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阅读《狂人日记》课件(32张PPT)_第1页
名家阅读《狂人日记》课件(32张PPT)_第2页
名家阅读《狂人日记》课件(32张PPT)_第3页
名家阅读《狂人日记》课件(32张PPT)_第4页
名家阅读《狂人日记》课件(32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狂人日记鲁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1893年离家到南京求学,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鲁迅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他在《自题小像》一诗中表达了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这种情感驱使,鲁迅为了中国的维新而去日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回国后奋身投入了辛亥革命的宣传活动,甘当新文化运动的一名小卒,20年代后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大声呐喊。绍兴

为父病、四处忙

看透世态想投异路南京

求新知、开眼界

抉择学医报效祖国仙台

攻医学、欲救民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东京搞文艺、唤民众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北京

抄古碑、泻忧闷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北京

应索稿、挥战笔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鲁迅的心路历程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诗稿.自题小像>注:鲁迅1902年1月毕业于南京矿物铁路学堂,4月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学时,鲁迅毅然剪掉发辫,拍摄了这张照片,并赠许寿裳。辛亥革命后所摄1912年海婴生一百日合影海婴与鲁迅一岁与五十岁百草园这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及鲁迅的老师滕野严九郎

1927年1月至9月底,鲁迅在广州期间,先住在中山大学“钟楼”,后迁居白云路“白云楼”。

鲁迅的思想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1)基本观点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2段)文言文的题叙,是用写实的手法来写的。文言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狂人日记》运用了两套文本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3——10段)吃人的网络结构:赵贵翁——古久先生——狼子村······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仁义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

“狂人”的怎样一个艺术形象?你如何评价他?三、思考讨论

①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常发生错觉、幻想

精神错乱

②语无伦次:说话颠三倒四,缺乏条理,记忆错误。

③行为怪异,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狂人

①能清楚地认识历史、社会(吃人的历史、吃人的社会)。

头脑清楚

②能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人、事、物的本质属性(吃人的本性)。

③把改变“吃人”社会作为已任,试图改变周围的“吃人的人”。狂人的形象1、战士说2、狂人说3、狂人兼战士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识流向更有真实感“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构成小说的骨架、血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构成小说的灵魂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而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人。这是多么可悲!

五、专家点评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狂人发病旁人侧目家人延医救治狂人复原

从写实看,狂人的心理是变态的,思维荒唐,语言错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里的狂人是一个觉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呼吁“救救(没有吃过人的)孩子”!狂人虽然“醒”了,但最终的归宿仍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文本解读

这篇小说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这篇小说还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思想分析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