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4_第1页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4_第2页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4_第3页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4_第4页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4卷面总分:32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32题练习次数:9次

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C项。

2.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3.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历代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5.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6.《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

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均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最顺应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最为流行,而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不能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

7.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白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君主****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8.“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以上《天津条约》的内容表明()。

A.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D.列强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严办“越礼欺藐”的地方官可知.英国要与中国取得平等的地位。故C是正确答案。

9.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民国政府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

10.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表明近代****意识的影响扩大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体现了“一人犯法,自己受罚”的原则,不得株连他人,反映了当时法律对个****利的尊重。

1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七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与报纸刊发的相关报道矛盾。

12.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1930年”“以为不要城市工人……都是行不通的。”“没有城市领导,乡村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可以看出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党内存在分歧。故选B,排除C、D。A项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题干不符。

13.1935年12月.******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中“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说明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故选择A项。B、C时间都是1937年,D是1939年,时间不符合。

14.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对所学知识分析,C项说法错误,1956年八大召开,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的会议是1958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

15.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纪要》

B.《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二月提纲》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据材料中“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可以判断为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迁移有关知识,可以判断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万隆会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信息,故排除。

17.罗格称第29届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

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ff细阅读材料,题干体现的是“奥运期间休战”而不是“停止战争”。材料明确召开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运动会确实得到高度重视,带有明确的民族和宗教色彩,存在这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但是我们看不出奥运会的存在消弭了希腊各邦的战争。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由“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排除A项;C项错在“必须”二字;D项错在“唯一”,说法太绝对。

19.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华盛顿的用意是强调()。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中华盛顿的演说:“权力……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反映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

20.《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两幅名画具有共同特点是()。

①都突出女性美②都突出人性美

③都与宗教无关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为肖像画,与宗教无关,《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所以“都与宗教无关”不是两者的共同点。

21.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中“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说明了内阁和议会的地位.此举有效地限制了王权。

22.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符合苏俄(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布哈林的言论(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可以看出,苏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政策就是苏俄采取的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人为地取消市场和货币关系;斯大林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与货币;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并未完全恢复和发展市场关系。

23.1963年,法国戴高乐将军说:“她(法国)不再需要任何人,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法国与美国关系的模式怎能不改变?”上述言论反映了()。

A.法国与美国关系彻底破裂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法美关系调整

C.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促使美国重视法国地位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经过二战后的恢复,法国自身实力上升,此时的美国开始发动越南战争,需要得到法国的帮助,所以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

2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故A项正确。

25.有史学观点认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史学观点是()。

A.全球史观

B.唯物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内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可知,这些内容符合马克思所说的唯物史观理论.故选择B项。

问答题(共7题,共7分)

26.试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不同点。(10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原因不同: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度的阻碍。

(2)内容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3)方式不同: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4)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节选的是几道别具一格的历史作业设计:

(1)收集一些过去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你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制作一份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3)结合生活实际,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地区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变化,并撰写调查报告。

(1)上面这些作业设计,主要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哪些理念(10分)

(2)你设计过类似的历史作业吗试举一例。(6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历史教师教学评价的改进;

有利于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

有利于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2)如: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等等。

28.在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理念下,课堂的有效教学除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外,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10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还应包括:

(1)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2)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率观念,只有努力提高有效教学时间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师的科研能力等都将影响教学的效率。

29.简述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所遵循的原则。(10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第一,针对性原则。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而设计和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可接受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第三,循序渐进性原则。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学生年龄有计划地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第四,学生主体性原则。改变师生问答的被动局面,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及时予以鼓励。

第五,趣味性原则。教师提问要富于情趣、意味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6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