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朱志荣中国美学中的人生境界是天人合一,人生境界首先要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审美人生是儒家精神的体悟。它不仅在于乐天知命、对自然之道的能动顺应,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贡献,更要有大公无私的伟大胸襟和感化社会的深远影响。我们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诗经》说,“鸢飞唳天,鱼跃于渊。”意思是鸟儿自由飞翔但离不开天空,鱼儿快乐遨游但离不开大海,这便是在顺应自然中自得其乐。因此,顺应自然是实现审美人生的前提条件。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的重要讨论,体现在孔子和他弟子共论人生理想境界那段对话中。弟子曾点以沐浴在大自然春风之中的人生情调为至高理想,在孔子看来,在生命畅达的大好春光里,在闲适的生活中,生命与宇宙生命沟通起来,这是一种顺情适性,得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境界及其自然之道的表现。在道家,“天人合一”是他们的最高人生境界。这时,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两个著名的例子:鱼乐之辩和庄周梦蝶。在鱼乐之辩中,庄子首先感慨游鱼之乐,惠施马上反驳他,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之乐呢?庄子又巧妙地借用惠施的逻辑角度回击了他,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之乐呢?显然,惠施的态度是科学的,强调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客观分别。庄子的态度是审美的,虽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分别,然而人却可以超越这种分别而达到物我相通,最后与天合一。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庄周梦蝶”之中,庄子梦见了他化成了蝴蝶,醒来后,庄子陷入了困惑之中,到底是庄子梦见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化成了庄子?他称这种现象为“物化”,就是超越物我的界限实现圆融。儒道都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那么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呢?对此,儒道则各有见解,但最终殊途同归。孔子认为人的天性本来相差无几,人生境界的提高,与后天的习得和内省有关。通过观察外物、修行自身,普通人也能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达到拓展和升华人生境界的目的。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即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老庄则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的羁绊,以赤子之心映照万物,而后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选自2011年1月12日《新华日报》,有删节)1.解析“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诗人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它不带有任何功利与目的,更谈不上诱惑与教化。(2)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2.简析第5段的论证思路以及它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段先说“天人合一”是道家最高的人生境界,然后举“鱼乐之辩和庄周梦蝶”两个例子进行分析论证。(2)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与第4段儒家“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进行同类比较,说明道家也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4)是第6段总述的分论内容,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3.儒道两家在“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方面的见解有何不同?请作概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孔子认为人的天性相近,经过后天的习得和内省,可以提高人生境界,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孟子主张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儒家认为这样就可以使个体的生命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2)老庄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心照万物,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道家认为这样就做到了领悟自然,体会大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知识分子对宇宙、自身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看法,虽然大家思想各异,但都“士志于道”,在以道自任的精神上是一致的。在我们看来,传统的以“道”为人生准则的士是唯一能够超越自身的阶级,因为他们不计自身利害得失而对整个社会寄予一种深厚的关怀。虽然我们强调中国是内在超越型文化,与只对上帝负责的西方文化不同。然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方面没有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却有着“内圣外王”的理想。所谓“内圣”自然有内在超越的成分,而“外王”虽有事君王之意,亦有治天下之意。“内圣”和“外王”的结合造就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关怀,这也注定了“士”与专制王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方面要服务于王权,从统治阶级那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要与王权抗礼,以显示自己独特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力量。可是科举制度的建立导致知识分子群族特质的异变及主体意识的弱化,此后知识分子日趋官僚化和御用化,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仕途而淡化了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关注,他们只对帝王负责而不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宋代的包拯就是一个关注民间疾苦、敢于为民申冤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之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启蒙功能被消解,考问现实、书写历史的权利被剥夺,艺术创造和知识生产活动被扼制。知识分子普遍沦为政治的依附者,于是导致整个时代的文化荒芜和一些“伪学术”的产生。第二个阶段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短时期内突然有重回“五四”之势,政治上的松动使文学学术再次回到启蒙大众和改造社会的轨道上来,尖锐地批评和反思历史的作品大量涌现,公共关怀意识空前高涨。文学知识分子群体大胆突破禁区,严肃思考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而人文学者,则从更深的层面去探索社会的存在、人生的要义和精神的价值,致力于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第三个阶段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备受考验的当下时期。发展经济的思潮轻易地瓦解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理想,文化市场的掌控者与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似乎不约而同地把严肃的文学学术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泛滥。连央视主流媒体都把“星光大道”这样的纯娱乐性节目视作精品王牌,那么地方台追逐选秀和恶搞也就不足为奇了。知识分子正在沦为新的工具,他们日益被边缘化,不再成为话语的中心,只是偶尔被当做当权者或有钱人附庸风雅的陪衬。4.下列对“士”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看来,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可以称为“士”的。B.只有以“道”为人生准则,传统知识分子才能成为唯一超越自身的阶级。C.西方知识分子只对上帝负责,而中国的士只对帝王负责。D.科举制度的建立导致知识分子日趋官僚化和御用化。【答案】B【解析】A.该项的表述于文无据;C.“中国的士只对帝王负责”错,中国的士还要与王权抗礼,关心百姓;D.此类知识分子不能称为“士”。5.下列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理想的认识,最正确的一项是()A.不计个人得失,关怀整个社会。B.超越自我,增强改造世界的能力。C.服务于王权,从而取得自身的合法地位。D.做个清官,关心百姓疾苦,为民申冤。【答案】A【解析】A项比较全面,兼顾“内圣外王”两面;B项只提到“内圣”的一面;C项只提到“外王”的一面;D项也属于“外王”的一面。6.新中国成立后,使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政治因素。在政治制度严苛时期,知识分子沦为政治的依附者;在政治制度宽松时期,知识分子又担负启蒙大众和改造社会的责任,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②经济因素。发展经济的思潮使知识分子边缘化,沦为新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可知,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其社会功能均发生了改变,前两次的改变是政治因素造成的,第三次的改变是经济因素造成的,考生了解了这些后再分点概括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谈运河就不能不谈到扬州,谈扬州就不能不谈到瘦西湖。当年决定让运河在这里分道入城的那个人或许只是默默无闻之辈,但他无意中却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那么多浓得化不开的人文历史。平山堂前唱曲的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杜牧,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虹桥修禊,组织七千多人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还有断定天下三分明月二分在扬州的徐凝。也难怪扬州人对自己城市的感情总是那么深。光凭大禹时天下九州就有广陵,而杭州直到隋初还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这一点,跟西湖叫叫板,又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很负责地说,像前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些诗句,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夸张,甚至完全是可以作为纪实文学来看待的。《扬州画坊录》里记载了两个荒谬的故事:“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又有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于水中,波为之塞。”虽说富人烧钱玩儿的事现也偶尔见诸报端,但和扬州历史上的大腕一比,无论方式还是豪奢程度,恐怕都要相形见绌。大运河在那里有点像是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把这座幸运的、得天独厚的城市宠得有些忘乎所以。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这和西湖上许仙白娘子的断桥刚好又堪一比。当地旅游手册以其形状颇似莲花绽放,又给它起了个莲花桥的俗名。有论者认为它在建筑风格上可能受到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因无北海的烟波浩渺,匠心别运,将五亭群聚于一桥,从而形成现在这样玲珑的格局。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组成的桥身雄壮威猛,那上面每天徜徉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如果对他们说设计者当初的原意并非美学所需而是为了泄洪方便的话,相信对不少人的游兴都是一个打击。运河打在扬州身上的烙印总是这样深刻而醒目,哪怕是湖畔的一根柳条、半截残碑、三分曲栏、几处苔痕,都暗结着浓重的历史与沧桑。甚至在眼下湖面仿古龙舟船女清澈无邪的黑瞳里,如果你凝神注目,仿佛也能看到火焰将熄时那动人的余烬——这通常通过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表现出来。(有删改)7.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A.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如五亭桥等。B.平山堂前唱曲的宋人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唐人杜牧。C.曾组织过七千多文人雅士共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D.扬州又叫广陵,大禹时分天下为九州,扬州就是九州之一。【答案】A【解析】画线句子说的是“人文历史”,其后为证据。A项说的是建筑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2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商业伦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R语言与数据可视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斜视弱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潍坊理工学院《经济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数字信号处理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学院《安全类专业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春季版)
- GB/T 17758-202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 2023新能源场站一次调频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 北京汇文中学新初一均衡分班语文试卷
- 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第四十五章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 模块1 绪论《地下铁道施工技术》教学课件
- 部门职能界定与划分
- 泡沫钻井技术
- 特殊特性关键工序重要特性区别教学课件
- 实验诊断-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诊断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