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B.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C.“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D.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欺侮(wǔ)亢奋(kàng)抉择(jué)震耳欲聋(lōng)B.眼眶(kuàng)追溯(suò)拙劣(zhuō)接踵而至(zhǒng)C.妩媚(wǔ)沟壑(hè)襁褓(qiǎng)不修边幅(fú)D.眺望(tiào)缄默(hán)蠕动(rú)目眩神迷(xuàn)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xíng)絮叨(xù)
船橹(lǔ)
蹉跎(cuō)B.怠慢(dài)烙印(lào)
家眷(juàn)伛偻(lǒu)C.凫水(fú)旺相(xiāng)
屹立(yì)潺潺(chán)D.竹篙(gāo)晌午(shǎng)
松懈(xiè)舀水(yǎo)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拙劣晦暗轻歌漫舞B.懈怠狡辩相辅相成C.虔诚推搡穿流不息D.漫溢弛骋不修边幅5.(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雄辨虔诚络绎不绝B.撩动浮躁凋零销声匿迹C.心弦绚丽羁绊相辅相承D.帷幕伫立缄墨风雪载途6.(2分)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D.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B.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C.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D.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9、(4分)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由此可知,“和”的本义为:______________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请你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①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②“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③中华民族是名fù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④“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苍劲jìn名副其实B.苍劲jìn名幅其实C.苍劲jìng名副其实D.苍劲jìng名幅其实(2)在文中第②③④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①协和万邦②和实生物③礼之用,和为贵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3)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4)第④段结尾画波浪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齐家治国,信斯言也,布在方策①;率性修道致中和,,譬之宫墙②。注: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A.天下平得其门者 B.平天下得其门者C.天下平各行其道 D.平天下各行其道4.下面是初二(1)班四位同学在“和文化”班会上的发言,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就是在和同学们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强词夺理,能够真诚地聆听别人的不同观点。B.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挑拨离间,致使误会不断,这就是不“和”的表现。C.有人认为“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不以为意,实际上“和”是可以求同存异的。D.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5.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填空。(8分)古诗文默写。(1)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残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子曰:“《关雎》,________,________。”(《八佾》)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凶手wifi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的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因此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__分钟通话。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还是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1.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A.在丹麦学生所做的实验中,种子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是路由器散热所致。B.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的说法已经得到证实,因此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C.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和距离有关,频率越高,距离越远,伤害越小。D.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用“凶手”比喻wifi,形象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损害健康,同时吸引读者阅读。B.这是一篇说明wifi危害的事理说明文,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C.第④段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D.第⑤段画线句中“仅”表示程度之轻,说明美国研究者对wifi信号损害健康这一说法表示怀疑。3.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种类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看法。12、(16分)阅读选文,完成小题。读书是一种“遇见”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③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A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B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④读书的“遇见”,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就不愿轻易相信。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从无疑处读出有疑的“遇见”方式,既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更是对所阅读书目的负责。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诚如清代小说家梁绍壬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也对读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一次,和凤凰卫视拍《告别三峡》的纪录片时,他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停掉。他研究移民史,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问,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结合选文第②~④段,依次简要概括读书人应该怎样读书。2.我们为何要读经典?请用原文回答。3.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A、B能否调换?原因是什么?4.阅读选文第⑤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13、(12分)某学校八年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2016年,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据悉,这次“围观”活动历时一年,吸引数万网民参与,共对周国平、郭敬明、韩寒、黄健翔、郎咸平、李承鹏、李银河、马未都、钱文忠、徐静蕾、郑渊洁、方舟子等12位名家,提出了11万余条(含重复)差错质疑,最终语言文字专家组认定了其中538条差错。根据“围观”结果,12位名人中,周国平、郎咸平语言文字差错较少;而收藏名家马未都与“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则差错较多。(2)某班准备模仿央视热播节目,举行“朗读者”主题活动。请仿照示例,再续写两句,形成一组排比。示例: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书籍如一把钥匙,它能启发我们打开智慧大门。(3)将空缺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生活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①: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②,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③。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悠闲自在,充满诗意;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④。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三、写作。(50分)14、作文。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要求:①以“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600字以上。②可以回忆身边生活,写出真情感。③加点联想和想象,让情节更精彩。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A【解析】
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C.“大约”与“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D.“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2、C【解析】
A.震耳欲聋lóng。B.追溯sù。D.缄默jiān。3、D【解析】
A.“行辈”的“行”应读háng。B.“偻”应读lǚ。C.“旺相”的“相”应读xiàng。4、B【解析】
A.轻歌漫舞——轻歌曼舞;C.穿流不息——川流不息;D.弛骋——驰骋;故选B。5、B【解析】试题分析:B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雄辨”应为“雄辩”。C项“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D项“缄墨”应为“缄默”。6、A【解析】
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诗”与“四季之景”的比喻。阅读文段和选句可以发现,此句子结构一致,按四季顺序写。分析空格的前句可知,所选内容一定要与上句描写的景色一致。“青芜如毯”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青草如茵的美景,对应句③中“绿茵遍野”;“雨声淅沥”:对应句①中“千缕缤纷”,描绘了夏日美景;“秋日花叶相映”是秋景,对应句④中“红叶清风”;“冬日雪意阑珊”,对应句②的冬日美景。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7、C【解析】试题分析:A“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搭配不当。B“大约有三百年左右”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D分句间的语序错误。把“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与“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对调即可。8、A【解析】A项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形容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不合适。9、1.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2.(1)C(2)D(3)B(4)“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3.B4.C5.推荐:第一幅理由:这幅作品为行书,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与“和”字的万物相互配合、和谐相生的含义相一致。【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提炼。可根据““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等内容进行做答。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1)苍劲有力—jìng,名fù其实—副。故选C。(2)根据““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可知,第一处横线填②;根据“中华民族是名fù其实的礼仪之邦”可知,第二处横线上填③;根据““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可知,第三处横线上填①。故选D。(3)乙处错误,乙处的破折号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故选B。(4)本句缺少成分,应将“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改为“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3.本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根据“率性修道致中和”这一结构,可知上联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据“信斯言也”这一结构,可知下联应是得其门者。故选B。4.本题考查词义辨析。C项错误,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放在心上,这里应使用不以为然。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和”的内涵是和谐相生,万物配合,是一种中庸之道,所以所选书法作品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内涵。10、(1)天涯若比邻(2)食之不能尽其材(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解析】
默写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涯、庇、俱、碾、淫”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D2.C3.示例: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正确使用,例如:不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与我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如不使用wifi最好关闭。同时,希望更多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能够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试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依据“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可知,A项中的“是路由器散热所致”说法与原文不一致。B.依据“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还是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显然B项中的“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的说法已经得到证实”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此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属于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提及。C.依据“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可知,C项中的“频率越高,距离越远,伤害越小”的说法是错误的。D.依据“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可知,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据此,答案为D。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4段说明的是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C项的表述“准确说明了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的说法与原文不符。故答案为C。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第6~10段所介绍的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内容,从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答题内容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12、1.读书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读书面越广越好;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2.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3.不能调换,因为A句列举的冯至借东方思想讲《浮士德》主题的例子,论述的是“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的观点,B句列举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和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的例子,论述的是“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4.A.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B.引用清代小说家梁绍壬的名言C.举例论证D.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第②~④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2段的“读书人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3段的“读书面越广越好”,4段的“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等。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题干问我们为何要读经典。通读全文后,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第2段的“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作为答案。3.试题分析:考查安排材料的顺序。通读第3段,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因为A句举例论述的是“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的观点,B句举例论述的是“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的观点。是由社会科学的“读书面越广越好”说到自然科学的“读书面越广越好”。4.试题分析:梳理论证思路。通读5段,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根据表格的要求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A空提出观点一栏,可提取此段的“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一句作为答案。B空可概括为引用清代小说家梁绍壬的名言,这是运用的道理论据。C空的论证方法肯定是举例论证,举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的例子。D空,得出的结论可提取段末一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作为答案。13、(1)通过挑出名家运用语言文字的差错,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2)书籍如一面镜子,它能折射世间人性的善恶美丑;书籍如一艘航船,它能引领我们抵达知识的彼岸。(3)示例:①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可以改编成小说;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解析】试题分析:(1)题干要求,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通读文章后,可提取导语一句“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分析作答。(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句式结构为“书籍如……它能……”。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3)第①句是总括性的语句,与“编剧”“诗歌”上下呼应,答出“体裁”;联系上句“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答出第②③句;根据“水和山”的特点,答出第④句,保持共同的话题,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语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人气管理方案
- 避雷系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
- 汽车服务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定制酒店装修方案
- 运输客服考试题及答案
- 别墅大梁装修处理方案
- 蔬菜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车辆租赁违约赔偿诉讼证据与鉴定合同
- 中班健康我长大了
- 庭院老井改造方案
- 2025年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内蒙古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2025东航招聘面试试题及答案
- 顾问框架合同协议
- 理化检验培训课件
- 直播公司管理制度
- 曲臂车作业安全规范与操作指南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中国易事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改良Ashworth量表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