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说明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7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7二、结论分析 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公司组建方案 11一、公司经营宗旨 11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1三、公司组建方式 12四、公司管理体制 12五、部门职责及权限 13六、核心人员介绍 17七、财务会计制度 18第三章市场营销 22一、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 22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26三、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 27四、碳达峰主要目标 32五、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 33六、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 34七、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 36八、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40九、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 41十、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 43十一、碳达峰主要目标 48十二、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 49十三、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 53十四、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 54十五、营销调研的含义和作用 55十六、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 57十七、企业营销对策 59十八、组织市场的特点 60第四章人力资源方案 65一、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 65二、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70三、薪酬体系 75四、工作岗位分析 79五、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 82六、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 85第五章公司治理 87一、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87二、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96三、信息披露机制 107四、专门委员会 113五、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 118六、监事会 123第六章经营战略 127一、企业投资战略的概念与特点 127二、企业与经营战略环境的关系 128三、人才的发现 130四、企业技术创新简介 133五、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的内容 137六、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 138七、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任务 139第七章SWOT分析 140一、优势分析(S) 140二、劣势分析(W) 142三、机会分析(O) 142四、威胁分析(T) 144第八章运营管理模式 149一、公司经营宗旨 149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49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50四、财务会计制度 153第九章财务管理 157一、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 157二、筹资管理的原则 157三、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59四、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 162五、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 163六、决策与控制 164七、资本结构 165第十章项目投资计划 172一、建设投资估算 172建设投资估算表 173二、建设期利息 17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74三、流动资金 175流动资金估算表 175四、项目总投资 17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76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7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77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分析 179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7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7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8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8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8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83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8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86三、偿债能力分析 18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88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75.8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16.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19%;建设期利息15.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1%;流动资金1044.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2.20%。(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75.8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63.40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612.45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9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7101.2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760.0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5.1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59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633.37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75.851.1建设投资万元1416.001.1.1工程费用万元1043.541.1.2其他费用万元337.241.1.3预备费万元35.221.2建设期利息万元15.011.3流动资金万元1044.842资金筹措万元2475.852.1自筹资金万元1863.402.2银行贷款万元612.453营业收入万元9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7101.29""5利润总额万元2346.76""6净利润万元1760.07""7所得税万元586.69""8增值税万元432.88""9税金及附加万元51.95""10纳税总额万元1071.52""11盈亏平衡点万元2633.37产值12回收期年3.5913内部收益率55.1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800.02所得税后公司组建方案公司经营宗旨自主创新,诚实守信,让世界分享中国创造的魅力。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一)目标近期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营网络。远期目标:探索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多元化战略,向产业集团化发展,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2、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营决策。3、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4、指导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管理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搞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5、在保证股东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公司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资产收益,用于再投入和结构调整。公司组建方式xxx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由xx集团有限公司和xx(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36.00万元,占xxx集团有限公司40%股份;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54万元,占xxx集团有限公司60%股份。公司管理体制xxx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各部门按其规定的职能范围,履行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能,而且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公司建立完善的营销、供应、生产和品质管理体系,确立各部门相应的经济责任目标,加强产品质量和定额目标管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有效、稳定、安全、持续运行,有力促进企业的高效、健康、快速发展。总经理的主要职责如下:1、全面领导企业的日常工作;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负责;向本公司职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2、制定并正式批准颁布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级人员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3、负责策划、建立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批准发布本公司的质量手册;4、明确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要的资源配备;6、任命管理者代表,并为其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支持;7、定期组织并主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部门职责及权限(一)综合管理部1、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负责本公司文件(包括记录)的管理和控制。4、负责本公司员工培训的管理,制订并实施员工培训计划。5、参与识别并确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并对工作环境中与产品符合性有关的条件加以管理。(二)财务部1、参与制定本公司财务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2、参与本公司的工程项目可信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工作。3、负责董事会及总经理所需的财务数据资料的整理编报。4、负责对财务工作有关的外部及政府部门,如税务局、财政局、银行、会计事务所等联络、沟通工作。5、负责资金管理、调度。编制月、季、年度财务情况说明分析,向公司领导报告公司经营情况。6、负责销售统计、复核工作,每月负责编制销售应收款报表,并督促销售部及时催交楼款。负责销售楼款的收款工作,并及时送交银行。7、负责每月转账凭证的编制,汇总所有的记账凭证。8、负责公司总长及所有明细分类账的记账、结账、核对,每月5日前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并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9、协助出纳做好楼款的收款工作,并配合销售部门做好销售分析工作。10、负责公司全年的会计报表、帐薄装订及会计资料保管工作。11、负责银行财务管理,负责支票等有关结算凭证的购买、领用及保管,办理银行收付业务。12、负责先进管理,审核收付原始凭证。13、负责编制银行收付凭证、现金收付凭证,登记银行存款及现金日记账,月末与银行对账单和对银行存款余额,并编制余额调节表。14、负责公司员工工资的发放工作,现金收付工作。(三)投资发展部1、调查、搜集、整理有关市场信息,并提出投资建议。2、拟定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及中长期投资计划。3、负责投资项目的储备、筛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4、负责经董事会批准的投资项目的筹建工作。5、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负责公司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6、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四)销售部1、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分解年度销售目标和销售成本控制指标,并负责具体落实。2、依据公司年度销售指标,明确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计划和拓展销售网络,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策划组织实施销售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3、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销售动态、市场竞争发展状况等,并定期将信息报送商务发展部。4、负责按产品销售合同规定收款和催收,并将相关收款情况报送商务发展部。5、定期不定期走访客户,整理和归纳客户资料,掌握客户情况,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6、制定并组织填写各类销售统计报表,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报送商务发展部总经理。7、负责市场物资信息的收集和调查预测,建立起牢固可靠的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开辟和优化物资供应渠道。8、负责收集产品供应商信息,并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技术和供就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公司需求计划,编制与之相配套的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谈判和产品采购,保证产品供应及时,确保产品价格合理、质量符合要求。9、建立发运流程,设计最佳运输路线、运输工具,选择合格的运输商,严格按公司下达的发运成本预算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分析费用开支,查找超支、节支原因并实施控制。10、负责对部门员工进行业务素质、产品知识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不断培养、挖掘、引进销售人才,建设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核心人员介绍1、夏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马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3、杨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徐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5、苏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6、张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7、孟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8、宋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会计制度(一)财务会计制度1、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2、公司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编制。3、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将不另立会计账簿。公司的资产,不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4、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本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5、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6、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公司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2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事项。7、公司可以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公司将实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办法,并遵守下列规定:(1)公司的利润分配应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2)原则上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但具体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仍需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经营状况拟订合适的现金分配比例,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3)存在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情况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分配的现金红利,以偿还其占用的资金。(二)内部审计1、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人员的职责,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三节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3、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不得在股东大会决定前委任会计师事务所。4、公司保证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5、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由股东大会决定。6、公司解聘或者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时,提前30天事先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股东大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辞聘的,应当向股东大会说明公司有无不当情形。市场营销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一)开展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理论方法与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分布式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高精度监测,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基础。动态评估全球气候状况,兼顾区域碳排放数据科学监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基础。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全球及区域碳汇格局、时间尺度、演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二)自主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技术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缺乏温室气体源汇评估的自主核查校验方法和技术平台。建议在监测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推进城市碳监测平台建设,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方法体系方面,研发基于天地一体化观测的多尺度温室气体清单校核方法,融合自上而下反演方法与高分辨率自下而上动态清单方法,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三)全局考量双碳行动,全链条进行降碳减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即碳达峰后需要快速下降,走向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60~70年,缓冲时间是中国的2倍,因此我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研究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的方法论,评估生态工程可能的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最优途径,整体考量,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②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③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②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③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④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三)构建电力体系新格局,推动电源结构转型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①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②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四)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电动化程度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②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③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④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⑤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五)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②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③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地区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推进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柔性用电有效消纳大规模风电光电;在农村大力发展以光伏为基础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实现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包括:①减少垃圾填埋、实现高比例资源化。例如,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可减少因填埋处置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可回收利用甲烷等温室气体。②加强固废中再生资源(如金属)的利用。例如,钢铁行业通过从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幅降低煤炭消耗及碳排放。③加强能源转型产生的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涉及的风机、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如将废弃的风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可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源供给。碳达峰主要目标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水风光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排放)为100亿吨左右。1980—202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三个阶段:①缓坡期(1980—200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缓慢增长,能源消费年均新增0.45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8亿吨。②陡坡期(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上升。能源消费年均新增2.18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4.77亿吨。③趋缓期(2014—2020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入趋缓期,能源消费年均新增1.16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4亿吨。未来1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重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刚性压力。基于行业/领域核算结果,在采取积极措施情况下,中国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直接碳排放有望于十五五中后期达峰,较2020年增加5亿~7亿吨左右,由于行业达峰不同步,达峰后碳排放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为确保中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不同行业/领域梯次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定下降,电力、交通、建筑领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达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力、石化、交通等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十四五将是控增量、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几个行业/领域的达峰进程决定了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态势。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中国的双碳目标实质都是低碳转型。2030年前碳达峰是近期目标,是迈向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2060年前碳中和是长期目标,碳达峰后需要更有力度的减排才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达峰,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促进碳强度逐步降低的达峰,而不是碳排放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碳中和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的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发展路径,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是实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深刻进步的里程碑。实现双碳目标首先需要对二者有清晰的认识:第一,双碳目标将引领中国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文明形态逐步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第二,双碳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可有效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第三,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第四,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已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均未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第五,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第六,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惯性大等巨大困难,这有助于补齐中国发展短板、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七,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推进,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等问题。第八,充分认识碳汇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在实现碳中和中的作用,发展并利用好碳汇增长空间,在不易脱碳的工业环节,积极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一)开展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理论方法与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分布式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高精度监测,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基础。动态评估全球气候状况,兼顾区域碳排放数据科学监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基础。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全球及区域碳汇格局、时间尺度、演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二)自主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技术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缺乏温室气体源汇评估的自主核查校验方法和技术平台。建议在监测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推进城市碳监测平台建设,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方法体系方面,研发基于天地一体化观测的多尺度温室气体清单校核方法,融合自上而下反演方法与高分辨率自下而上动态清单方法,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三)全局考量双碳行动,全链条进行降碳减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即碳达峰后需要快速下降,走向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60~70年,缓冲时间是中国的2倍,因此我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研究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的方法论,评估生态工程可能的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最优途径,整体考量,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关系营销把一切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纳入研究范围,并用系统的方法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表现积极的一方被称为市场营销者,表现不积极的一方被称作目标公众。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企业的发展要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力量,而后者也要通过企业来谋求自身的利益。(1)企业内部关系。内部营销起源于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市场。智慧的企业高层领导,心中装有“两个上帝”,一个“上帝”是顾客,另一个“上帝”是员工。企业要进行有效的营销,首先要有具备营销观念的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组合策略,并能自觉地以顾客导向的方式进行工作。同时企业要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关系营销奠定良好基础。(2)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尽相同,往往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为有效地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发展目标,企业要善于与竞争对手和睦共处,并和有实力、有良好营销经验的竞争者进行联合。(3)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是“上帝”,是“财神”,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必须依赖顾客。企业需要通过搜集和积累大量市场信息,预测目标市场购买潜力,采取适当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变潜在顾客为现实顾客。同时,要致力于建立数据库或其他方式,密切与消费者的关系。对老顾客,要更多地提供产品信息,定期举行联谊活动,加深情感信任,争取将其转化为长期顾客,举办这些活动花费的成本,肯定比寻求新顾客更为经济。(4)企业与供销商的关系。因分工而产生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由协作而形成的共同利益关系。合作伙伴虽也存在矛盾,但相互依赖性更为明显。企业必须广泛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便获得来自供销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5)企业与影响者的关系。各种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公共事业团体以及政府机构等,对企业营销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以公共关系为主要手段争取它们的理解与支持。例如,社区是以地缘为纽带而连接和聚集的若干社会群体或组织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企业关系营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企业需要社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有效率的工作场所,社区也希望企业为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②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③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②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③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④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三)构建电力体系新格局,推动电源结构转型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①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②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四)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电动化程度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②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③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④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⑤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五)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②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③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地区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推进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柔性用电有效消纳大规模风电光电;在农村大力发展以光伏为基础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实现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包括:①减少垃圾填埋、实现高比例资源化。例如,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可减少因填埋处置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可回收利用甲烷等温室气体。②加强固废中再生资源(如金属)的利用。例如,钢铁行业通过从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幅降低煤炭消耗及碳排放。③加强能源转型产生的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涉及的风机、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如将废弃的风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可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源供给。碳达峰主要目标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水风光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