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仁怀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仁怀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仁怀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仁怀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仁怀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卑劣(liè)驰骋(chěng)沼泽(zhǎo)强词夺理(qiáng)B.瞭望(liào)迂回(yú)龟裂(jūn)目眩神迷(xuàn)C.蛮横(hèng)虔诚(qián)晦暗(huì)不修边幅(fú)D.堕落(zhuì)妩媚(wú)抉择(jué)瞬息万变(shùn)2.(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一是知识的更新,二是知识的增加呈几何倍数。在互联网语境下,面对的信息,人的阅读必须有所选择。然而,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阅读化。过去治学需要背——抄——读——看——查——听,现在无论是写文幸还是做学问,都太容易了,上网一搜一查复制粘贴就OK,所以含金量也不多了,你能查到的我也能查到,你写不写价值都不大了。因此,互联网下也需要传统阅读,说更需要经典阅读。A.日新月异大量片面不如B.日新月异海量浅薄或者C.层出不穷大量浅薄或者D.层出不穷海量片面不如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B.这类朋友,多半是才气纵横,或有奇癖,或不修边幅。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D.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qióng)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B.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biāo)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pèi)公么?C.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株枯桕(jiù)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lài)子”。D.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pǔ)鹬(yù)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5.(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B.《登勃朗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C.韩昌黎的《马说》是“不平则鸣”的呐喊,因作者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D.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主张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6.(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遂与外人/间隔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忘路之/远近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鲜美(________)(2)绝境(________)(3)志(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借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8、(3分)阅读《卖炭翁》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成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晓驾炭车辗冰辙”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官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政府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公文,而小太监却有“文书”且口称“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官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9、(7分)古诗文默写。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②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③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④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⑤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用典故,道出全诗主旨,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⑥《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太阳镜,你选对了吗①面对阳光的我们,为什么总是无法控制地要眯着眼呢?那是因为眼睛在自行抵抗有害的紫外线。若在烈日下长期用眼,可导致眼部癌变和眼角膜病变。因此,在炎热的夏日,太阳镜不可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更重要!②很多人买太阳镜主要侧重于挑选款式和佩戴舒适度,或者只是买来当拍照用的装饰镜。通常,我们去选购太阳镜时,导购大都只从款式、品牌上给我们建议。例如,这个是新款,这个是某某明星同款,又或者说,这个是某某品牌、某某材料做的等等。但太阳镜作为一个功能型产品,它真正的作用,应该是为你的眼睛健康与视觉效果加分,顺带才是给你的形象增光添彩。③一副太阳镜,真正体现其科技含量的,应该在“镜片”上!一副合格的太阳镜,其最主要的功能,必须是能够阻挡紫外线!我们都知道紫外线可以杀菌,但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也很大,它可能造成角膜炎、视网膜破坏、白内障、黄斑退化、雪盲等等眼睛健康的问题。④市面上的太阳镜五花八门,镜片也有很多种颜色。那些颜色只是为了好看吗?其实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有着不同的功能。灰色镜片,对于光线亮度有减低作用,它不会过滤颜色,而且它有防眩光的作用,颜色失真最小,非常适合于驾驶和日常活动使用;黄色(金色)镜片,能减低光线亮度,它能减弱蓝光,同时增强黄光,所以有一定的“增光”感,有“蓝霾”效应,一般更适合于雪上运动时使用;茶色(棕色)镜片,能够减低光线亮度,减弱蓝色跟紫色光,有减少眩光的作用,适合高山运动;绿色跟蓝色镜片,它们都能减低光线亮度,减弱蓝光,减少眩光,对于颜色失真较少,但不适合开车时使用。⑤近年流行一种“偏光眼镜”,其实,它只是太阳镜的“升级版”。偏光眼镜,简称偏光镜。偏光镜的镜片,是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制造而成,它能有选择性地过滤来自某个方向的光线,通过过滤掉漫反射中的许多偏振光,减弱太阳光光线的强度,增强视觉中不同视觉物的反差。简单地说,偏光镜可以有效减弱或者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例如玻璃镜片的反光、水面波浪的反光等,让我们的视野更清晰自然!⑥那么偏光太阳镜要怎么选呢?首先最好选择带有“UV400”标识的。好的偏光太阳镜能阻挡90%以上的紫外线。镜片颜色不要太深,因为偏光镜片有偏振功能,太暗反而容易让瞳孔变大,增加紫外线入眼量,不利于健康。⑦当然,买眼镜试戴很重要。戴上后,通过镜片看一下视物颜色是否失真,视物边缘会不会变形等等。有些镜片质量差、镜片弧度过大的偏光太阳镜,部分视觉神经灵敏的人,佩戴起来看东西会有眩晕感,出现这种情况,你最好重新挑选一副购买!(选自网络资料,有删改)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一个适合自己太阳镜?”是一个过渡句,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我们应该将它放回第段_____和第_____段之间。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太阳镜的相关知识。B.紫外线虽然可以杀菌,但对眼睛伤害很大,可能引发角膜炎、视网膜破坏、白内障、黄斑退化等眼睛疾病。C.偏光镜的镜片,是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制造而成,通过过滤掉漫反射中的偏振光,消除太阳光光线的强度,增强视觉中不同视觉物的反差。D.偏光太阳镜的主要功能是防紫外线和过滤偏振光,好的偏光太阳镜能阻挡90%以上的紫外线。4.高考结束了,小明的哥哥要去大理毕业旅行。小明想要送给哥哥一副太阳眼镜作为毕业礼物。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他一些建议。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到哪儿去了袁越①你有没有想过,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向上方扩散,然后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直至被分解。②要想详细解释这件事,必须先科普一下大气分层的概念。我们头顶上的大气层是分层的,最底下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厚度大致在8~20公里。位于地表的空气被土壤反射的太阳光加热变轻,向上移动,上升途中逐渐变冷,再沉降下来,如此反复循环,变化莫测,我们常说的“天气”就发生在这层大气里。③空气中的人造污染物,比如雾霾的主要成分气溶胶,就是被这股上升气流带到高空的。之后会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通常在几周的时间里便会被分解掉,或者变成酸雨重新降到地面。④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叫作平流层,这层大气的温度下低上高,和对流层正相反,因此对流层中的大气很难进入到平流层当中。以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火山爆发的强大力量才能把水蒸气和火山灰喷到平流层的高度,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类污染物很少能影响到平流层。⑤1996年,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卫星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上空出现了一个气溶胶层,范围大致在地中海东岸、中国西部和印度南部之间,高度大致在13~18公里,几乎已经达到了对流层的最高点。不过当时这个气溶胶层的浓度很低,气象学家们并没有太在意。⑥200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气象学家让-保罗·威尼尔(Jean-PaulVernie)在分析气象卫星发回来的数据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秘的气溶胶层的浓度大大增加了,竟然达到了1996年时的3倍。威尼尔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因为一旦气溶胶进入到平流层,就可以随着平流层特有的强劲侧风迅速扩散到整个地球大气层,并给臭氧层带来严重的破坏。众所周知,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没有被臭氧层吸收,而是直接照射到地表的话,将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⑦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现象,NASA向中国和印度政府发出申请,试图派飞机进入青藏高原上空进行采样调查,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于是威尼尔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印度气象学家合作,通过高空气球来研究这一神秘现象。2014年,威尼尔在印度的三处地点释放了高空气球,之后他又在2015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重复测量,终于得到了可靠的数据。⑧2016年9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召开的气象学大会上,威尼尔向全世界公布了他的测量结果。他发现这层气溶胶当中90%都是直径小于0.2微米的液态污染物,其中大部分是硫酸盐,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灰尘和碳基污染物,其成分和人类活动(比如汽车尾气或者火力发电厂)产生的污染物十分相似。⑨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产生于地表的污染物究竟是怎样跑到如此高的地方去的呢?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气象学家威廉·刘(WilliamLau)通过分析气象模型给出了答案。原来,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使得那块地方上空的大气层被加热,温度比低海拔地区同样高度的大气层温度还要高,这个温差在夏季格外突出,导致青藏高原上方在每年夏天都会出现一个高空气泵,把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空气吸过去,这就是著名的亚洲季风的来源。来自印度和中国平原地区的大气污染物随着这股强劲的季风被吹到了青藏高原上空,再被这个高空气泵吸到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交界处。⑩这股季风当然自古以来就有,但1996年正好是中印两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刻,于是两国工业化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终于被气象卫星发现了。这个解释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但已经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知道气溶胶一旦进入平流层的话就很难被降解了,而是会停留在那里很长的时间,对臭氧层带来持续性的破坏。这一现象如果最终被确认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印两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再是地区性的了,而是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灾难。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这件事”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3.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⑤段中“几乎已经达到了对流层的最高点”。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5.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几代青年人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的主人公保尔更是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试概括保尔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书名的理解。(100~150字)13、(5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凤凰、大鹏等神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象征。凤凰在神话传说中为群鸟之长,它身型长大、色彩鲜艳、尾羽华美,代表高贵祥瑞、和谐美满。大鹏鸟是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庄子《逍遥游》中记载:“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见大鹏体形庞大、高飞于天,因而人们用其象征志向高远、气概豪放。自然界中的鸟儿们也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鹤为长寿之禽,因此象征着健康、高寿,后世常以“鹤寿”“鹤龄”等作为祝寿之辞。喜鹊叫声婉转动听,常寓意喜事将近;杜鹃和鹧鸪叫声凄苦哀伤,所以往往和思归、哀怨、愁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乌鸦浑身乌黑,又喜食腐,于是成了不祥的象征。(材料二)燕和雁是中国古诗词中极为重要的吟咏对象。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诗人们把它作为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1)”便描绘了莺飞燕舞、春意融融的景象。人们还借燕子的来去表现时序的更迭、年华的流逝,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如晏殊《浣溪沙》中所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外,燕子总是成双成对,雌雄颉颃,因而也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传达的就是有情人渴望比翼齐飞、双宿双栖的情愫。入秋南徙的大雁,是诗人描绘秋景时常用的意象。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2),”,借秋高气爽、风送秋雁之景,抒精神振奋、高楼畅饮之情。不过,成群结队的鸿雁在肃杀的秋季南飞,更多时候则会勾起游子思乡的愁绪,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塞下秋来风景异,(3)”,即是借雁去人留抒发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注:社日:农民在立春、立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颉颃(xiéháng):指鸟上下翻飞。(材料三)在远古华夏先民的心目中,鸟的地位相当崇高,因此鸟纹成为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常见于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鸟纹包括凤纹、鸾纹、鸱鸮纹以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其中,凤纹是我国先民使用较多的纹样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凤纹的雏形便已经出现了。此时的凤纹笔画简单、造型单一,有的伫立观望,有的展翅欲飞。秦汉时期的凤纹,长冠修颈,挺胸展翅,多作飞鸣起舞状,形象生动。这期间,还出现了“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至此,凤纹发展成为民族装饰艺术的代表。唐代的凤纹精神饱满,奋发昂扬,常以振翅飞翔的姿态出现。在女性头部装饰的金钗花冠上,凤纹则以特有的丰腴姿容,反映出时代的审美取向。宋代的凤纹,则喜用柔和的线条,显示怡然自得的情调。宋代装饰艺术在观念形态上偏重寓意,此时的凤多与牡丹相配,形成凤衔牡丹、凤穿牡丹等纹样,传达着吉庆如意的愿望。到了明清时期,凤纹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型,无论在圆形、方形还是其他装饰形体上,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当时南京织造云锦的老艺人总结出一套画凤口诀:“首如锦鸡,头如藤云,翅如仙鹤。”这表明当时工艺美术品上的凤鸟纹样已具有成熟的装饰特征。注:鸱鸮(chīxiāo):俗称猫头鹰。1.(材料一)依次为我们介绍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2.阅读(材料二),结合上下文,根据原诗补出缺少的诗句。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从A、B两项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将其字母填入下列诗句空白处。A.燕B.雁(1)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____飞来。(王令《送春》)(2)戍鼓断人行,秋边一____声。(杜甫《月夜忆舍弟》)(3)夜闻归____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4)落花人独立,微雨____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判断下列几种凤纹图案分别属于哪一时期,将对应选项的字母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A.新石器时期B.秦汉C.宋代D.明清5.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出一期以“鸟”为主题的板报,准备以上面的三则材料为核心内容。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作为这期板报的标题,并结合三则材料,说明你的理由。A.多彩中国鸟 B.走进中国鸟文化 C.人类之友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作文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校服、手机、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有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感人;(3)不得出现你自己或学校的真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A.强词夺理(qiǎng)。B.迂回(yū)。D.堕落(duò),妩媚(wǔ)。2、B【解析】

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如“层出不穷”与“知识的更新”搭配不当,应选“日新月异”;“海量”更符合“知识的增加呈几何倍数”的语境;“片面”并非语境表达的意思,应选“浅薄”;“不如”不符合前后文字的语意关系,“互联网下也需要传统阅读”与“更需要经典阅读”之间为选择关系,应选“或者”。故选B。3、B【解析】

A.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行人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使用语境明显错误。B.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C.泛指家庭的乐趣。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使用对象有误。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有误。故选B。【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4、B【解析】

B.注音错误。改为:骠(piāo)、裴(péi);故选B。5、B【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B错,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6、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使用正确。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使用正确。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使用正确。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据此,答案为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C2.(1)新鲜美好(2)与人世隔绝的地方(3)做记号,做标记3.(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4.桃花源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平等,人们生活和美安乐。作者借它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A.根据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可知应划分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根据句意“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可知应划分为:遂/与外人间隔。C.正确。D.根据句意“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可知应划分为:忘/路之远近。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绝境”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志”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做标记的意思。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故事,抓住要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即可。8、1.“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2.D【解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晓驾炭车辗冰辙”的“辗”字,既交代了天气的寒冷,又写出牛车很重。既写出了卖炭翁的卖炭的艰辛,又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为后文揭示“宫市”的罪恶做了暗示。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牛困人饥日已高”是侧面(间接)来写卖炭翁的,不是“直接”。故选D。9、①寤寐思服②挑兮达兮③宛在水中沚④微君之躬⑤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寤寐、沚、躬、垂钓、羡、缤纷”等字词容易写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②③(或③和②)2.对不同颜色的镜片进行分类说明(或将不同颜色镜片功能一一列出),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有着不同的功能的特征。(或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的功能和适用人群。)3.C4.示例:大理有山有水,属于高原地区,紫外线强,而偏光太阳镜的主要功能是防紫外线和过滤偏振光,所以可以购买偏光眼镜。但是颜色不要太深(也可选灰色、茶色、棕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言之成理即可)。建议买之前还是亲自试戴一下。【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所填句子要与上下文内容契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一个适合自己太阳镜?”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所在段落前后内容应是转折关系。文章第②段主要写通常,我们去选购太阳镜时,主要侧重于挑选款式和佩戴舒适度,或者只是买来当拍照用的装饰镜。段末“但太阳镜作为一个功能型产品,它真正的作用,应该是为你的眼睛健康与视觉效果加分,顺带才是给你的形象增光添彩。”转折,下一段应该是介绍从太阳镜作为一个功能型产品,我们挑选的标准。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一个适合自己太阳镜?”故放在②③段之间。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题干提示,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答题模式:分类别,把……分成……清楚有条理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按照太阳镜镜片颜色分为:灰色镜片、黄色(金色)镜片、茶色(棕色)镜片、绿色跟蓝色镜片,并分别介绍了“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有着不同的功能”清楚有条理地说明了太阳镜镜片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的不同功能。3.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正确理解。选文第⑤段“偏光镜的镜片,是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制造而成,它能有选择性地过滤来自某个方向的光线,通过过滤掉漫反射中的许多偏振光,减弱太阳光光线的强度,增强视觉中不同视觉物的反差。”中是“减弱太阳光光线的强度”而不是“消除太阳光光线的强度”,故C错误。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迁移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小明的哥哥要去大理毕业旅行”,要结合第④段太阳眼镜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有着不同的功能,第⑤段偏光镜的镜片的功能,以及大理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太阳镜。大理有山有水,属于高原地区,紫外线强,要选择防紫外线功能较强的太阳镜。文章中第⑤段“偏光镜可以有效减弱或者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例如玻璃镜片的反光、水面波浪的反光等,让我们的视野更清晰自然!”,所以选择偏光眼镜最合适。也可以根据第④段不同颜色的太阳镜镜片,有着不同的功能的介绍选择“黄色(金色)镜片和茶色(棕色)镜片”言之有理即可。11、1.逻辑顺序。2.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3.①作诠释。通过对平流层的诠释,清楚地说明了平流层的位置和特点;②作比较。把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特点进行比较,具体鲜明地说明了对流层的大气很难进入到平流层的原因。4.不能删去。“几乎”是“接近于”,表明离最高点差不了多少,但并没有达到最高点,删去后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本文标题运用了设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即说明“空气中污染物的去向”这个事理。【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从“大气分层的概念”先阐释概念,“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现象……”再列举现象,“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产生于地表的污染物究竟是怎样跑到如此高的地方去的呢?”探究原因,可见使用的是逻辑顺序。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子对平流层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平流层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几乎”是“接近于”,从范围上加以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5.考查对文章题目的赏析。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能够增强文章吸引力,生动、形象、新颖引出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去向”的说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不向命运低头,克服种种困难,重新开始战斗的新生活。保尔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2)理解:钢在烈火中反复煅烧,冷却后形成的,坚固而有韧度。故事中的主人公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其后人生经历中,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作上的磨难,都使他更加勇敢和坚强,面对伤病,绝不低头,以笔为枪,继续战斗。【解析】

(1)考查学生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内容理解和中心的把握。可以谈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克服种种苦难写作的事迹,和他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等。如:保尔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带领同伴奋战在工地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满身伤残的保尔患了关节炎,严重的伤寒病几乎令他丧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保尔继续没命地工作,坚强的生活。他的人生经历处处都能展现他钢铁般坚强的意志。(2)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热爱生命,在人生不断的磨砺下更加坚强,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生命的誓言!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作者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做书名。13、1.神话传说中的鸟自然界中的鸟2.(1)谁家新燕啄春泥(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衡阳雁去无留意3.(1)A(2)B(3)B(4)A4.(1)B(2)C(3)A5.B【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的内容来思考。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的首句,可知这则材料依次为我们介绍了神话传说中的鸟和自然界中的鸟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2.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的诗句。作答时,要保证书写的正确,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燕、啄、酣、衡”这几个易错字的书写。3.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积累。作答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