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_第1页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_第2页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_第3页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_第4页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邓亚东(2008100207)1、 青藏高原概况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南部,周围群山环绕,山体高大雄伟。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m,喜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过8000m。青藏高原东西跨越从75•E〜102-E,长约3000km的距离;南北跨越从25°N〜40°N近15个纬度,约1600km,占西风带宽度的三分之一。总面积约为250km2,相当于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m以上,其高度占中纬度对流层厚度(10-12km)的三分之一。它形成于早第三纪,第四纪以来,高原大幅度上升。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有着影响深远。2、 青藏高原的对中国地质地貌的影响(一)青藏高原地貌特点与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地面海拔3500—5000m,平均海拔4500m以上。在高原上分布着多条长大的山脉,构成了高原地貌的骨架。主要山脉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上、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等。许多山脉耸立有6000—8000m,高逾雪线的山峰。高原山脉之间分布着广阔的高原、盆地,同时河流、谷底交错而生。这些山脉大致将青藏高原分为藏东川西山地高原、青东南川西北高原、藏南山地与谷底、藏北高原、昆仑山地、喜马拉雅山地、柴达木盆地。上新世初,当时青藏高原及华北地区高度均不高,处于相似的环境条件下,我国地貌的三大阶梯并不明显,青藏高原的海拔在1000m左右。到了上新世末,青藏高原剧烈隆起,与此同时,我国地形加速分化,西北地区古老褶皱带大幅度抬升,褶皱带之间的盆地则进一步相对下陷,地面高差进一步加大,形成高大山脉与盆地相间的地形结构。我国兴安岭以东地区,则形成一系列沉降盆地,最终导致我国三大地貌阶梯的形成。渐新世后期的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区发生海退,古地中海消失,欧亚大陆连为一片,这次运动除喜马拉雅和台湾形成褶皱外,其余广大地区多系自燕山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格架与地貌轮廓的基础之上,进行着加大地势差异的升降运动。印度板块自白垩纪以来,每年以一定的速度向北漂移,随着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大面积的强烈隆起。两大板块碰撞,使大洋地壳被挤出,形成了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出露的蛇绿岩、超基性岩和混杂岩带。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一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一昌都、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带。3、青藏高原的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一) 青藏高原自身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陆面散热快,保存于“地一气”系统中的热量少;南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温暖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高原冬季漫长,气候十分寒冷,冻裂风化作用显著,地表呈现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观。稀薄、洁净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下面的太阳辐射多,陆地比大气吸收作用强,升温快,因此,同一海拔高度,高原陆面增温要比周围自由大气强,一方面使高原陆面保持较高的地温,有利于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使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陆地和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相对于周围自由大气,高原陆面夏季是热源,盛夏热低压最强盛;冬季是冷源,隆冬冷高压最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高原季风。(二)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高原周围的气候。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1、动力作用巨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对流层中下部的西风气流有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分支作用高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500mb以下西风发生分支、绕流然后再汇合。分支绕流作用使西风漂流流经青藏高原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北支西风,加强西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促进副热带峰区的活动。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滞了西来天气系统的东移,也阻挡了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冬季,大尺度高大地形阻挡了南来的暖气流,有利于冷空气的积聚,促进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冷高压势力更强,并迫使冷空气南下路径偏东,使东部地区的冬季风更加猛烈;夏季,高大地形阻挡了北来的较冷空气,有利于印度低压的形成;同时,也阻挡了高原南部暖湿气流的北进,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十旱。扰动作用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使高原周围出现雨量较多地带,冬季来自西北的气流爬越高原西北坡,使高原西北地区降水较多;夏季来自西南、东南气流,爬越高原,使高原东坡、南坡形成丰富降雨,而北坡气流下层,出现干热气候。2、热力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低,地面散热快。夏季,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地面层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层相对为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在对流层上部出现青藏高压。青藏高压使四周的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冬季,青藏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出现冷高压,高原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青藏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使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加强。4、青藏高原的对中国水文的影响(一)青藏高原的河流青藏高原雄伟高峻,有许多发源于此的大川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怒江流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注入南海;雅鲁藏布江是恒河的重要支流。同时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森格藏布(狮泉河)和郎钦藏布(象泉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的低温中心,骑上分布着许多高逾雪线的山脉和山峰。这些山脉和山峰上广泛发育着巨大的现代冰川,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80%。大致以丁青一嘉黎一工布江达一措美为界,界线以南为海洋性冰川,界限以北为大陆性冰川。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唐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5、青藏高原的对中国植物的影响(一) 青藏高原自身植被特点地表植被是一定水分、气温及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每一种气候类型都对应着一套相应的植被类型。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很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植被以荒漠、高山草甸灌丛为主,森林很少。高原上广泛分布着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灌丛草原、灌丛草甸、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