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世纪三角贸易示意图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20世纪初国际贸易示意图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及变迁;2.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课标要求:【时空观念】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过程及商品流动承载的文化交流路线。【史料实证】通过关于茶叶的文献等史料,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史实,知道商品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历史解释】引用教材中文献资料信息,认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认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辩证分析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家国情怀】通过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领悟文化自信。核心素养: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概况。教学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目录1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2情景导入:“泡菜”归属问题之争,从根本上反映的是文化之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对周边地区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文化也逐渐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
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以来,中国都有哪些文化影响了西方?西方文化又有哪些影响了中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课程。
泡菜作为一种腌渍发酵的食品,并非仅存在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称之为“paocai”,朝鲜半岛及中国的朝鲜族称之为“kimchi”,凡此种种,它们有相通相近之处,但在用料、口味、制作方法等方面又各有千秋。
我们支持从美食角度对泡菜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有益友好的交流,但不应带入偏见,以免引发对立,影响感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泡菜归属争论概念解读1.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的市场交换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助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的领域。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2.世界贸易: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4.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音像影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图书报刊、文物和艺术品以及艺术培训等行业门类。2001年中国的文化产业逐步融入世界市场。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3.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指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民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一)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1.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2.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的直接往来非常少。问题思考: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提示:(1)亚欧大陆间有多条陆路与海路丝绸之路进行交流,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2)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二)16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初步形成)1.背景:
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2.表现:①商品种类与数量: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②经营方式: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3.特点:①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②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4.影响: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二)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世界贸易(最终形成)1.原因: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使欧美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交通工具的进步。2.表现:①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③世界贸易额剧增: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3.影响: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商品经济越出国界,形成世界普遍交往,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导致世界市场形成。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域以欧洲为主。工业革命揭开了国际分工新的历史进程,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推动作用、表现及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等(1)作用:①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工业产品丰富;②新式交通工具的改进,为世界贸易提供技术条件;③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表现:①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②世界贸易额剧增;(3)原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三)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曲折发展)1、曲折:(1)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爆发;②经济危机;③冷战的发生等。(2)表现:①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②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2、发展:(1)原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2)表现: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有利于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时段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1913--19290.71929--1938-1.21938--1948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四)冷战结束以来(突飞猛进)1、原因:①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②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国际协调机制;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⑤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确立(中国改革开放);⑥国际金融的发展2、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②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如《全球基础电信协定》;③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④贸易形式进一步变化(如电子商务);⑤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1950-2000年增加100倍);⑥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995年,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长远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生产示意图
材料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摘自徐秀君、刘贞晔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合作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全球贸易网阶段特点及其形成的推动因素。提示:(1)特点:第一阶段:控制航路,垄断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掠夺原料,扩张市场;第三阶段:加强联系,建立全球贸易体系。(2)推动因素:①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和掠夺;②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推动;③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④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⑤冷战结束与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⑥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初步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困境阶段:一战到二战结束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泛滥,使全球化陷入困境制度化阶段:二战后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阻碍了全球化。开始多极化阶段: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加速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扩张)01020304050607小结:
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B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演练2.(2017.4·浙江高考)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易后西欧西、葡、英、法、荷都展开了海外殖民活动,B、C、D均与欧洲人在亚非贸易分布格局的形成有关,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的,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A项符合题意。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A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一)原因1.国际贸易的开展:
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国际贸易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2.买卖双方的接触;3.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
国际贸易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二)表现1.茶文化国际化
材料
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tea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1)茶文化内涵: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1.茶文化国际化(2)茶文化传播时间表现16世纪以前16世纪以后俄国:英国:荷兰: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的“万里茶道”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专门的“茶室”万里茶道:又称茶叶之道(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称之为17世纪时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盛行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从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穿越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往西到达圣彼得堡和欧洲其他国家,全长1.3万公里。凯瑟琳(1638—1705),葡萄牙公主,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成为英国王后。她的嫁妆中有:丹吉尔和孟买两座重镇、50万英镑、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1.茶文化国际化(3)茶文化创新
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
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现在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日本茶道
到了爱德华时代(1901—1910年),随着人们旅行欲望的不断增加,“在家”的茶派对逐渐消失。下午茶改成每日下午四点钟在高级酒店和高档商店的新茶室里进行的活动,而且经常伴随着轻音乐,有时人们甚至还会跳一些舞。(英式探戈舞)——摘编自夏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英国下午茶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2.服饰的国际化(相互影响)(1)欧洲:中国服装在法国的影响①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②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中国的面料、款式和龙凤花草纹样等。③20世纪初,法国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
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波烈设计的名为“孔子”的服装交领偏襟长袍大袖简洁大气的围裹式外衣整体上纵向感西蒙·马提尼的《圣母领报》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2.服饰的国际化(相互影响)(2)亚洲①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②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知识拓展:
中山装的含义①倒山字形“笔架盖”:表示崇文兴教。②门襟五粒纽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检察权,这就是五权分立。③左右袖口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④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⑤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礼、义、廉、耻。⑥门襟的四袋的4粒纽扣:表示人民拥有四权:选举、创制、罢免、复决。
④⑥①③②⑤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3.钟表:钟表文化传入中国(1)过程:①在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②18世纪时,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③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④一些公共场所也装有钟表;⑤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点。中国古代的记时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赵翼《檐曝杂记》卷2
教材问题探究:
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提示:①西洋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样源远流长;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③肯定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④表达了文化交流的理念。(2)影响:①时间观念逐渐精准化;②更适应工业文明时代。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钟表的传入的原因及对近代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材料二
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分歧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提示:(1)原因:①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中西交流的开展;②近代工业、教育、交通运输的推动;③近代城市的发展;④思想观念的转变。(2)变化:①确立近代时间观念;②更加精准化;③求时间价值;④被迫变化,具有不平衡性。材料一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使用上一般使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
——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4.其他:20世纪文化交流发展(1)原因:
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2)表现:
除了传统商品,电影、音乐、电视、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
九十年代中国的电脑八十年代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1981年,百人围观一台电视机观看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三)影响1、积极:①加强各国间文化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各国文化间相互学习,促进各国文化发展,促进文化多元化;③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审视本国文化,促进思想解放。2、消极:①外来文化的扩张,容易导致忽视本土传统文化;②西方文化利用资本技术优势打压本土文化,对文化多样性造成威胁。
材料一
全世界各地的人通过李子柒的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摘编自2019年12月10日央视新闻评论
材料二
只有成为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分组探究: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提示:(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古代日晷被成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准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子制造出原子钟,精准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2017年全国Ⅱ第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高考真题演练【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从钟表精确度变化、钟表应用范围的变化、钟表普及程度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可以从科技发展,基本情况看出,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推动了钟表功能的日益多样化,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的内容,从不同阶段的科技发展表现来具体论述。高考真题演练示例一
论题:物理学的发展与钟表。论述:近代早期,经典物理学处于形成时期,研究对象是物体,机械钟表计时不够精确;从19世纪末开始,物理学研究逐渐深入到物质内部,出现原子物理学,在此基础上制造出原子钟,精确度得到极大提高。结论:这表明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钟表的进步和升级。示例二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论述:钟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时尚服装店铺转让协议书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单身公寓租赁与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分红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烘焙店员工劳动合同与员工权益维护
- 二零二五年度绿化苗木采购及景观设计合同
- 2025年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饮料商标权转让与品牌创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销售团队业绩奖金聘用协议
- 2025年度股东变更及合资企业股权调整合作协议
- 第二章 田径类运动-《立定跳远-腾空与落地技术》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
- 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获奖版)课件
- 幼儿园中班居家安全教案
- 网页设计和制作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食用油营销整合规划(含文字方案)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15《升旗的方法》教案
-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绪论
- 超高性能混凝土项目立项申请(参考模板)
- 电缆桥架招标文件范本(含技术规范书)
- 试车场各种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