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2015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面对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有效应对经济运行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劳动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继续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有力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持续保持了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企业职工收入得到进一步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劳动保障工作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深入推进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一劳动保障发展现状(一)就业方面1.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总量略有增加,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77451万人,比2014年增加198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城镇就业人员达40410万人,比2014年增加1100万人。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保持平稳(见图1)[1]。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1266万人、1310万人、1322万人、1312万人,超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计划预期目标。[2]图1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8.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2.4%。[3]与2014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继续下降,降幅为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略有下降,降幅为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继续提高,增幅为1.8个百分点。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如图2所示。图2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2015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2014年的4.09%。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66万人,比2014年增加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567万人,比2014年增加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为173万人,比2014年减少4万人。总体来看,2011~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05%~4.1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都保持平稳水平。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4]图3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变化情况图4近五年城镇失业再就业人数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变化情况2015年,全国共帮助5.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通过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以及开展“三支一扶”工作,实现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达到94.9%。全年组织2.6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到2015年底,全国农民工[5]总量为27747万人,比2014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加63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加289万人,增长2.7%。[6]2.人力资源市场统筹管理基本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基本到位,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迄今,全国建立了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统筹管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基本到位,根据各地实际,省、市两级基本都设立了综合性服务机构或专门性服务机构,区县一级80%以上的机构已整合或即将整合为综合性服务机构。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71万家,全年共为2432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3.职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技工学校继续发挥职业培训骨干作用,但机构数量、在校学生数量以及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规模都略有下降。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比2014年减少273所;在校学生人数为322万人,比2014年减少17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培训477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31.5万人次。就业训练中心机构数量有所增加,民办培训机构数量略有减少。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2636所,比2014年增加183所;民办培训机构18887所,比2014年减少4所。这些培训机构全年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1908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27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023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85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620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46万人次),创业培训211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6万人次),其他培训54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18万人次);农民工培训967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10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357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20万人次),城乡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培训80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4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评人员数量和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有所增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有所下降。2014~2015年,我国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7],其中,2015年分5批取消135项国务院部门、行业协会设置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2156个,比2014年增加2635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26.42万人,比2014年增加4.84万人。共有1894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2014年增长2.16%。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中,有1539万人取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比2014年减少15.28万人),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55.31万人,比2014年减少7.02万人。[8]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6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7.28%。[9](二)社会保障方面2011年7月,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法制化轨道。2015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统一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形成了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大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开始进入全民医保时代。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参保人数继续增加。社保基金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均进一步提高。工伤、生育保险费率有所降低。1.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参保人数继续增加近五年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逐年增长。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速度,由2011年的4734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66582万人,增长了40.6%;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011年的6157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85833万人,增长了39.4%。之后,逐次为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了27.9%、21.1%和21%。[10]近五年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图5近五年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变化情况(1)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为85833万人,比2014年增加160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5361万人,比2014年增加123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585万人,比2014年增加113万人;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3123万人,比2014年增加117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0472万人,比2014年增加365万人。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7.5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2014年增长3.0%;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2316万人,比2014年增长1.0%;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9526亿元。[11](2)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6582万人,比2014年增加683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8893万人,比2014年增加59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7689万人,比2014年增加623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166万人,比2014年减少63万人。[12](3)失业保险发展状况。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7326万人,比2014年增加283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4219万人,比2014年增加148万人。(4)工伤保险发展状况。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1432万人,比2014年增加793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7489万人,比2014年增加127万人。2015年,全年被认定(视同)为工伤的有107.6万人,比2014年减少7.1万人;全年被评定伤残等级的人数为54.2万人,比2014年增加1.6万人。(5)生育保险发展状况。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7771万人,比2014年增加732万人。2.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进一步增大,基金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但总收入增长率低于总支出增长率2015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为46012亿元,比2014年增加6184亿元,增长率为15.5%。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为38988亿元,比2014年增加5985亿元,增长率为18.1%。近五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如图6所示。[13]图6近五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1)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状况。2015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32195亿元,比2014年增长16.6%。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9341亿元,比2014年增长15.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2855亿元,比2014年增长23.6%。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27929亿元,比2014年增长19.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25813亿元,比2014年增长18.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2117亿元,比2014年增长34.7%。到201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39937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3534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金累计结存为4592亿元。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为9526亿元。(2)医疗保险基金规模状况。2015年,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1193亿元,比2014年增长15.5%;支出为9312亿元,比2014年增长14.5%。到2015年底,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为8114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4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为4429亿元。(3)失业保险基金规模状况。2015年,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为1368亿元,比2014年下降0.9%。支出为736亿元,比2014年增长19.8%。年底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5083亿元。(4)工伤保险基金规模状况。2015年,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为754亿元,比2014年增长8.6%;支出为599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年底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1285亿元(其中含储备金209亿元)。(5)生育保险基金规模状况。2015年,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为502亿元,比2014年增长12.5%;支出为411亿元,比2014年增长11.8%。年底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684亿元。3.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5年基本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提高,由2004年的月人均水平647元提高到2015年的2200元,比2010年增长66%。首次提高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227万人,比2014年增加20万人,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水平为852元。全年为456.8万人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为71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2015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为202万人,比2014年增加4万人。有642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2014年增加29万人次。[14]4.社会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含福建、山东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218个县、901个乡镇开展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自2010年启动该项目以来,全国共支持1394个县、5282个乡镇开展基层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际发卡地市(含省本级)达369个,比2014年增加15个,增长4.2%;持卡人数达8.84亿人,全年新增1.7亿人;社会保障卡普及率达64.6%,比2014年增长12.2个百分点。全国有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有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47个地市(含省本级)正式接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三)劳动关系方面在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导下,2015年,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继续进一步贯彻实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深入实施,有效集体合同审查数量有所增加;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劳动争议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能力进一步提升。1.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随着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底,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比2014年高两个百分点,有效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有效集体合同审查数量有所增加到2015年底,经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为176万份,比2014年增加6万份;覆盖职工人数1.7亿人,比2017年增加1000万人。经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且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近7.2万户,涉及职工1560万人。3.劳动争议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2015年,各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172.1万件,比2014年增加16.2万件,同比上升10.4%。办结案件161.0万件,比2014年增加24.8万件。仲裁结案率为95.2%,与2014年持平。仲裁机构期末未结案件数量达到4.1万件,同比上升14.1%。4.劳动保障监察能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92.5万户次,比2014年减少5.5万户次,下降2.8%;涉及劳动者9569.1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212万人次,下降2.2%。书面审查用人单位219.6万户次,比2014年减少13.9万户次,下降6%;涉及劳动者8472.8万人次,比2014年减少1527.2万人次,下降15.3%。全年共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8.9万件,比2014年减少1.7万件,大约下降4%。通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共为481.4万名劳动者追讨工资等待遇421.2亿元,其中,为385.9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等待遇331.6亿元,比2014年增加66亿元。督促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307.1万份,比2014年减少102.4份;督促3.9万户用人单位办理社保登记,比2014年减少2.06万户;督促4.6万户用人单位为100.3万名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21.3亿元,涉及的用人单位数量、劳动者人数以及补缴的社会保险费数额均比2014年有所下降;追缴骗取的社会保险待遇或基金支出526.8万元。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807户,比2014年减少970万户。(四)企业工资分配方面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2~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2%,超过7%的计划预期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总体上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5]2.城镇就业人员以及外出农民工收入都有所增长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以及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涨幅有所不同,除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涨幅超过2014年外,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以及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涨幅都低于2014年。其中,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比2014年增长10.1%。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比2014年增加3199元,增长8.8%。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3072元,比2014年提高208元,增长7.3%。[16]3.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2012~2015年,分别有25个、27个、19个、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分别为20.1%、17.0%、14.1%、14.9%(见图7)。[17]图72012~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2015年,全国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4.9%,比2014年多0.8个百分点。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广东省深圳市,达到2030元/月;其次是上海市,达到2020元/月。[18]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达到18.7元/小时;其次是天津市和深圳市,达到18.5元/小时。[19]二劳动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促进就业创业方面2015年,我国继续把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应对新的就业形势变化,推出了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提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失业登记办法。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明确了促进产业转移带动返乡创业,推动输出地产业升级带动返乡创业,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带动返乡创业,引导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返乡创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返乡创业等主要任务。通过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存量资源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公共服务,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创业服务体系。同时,提出了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等政策措施,制定了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纲要。2015年作为实施第二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的收官之年,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改革任务,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切实做好2015年“三支一扶”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2015年4月,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等九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34号),提出要科学安排招募计划,严格规范组织选拨招募工作;立足岗位,扎实抓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培养使用和管理服务工作;加大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多措并举,全力促进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2015年4月,根据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有关文件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人社部令第24号),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7项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同时,明确要求《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根据本决定做相应修改。为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2015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11号),明确要认真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登记工作、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和管理。为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27号),选择在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等部分省(区、市)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每个省(区、市)选择3~5家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第26号令,废止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二)社会保险方面为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决定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逐步建立起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这项改革,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与其他职工统一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化解待遇差距大的矛盾。同时还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为更好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委于2014年底联合发出的《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76号),在2015年产生了积极效果。按照上述通知精神要求,对实施兼并重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中,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到2015年底,已有21个省份发放稳岗补贴27.8亿元,惠及职工314.8万人。2015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5号),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标准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随着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基金积累快速增加,现行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方式已不能适应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日益严峻,养老基金支付压力逐步加大,为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发〔2015〕48号),对养老基金运营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在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上迈出关键步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精神,2015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112号),对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调整、基金管理和监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及职业年金制度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三)劳动关系方面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劳动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安全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保险全面覆盖,人文关怀日益加强,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要依法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通过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通过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等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进一步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2015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53号),提出了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建设、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的基础保障等目标任务。(四)工资收入分配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要求要以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易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行业为重点,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到2020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三劳动保障面临的挑战与主要问题(一)劳动保障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也正进入新常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互联网+”带来新的经济形态,这些都对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乃至收入分配等劳动保障工作带来新的挑战。1.经济新常态将使劳动保障不断面临新挑战经济新常态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在经济新常态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动力等都将有所不同。因此,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就业带来不同影响,对就业管理服务工作、职业培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既能够在经济下行时期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器”“安全网”的作用,又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兴业态以及各类企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经济结构调整中,新型业态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形式、用工方式的多元化,对劳动关系的确认、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管理都提出新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同阶段都将面临的挑战。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劳动保障提出新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会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2016年初国务院分别下发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在明确两个行业压减过剩产能任务的同时,也对做好职工安置提出了要求。在去产能过程中,受影响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较低,如何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人员转岗就业或成功创业,顺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如何妥善安置好临近退休、再就业能力较弱或缺乏就业意愿的人员,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必要的保障;如何妥善处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劳动关系问题,确保欠费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能够顺利转移接续等,都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3.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需要劳动保障与之相适应互联网技术极大地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业态,无论是就业形式,还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就业形式上来说,劳动者不一定要到固定的办公场所来工作,只要有互联网联通的地方都有可能开展工作。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科学界定就业的含义,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管理与就业服务;如何确认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加强劳动关系管理;以这种形式就业的人员如何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等等,都要求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与之相适应。(二)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形势下,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不同程度地传导到劳动保障领域中来。1.就业方面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变,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对就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就业供求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涉及部分人员下岗转岗问题,行业性、区域性失业风险上升,钢铁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资源型工业集中的部分地区受影响群体将经历转型,工时减少、收入下降甚至欠薪欠保等隐形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2.社会保障方面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是从公平性上来看,还是从可持续性上来看,都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从公平上来看,还有一部分人群未实现应保尽保,也还有一部分人群的社保服务得不到保障。从可持续性上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两大险种的基金受到来自老龄化加剧的严峻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保险费率问题。3.劳动关系方面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关系进入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且有扩散的风险。随着经济下行和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欠薪、欠保、经济补偿金等引发的劳动关系纠纷不断增多,特别是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会有大量受影响人员需要妥善安置。4.工资收入分配方面当前,基层工作人员和一线企业职工收入不高,甚至偏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工资差距不合理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还需要深入研究最低工资标准问题。四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都对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6年度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任务。同时强调,2016年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765万高校毕业生通过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2016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同时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2.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中的劳动保障工作新任务钢铁和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强、从业人员多、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回落,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为解决上述矛盾,2016年初,国务院连续下发国发〔2016〕6号、国发〔2016〕7号文件,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意见强调,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企业主体作用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要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多种方式,稳定现有工作岗位,缓解职工分流压力。同时,支持职工自主创业,积极培育适应钢铁、煤炭企业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经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依法变更劳动合同,同时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并要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意见还对企业主体消亡时劳动合同的终止、社会保险费缴纳以及基本生活费的发放予以明确。对于有就业能力,有意愿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要给予帮扶。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方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对于就业困难人员,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予以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保障其基本生活。五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就业方面2016年,解决化解产能过剩中受影响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就业工作的两项重点任务。特别是,解决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分流安置任务集中、就业岗位紧张地区的失业问题,是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关键。一些资源型或单一产业城市或地区经济结构由于过于倚重矿产资源或某一产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状态下,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生产经营发生困难,职工下岗失业问题突出。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这些城市或地区作为去产能、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重点,集中精力,落实好政策,制定切实措施,给予重点指导和帮扶。第一,治理失业、促进就业,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有些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职工安置任务繁重、就业岗位紧张的状况,其根源在于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业态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就要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按照市场需求重新配置,形成新结构、产生新动力、取得新收益,从而实现治理失业、促进就业的目的。第二,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是最具活力、吸纳就业能力很大的市场主体。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只想着上大项目,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因为这类市场主体投资少、经营活、比较容易适应市场供需变化的需要,特别是能够提供和容纳大量的就业岗位。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对于资源型或单一产业城市和地区改变经济结构、形成多点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拓展就业新领域具有积极作用。第三,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一是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支持企业开展“双创”,利用“互联网+”等,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在优化升级和拓展市场中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二是促进受影响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就业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制订再就业帮扶计划,为一定规模的分流职工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对企业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纳入当地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对有创业意愿的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师范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元素杂质分析市场运营现状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书(印刷经营许可证核发及变更事项审批)
- 幼儿进餐入厕睡眠观察记录表
- 2024届新疆阿克苏市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文试题
- 2024年兰州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培训资料
- 2024年北京客运资格证的要求
- 2024年南京客运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资格证实操考试题目内容是什么
- 2025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数学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处方调剂流程
- 国有企业共青团创新工作方法研究
-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规模划分表.doc
- 办理营业执照委托书
- 集装箱设计PPT课件
- 实习实训报告-垫片复合冲压模具的设计
- 35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有设计源图)
- 编写标准必备文件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格式模板大全
- 全面预算实施方案(共8篇)
-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地坪)(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