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3.理解论证内容。导入新课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以及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预习交流,学情诊断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注意相关字形。程颐() 譬如() 腐草为萤()虚妄() 盲从() 停滞(
)2.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yípìyíngwàngmángzhì检查预习虚妄:不攻自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辨伪去妄:流俗:盲从:墨守:停滞: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盲目地附和随从。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1.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了解背景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宝树园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他编”五编。顾颉刚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顾颉刚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此文存。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先生苏州故居即建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整体感知,自主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从中心论点入手。层层理读,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2.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递进。(二)再读课文,梳理结构。理清课文的思路后,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即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层(第5段):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即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以同桌为单位,结成学习师友小组,围绕着如下问题,对每一部分进行研究学习。“师”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友”听,指导“友”理解每一部分的论证内容。(一)第1、2段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可以说本文的总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强。(二)第3段1.怎样理解这一段话中四句话之间的层次关系?因果关系:因为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②而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③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所以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2.第3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是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述深入一步,进了一层。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三)第4段1.第4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2.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什么?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的。第4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释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四)第5段1.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去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则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2.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本段用了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五)第6段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本段包含四层意思:(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再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3)(“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小层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4)(“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总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根据拼音写汉字。biàn()别虚wàng()停zhì()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1)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检测小结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D4.选出从反面论述的一项(
)A.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B.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C.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D.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A顾颉刚怀疑与学问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导入新课学情诊断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目录1234检测小结5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或许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同样用功,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点,而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点,那就是这些同学在该怀疑的地方怀疑了。当然,本文的论述十分有特点,语言也值得大家细细推敲一番,下面就这两个问题,我们一同探讨一下。学情诊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1.以上三段文字论证的论点是: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2.文中“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一句中“基本”二字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一句中的“自己的书”“自己的学问”的含义是:“基本”说明还有其他条件,删去后便成了唯一条件。【解析】议论文的论证语言要求严密、无懈可击。做这类题时,应注意到这一特点。自己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的书和学问4.文中“怀疑的精神”是指5.这三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不轻信、不盲从、不迷信【解析】根据选文第二段来分析。摆事实、讲道理【解析】第一、二段运用了事实论证;第三段运用了道理论证。自主探究1.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以及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文章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作阐释:“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用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2.除了道理论证,本文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除了道理论证,本文的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子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作者举例时,还能摆出自己的经验,如对于读书时该怎样怀疑与发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启发和借鉴。总之,用这些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十分有说服力。3.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文中哪些语句具有这样的特点呢?试结合下面的问题,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采用小组交流学习方法,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下面问题,结合前后关联语句进行诵读、体会,然后想想重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作用。质疑交流,合作探究★探究语言特点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2.“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中的四个含有“常常”的疑问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3.第6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它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第一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4.“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1.试通过本文的论证思路,说说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好处。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探究写作手法2.试说一说本文中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所起的作用。引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用他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段中又引用了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作了阐释,说这“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的意思,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4段列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作者举例时,就读书时该怎样怀疑、追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具体的借鉴,对人很有启发。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而这正是他日后成为大学问家的基本条件。这一事例论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学生再读课文,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每位学生都发表意见。1.你是否赞成文章的论点,如果赞成,请再举出相关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反之,请说理由并辅以相关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举出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以“在怀疑中成长”为话题,说一段话。★拓展性研读★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1856.1-2025烈性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威士忌
- GB 19081-2025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
- 劳动合同范本 派遣
- 养殖场清粪车购销合同范本
- 区域销售协议合同范本医药
- 包装印刷公司采购合同范本
- 买宅地合同范例
- 上海住房合同范本
- 个人与团队提成合同范本
- 线上按摩技师合同范本
- 部编版小学(2024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有个新目标》-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 税法(第5版) 课件 第13章 印花税
- 2024-2025学年广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咖啡店合同咖啡店合作经营协议
- 2025年山东铝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全套电子课件:技能成就梦想
- 2024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 2025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深度研究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