1~100【解析】①金属Fe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二氧化硫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⑤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氨气不导电,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⑦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⑧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⑨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⑦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⑥;(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③⑤;(3)将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配制成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Fe,充分反应,因为氧化性Ag+比Cu2+强,则Fe先与Ag+反应:Fe+2Ag+=Fe2++2Ag,再与Cu2+反应:Fe+Cu2+=Fe2++Cu,①由于Fe先与Ag+反应,再和Cu2+,有铜生成,说明溶液中Ag+被完全反应,若Fe恰好把Cu2+消耗完,则溶液中只含有Fe2+,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NO3)2,若Fe没有将Cu2+消耗完,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Cu2+,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综上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NO3)2;②Fe先与Ag+反应:Fe+2Ag+=Fe2++2Ag,若所得固体为纯净物,说明加入的Fe只能将溶液中的Ag+转化为Ag,则此固体为A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制得的为氢氧化铁胶体,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1~100nm。16.(1)0.15mol/L(2)1:2【解析】(1)通入的0.01molCl2相当于是与PCl3反应生成PCl5,则n(PCl3)=n(Cl2)=0.01mol,最后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3PO4、NaCl,由PCl5中P、Cl原子之比为1:5可知n(NaCl)=5n(Na3PO4),由钠离子守恒n(NaCl)+3n(Na3PO4)=n(NaOH)=0.12L×2mol/L=0.24mol,则5n(Na3PO4)+3n(Na3PO4)=0.24mol,解得n(Na3PO4)=0.03mol,所以n(NaCl)=0.24mol-3×0.03mol=0.15mol,所以最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1L=0.15mol/L;(2)根据P原子守恒有n(PCl5)=n(Na3PO4)-n(PCl3)=0.03mol-0.01mol=0.02mol,故n(PCl3):n(PCl5)=0.01mol:0.02mol=1:2。17.(1)C(2)160g/mol(3)(4)(5)1:1(6)22.4L(7)C(8)S和KNO3(9)0.12【解析】(1)蜡烛与的燃烧反应,反应生成和,A.上述反应属于非水溶液反应,所以不属于离子反应,A错误;B.不是单一化合物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所以不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C.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不涉及单质置换单质的过程,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故选C;(2)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3)28g铁粉中含有的Fe的物质的量为,所以其原子数是;(4)若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完全反应析出Cu单质的物质的量也为0.5mol,所以其质量为;(5)在相同条件下和两种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为1:1;(6)在0℃、101kPa条件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完全反应后消耗的的物质的量是,在标况下其体积为=22.4L;(7)反应中,C元素从0价升高到+4价,所以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C;(8)反应中,S元素和N元素化合价均降低,所以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S和KNO3;(9)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可知,c()+c()+c()=2c()+c(),即0.06+0.02+a=20.08+0.04,解得a=0.12。18.(1)
④⑤⑥
①③④⑧
②⑦⑨⑩⑪(2)240g/mol(3)
1:1:2
2:1:4(4)③①②(5)1/22.4(或0.045)(6)
<【解析】(1)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①H2SO4为电解质,不导电;②液氨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③KOH固体为电解质,不导电;④熔融KHSO4为电解质,导电;⑤Fe(OH)3胶体为混合物,导电;⑥银为金属单质,导电;⑦SO2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⑧CH3COOH为电解质,不导电;⑨蔗糖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⑩苯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⑪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故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⑤⑥,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④⑧,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⑦⑨⑩⑪;(2)测得相同条件下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40,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的摩尔质量为80g/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为80g/mol=240g/mol;(3)质量比为11:7:16的、CO、,它们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1:2,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2:1:4;(4)标准状况下有①,为44.8L÷22.4L/mol=2mol,②个分子,为9.03×1023÷(6.02×1023mol-1)=1.5mol,③,为85g÷34g/mol=2.5mol,故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5)在标准状况下,用干燥的烧瓶装满一瓶氯化氢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设氯化氢体积为V,溶解氯化氢体积就是进入水的体积,则此时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6)标准状况下,将VL的氨气溶于0.2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g·cm-3,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ρ1g/cm3,5%的氨水的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仙居县人民医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中标后催业主签合同范例
- 2024年新疆昌吉学院(团队)引进笔试真题
- 乡村承包开发合同范本
- 人员反聘合同范本
- 云梯租赁合同范本
- app开发服务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例放牧
- 《五、标明引用内容的出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农村电器购销合同范本
- (高职)员工培训与开发(第四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电子教案
- 《跨境电商B2B操作实务》教学大纲
- 河口区自然资源
- 精益改善项目管理制度
- 2012数据结构英文试卷A及答案
- 第四章工具钢
- 服装购销合同最新版
- 机翼结构(课堂PPT)
- 二次回路施工验收
- 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方式代码表
- 井下使用切割机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