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滁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滁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滁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滁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再别康桥》的艺术特征不包括()

A.音乐美B.建筑的形式美C.凄婉缠绵D.风格洗练清丽

2.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的国籍是()

A.俄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3.《炉中煤》一诗中,年青的女郎喻指()

A.五四后新生的祖国B.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C.作者所在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D.作者热恋的对象

4.下列诗题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A.《迢迢牵牛星》B.《登金陵凤凰台》C.《江南春》D.《春江花月夜》

5.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借以自喻的事物是()

A.晚风B.过雁C.黄花D.梧桐

6.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高适《燕歌行》B.陆游《关山月》C.李白《行路难》(其一)D.王维《山居秋暝》

7.《风波》中的风波,所围绕展开的事件是()

A.七斤头上有没有辫子B.赵七爷到土场上示威C.六斤打破了一个饭碗D.皇帝是否又坐了龙庭

8.于湖居士是南宋词人()的号,他的词多以抗金恢复为主旨,上继东坡,下开稼轩

A.文天祥B.张孝祥C.庾信D.睢景臣

9.《永远的蝴蝶》的作者是台湾作家()

A.龙应台B.梁文道C.陈启佑D.林清玄

10.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的抒情形象是()

A.子君B.翠翠C.丁香姑娘D.七斤嫂

11.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发灶多在肺尖部B.多见于儿童C.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可经支气管、淋巴道和血道播散

12.分析多个事物,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

13.托尔斯泰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A.《童年》《母亲》《父亲》B.《家》《春》《秋》C.《春蚕》《秋收》《残冬》D.《童年》《少年》《青年》

14.《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对象是()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B.帝国主义C.中国的奴隶制度D.资本主义

15.《饮酒》(其五)中,表现了无我之境的诗句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王实甫《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A.诸宫调B.套数C.杂剧D.散曲

1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先是()

A.使动词B.意动词C.判断动词D.趋向动词

18.素有词中之帝之称的人是()

A.陈后主B.乾隆C.李煜D.宋徽宗

19.李白《古风》(其十九)的诗歌体裁是()

A.游仙体B.骚体C.乐府体D.宫体

20.我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分别为()

A.义和礼B.道和德C.道和仁D.智和仁

二、阅读理解(10题)21.阅读苏轼《前赤壁赋》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2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后两句的妙处

23.文中所引淮南子的话属于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

24.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5.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此句体现了司马迁对项羽怎样的态度?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6.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27.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正确的有()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颗颗成珠的奇情异景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28.

29.阅读胡适《<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30.阅读下面的曲词,按要求答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注]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张养浩在官场生活了33年,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本曲是他归隐后所作

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霏霏

3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3.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3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5.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36.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37.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曲士

38.先王之治,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9.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40.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部分的含义

4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到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五、作文题(1题)43.在央视热播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支教老师梁俊带着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小诗《苔》,感动了无数人。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鲜明:其一是风格洗练而清丽;其二是诗体具有内在的音乐美和外观的建筑美

2.AA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剧作家

3.A《炉中煤》一诗中,诗人以年青的女郎喻五四后新生的祖国,以熊熊燃烧的炉中煤自比,倾诉了对祖国纯洁热烈的眷恋之情

4.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始创于陈后主

5.CC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通过满地堆积的憔悴黄花自喻,抒发了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

6.DD《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

7.A《风波》一文主要围绕七斤头上有没有辫子展开。辫子是封建势力复辟与旧的思想意识束缚的象征,也是贯串小说始终的线索

8.BB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其词多以抗金恢复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畅快,上继东坡,下开稼轩,在南宋初期词坛影响较大。也有写景寄怀之作,往往清疏淡远。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先生长短句》

9.CC陈启佑,笔名渡也,台湾嘉义人。当代作家,文学博士。有评论集《唐代山水小品文研究》《渡也论新诗》,诗集《手套与爱》《我是一件行李》,散文集《历山手记》《永远的蝴蝶》等

10.CC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姑娘的形象,它象征的是那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失败后不甘落寞的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复杂心境

11.A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常在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形成直径1~1.5cm大小的原发灶(Ghon灶),以右侧肺更为多见。

12.B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13.DD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俄国文坛活动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9世纪50年代初期,托尔斯泰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和《青年》,组成自传体三部曲,体现了他早期的思想和对创作的探索

14.AA《灯下漫笔》是一篇以抨击旧社会、旧文明,即文中所说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为宗旨的著名杂文,它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15.BB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对无我之境的例证。在王国维看来所谓的无我之境其实就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相互统一而营造出的审美想象空间

16.C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但仅凭《西厢记》便留名于世。《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重要的一部分,全剧属于元杂剧

17.BB先后在本句中运用了意动用法,先国家之急即以国家之急为先

18.CC李煜的词直抒胸臆,感情真挚,不假雕琢,极富艺术感染力,被称为词中之帝

19.A《古风》(其十九)是唐代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20.CC我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分别为道和仁

21.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

22.诗的后两句写作者在送别韦参军之后对其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23.理论论据

24.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5.司马迁对项羽非常崇敬,认为他是一个悲剧英雄,对他充满了惋惜和同情。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居功自傲;凭着个人的想法做事,不师法古人;想凭借武力征伐来谋夺统治天下

26.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27.ABCABCD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28.(2)①诗人每天以阅田为务,投宿古寺,暂离行役的劳倦。②寺处幽僻之地,杨花飘落,柏子燃香,自在清净。③见到故人题字,诗人感到慰藉

29.比喻;排比

30.叹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31.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32.殆:危险

33.亟:屡次,多次

34.膏:肥美滋润。此处作动词

35.张:陈设

36.休:凋残

37.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38.国:国都,都城

39.适观:使感官舒适

40.争:怎

41.①残梦一语,将蝴蝶的死亡之舞与涅槃、热爱、希望交织出的梦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山野浩荡,表现了大自然的博大和令人惊叹的雄奇力量。②用残梦表现蝴蝶的渺小、脆弱,与山野的博大、苍茫形成对照。③蝴蝶是渺小的、无知的,山野是大自然的化身,蝴蝶来自山野也必将归于山野

42.CC第①段,提出文章的论述对象,即学者们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误解,从结构上分析,这一段是总领全文的。第②到⑤段,主要介绍考据方面的内容:第②段,介绍英国教授的做法;第③段,提出考据学这个名词,对教授做法进行评价;第④段,指出考据可以帮助欣赏但不是欣赏本身;第⑤段,指出富于考据癖的学者常犯两种错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考据的看法。第⑦⑧段承接第⑥段,主要介绍两类文学批评,即法官式的文学批评和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第⑨段对比分析了两种文学批评的区别。第段是作者对两种文学批评所持的态度。第段,从总之可看出,是对上文的一种总结。由此可以判断,不恰当的是C项

43.生若苔花老家的院子里种满了牡丹、玫瑰和月季,看起来热闹非凡。前不久的一天,我蓦然发现在这花丛的缝隙之间竟还有些许极小的花。妈妈说那是苔花,我之前从未见过苔花,心下不禁惊奇,于是驻足,寻了一张小矮凳坐下,细细观察起来。苔花真的很小,颜色也不艳丽,不易被人发觉。这院里或许早有苔花开,只是我以前未曾发觉罢了。记起清代袁枚先生曾有一首名为《苔》的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看着眼前这极弱小而又盛开着的苔花,心中竟生出一种神圣的敬意,思绪也就随之弥散开来。苔花的确是极不起眼的,但它开得那样忘我。袁枚先生的诗可能含有谦虚的自喻,所以在尾句中用了学字。在我看来,作成苔花如米小,牡丹一样开也是不错的。同为自然界中的生命,同以绽放为使命,苔花与牡丹本就平等,又何来学?且苔花的生长环境恶劣,并无充足的阳光,更不要说肥沃的泥土了,如若换了牡丹,别说盛开,连活着也是不能的。或许对苔花而言,绽放本就是一种生的使命。难道仅因为不起眼就不应该盛开吗?不艳丽就是不美吗?印度哲人奥修曾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其实绽放本身就是一种神圣而自然的美,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而不是徒有其表。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为生命的个体,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人和苔花一样卑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