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押解/解数坚强/强词夺理扶贫济困/人才济济B.两栖/栖息间断/挑拨离间星火燎原/火烧火燎C.嘹亮/瞭望腈纶/晴天霹雳鳞次栉比/辚辚前进D.晦暗/教诲火炬/循规蹈矩蒙袂辑履/拱手作揖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领域严峻暖融融鸟语花香B.悬殊装置压轴戏教学相长C.虔诚狡辨马前卒名符其实D.颠簸棱角乌托邦自圆其说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会被“烤干”。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A.④③②①⑤ B.④⑤②③①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②①⑤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欺侮(wǔ)眼眶(kuàng)地壳(qiào)大煞风景(shā)B.冗杂(rǒng)沙砾(lì)两栖(qī)悄怆幽邃(qiǎo)C.缄默(jiān)臀部(tún)棱角(léng)目眩神迷(xuàn)D.龟裂(jūn)瞭望(liáo)布衾(qīn)窈窕淑女(tiǎo)5、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恻隐盔甲凛洌吹毛求次B.吊唁浮燥蓦然戛然而止C.祖咒恍惚静谧顶礼模拜D.社稷亢奋遐思可望不可即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夜市好热闹啊!甬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阵,人来人往,川流不息。B.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仿佛也在风口浪尖上受着颠簸。C.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吸引着顾客的眼球。D.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B.《登勃朗峰》——马克·吐温——英国作家——《远处的青山》C.《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说明文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陶渊明集》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市民们踊跃报名参加滨江路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健身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生活时尚。B.演唱会上,她略带磁性的歌声令人叹为观止。C.清明将至,各地陆续举行活动缅怀先烈,寄托哀思。D.不管他怎么狡辩,在真相面前也不能自圆其说。9、古诗文默写(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2)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6)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然而春风来了。①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②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③脆弱的美,④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急风暴雨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的呈现。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融 B.撒手人寰 C.依附 D.急风暴雨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3.文段中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它们”“依附”“憔悴”这三个词语依次是代词、动词、形容词。B.“积雪融化”“老妇人”“急风暴雨”这三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C.“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句中“雪”做主语,“暴露”作谓语,“出来”作宾语。D.“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表因果关系。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门前那棵桂花树①一棵新来的桂花树,刚到时一身盛装,不久便繁华褪尽,静静地站在天空下,睡着了一般。②再不久,嫩绿的叶子,一小丛一小丛地从树干上钻出来,有点兴奋,还有点儿害羞的样子,从树下往树上排列,像五线谱,有音符的韵律。我觉得它的每片树叶都是眼睛,甚至能感觉到它的性别和气息。③在它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茂密如林,透着灵气;在它收敛了一身盛装,落尽繁华,让自己变得非常不好看的时候,透着神秘。有一天晚上,大约9点钟,我来到树下,也许是因我的脚步声,突然树上哗啦啦骚动起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看到密不透风的树冠像一个大摇篮,在空中晃动,有鸟在树枝上逗闹。方知惊了它们的好梦,我悄悄地不敢出声。这个时候我觉得这棵桂花树,实在是鸟儿的天堂。④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鸟站高枝,这是因为站在高处的鸟,更有安全感的缘故,这个道理,不经历,是不会理解鸟类的生存之道的。⑤大约一个月后,树上繁茂的叶子渐渐脱落,再过了一个月,下面的全掉光了,树梢上的叶子所剩无几。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没有掉落的叶子呈灰褐色,干枯而硬邦。这时再看树身,觉得挺拔而清冷,心里受了伤似的,仿佛杵在冬日里的一把大扫帚。⑥但是我对它充满信心。它是在经历化蛹为蝶的蜕变,是凤凰涅槃。重生是痛苦的,我应该对它充满信心,看着它受苦的样子,我的内心里还有一丝丝怜悯和不忍,能对它做的,只能是浇水再浇水,使它喝饱喝足后积攒力量。我常常看着它,感受它的呼吸和气息。我对它说,你知道我在乎你,你一定会焕发生机,要加油!⑦人站在一棵高大的树前,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但它能感受到我强大的心愿,我的力量来自灵魂深处,来自于我对它生命的尊重和呼唤。⑧先前我对朋友说,你看这棵树的造型多么美,两尺多的主干之上,走出三大分支,三大分支又长出十枝亭亭玉立的枝干,在空中收拢得有模有样,没有旁逸斜出,团团地向外扩散,像莲花般好看。朋友煞有介事地、头一点一点地查着数:“[0-9]{1,}.(9分)[0-9]{1,}.(9分)[0-9]{1,}.(9分)⑨生命的奇迹,有时候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我天天盼着它长出新芽,它却缓慢地不肯露头。有一段时间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它的身上,不再去观察它,它却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这个时候我确认它已经适应了环境,可以尽情地生长了,心中充满欢喜。但是内行的人说,第一年活不算活,因为它还没有真正扎住根呢。它在迁移的时候,植树的人们削去了大部分根系,树梢也被剪去,它是受到重创之后来到这里的。⑩其实在你夸它、欣赏它的时候,它是忍着巨大的痛苦的。这里的水土服不服,这里的养料跟上跟不上,对它是生命攸关的大事,直接影响到它的生存。重生的磨难,我们哪能体谅得到呢?⑪桂花树是高贵的植物,它的生命灵气是绝对存在的。⑫端午节的那天傍晚,我在纯净的桂花树下冥想,我的内心仿佛被过滤了一般,清澈明净。之后我透过树隙向天空望去,我惊奇地发现,那晚的月牙是金色的,弯弯细细的金色月牙镶嵌在低空,离月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颗亮晶晶的星星,也是金色的,宛如一幅充满故事的水墨山水画。⑬它是在与月亮遥遥相望、默默对话,它一定会告诉月亮:到了八月,我也是金色的!⑭我几乎忘了,这棵桂花树是金桂,开金色的花。我要做的是,一定给你一个心灵的家。1.第②段中桂花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自选角度,对第⑤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3.通读全文,请简析作者对桂花树的情感变化。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②段中描写月牙、星星的作用。5.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中写鸟儿的内容能否删除?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地球将会变得有多热①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2015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后,科学家又表示,2016年将会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自有记录以来,世界十大最热年都发生在1998年之后,8个在2005年之后,其中,2011~2015年是历史上最热的5年。就目前而言,地球的温度似乎一直在上升,地球究竟能变得有多热?人类应当如何止地球变热的加剧呢?②地球变热的原因是温室效应。纵观地球46亿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无数次温度波动,但最终总能回归到大约相同的温度范围,这是因为它存在控制自身温度的机制。其中一个关键机制就是温室效应。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会围困来自太阳的辐射,就像一个隔热层包裹着地球。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平均温度将低达-18℃,地表将覆盖冰,我们所知的生命将无法存活。③很明显,温室效应是个好现象,但它也可能过犹不及。在地球上人类存在的时间非常短,然而我们却成为地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树木,我们向大气层释放了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们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前10年的4倍,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任何逆转的迹象。④过多的碳排放,将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呢?科学家们建立了电脑模型模拟地球气候变化,这些模型可以估计当释放了特定量的温室气体,气候所发生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温室气体释放量像过去50年一样继续上升,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4℃。⑤地球持变热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全球气温上升1℃,不少林荫、田野就会变成干枯的荒漠;增加2℃,众多珊瑚礁就会消失;升温3℃,夏季时北极圈将失去积雪,亚马逊雨林会逐渐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将被宪全淹没……英国《自然》杂志曾刊文称,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温4℃.对人类来说,2℃是地球升温的“警戒线”,4℃则会是“灾难性的”。⑥目前,人类主要的精力,毫无疑问是用在如何阻止地球变热的加剧上。国际社会已经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两大途径:工业上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许多国家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文章④—⑥段说明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们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前10年的4倍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任何递转的迹象。4.下面句子摘自第③段,句中加点字“最”能否删掉,为什么?我们却成为地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2)或尽粟一石(_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即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强调了千里马的重要性。B.本文借千里马“受辱”和“骈死”的事例,呼吁人才应当自强,莫等待伯乐。C.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以伯乐比喻统治者。D.作者借千里马最终被埋没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理。14、(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秦民大说说:(_____)②有一人徙之之:(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翻译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四、作文(40分)15、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题一:请以“记忆最深刻的那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600字左右;③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题二:请以“____________并不可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考试”、“挫折”、“困难”等;②600字左右;③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析】
A.jiè/xiè,qiáng/qiǎng,jì/jǐ。B.qī/qī,jiān/jiàn,liáo/liǎo。C.liáo/liào,jīng/qíng,lín/lín。D.huì/huì,jù/jǔ,yī/yī。故选A。2、C【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本题C项的“狡辨”应改为“狡辩”。3、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句子间在内容上的关联性,首先发现③④两句一正一反,应该连贯出现;接着深入分析,发现④②句关联紧密,④句末说“热得不得了”,②句紧接着解释“温度太高”如何;另外③①句也是如此,第③句末说“多了一层保护膜”,第①句紧接着解释“保护膜”的问题;再分析剩余的第⑤句,发现该句具有总括上文的作用,它对④③引领的部分做了总结。综上看,整体排序为④②/③①/⑤,结构关系为“分/分/总”。4、D【解析】
瞭望(liáo)——瞭(liào)望。故选D。5、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汉字书写正误的能力。A吹毛求疵,B浮躁,C顶礼膜拜。6、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风口浪尖:这一成语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这个成语在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美轮美奂:用来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合语境。D.张皇失措: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语义重复。7、B【解析】
B.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演说家。《远处的青山》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所著。故选B。8、B【解析】
B.“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是听到的。不合语境。9、落日故人情寂寞沙洲冷曲径通幽处零落成泥碾作尘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重点字:“洲”“幽”“碾”“歧”“沾”。10、1.D2.D3.C【解析】1.A.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态上的雪、粒雪或冰的损耗。或指物体消失、融化。B.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C.依附即依赖;附着;从属。D.急风暴雨形容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结合语段,“急风暴雨”使用不正确。故选D。2.D.④处应使用“;”。故选D。3.C.“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句中“雪”做主语,“暴露”作谓语,“出来”作补语。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①嫩绿;②羞涩;③富有生命力(或富有活力、生气);④排列有韵律2.符合题意即可3.①既对桂花树充满信心又怜悯桂花树重生的痛苦。②敬重桂花树强大的生命力。③欣喜桂花树长出新芽。④赞美桂花树的高贵。4.①采用衬托手法,以天空中的金色的月牙和星星来衬托桂花树。②表现了桂花树的高贵、美丽、灵气与追求。5.示例一:不能删除。①鸟儿的逗闹与写作对象“桂花树”密切相关。②表达了适应环境的“生存之道”,与全文主旨一致。示例二:能删除。①鸟儿的逗闹与桂花树的重生关联不大。②删除后文章内容更集中,主题更突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嫩绿的叶子”“有点兴奋,还有点儿害羞的样子”“像五线谱,有音符的韵律”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景物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仿佛杵在冬日里的一把大扫帚”把树身比作“一把大扫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掉光了树叶的树,干干巴巴、硬硬邦邦的情状,结合“觉得挺拔而清冷,心里受了伤似的”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怜悯和不忍。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从“但是我对它充满信心”可以看出,“我”相信桂花树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的;从“看着它受苦的样子,我的内心里还有一丝丝怜悯和不忍”可以看出“我”对它的心疼;从“桂花树是高贵的植物,它的生命灵气是绝对存在的”可以看出“我”对它的喜爱和敬重。4.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这里描写月牙、星星是为了衬托桂花树的形象,突出桂花树高贵、富有生命灵气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意删去。因为桂花树是鸟儿的天堂,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同时,这部分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凸显了文章主旨。12、1.过多的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地球持续变热的危害;人类阻止地球变热的途径。(意思对即可)2.运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意思对即可)3.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强调突出说明了我们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意思对即可)4.不能删掉,“最”从程度上限制,说明我们在气候变化中作用之大达到极点。如果删掉意思仅表示我们在地球气候变化中作用大,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细读文章④—⑥段,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④段写过多的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第⑤段写地球持续变热的危害;第⑥段写人类阻止地球变热的途径。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地球究竟能变得有多热?人类应当如何止地球变热的加剧呢?”先设置问题,后文对此进行解答,是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此设问引出了下文的说明内容,即过多的碳排放将对气候带来的影响和“人类主要的精力,毫无疑问是用在如何阻止地球变热的加剧上”。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能力。划线句子运用了数字“4倍”,这很显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划线句子还把2000~2010年的10年间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前10年间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作了对比,从而凸显出我们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因此又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或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4.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大概”“主要”“最”等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不能删除,如果删除就会改变句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了。答题时,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及作用,再说明用了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说明删去后该句意思的改变,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最”是程度副词,起限制作用,句意是“我们在气候变化中作用之大达到极点”,如果删去,则表示“我们在地球气候变化中作用大”,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2.(1)只(2)有时(3)用马鞭赶3.【小题2】(1)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小题3】【小题3】D【解析】选自《杂说》作者:韩愈年代:唐代1.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策”是“用马鞭打”;“或”是古今异义词,“有时”的意思。3.【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食、而”两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且、等、安”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小题3】【小题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理解。A强调“千里马的重要性”应该为“强调伯乐的重要性”;B“呼吁人才应当自强,莫等待伯乐”不合文意,文章呼吁更多能够发现人才的伯乐出现;C“以伯乐比喻统治者”错误,“伯乐比喻识才之人”。据此,答案为D。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14、1.通“悦”,愉快。代词,指“木”(木头)。2.A3.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5.不同意。示例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说”:通“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之”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断句错误的答案A项。改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译为: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募”“徒”“予”等字词的翻译。“民有能徒置北门者”定语后置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4.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的目的可从取信于民的角度作答。甲文中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可提取“讲信”作答。5.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同社会”,然后根据文言文所描述的内容来分析。如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的特征。所以不同意这种说法。(一)译文:在政治上最高的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产,人们憎恶把它抛弃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二)译文: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四、作文(40分)15、题目一例文:记忆最深刻的那个人在我的记忆中总是会出现那一抹人影。在我停泻不前的时候,她会激励我,在我心高气傲的时候他会提醒,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起她,便又鼓起了勇气。她是我众多姐姐之中的一人,也是我的励志榜样。初见她的时候是个夏天,太阳烘烤着大地,街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汗流浃背。远方,她向我招着手,胖胖的身躯向我走来,走近之后发现她很白,但是却又十分胖,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月牙,她伸出胖乎乎的手拉住我。我们是要去跑步的,因为想要锻炼,所以也约上了这个姐姐。刚刚开跑,我和姐姐都不是十分吃力,慢慢的我们路过了十几条街,许多名路人感受到了累。我还好说,可是胖胖的姐姐累的气喘吁吁,脸上的汗一滴一滴的往下流着浸透了衣衫,耳朵都是通红的,看得出他很累,并且已经体力不支了。我走上前去对他说“姐姐,要不我们先休息会?”“不用,接着跑。”她回绝了,又向前跑了起来。我望着那一抹人影,也不知不觉的又追上去。就这样,我和姐姐足足跑了40多分钟才停下脚步,身旁的她已经累的精疲力尽,整身衣服都湿了,身上直冒着热汗,头发像是洗了一般的湿。那天之后的人个夏天我都在喝这个姐姐跑步,每天汗流浃背,但从来不说放弃,每天气喘吁吁,但从来不停下脚步。她慢慢瘦了,长得很漂亮。我的生命很庆幸见过,是她让我明白了所有坚持,终不会被辜负。那天之后的人个夏天我都在喝这个姐姐跑步,每天汗流浃背,但从来不说放弃,每天气喘吁吁,但从来不停下脚步。她慢慢瘦了,长得很漂亮。我的生命很庆幸见过,是她让我明白了所有坚持,终不会被辜负。题目二例文:告别并不可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吟出了多少人的情丝惆缕,道尽了多少人的苦诉肝肠。离别总是常事,悲伤相伴左右,虽如此,但我们仍要向前迈进,只留几滴泪水陪离别作伴,心中唯有一个信念:“抹干泪,向前进!”那年的冬天好像特别冷。在这许久不见雪花的南方,竟也产生了鹅毛般的奇观,我满心欣喜地在外面跑着、跳着、闹着。父亲看了说:“别闹了,受了凉。”晚上躺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看着电视,家后边院子里拴的狗却躁动起来,发出一声声吵闹的噪音。我只以为它像平时一样,想挣开链子,到外边去撒欢。说来也奇怪,它从小栓到现在,却仿佛永远对外面的世界期待,按理,它现在当放弃了。我走到窗边,喊道:“别叫了!胖胖!”胖胖听到我的声音,愣了一下,仰起头,似祈求般看着我。我没在意,见它不叫了,转头走了。之后的整晚,只传来一声似呜咽、似悲鸣的哀号,再无声息。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但终究没再去看一眼。第二天一早醒来,我耐不住,走到窗前,见胖胖躺在寒冷的地上,并不躺在它那间肮脏的小储物间里,好像睡着了。我轻呼一口气,安下心来。不多时,正当我门前坐着,欣赏美丽的雪景时,传来了奶奶的一声惊呼:“狗死了!”我脑袋“轰”的一声炸开,登时只剩一片空白,嗡鸣不断,脑海里只剩下一行字在不断盘旋:“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仅一瞬间,恍如隔世。和胖胖的回忆,不断从脑海中涌出来。它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也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忠诚的狗。胖胖出生在北京,四个月时被我带回老家,开启了长达一生的监禁。因为我要回北京上学,所以我与它几乎是每年见一次面,之后即使回来老家,也极少去看它,可它对我的忠诚,却无与伦比,甚至于比常年喂养它的,我的奶奶,还要忠诚。我对不起它,我明明能够把它从链子中解放出来,能给它自由,它却每次见我,都满心地蹦着,跳着,逢年过节被放出去一两天,也并不是急着去享受,累了便在我脚边趴着,和我一起晒太阳。我去散步,它也跟着,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正如小时候的我和我的妈妈。还记得我刚回老家上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方采购合同范本
- 企业项目合资合同范本
- 浙江长兴县龙山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教学设计
- 2024年韶关市曲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招聘笔试真题
- 公司英文合同范本
- 农田路养护合同范本
- 前台收银合同范本
- 包材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年金昌市金川区图书馆招聘笔试真题
- 农村自建住宅买卖合同范本
- 可爱的中国教案全册
- 【英语词汇】闽教版(三起点)小学英语单词默写表(带音标按顺序)(全8册)
- 编辑学概论-课件
- 理发店个人门面转让合同
- 03J111-1 轻钢龙骨内隔墙
- 资产负债表模板范本
- 中国城市人口排名表
- 基于技术互补性的潜在技术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
- 牛津深圳版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 1-Unit 8各单元作文范文(实用)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