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读书佐酒(12分)(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7.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3分)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①菘:白菜。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元琰遽退走(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盗者大惭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10.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四)(9分)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凌空而去(2)与钱一万(3)知其贤(4)天之织女12.凭借注释翻译下面句子。(2分)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13.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3分)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五)(10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①,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向贼害②,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③,则同心而共济④;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注释】①朋党:唐穆宗常庆初年,以牛僧孺为首和李德裕为首的两个官僚集团,各树朋党展开斗争,史称“牛李党争”。党引:结成宗派,互相援引。②贼害:贼、害是同义词,都是伤害的意思。③事国:为国效力。④共济:共同克服困难,成就事业。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其故何哉?()②君子则不然()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16、请找出能概括本文观点的句子。(3分)1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3分)(六)(11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③,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②顾辟疆:人名。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麾,通“挥”。④伧:粗野,鄙陋。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18、“燕”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值顾方集宾友酣燕”一句中“燕”字的意思是()。(3分)A.燕子,一种鸟类B.通“宴”,安逸,安闲C.通“宴”,用酒饭招待客人D.周代诸侯国国名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王游历既毕吾与汝毕力平险B.不足齿人不足为外人道也C.然后令送箸门外处士笑而然之D.以贵骄人以待来年20.顾辟疆对王子敬的行为“勃然不堪”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作答)(2分)21.中国是礼仪之邦。你认为王子敬怎样做才比较得体?(3分)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七)(11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节选自苏洵<谏论>)2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告之曰(将要)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顾见猛虎(回头)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一。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3分)(八)画地学书(11分)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然有声⑦。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⑧,见义勇为,虽机阱⑨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注释】①母郑:母亲郑氏。②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③诲:教导、训导。④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⑤辄:立即,就。⑥冠:指成人。⑦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⑧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⑨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嶷然有声(2)画地学书(3)及冠(4)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2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诲之学(他,指欧阳修)B.至以荻画地学书(用)C.四岁而孤(而且)D.见义勇为(做)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29.结合选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2分)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九)吴富遗事①(8分)罗隐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嚭: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3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①兵:②毕:③固: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①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翻译:②岂臣之欺乎!翻译:32.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答:(十)(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3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⑴从师读()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3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3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②惟读书是务。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阅读训练】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不应而还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问说《孟涂文集》【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非学无以致疑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人不知而不愠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颜回好学《史记》【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阅读训练】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3.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2.翻译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答: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1)喜欢(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2、B(2分)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家中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2分,意思符合即可)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5.(2分)C6.(3分)参考译文: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无偿地教你,不收学费。7.(3分)参考答案:对老师:钦佩(或赞赏)他对好学的穷家子弟提供学习机会的义举。对邴原:钦佩(或赞赏)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以及刻苦勤奋的精神。(意思对即可)8.(1)急忙;(2)缘故,原因;(3〉先前;(4〉这,这样。9.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10.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11.(1)离开(2)给(3)他(4)的12.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13.(1)知恩图报(2)好人有好报(3)恪守承诺(4)孝敬长辈14.①缘故②这样15.他所坚守的是道义,所践行的是忠实、诚信,所珍惜的是名声、节操。16.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17.的确如此,我们要选择志趣高雅、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18.C(2分)19.B(2分)20.(王子敬)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指麾好恶,傍若无人。(或: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2分)21.要点一:想进入别人的私宅,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可以“径往”;要点二:游赏时要尊重主人,平和有礼,不能旁若无人,随意指点评论。(2分。每个要点1分。)22.A(2分)23.B(2分)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26.(1)声誉(2)写字(3)等到,到了(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27.C(2分)28.(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明、悟性过人,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2分,意思符合即可)29.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2分,只答母亲或自身一个方面的给1分,意思符合即可)30.①军队(士兵)②完成(造好)③本来1.①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②哪里是我欺骗呢!32.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33.⑴跟从(跟)⑵装满(装)⑶背(背着)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3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薛谭学讴》阅读答案【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2.D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三)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五)1.D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六)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2.C3.C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李生论善学者》【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