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7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7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7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7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页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贵族经济的根底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说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2.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3.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兴旺4.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这说明郑和下西洋A.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开展 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5.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兴旺。据考古开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A.中原地区农业兴旺 B.河南冶铁业兴旺 C.政府重视手工业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如以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开展较快 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开展C.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开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9.?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那么乏其食,工不出那么乏其事,商不出那么三宝绝……财匮少那么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政策C.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D.耕种、加工、交换本末有别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开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效劳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说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开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开展11.?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假设(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假设其事立。行服连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假设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A.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 D.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12.?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13.以下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开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开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1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15.?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说明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开展C.魏国实行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16.?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开展水陆交通 B.重视开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兴旺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17.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那么材料反映了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拟少B.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拟兴盛 D.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18.明朝后期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材料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A.区域性长途贸易繁荣B.工商业规模庞大C.产生雇佣劳动关系D.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19.在历史研究中应重视由证据得出结论。以下选项结论与证据逻辑对应准确的是选项论据结论A隋朝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老的石拱桥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明代南方担任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明代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在南方C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太祖实行“海禁〞明朝海外贸易陷于停顿D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清代戏曲开展繁荣20.解读唐朝东市(局部)示意图,联系唐朝史实,可以得出的信息有①杂戏反映戏曲艺术的成熟②市场界限清楚,规划整齐③印刷业使用雕版印刷技术④市内邸店兼营金银的存放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21.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A.手工业开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摊丁人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2.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开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到达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开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A.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C.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23.以下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开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开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24.根据图5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统治核心区位于黄河流域 ②统一时期定都总时最长的是在洛阳③南宋后都城迁移呈现南北位移趋势 ④生态环境与经济重心决定都城选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三国志•魏书•韩暨传?载:“〔韩暨〕徒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用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这主要说明〔〕A.中国古代冶炼材料发生革新B.水排大大提高了冶炼的效率C.水排促使冶炼技术走向成熟D.冶铁业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6.表2为唐代天宝、北宋初年全国户数统计表唐天宝年间北宋初年秦岭、淮河以北54.5%40.1%秦岭、淮河以南45.5%59.1%表中呈现的变化〔〕A.说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说明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二、非选择题27.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有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开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平安,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东方的新商路.﹣﹣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开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受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本钱,而且保证了质量.﹣﹣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细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8.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局部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时机,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开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时机的直接反响.〞﹣﹣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开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根底被逐步瓦解.﹣﹣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比拟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2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那么学商战于外人,继那么与外人商战。〞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假设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平安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开展。——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答复:〔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表达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6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那么?〔4分〕

试卷答案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A项错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根底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B项正确;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C项错误;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项错误。应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的选官制度表达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上下逐渐转向考试成绩,表达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开展。特别是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根底,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由“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可以看出畜牧带南移,那么北方的生态环境可以相对恢复,故B项正确;C项材料不能表达;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古代的农业·畜牧业南移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明朝江南经济的开展。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分布较为稠密,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和,这反映了市镇与农村经济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由此说明江南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应选C。A、B两项所述在材料中无表达,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材料中郑和下西洋时,以中国的金银钱财、陶瓷、绸缎交换并取得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长颈鹿等各种珍禽异兽及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这反映了此远洋活动只是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开展,应选A。郑和下西洋采取商品交换的方式,并非完全不计经济利益,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在材料中无表达,故排除。5.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西汉冶铁业的开展。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兴旺,冶铁业遗址遍布今天的北京、山东、河南多地、江苏等地,其中河南的两处冶铁遗址规模巨大。上述冶铁遗址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冶铁业的开展主要满足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从本质上反映中原地区农业兴旺,应选A。上述冶铁遗址并非仅限于河南的范围,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表达,故排除;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开展。由题目中的图片可知,隋朝时期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由杭州直达大都。结合所学可知,洛阳城市经济衰落是元朝大运河改道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项排除。隋朝和元朝时期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之一都是加强对南方控制,故B项排除。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中心的根本原因是洛阳是隋朝国都,元朝大运河直达大都是因为大都是元朝国都,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朝,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土地所有权分散化趋势,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开展,人们开始追逐商业利润,改变了曾经只有拥有土地的财富观,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化趋势,但是仍处于土地私有制状态,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表达,排除。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手工业的开展。材料提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时常与公家争利,但并未指出此时期盐铁专卖形同虚设,A项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提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从事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可见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开展,C项正确。D项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9.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的手工业和经济政策。“农不出那么乏其食〞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工不出那么乏其事〞强调的是手工业的重要性;“商不出那么三宝绝〞强调的是商业的重要性;“财匮少那么山泽不辟矣〞说的是钱财的重要性;“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说明作者认为这四项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故C项正确;A项材料表达不出,故排除;秦汉时期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但这与材料含义相悖,故B、D两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开展。材料说明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超过官窑,说明商品经济的开展,所以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表达生产关系的变化,故A、B、C不正确。11.答案:D解析:A项中“普遍使用〞应是很少使用,青铜在中国古代多用于制礼器、兵器等;B项“铁犁牛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管子即管仲,他是春秋时期齐国改革家,C项中的“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且“开始使用〞不能由材料得出。由材料可知当时政府认为铁器应是女子、农民、手工业者的必备物品,说明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D项符合题意。1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是指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表达。13.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与材料无关,D材料没表达,均排除。14.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开展,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有官员请求皇帝禁止岭南地区村落里的小贩在当地设摊贩卖,并下令让他们在城邑交易,而皇帝认为这一举动是扰民行为,拒绝了这一请求。从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对乡村地区自发形成的市场持默许态度,因此此题选择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B、D两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不选。15.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由材料信息“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可知,少数民族也从事农业耕作,可见民族关系有所缓和,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和少数民族租赁地主土地的现象较多,可见租佃关系得到开展,故B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可知,魏国实行的赋税制度加重了农民负担,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与察举制无关,故D项错误。16.D17.B18.D19.B20.D21.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开展.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和明清时期商业的开展,明清时期,工商业兴旺的江南地区,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农民种植比粮食更有利可图的经济作物,以满足工商业开展的需要,结果粮食种植面积缩小,出现材料中所表述的现象.江南地区明后期清初,工商业兴旺,种植手工业需要的经济作物比农业更能获利,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故出现粮食甚至需要其它地区接济的现象,故A符合;材料涉及农业问题,未涉及工商业市镇兴起问题,故B项错误;摊丁入亩是清朝将历代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故D项错误.答案:A.22.A试题分析:关键词是“晚清〞、“小农经济〞、“没有开展的增长〞。经济总量到达了世界第一位,但处于停滞开展的状态,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应选A。B项错误,经济增长,但是劳动生产率并未提高;C项错误,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经济类型并未形成新的突破,还是以小农经济作为主导地位。23.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精耕细作农业【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②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根本模式。24.B依据图片信息“安阳、洛阳、长安、建业〞等可以判断①正确。统一时期定都总时长最长的是在长安,故②错误。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元都大都〔今北京〕,明初都南京,成祖起迁都北京,清都北京,故南宋后都城迁移呈现南北位移趋势,③正确。生态环境与经济重心决定都城选址错误,南宋经济重心南移,但是都城逐渐北移,故④错误。25.考点: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开展.由材料“水排…三倍于前〞可知,水排鼓风冶铁大大提高了冶炼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冶炼技术的革新,A项错误;C项拔高了水排的影响;水排出现于东汉时期,当时的冶铁业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不讲求经济效益,D项错误.应选B.26.考点: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古代中国经济的开展线索及其特征: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黄河一长江流域,并首先在中原地区到达较高水平,南宋后经济重心南移.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开展到简单协作的耜耕农业;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与使用,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本定型,并在古代社会一直延续.明清之际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结构没有突破性进展.到了近代,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开展,成为束缚经济进一步开展的因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里产生了雇佣关系,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商业开展繁荣,城市规模与功能不断扩大,汉唐之际的对外贸易繁荣.明清之际,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商业开展出现了新特点.但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下,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阻碍,也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没有跟上世界大潮流,中国经济逐渐落后.材料涉及秦岭淮河南北全国户数统计变化,并不能说明社会经济开展情况,故AC错误;材料涉及户数统计变化,并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南移,故B错误;据材料可知由唐到北宋初年,秦岭淮河以南户数统计上升,以北那么下降,由此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故D正确.应选D.27.考点:材料解析题;人类文明交流.解析:此题考查中外的对外贸易.考查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19世纪的中西贸易的变化、对中外贸易的认识.〔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可以得出起步早,从未中断;依据材料一“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可以得出海路与陆路贸易并存;依据材料一“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可以得出商品种类较少;依据材料一“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有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可以得出受政治因素影响大;依据材料一“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转口贸易为主;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第二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可以得出政治局面;依据材料一“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有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生产力水平;商业利润的驱动.〔2〕第一小问的变化,结合第一问的答复,依据材料二“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受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茶叶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丧失;由转口贸易到直接贸易;由贸易出超到贸易入超;由独立自主到贸易主权丧失.第二小问的启示,结合所学可知,对外贸易中,生产力开展水平决定贸易地位;科技创新、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保持贸易优势的必备条件;国际贸易中要注意维护国家贸易主权,提高经济平安意识.答案:〔1〕特点:起步早,从未中断;海路与陆路贸易并存;商品种类较少;以转口贸易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因素:政府政策;政治局面;生产力水平〔答出“交通工具落后〞亦可〕;商业利润的驱动.〔2〕变化:茶叶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丧失;由转口贸易到直接贸易;由贸易出超到贸易入超;由独立自主到贸易主权丧失.启示:生产力开展水平决定贸易地位;科技创新、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保持贸易优势的必备条件;国际贸易中要注意维护国家贸易主权,提高经济平安意识.28.考点:材料解析题;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开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影响.解析:〔1〕此题考查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考查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2〕此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开展.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及其原因.〔1〕依据材料一“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依据材料二“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得出相同点一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依据材料一“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时机,〞、依据材料二“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促进了手工业的开展,带动了商业的繁盛〞得出相同点二是流动人口增长,手工业与商业开展;依据材料一“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依据材料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得出相同点三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依据材料一“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