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件第六章_第1页
生态学课件第六章_第2页
生态学课件第六章_第3页
生态学课件第六章_第4页
生态学课件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课件第六章第一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生物圈二号是1991年5月建在亚利桑那州的巨型人工生态系统,耗资2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学实验,原本甚至计划送上火星,90年代由于无法封闭运转告失败,后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准备将其改造成生态系统实验室。2004年,由于校内利益因素,哥伦比亚大学正式退出改造计划,石油富商Bass失望之余决定拆除主体结构,将中心改建成住宅区,一代传奇至此尘埃落定。第二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举世闻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后被迫宣告失败。但是,作为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运用生态系统原理而维持时间最长的封闭住人实验,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在陆地上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生物圈一号”人引起高度重视?人类能否建造一种完全脱离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怎样才能使生态系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实验的简要背景:“生态球”:里面有陆地\海洋\淡水\空气\植物\节肢动物\蜗牛\浮游动物与植物\微生物.这些生命及其所在的环境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其中的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在太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动物食植物或其碎屑,微生物及浮游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或排泄物分解后生成CO2和矿物质开始新的循环.第三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生物圈二号”封闭住人实验令全世界震惊:“生物圈二号”在社会上招募“生物圈人”的消息刚一公布,就有来自美、英、德、法等国的科学家前来应试;进入“生物圈二号”之前,在一个模拟的小圈内单独实验忍耐力;经过严格筛选,由4男4女组成的科学家队伍形成了,包括:海洋学家、植物学家、气象学家、机械工程专家以及医学专家等。第一阶段的实验持续了2年,第二阶段换人后进行了半年就被迫停止了。第四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生物圈二号”真的这样不堪一击了吗?事实上,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生物圈二号”所谓失败的教训正是我们值得珍重的财富,而它的失败也正是对地球人类最好的警示。科学界和舆论界的批评:(1)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与外界真正的生态系统不能相比;(2)封闭不完全;(3)缺少重复,数据的科学性无法确定。第五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生物圈二号”的教训(1)元素化学循环平衡失调:O2、CO2、N2O(2)物种关系失调:所搬进的主要是植被,并未把相应的动物、真菌、微生物等群落也按比例搬来。(3)水循环失调:(4)食物短缺:第六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生物圈二号”的宝贵经验科学界达成的共识:即使用最好的生态学知识,用最新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用充足的资金做后盾,营造完全封闭的像地球那样完美的人工生态系统仍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1)“生物圈二号”设计的原理是正确的;(2)“生物圈二号”实验为以后太空探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3)人类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在任意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出适于生命生存的空间;(4)“生物圈二号”可作为地球的一个缩影。地球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全球变化问题,其后果可在“生物圈二号”的实验中看到或体验到。第七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哥伦比亚大学将“生物圈二号”变成“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尤其是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独特场所”:主要利用内部升高和可控CO2浓度的特点,研究若干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以及进行“生物圈”内碳、氮、水循环研究。第八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给“生物圈一号”敲起警钟: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圈二号”教育与研究中心将公民的环境意识教育与宣传放在重要位置。——今天“生物圈二号”存在的真正价值所在。(1)营造一个类似于“生物圈一号”那样完美的人造生态系统是极其困难的;(2)地球上即使最恶劣的环境也比完全脱离地球环境的人工生态环境要更容易适应生物的生存;(3)地球是唯一能够支持生命的地方;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依为命;(4)任何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工程与人类改变自然的活动都要慎重。第九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野外模拟实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吐克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的FACE实验.第十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吐克森林的FACE实验开始于1994年。样地选在11年龄的次生松林(Pinusfaedal)内。实验开始时树木高度已超过10m,叶面积指数为3左右.实验样地上共有8个直径为30m的CO2释放装置,其中4个只喷正常的空气作为对照;另外4个不停地喷出CO2加浓的空气使森林树冠层内的CO2浓度比对照组高出200ppm.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对大气CO2增浓的反应.初步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CO2浓度差异,又没有明显改变生态系统的其它环境条件;第一年的结果也表明在大树上观察的结果和以往在小树苗上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封闭式生长室观察小树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对CO2浓度加倍的反应;与FACE实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以往研究CO2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都采用密闭式的生长室观测小树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对CO2浓度加倍的反应。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在小树苗上的观测结果并不能适用于推测大树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CO2的反应;因为大树和小树苗有不同的生理和形态特征,因而它们对环境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相互作用也不能在生长室里的小树苗丛中表现出来;生长室处理不仅会提高温度,还会限制植物的生长;FACE是一种最为先进的CO2增浓实验技术,它可以在不影响其它环境条件或不限制植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研究CO2增浓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一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作物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定位观测与台站网络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1)美国从1976年开始酝酿LTER计划;20世纪80年代陆续启动17项LTER计划;涉及到美国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农业生态系统。它的启动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如果某一现象的动态是长期的、偶发的、稀少的、复杂的和细微的,需要长期的记录才能达到预报的目的。这一浪潮后来波及了许多国家,除美国外,还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参加。国际上开展了多个研究计划,涉及不同的生态类型。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除了美国的长期生态学研究计划(LTER)以外,德国的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网络(TERN)和英国的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均比较有名.(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筹建,目前有29个生态观测站,覆盖了全国不同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类型.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定位观测的趋势是形成区域和全球定位观测站数据的网络化共享。定位观测所获取的数据是建立模型的基础。观测的内容涉及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等各个方面。1992年,由萨赫勒和撒哈拉观测计划(OSS),IGBP的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核心项目以及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就有关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达成协议,其目的采用统一的观测手段和观测项目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监测,以便阐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验证生态系统模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共享的硬件条件也日趋成熟。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3.样带研究:

全球变化研究中非常重视样带研究.在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策以及全球变化驱动因素的梯度分析方面,样带研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样带研究一般穿越在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环境梯度:水分梯度、温度梯度.近年来,人为活动的梯度逐渐受到重视。沿着一定的生态因子梯度设置样带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因子对生态系统过程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因子的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过程的相应变化。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样带研究是对定位观测数据进行综合的有效手段。样带要求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必须包括一定的定位观测和野外实验地点,在宽度上必须满足遥感影像幅宽的要求,同时保证在全球尺度模型中包含若干个像元。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中国境内的3条样带:(1)NECT(中国东北温带森林草原样带):从吉林省的长白山一直延伸到内蒙古的二连浩特,经度范围为112°-130°30′E,纬度范围为42°-46°N,长度为1600km,宽度为300km,是一条受降水驱动的水分梯度带。在这一样带上有长白山生态系统研究站和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定位研究站。(2)CENT1(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样带),由大兴安岭北端经小兴安岭到长白山,再经华北平原、江淮平原、江南丘陵越南岭而到海南岛,其经度范围为E109°30′-128°之间,纬度范围为N18°44′-53°之间);(3)CENT2(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生态系统样带,N40°)。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重要的IGBP陆地样带:湿润热带:亚马逊河流域(LBA);中部非洲;东南亚。半干旱热带:热带稀树草地长期计划(SALT):西非;卡拉哈里: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样带(NATT)中纬度:大平原:美国;阿根廷;中国东北样带(NECT)高纬度:阿拉斯加;北方森林样带(BFTCS):加拿大;西伯利亚中部;西伯利亚远东部分;斯堪的纳维亚-北欧(SCANTRAN)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4.模型模拟.林窗模型:是一种“多物种”和“多龄级”的随机样地模拟器,用于模拟森林内部控制树木定居、生长、替换和死亡的过程。模型通常建立在非常小的尺度上(1/12hm2)。一些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发展,把它用于大陆和区域尺度上。林窗模型在预测未来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响应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模拟全球变化对森林种类组成的影响;(2)模拟全球变化对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3)模拟全球变化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4)找出影响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因素;(5)通过多点模拟间接地推断植被边界的变化。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经验模型:又称“转换函数模型”,它基于植被-气候之间的统计关系,这种统计关系包括:直接统计关系和间接统计关系。在这种统计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生态系统的响应进行预测.经验模型通常建立在生物群区的尺度上,对生物群区的推移进行预测。传统的经验模型通常建立在3个假设的基础之上:(1)植被和物种在现在和将来都与气候处于平衡状态;(2)气候变化以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不会发生改变;(3)被选择的气候变量被认为对植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它的次要相互关系没有考虑进去。Box(1981)开发了全球尺度陆地植被定量模型,他将全球植被划分成41个生活型,选择了8个可预测的气候变量(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均温、年降水量、年湿度指数、最高月平均降水量、最低月平均降水量和最热月平均降水量)。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过渡性模型:是在传统的林窗模型的基础上,以植物功能类型取代林窗模型中的具体物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