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市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一)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30分)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诗经•兼葭》)
⑤,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⑥欲济无舟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告诉人们:真诚的牵念可
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驿路梨花》中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备受感动;《伟大的悲剧》中探险家们与厄运搏斗,让我们
qln()佩不己。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向我们展示了诸圣诸佛悲天min()人的苦乐情怀;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里向我们讲述了中国航天员首飞太空惊心动外()的难忘经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静然开刷。
B.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不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C.他命运多舛,这些年里转反侧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D.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来,落要年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
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①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②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③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④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A.@@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o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以此为素材创作散文名
篇《社戏》,文中塑造了双喜、闰土、阿发等农家少年的形象。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和
“赋、比、兴”,赋比兴是《关雎》《兼葭》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首,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四封“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说,国家是一种有机体,所以“整顿
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
6.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
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惟有
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
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
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
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
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
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
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
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
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
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①从选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2分)
②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与赏析(42分)
(-)(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一—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凡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
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
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un):确实。④浣:洗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阡陌娈例(______)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13.(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二)(6分)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是作者离
长安还襄阳时的作品。①违:分离。②当路:当权者;③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12.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B.“芳草”一词与“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代表“红颜知己”,用以代表诗人不第后,欲回故园与红颜知
己团聚的迫切心情。
C.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D.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当时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颔联分别写落第后的景象和惜别之情。
B.颈联、尾联分别表明了归去的原因和归隐的坚决。
C.此诗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恨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D.此诗于优美的画面、华丽的辞藻中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深意浓,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三)(5分)
筷子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
“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
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
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
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
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
筷子。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儿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
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3.“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什么?(1分)
14.文章谈了筷子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四)(6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
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
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
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
一一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
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概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
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
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
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
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
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
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
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
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
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
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
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
变得更加真实有意义。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凸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
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C.第②段讲年轻人在信息时代面临的选择恐慌,是为了证明经典阅读己不再受到年轻人青睐这一事实。
D.第⑤⑥段先提出“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然后从小
说和诗词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论证了这一观点。
16.如何理解第⑦段“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
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五)(14分)
缩短五厘米的父爱
①我上高中时,学习很好,长相也过得去,但是我依然感到自卑。原因只有一个一一我个子太矮,只
有一米六五。班里的男生清一色的一米七五以上,和他们站在一起,我就像一个初中生。身高一米八五的
生物课代表总在我耳边重复一句话:“兄弟,别着急,等哥考上大学生物系后专门研究长高的药,让你四十
岁时还能蹿一蹿!”这句看似安慰的话,我听起来却那么刺耳。
②那天,己经准备好要参加校篮球比赛的我临时被换掉了,原因不言自明。晚上,我禁不住向父母抱
怨:“咋给我生得这样矮?”
③母亲保持着一贯的严肃认真对我说:“儿子,身高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接着她又举了一大堆我
耳熟能详的例子,听得我头昏脑胀。父亲倒是很亲和,拍拍我的肩膀说:“儿子,咱有啥自卑的,只要有能
力,个子大的还得听咱指挥!"父亲是一家国企的车间主任,车间有三十多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归他管理。
“况且,你也没矮到哪去啊,你看咱俩一般高……”父亲把我拉到他身旁。果真我和父亲一样高!
④我很疑惑,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米七零的个头啊,怎么变成了一米六五?我注意到了他弯下去的
腰,驼下去的背,心里一阵酸楚。父亲虽然说得轻松,其实车间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几乎每样工作他都
要亲力亲为,他的背是累弯的!父亲刚四十八岁啊,无情的岁月不仅苍老了他的面容,还浓缩了他的身体。
⑤和父母聊天虽然没有给我带来明显的影响,但是我隐隐约约也明白了一点,身高的缺陷可以通过其
他方面的努力来弥补。
⑥高三了,虽然我一再阻拦,可是父亲还是坚持要接我下晚自习,他说这一年很关键,他贪点黑没啥。
和父亲走在一起,碰到说话爽快的同学会直接这样说:哇,你和你爸一样高啊。我当然明白这句话后面的
潜台词是什么,可是我已经很坦然了。因为我多了一个战友,他就是我的父亲!我们站在同一个战壕,他
每天乐观开朗,我凭什么要忧伤呢?
⑦高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那天,父亲特意在饭店备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亲
朋好友。席间,一个有点喝多了的亲友举着酒杯对父亲说:大哥,你看你儿子虽然还没有你高,可人家学
习好,真厉害啊。
⑧他的这句话让我开始正视一旁满面红光的父亲,他的腰不弯了、背也不驼了,差不多比我高半个头!
⑨母亲注意到「我表情的变化,把我叫到一边说:儿子,其实你爸没老到那样,为了照顾你的心理,
他假装弯腰驼背,这样他就和你一般高了……
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亲爱的爸爸,为了儿子那可怜的自尊,他竟然努力适应了非常别扭的走路姿
态,陪我走了三百六十五个夜晚!
⑩目眼朦胧中,父亲在向我微笑。在我的眼里,他变得那样伟岸,他把自己缩短了五厘米,却拉长了
我的人生。
17.请按时间顺序,从“我”的角度补全下面的内容。(3分)
①-比赛被换,回家抱怨一②一父亲接“我”,变得坦然一③
18.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因为我多了一个战笈,他就是我的父亲!
20.题目“缩短五厘米的父爱”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三、作文(60分,含书写3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岁月的河流中,每个人都有过数不清的难忘的经历:欢乐的、痛苦的;悲壮的、欣喜的;成功的、失
败的……然而,所有的经历都如一级级向上的阶梯,使我们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经
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十分宝贵并值得珍惜的。
请你以“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o(《诗经•兼葭》)
⑤,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⑥欲济无舟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告诉人们:真诚的牵念可
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答案】①黄发垂髯②水尤清冽③窈窕淑女④宛在水中央⑤青青子衿⑥端居耻圣明
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
力求不出错别字。本题中的“髯、冽、窈窕、涯”等字词容易写错。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驿路梨花》中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备受感动;《伟大的悲剧》中探险家们与厄运搏斗,让我们
qin()佩不已。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向我们展示了诸圣诸佛悲天min()人的苦乐情怀;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里向我们讲述了中国航天员首飞太空惊心动成()的难忘经历……
【答案】钦悯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
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注意“魄”不要写成“魂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箭卷牙朗。
B.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不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C.他命运多舛,这些年里替原侧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D.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来,落萼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答案】C
【解析】A.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使用正确:B.天衣无缝:意
思是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使用正确;C.辗转反侧:形容由于
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不符合语境:D.落英缤纷:意思是坠落的花瓣杂乱繁
多地散在地上•使用正确;故选C。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
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0
①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②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③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④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A.©©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富春江与富春山山水相依,故先言山后说水,②写山为首句,④写水为次句:①③句是对富春江
美景的评价,根据时间先后,先③后①。故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D。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o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以此为素材创作散文名
篇《社戏》,文中塑造了双喜、闰土、阿发等农家少年的形象。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和
“赋、比、兴”,赋比兴是《关雎》《兼葭》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首,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四封“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说,国家是--种有机体,所以“整顿
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
【答案】D
【解析】A.《社戏》选自《呐喊》,是小说。B.“赋比兴是《关雎》《兼葭》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有
误。《关雎》和《兼葭》都属于“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了“兴”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
寓意。C.“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D.正确。
6.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答案】C
【解析】C.傅雷是通过书信帮助儿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是对儿子的生活与成长的关心,并非“逼
儿子多写信”和“慰藉自己与妻子对儿子的思念”,所以本项表述有误;故选C。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II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
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惟有
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
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
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己。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
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
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
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
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
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
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
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①从选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2分)
②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①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②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用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大意正
确即可)
【解析】①可抓住关键句来分析.如可提取“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一
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
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等句分析,即可分析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②此题比较容易。作者
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可分析”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
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
侵蚀”等句。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儿子,要做到这几点。
二、阅读与赏析(42分)
(-)⑴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凡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
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
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un):确实。④浣:洗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阡陌登滤()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答案】①交错相通②正,正在
【解析】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1)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这
家男主人正在挑大粪浇灌园子。方:正,正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答案】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②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解析】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宜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
语:“平旷,,:平坦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2)重点词语:“黄发”:老人。“垂髻”:小孩。
13.(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案】“桃花源”是理想中的社会,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
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能力。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
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
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对外界社会纷乱的厌恶。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
望。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解析】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写
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
生活,勾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乙】文,结合“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
女俱耘于田间”“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等语句可看出【乙】文勾勒出
了一幅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
【参考译文】
(甲)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
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
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乙)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四周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
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挑大粪浇灌园子,女主人从井里打水洗
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儿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他们,心里非常羡
慕,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己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6分)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是作者离
长安还襄阳时的作品。①违:分离。②当路:当权者;③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12.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B.“芳草”一词与“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代表“红颜知己”,用以代表诗人不第后,欲回故园与红颜知
己团聚的迫切心情。
C.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D.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当时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
【答案】B
【解析】B.“代表红颜知己”表述错误,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孟浩然用以代表
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故选B。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颔联分别写落第后的景象和惜别之情。
B.颈联、尾联分别表明了归去的原因和归隐的坚决。
C.此诗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恨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D.此诗于优美的画面、华丽的辞藻中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深意浓,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答案】D
【解析】[).“优美的画面、华丽的辞藻”表述错误,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
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
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故选D。
(三)(5分)
筷子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
“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
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
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
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
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
筷子。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
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3.“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什么?(1分)
【答案】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根据''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分析,
历史悠久;根据下文对筷子的介绍(从筷子名称的演变说起,然后描写了使用筷子的好处,接着介绍了几
种著名的筷子和做工原料等,最后写了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分析,对筷子介绍的内容多,
要有很多话才能介绍完。据此得出:“长”的意思是:历史悠久,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14.文章谈了筷子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答案】①筷子的来历。②用筷子的好处。③筷子的种类很多。④筷子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
改为‘筷’”得出:筷子的来历;根据“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用筷子吃饭,不
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得出:用筷子吃饭的好处;根据“我们中
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得出:筷子的种类很多;根据“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
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得出:筷子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四)(6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
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
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
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
一一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
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概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
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
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
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
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
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
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
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
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
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
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
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
变得更加真实有意义。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凸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
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C.第②段讲年轻人在信息时代面临的选择恐慌,是为了证明经典阅读已不再受到年轻人青睐这一事实。
D.第⑤⑥段先提出“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然后从小
说和诗词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论证了这一观点。
【答案】1)
【解析】A.偷换概念,根据第四段中的“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
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可知,经典是文化基础,经典阅读不是;
B.根据第三段中的“这样的东西有很大概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可知,“这
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是很大概率会出现的情况,本项语气过于绝对;C.第②段讲年轻人在
信息时代面临的选择恐慌,是为了证明“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故选D。
16.如何理解第⑦段“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
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答案】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
除恐惧和焦虑,越早通过阅读获得这些模式越好,明白得晚也不能放弃,亡羊补牢,任何时候开始阅读都
不算晚。
【解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比
作大脑的操作系统。电脑的操作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处理大量的信息,实现对硬件的各种操作。经典阅读
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操作系统,帮助我们的大脑处理当前纷繁的万千信息,从
中准确地挑出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来。帮助人们消除面对着海量的信息时的焦虑与恐惧。“越早安装越好,任
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的意思是越早进行经典阅读越有益处,任何时候开始经典
阅读都不算晚。只要阅读经典,就一定能从中获得教益和成长的养料。
(五)(14分)
缩短五厘米的父爱
①我上高中时,学习很好,长相也过得去,但是我依然感到自卑。原因只有一个一一我个子太矮,只
有一米六五。班里的男生清一色的一米七五以上,和他们站在一起,我就像一个初中生。身高一米八五的
生物课代表总在我耳边重复一句话:“兄弟,别着急,等哥考上大学生物系后专门研究长高的药,让你四十
岁时还能蹿一蹿!”这句看似安慰的话,我听起来却那么刺耳。
②那天,己经准备好要参加校篮球比赛的我临时被换掉了,原因不言自明。晚上,我禁不住向父母抱
怨:“咋给我生得这样矮?”
③母亲保持着一贯的严肃认真对我说:“儿子,身高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接着她又举了一大堆我
耳熟能详的例子,听得我头昏脑胀。父亲倒是很亲和,拍拍我的肩膀说:“儿子,咱有啥自卑的,只要有能
力,个子大的还得听咱指挥!"父亲是一家国企的车间主任,车间有三十多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归他管理。
“况且,你也没矮到哪去啊,你看咱俩一般高……”父亲把我拉到他身旁。果真我和父亲一样高!
④我很疑惑,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米七零的个头啊,怎么变成了一米六五?我注意到了他弯下去的
腰,驼下去的背,心里一阵酸楚。父亲虽然说得轻松,其实车间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几乎每样工作他都
要亲力亲为,他的背是累弯的!父亲刚四十八岁啊,无情的岁月不仅苍老了他的面容,还浓缩了他的身体。
⑤和父母聊天虽然没有给我带来明显的影响,但是我隐隐约约也明白了一点,身高的缺陷可以通过其
他方面的努力来弥补。
⑥高三了,虽然我一再阻拦,可是父亲还是坚持要接我下晚自习,他说这一年很关键,他贪点黑没啥。
和父亲走在一起,碰到说话爽快的同学会直接这样说:哇,你和你爸一样高啊。我当然明白这句话后面的
潜台词是什么,可是我已经很坦然了。因为我多了一个战友,他就是我的父亲!我们站在同一个战壕,他
每天乐观开朗,我凭什么要忧伤呢?
⑦高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那天,父亲特意在饭店备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亲
朋好友。席间,一个有点喝多了的亲友举着酒杯对父亲说:大哥,你看你儿子虽然还没有你高,可人家学
习好,真厉害啊。
⑧他的这句话让我开始正视一旁满面红光的父亲,他的腰不弯了、背也不驼了,差不多比我高半个头!
⑨母亲注意到了我表情的变化,把我叫到一边说:儿子,其实你爸没老到那样,为了照顾你的心理,
他假装弯腰驼背,这样他就和你一般高了……
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亲爱的爸爸,为了儿子那可怜的自尊,他竟然努力适应了非常别扭的走路姿
态,陪我走了三百六十五个夜晚!
⑩目眼朦胧中,父亲在向我微笑。在我的眼里,他变得那样伟岸,他把自己缩短了五厘米,却拉长了
我的人生。
17.请按时间顺序,从“我”的角度补全下面的内容。(3分)
①一比赛被换,回家抱怨一②一父亲接“我”,变得坦然f③
【答案】个子太矮,感到自卑父亲安慰,隐约明白得知真相,充满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梳理。第一空:从第①段的“我依然感到自卑。原因只有一个——我个子太矮,
只有一米六五”可概括出,我因为自己个子太矮,感到自卑;从第②段的“那天,已经准备好要参加校篮
球比赛的我临时被换掉了,原因不言自明。晚上,我禁不住向父母抱怨”可概括出,我因为比赛被换,回
家抱怨;第二空:从第③段的“父亲倒是很亲和……父亲把我拉到他身旁。果真我和父亲一样高”至⑤段
的“我隐隐约约也明白了一点,身高的缺陷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来弥补”可概括出,父亲安慰我,我
隐约明白了要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来弥补身高的缺陷;从第⑥段的“父亲还是坚持要接我下晚自习……可
是我已经很坦然了”可概括出,父亲接“我”,我变得坦然;第三空:从第⑨段的“儿子,其实你爸没老到
那样,为了照顾你的心理,他假装弯腰驼背,这样他就和你一般高了”和第⑩段的“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可概括出,我得知父亲变矮的真相,充满感动。
18.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交代了父亲身高缩短五厘米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
看,“我”向父母抱怨身高时,母亲的严肃与父亲的亲和形成对比,突出父亲亲和慈爱的形象。③从主题看,
父亲和母亲对“我”的陪伴和关爱,突出了父母对“我”的浓浓的爱,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从第③段的“母亲保持着一贯的严肃认真对我说”可以看出,母亲是
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和''父亲倒是很亲和,拍拍我的肩膀说”中父亲的亲和慈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
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从第⑨段的“母亲注意到了我表情的变化,把我叫到一边说”交待了父亲变矮的原
因,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合理;父亲的慈爱与母亲的严肃融合在一起,构成父母的爱,充分表现了我是在
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的孩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因为我多了一个或衣,他就是我的父亲!
【答案】①指父亲和“我”一样的个头,共同面对外界的眼光和看法让“我”不再孤独。②父亲陪“我”
一起放学,时刻鼓励“我”,让“我”不再自卑,变得坦然。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战友,指的是并肩作战的同伴。父亲成为我的战友,是因为父亲“坚
持要接我下晚自习……碰到说话爽快的同学会直接这样说:哇,你和你爸一样高啊……可是我已经很坦然
了”,父亲和“我”一样的个头,共同面对外界的眼光和看法,他给了我直面身高的勇气,让我不再自卑,
变得坦然;“我们站在同一个战壕",“我”不再孤独。
20.题目“缩短五厘米的父爱”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父亲为了照顾“我”的心理,“缩短”了自己五厘米的身高,与“我”等高,同时向“我”证明
了只要有能力,身高不是问题,表现父亲对“我”深沉的爱。②父亲假装弯腰驼背,用“缩短五厘米”身
高的爱,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产业借款协议
- 2025年度书画家签约经纪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住宅小区公共设施保洁服务合同
- 游泳馆装饰设计合同
- 2025年全球能源安全情景报告(英文版)-壳牌
- 2025年度抖音平台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提升合同
- 2025年度企业社保代缴与人才引进激励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退定金协议:高端酒店预订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多功能手摩托车购销合同范本
- 仓储用地租赁合同
-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300题及答案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202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教案
- 《开学第一课:一年级新生入学班会》课件
- 右侧腹股沟疝教学查房
- 《趣味经济学》课件
-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医院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常识学习培训
- 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
- 法学涉外法治方向课程设计
- 广州市2023年中考:《道德法治》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