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龙岩八中学语文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福建省龙岩八中学语文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福建省龙岩八中学语文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福建省龙岩八中学语文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福建省龙岩八中学语文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噤(jìn)不修边幅虔诚(qián)轻歌曼舞B.拾级(shí)接踵而至蛮横(hènɡ)行将就木C.浮燥(zào)漫不经心腈纶(jīnɡ)名副其实D.抉择(jué)振耳欲聋冗杂(rǒnɡ)不知所措2、下面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凋零目眩神迷人情世故怒不可遏B.迁徙轻歌慢舞周而复始接踵而至C.陨石不修边幅漫不经心名副其实D.怅惘自圆其说销声匿迹纷至沓来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冬天的长春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B.听到革命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后,使我受益匪浅。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D.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调到北京去了。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束缚翡翠川流不息怒不可恶B.扶植赋予分崩离析纷至踏来C.帷幕模糊世外松园人情世故D.骨骼严峻大彻大悟天衣无缝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褪色苍劲驰骋纷至沓来B.震撼狩猎虔诚风云变换C.翩然演绎浮燥人情世故D.辐射瞭望诬蔑格物至知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B.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C.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也仿佛是天性。D.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造成的。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世界需要爱。②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③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_____(,;)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④_______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1)给加点字注音:琼浆()(2)给第③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______。(3)“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一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请将“______”改为“______”。(4)第③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5)给第④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__________(6)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再仿写一个句子。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鞭炮梦余继聪①我们那个时候的乡村男孩子,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拥有一挂鞭炮,特别是在临近过年的时候,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②小伙伴们,总是还离春节好几天,就不顾家人“到过年时再放,早早放完了,过年就没有了,只能看着别人放了”的嘱咐,偷偷摘取几个鞭炮,到村路上来放,一副骄傲、炫耀的得意样子。有的是把炮仗插进牛屎堆里放。或者用一个烟头,或者用一支点燃的香,小心地点上火,然后迅速撒腿往后跑。这样,可以把稀牛屎炸得漫天乱飞。看到这,小伙伴们开心得很,简直可以说是心花怒放,他们的快乐也爆炸开来,溢满整个山村,飞向山野田坝。③我从来不曾享受过这样的快乐。偶尔家中经济宽裕的年成,父母亲舍得买一挂鞭炮,用于大年三十晚上,除旧迎新。买回鞭炮的时候,父母亲常常会反复嘱咐我们兄弟三人,不得偷偷解鞭炮出去放,而且母亲常常会把鞭炮藏起来,等到年三十除夕夜才公开拿出来放。我是个乖孩子,从来不敢违背父母亲的嘱咐,所以从来没有偷偷解过炮仗放。二弟却不然,无论母亲怎样藏,他都能找寻到炮仗,偷偷解几颗出去放。这样,一挂一百响或者二百响的鞭炮,等到过年的时候就被二弟偷得只剩下几十颗了。④为了拥有一颗鞭炮,我们很盼望村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除此以外,乡村里没人买炮仗放炮仗。⑤盖新房子,竖柱时得请客,要“点梁”,就是用公鸡血祭梁,都得放炮仗。娶媳妇,嫁姑娘,都得请客,放炮仗。这时,我们小孩子往往比主人还盼望得急,还开心。炮仗一拿出来,一个个马上围拢去,睁大眼睛,猫着腰,做好了向前猛扑猛冲的准备。我们是多么盼望多落地几颗未炸的炮仗啊!硝烟还没有散净,有时是主掌“鸣炮”的人手里还在有零星的炮仗哔啵作响,我们围在四周的孩子,已经开始撒腿拼命往前猛冲了。此时,不怕炸伤眼睛,不怕炸伤手的孩子,就能够多捡拾到几颗落地未炸的“死炮仗”“瞎炮仗”。这需要眼尖,否则冒了一次风险,捡拾起来的可能是火药已经燃尽,只不过未炸开的炮仗壳。等到再寻其他炮仗时,地上未炸的炮仗早就被小伙伴们捡拾完了,给自己留下的只有一地的烟花炮仗皮和一分失望。⑥白喜事,就是死人。是无法盼的。碰巧有人家不幸,办白喜事,主人及其亲朋好友很伤心,去帮忙的成人乡亲们也都收敛了笑容,表现出跟主人同悲的样子,我们小孩子们,却很高兴,也同样要乘机去抢夺、捡拾鞭炮。⑦后来家中经济条件好了,而且自己有了一份不菲的工资,也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多么希望很奢侈地放一挂炮仗,但是我长成大人了,有了一份矜持,不敢象儿时那样喜形于色地去放炮仗了。况且,还担心真放了,却找不到当年盼望放一挂炮仗的那种快乐。1.文章围绕“鞭炮”依次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2.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鞭炮一拿出来,一个个马上围拢去,睁大眼睛,猫着腰,做好了向前猛扑猛冲的准备。(从人物描写角度)(2)他们的快乐也爆炸开来,溢满整个山村,飞向山野田坝。(从词语角度)3.分析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阅读第⑦段,谈谈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5.结合全文,说说以“鞭炮梦”为题的妙处?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⑴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⑵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它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国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⑶世界语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⑷地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⑸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⑹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迁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1.下列有关“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这一点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B.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发挥了与人口相称的文化水平,汉语自然而然被发扬光大了。C.世界交流增加使不少人能操持多种语言,估计未来汉语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D.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在未来东、西方语言结合方面已经占得先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今世界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据说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B.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原因是它缺少语言传播的动力。C.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汉语。D.千年后,如果新的世界语诞生,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3.根据原文内,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纯净论”者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B.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影响,未来人脱口而出的混杂语言,将难以避免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C.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D.汉语中沾染了英语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摘自沈复《浮生六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2)使之冲烟而飞鸣(________)2.若给选文拟个标题,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神游花草 D.怡然自得3.由选文可以看出,童年的沈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1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2)日光下澈(3)俶尔远逝(4)悄怆幽邃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下见小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描写,说明了小石潭起名的缘由。C.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悲凉之情。D.“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4.下面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是否相同?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累:束缚,牵累。③南夷:这里指永州。④农圃(pǔ):农田。⑤偶似:有时好像。⑥山林客:指隐士。⑦榜(péng):行船。⑧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响声。⑨长歌:放歌。⑩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四、作文(40分)15、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析】

B.shí——shèC.燥——躁D.振——震故选A。2、B【解析】

B.轻歌慢舞——轻歌曼舞。故选B。3、C【解析】

A.搭配不当。改为“长春的冬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或“冬天的长春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地方”。B.残缺主语。去掉“后”或“使”。D.语序错误。改为“我们学校有一位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语文老师,调到北京去了”。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4、C【解析】

C项中的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间不能加问号,因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5、D【解析】

A.怒不可恶——怒不可遏;B.纷至踏来——纷至沓来;C.世外松园——世外桃源;D.正确。故选D。6、A【解析】

B.风云变换——风云变幻。C.浮燥——浮躁。D.格物至知——格物致知。7、D【解析】试题分析:A“说”字的后面应用逗号,B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第二个,第四个逗号应改为分号。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8、B【解析】

A.语序不当,把“许多”放到“农谚”之前;C.关联词用错,把“也”改为“却”;D.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故选B。9、(1)天涯若比邻(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零落成泥碾作尘(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涯、碾、涵、撼”等字词的书写。10、(1)qióng(2);(3)“阻塞”改为“阻挡”(4)比喻(5)只有(6)示例: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解析】

(1)对于字音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注意据义记音。琼: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读qióng。(2)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分句里包含逗号,因此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用分号。(3)“阻塞”和“风雨”搭配不当,把“阻塞”改为“阻挡”。(4)“爱”是本体,“如”是比喻词,“漆黑长夜里的明灯”是喻体,因此,本句是比喻。(5)本句是条件复句,“只有”和“才”搭配。(6)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所述应为“爱”;运用比喻;句式为“爱如……”;要能写出“爱”给人的慰藉。符合此四个条件即可。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小伙伴们放鞭炮;二弟偷鞭炮;伙伴们抢(拾)鞭炮。2.(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伙伴们对鞭炮的盼望急切之情。(2)用了三个动词“爆炸”“溢满”“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伙伴们放鞭炮时快乐和开心之情。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们对鞭炮的热爱,引出下文对我们在红白喜事中抢鞭炮的描写。4.对儿时放鞭炮快乐时光的回忆怀念之情;对长大成人后不敢喜形于色放鞭炮的怅惘和失落之情。5.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是文章的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的情感主旨。【解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根据第②段可以概括出小伙伴们放鞭炮;根据第③段可以概括出二弟偷鞭炮;根据第⑤段可以概括出伙伴们抢(拾)鞭炮。2.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第一句抓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孩子们的盼望急切之情;第二句抓“爆炸”“溢满”“飞”三个动词,刻画孩子们的开心快乐。3.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段落的作用。记叙文中间段落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过渡)。当然,也有中间段落的作用只承接上文,或者只引出下文。如果是议论、抒情句,则有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作用。第④段承接第③段二弟偷鞭炮,引出第⑤段我们在红白喜事中抢鞭炮。因此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4.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把握文章情感,必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第⑦段是文章的结尾段,从“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多么希望很奢侈地放一挂炮仗”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放鞭炮快乐时光的怀念;从“我长成大人了,有了一份矜持,不敢象儿时那样喜形于色地去放炮仗了”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成年后不敢大胆放鞭炮的怅惘和失落。5.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晴,其作用有: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贯穿全文的线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反映作者情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等。从文章线索看,“鞭炮梦”贯穿全文始终;从内容看,全文都是围绕“鞭炮梦”展开;从表达效果看,“鞭炮梦”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从主题看,“鞭炮梦”暗示了作者对鞭炮一种刻骨铭心的深厚情感。12、1.B2.C3.D【解析】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B项有误,表述不准确,文中是“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得出结论。C项有误,文中是“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不含“西班牙语”。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有误,属于无中生有。“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文章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内容。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白的,白色的(2)让2.B3.观察仔细善于想象【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的两个词语都好理解。2.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这同时也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故选B合适。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此文作者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看出作者是一个天真、活泼好动,喜欢幻想,有着丰富想象力、拥有一颗稚嫩的心的人。【点睛】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14、1.(1)格外(2)穿透(3)忽然(4)凄凉2.(1)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D4.相同。这首诗写诗人被贬官到永州后,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派遣,自得其乐。但从“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寂凄凉,曲折地表达了被贬谪的忧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与选文中表现的孤凄悲凉的情感是相同的。【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澈”:穿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俶尔”“悄怆”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蒙络”:蒙盖缠绕。“披拂”:随风飘拂。“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时隐时现。3.D项对课文理解有误。“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是对“皆若空游无所依”的过度解读。“皆若空游无所依”主要是从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4.比较阅读。具体考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的异同。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好诗歌大意,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诗歌的中心。《溪居》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几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所以这首诗与《小石潭记》所表达的情感相同。【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