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师)_第1页
第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师)_第2页
第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师)_第3页
第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师)_第4页
第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古诗词三两课时备课人:林俏【学习标】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的音形义,会写个生字。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学习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点】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知识接】吕岩,字洞宾,唐末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人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预习航】1、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借助拼音读准诗句,感知诗句大意。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牧童蓑衣鸡笼翁媪剥莲蓬亡赖锄豆喝醉3、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预习测】1、比一比,再组词。

明媚衰()蓑()遮()蔗()

牧()枚()棹()掉()

粹()醉()篙()蒿()【教学程】第一课时学习《童》和《舟安仁》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1

2、揭示课题《牧童释诗题。3、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吕岩。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古诗,尤其注意“蓑”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注意全诗节奏的划分。3、再次诵读古诗,发挥想象,在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4、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整体了解古诗大意。三、合作探究,感悟诗境1组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2、全班交流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意: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该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郁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得淋漓尽致。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意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童》一诗中的草场、笛声、月夜、牧童,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既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和闲适也看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四、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刚刚我们要采用读诗,知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这首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舟过安仁2、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3、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诗意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从“张使风”等动作中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4、指导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并感悟情感。5安仁展示了无忧无的两个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透露出的只有孩子才2

有的奇思妙想达了诗人对儿童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和对他们玩耍中表现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五、课堂小结通过古诗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布置业】1、抄写本课生字,并家听。2、背诵古诗,默写《牧童第二课时学习《平乐·村居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前两首《牧童》和《舟过安仁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另外认识几个孩子,走进他们的生活。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的方法2、指导自主学习,出示要求。(1)诵读全词,读准生字及词句。(2)边读词,边根据注释理解意思。(3)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1)汇报字音、字形学习和朗读情况。(2)介绍资料,了解作者。(3)理解词意,展开想象。A、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意思: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一旁的溪边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美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2)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青草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老公公和老婆婆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陶醉呢?B、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意思: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2)诗句中作者着力于“小二”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二的喜爱之情。4、《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流露出作者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3

内心世界。三、再次品味三首古诗词请同学们再读读三首古诗词真比较一下这三首诗词看看他们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异同?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快乐追寻自己的梦想。【课堂测】一、填空。1、《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透过这首诗,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2、《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儿童充满童稚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3、《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在这首词中,词人把茅檐、溪上、青草这些平常的农村景物组合在一个画面里,通过翁媪互相说话取笑,大儿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编织鸡笼,小二趴在溪边剥着莲蓬,把充满生机、和平、宁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