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_第1页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_第2页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_第3页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_第4页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粮食、水果等食物可以满足人们营养需要----艺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车辆等交通工具可以满足出行的需要----房屋可以满足人们住的需要价值与文学的价值之价值第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物质现象人们的需求吃住客体主体(物、人)(人)特定的关系——粮食、水果等食物可以满足人们营养需要——房屋可以满足人们住的需要满足价值与文学的价值之价值:第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价值: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这一定义中,把握两点:

(1)价值是一种特定的关系

(2)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价值与文学的价值之价值第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价值哲学之父”洛采:

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

事实的领域(现实的事物)

普遍规律的领域(逻辑的真实的事物)

价值规律的领域(对善、美和神圣思想做价值判断的世界)

价值规律的领域居于最高地位,确定事实的真实性、概念的真理性,都要由价值作为判断,价值是目的,其它只不过是手段。第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杜威:

“我们不能把任何享受的东西都当作价值,以避免超验绝对主义观点,而必须用作为智慧行动后果的享受来界说价值。如果没有思想夹入其间,享受就不是价值而只是有问题的善;只有当这种享受以一种改变了的形式,从智慧行动中重新产生的时候,它们才变成价值”——《确定性的寻求》JohnDewey(1859-1952)第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R.B.Perry:

“当一件事物(或任何事物)是某种兴趣(任何兴趣)的对象时,这件事物在原初的和一般的意义上便具有价值,或是有价值的。或者说,是兴趣对象的任何东西事实上都是有价值的。由此,和平的价值便是因和平的属性、效果和涵义而对和平发生的那种兴趣赋予给它的那种特征。”

“兴趣是一连串由对结果的期望所决定的事件。”第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价值是与人联结在一起的,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无所谓美丑、善恶、真假。这些价值观念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发展起来的。阿姆布罗休斯.博斯夏特《花瓶和鲜花》第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价值的看法:

“诗言志”

“以化成天下”

“兴观群怨”

“经国之大业”

“补察时政”与“泄导人情”

“抒愤”

第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诗言志”说:

“诗言志,歌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闻一多:

“志”包括三个方面:志、情、事,即记诵、抒情、记事。

BACK第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以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传》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知文之为用远矣。”

——刘知几:《史通.载文》

BACK第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兴、观、群、怨”: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愿。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兴”:“感发志意”,“托物兴辞”(朱熹),使人的精神感动奋发。

观”:“观风俗之兴衰”(郑玄),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情况。

“群”:“群居相切磋

(孔安国),在社会群体中交流思想感情,使社会保持和谐。

“怨”:“怨刺上政”(孔安国),引起欣赏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

孔子(前551-前479)BACK第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经国之大业”:

“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BACK第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补察时政”与“泄导人情”:

“存讽谏,备劝戒,……导性情之幽滞。”——符载《送薛评事还晋州序》

“欲开雍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白居易《采诗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ACK——白居易《与元九书》

白居易第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抒愤”: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管子.内业》

《周易》到《诗经》,“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李贽《焚书》

BACK李贽(1527-1602)第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西方文论中对文学价值的看法:

“净化”“愉悦”“为艺术而艺术”“自我表现”“替代性满足”“介入生活”

第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净化”(Katharsis)说:

“音乐应该学习,并不是为着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悲剧通过模仿一个悲恸事件,引起人们对戏剧中正在遭受苦难命运的人物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达到对于观众情感的净化。——亚里士多德《诗学》

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第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愉悦”说:

“即使心灵创伤尚未愈合的人,……一旦听到诗人赞美昔日的人物和幸福的天神,也会忘却苦恼,忘却悲伤。”——赫西俄德

“诗的发明主要是为着提供娱乐和消遣给一般人民大众”,“主要地为娱乐而不是为教益。”——卡斯特尔维屈罗

第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除了表现它自己而外,不表现任何东西”,“‘谎言’,即关于美而不真的事物的讲述,乃是艺术的本来目的。”——王尔德

“诗的目的不是‘真理’,而只是它自己。”——波德莱尔

OscarWilde(1854-1900)第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自我表现”:

“艺术是直觉的事实”,“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后者是前者的同义词”,而直觉的美也就是“形式的美”。——克罗齐

“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悦的或者善的。此外,我们评价美是为美而评价美,……可爱的事物只是在观照中赏心悦目”,其“判断要求”“则纯粹是个人的、主观的。最后,自然美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伦理的标准是与艺术无关的。”——李斯托威尔

第二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替代性满足”: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目标。”

艺术既是性本能的升华,又是对人的本能的精神上的补偿。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FrendSigmund1856—1939第二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介入生活”:

“必须为我们时代写作,象那些伟大作家这样做过的一样”,艺术应该与时代有“深刻联系”,推动时代“向未来继续前进”。——萨特《争取倾向性文学》

“当民主受到威胁时,散文艺术也同样受到威胁。……文学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了,你就给卷入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你翻开了一本书,你就对它承担了责任。因为享有自由并不是指享有自身主观的行动自由,而是指一种由责任要求而进行的创作行为中享有自由。这个绝对目的,……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艺术作品是一种价值,如它是一种吁求。”

——萨特《何谓文学》

第二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价值的生成:

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为文学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为使文学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文学价值的生成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学价值的创造和文学价值的实现。安格尔:《瓦平松的浴女》第二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个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第二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价值的稳定性与不确定性:

文学价值既有客观的相对稳定性,又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阅读、批评者个人的阅读体验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个案:对红楼梦的接受第二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两个方面:1,文学作品本身价值的多样性(审美的、教育的、科学的、认识的);文学不同门类导致的多样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2,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价值的多样性(时代、环境的变迁的原因、读者个人的识见、道德准则等)

鲁迅:“《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第二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价值的主导性价值:

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比如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价值,但作为一个总体概念,文学的主导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比如: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文以载道”,尽管对“道”的理解不同,但用“文”来承担民族精神和美好理想的愿望是共同的。第二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第二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要体现真、善、美(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

SandroBotticelliTheBirthofVenus(1485)第三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真:

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即,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巴尔扎克

第三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真:

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不同于科学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存在”的真实第三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内蕴的真实

何谓内蕴的真实: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真相事理层★历史文化层★哲学意味层back第三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假定的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童话、寓言等)现实型作品

虽然保留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假定与“真”: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第三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back第三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戏剧家:曹禺BACK第三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BACK第三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主观的真实: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第三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诗艺的真实:含义

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作用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第三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第四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现代哲学之前的三种真理观

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符合论”的真理观),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真理是思想和物的符合”)

唯心主义的真理观:真理是某种精神实体自身的属性,是意识、思维同自身的同一。柏拉图的理念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真理是与谬误相对的认识论范畴,指认识主体对存在于意识之外的、并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反映论”的真理观)。第四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海德格尔对传统真理观的批判

“符合论”的真理观是判断(知)与对象(物)相符合,但究竟是判断形式与物相符合还是判断活动与物相符合?这种符合如何可能?这些问题在符合论的真理观中都晦暗不明。

海德格尔指出:“知”这种认识方式只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而且是一种非原始的存在方式。原始的存在方式是情绪、言谈、领会等,而符合论的真理观中表达真理的“判断”只是领会的一种衍生形式而已。由此,海德格尔区分了两种真理:第一位的真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存在之真理);第二位意义上的真是认识的真、科学的真(存在者之真理)。第四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这里的真理显然不是传统的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的真理”——揭示和揭示状态,或者说“去隐匿”。美就是存在的自我显现。

“如果真理自行置入作品中,真理便显现于其中。作为在作品中的真理的存在的显现就是美。这里美的显现,即审美并不是不计功利的快感,它既不可以用主观标准也不能用客观标准加以衡量”。第四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梵高《农鞋》“存在”的真实第四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孤零零地在田野小径上踽踽独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这双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第四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小说家发现人们这种或那种可能,画出‘存在的图’。再讲一遍:存在,就是在世界中。因此,人物与他的世界都应该被作为可能来理解。”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第四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个案:

卡夫卡:《城堡》

FranzKafka1883~1924第四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在卡夫卡那里,所有这些都是明确的:卡夫卡的世界与任何人所经历的世界都不像,它是人的世界的一个极端的未实现的可能。当然这个可能是在我们的真实世界背后隐隐出现的,它好像预兆着我们的未来。因此,人们在谈卡夫卡的预言维度。但是,即便他的小说没有任何预言性的东西,它们也并不失去自己的价值,因为那些小说抓住了存在的一种可能(人与他的世界的可能),并因此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什么,我们能够干什么。”——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FranzKafka1883~1924第四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个案: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第四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存在”的真实:

“正是在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笛卡尔的那句著名论断的命运: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在科学技术带来了奇迹的同时,这‘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却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了,他既不是自然(它正从这个行星上一点一点地消失)的主人,也不是历史(它已经从他身边逃开)的主人,又不是他本人(他受自己灵魂无理性力量的引导)的主人。但既然是上帝已去,人又不再是主人,那么究竟谁是主人呢?这颗行星正在没有任何主人的情况下穿过虚空。这正是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第五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善:

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向往,以及对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珍惜等。文学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一定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因此之故,文学求善的价值取向就是不言自明的了。第五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善:

但是从文学史、艺术史上来看,文学并不必然是表现善、并不必然具有道德的目的的。恰恰相反,作为审美的艺术,常常是与道德不相容的。卡皮托里的维纳斯第五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西方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柏拉图:“诗人说谎”、“诗人滋养不健康的情感”。

“如果有一位聪明人有本领模仿任何事物,乔装任何形状,如果他来到我们的城邦,提议向我们展览他的身子和诗,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位神奇而愉快的人物看待,向他鞠躬敬礼;但是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的城邦里没有像他这样一个人,法律也不准许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然后把他涂上香水,戴上毛冠,请他到旁的城邦去。”——《柏拉图文艺对话集》,56页第五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诗人说谎的原因:

“三重世界”:理念的世界、现实的世界、艺术的世界。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模仿的德行,或是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76页back荷马第五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诗人滋养不健康的情感:

悲剧:人的自然感情在城邦中本应该得到节制,但悲剧却使它们发泄出来,从而容易滋养人们的哀怜和感伤,使人们患上“哀怜癖”和“感伤癖”。

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诙谐的欲念”,使平时引以为耻而不肯说的话、做的事,喜剧中“你就不嫌它粗鄙,反而感到愉快”,这样就容易使人“于无意中感染到小丑的习气”,其它的性欲、愤恨等情欲也是如此。back第五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西方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雨果(VictorHugo):

“我们相信艺术的独立自主。艺术对于我们不是一种工具,……在我们看来,一个艺术家如果关心美以外的事物,就失其为艺术家了。”——《艺术家》

“这诗有什么用处?美就是它的用处。这还不够么?花、香气、鸟儿以及一切还没有因效用于人而丧失本来面目都是如此。就大概说,一件东西有用便不美。一沾实用,一落入实际生活,它就由诗变为散文,由自由变为奴属,艺术可以一言以蔽之,它就是自由,是奢侈,是余裕,是闲逸中的心灵开展。”——《诗序》VictorHugo第五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西方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文艺和科学都是文化腐化自然人的利器。达兰贝尔(D’Alembert)提议在日内瓦建立剧院,卢梭写了一封万言的长信去劝阻他。其理由是,人的本性中本来就是好善恶恶,而戏剧往往使罪恶显得可爱,德行显得可笑,所以戏剧的影响是危险的。瑞士人如果要保持山国居民的纯朴天真,最好不要模仿近代“文化城市”去设立剧院来伤风败俗。卢梭(1712-1788)第五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国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孔子: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巧”、“令”皆是美辞,美的“言”、“色”很少能有仁的。“巧言令色”是审美的对象,“仁”是道德实践的目标,美善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第五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国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老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章)老子第五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国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庄子: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主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庄子.山木》)庄子第六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国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矛盾”的观点:

墨子: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其食,寒者不得其衣,劳者不得其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芋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墨子.非乐》)

“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墨子.非乐》)第六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西方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统一”的观点:

文学与道德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等同:普遍的看法在于文艺与道德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美是形式,善是内容。

柏拉图:虽然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但并未赶尽杀绝,而是说:“至于我们的城邦里,我们只要一种诗人和故事作者:没有他那副悦人的本领而态度却比他们严肃;他们的作品须对于我们有益;须只摹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规定的那些规范。”“除掉颂神和赞美好人的诗歌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第六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西方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统一”的观点: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或者说,艺术所传达的感情——的价值是根据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而加以评判的,是根据人们借以辨明生活中的善与恶的那些东西而加以评定的;而生活中的善与恶是由所谓宗教决定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列夫.托尔斯泰第六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西方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统一”的观点:

孔子:用道德标准衡量诗歌。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第六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

中西方古典思想中有关“美善统一”的观点:

二程:作文是“玩物丧志”。

“或问作文害道?程子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得与天地同其大也。《书》曰: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语录》第六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善”:把美看作形式,把善看作内容,把文学艺术看作政治道德的传声筒,当然有其片面性。但这些片面的思想中,仍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即,这些思想家都看到了文艺的特殊魅力。他们之所以强调文艺为政治道德服务,就在于他们看到了文艺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政治宣传,更容易深入人心,即所谓“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也深”(《礼记.乐记》。也就是荀子所说的:“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荀子.乐论》)第六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美”:

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它通过作家的创作和读者阅读的过程,具体地体现在语言美、形象美、精神美、意境美和形式美等。第六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美”: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若放弃了美,艺术可以提供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艺术。……艺术作为艺术的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门,就必须同时表现美,把生活内容提高、集中、精粹化,这就是它的任务。——宗白华《美学散步》第六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真、善、美统一:

尽管在文学史、美学史上对于文艺的真、善、美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思想家侧重于强调美与善的矛盾、分离,有些思想家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而忽视了美的价值,但是从总体上说,大部分的思想家看到的还是三者的统一。这是因为:美的东西必然是真的而非虚假的(无论是主观的真实还是存在的真实),美的东西也必然是向善的而不是趋恶的。同样,善的东西也必然是美的和真的。尽管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微观的文学创作和接受,其价值可能有所侧重,但文学价值结构的宏观形态始终是真善美的统一。

第六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真、善、美统一:

如果文学活动机械地、过分地、不经艺术处理地去一味求“真”,就容易呆板、坐实、没有灵气;

文学中突出地、教条地、脱离生活实际和接受可能地去一味求“善”,就流于空洞的说教,缺乏魅力;

文学若单纯地、片面地、不问其它价值因素地一味去求“美”,作品就容易变得苍白、流于形式、丧失精神。

三者虽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三者是不可能完全相互脱离而独立的。

第七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真、善、美统一:“艺术品中本来就有这两部分,思想性和艺术性。真、善、美,这是统一的要求,片面强调美,就走向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真,就走向自然主义。”——宗白华《美学散步》

宗白华(1897-1986)第七十一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的真、善、美统一:

个案:汪曾祺《大淖记事》及其赏析

第七十二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功能的整体性:

价值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因时代、种族、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对同一事物的价值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而功能是就事物自身而言的,是一种潜在的作用,它是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第七十三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具有真、善、美的价值,也就具有与此相关的功能,包括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益智、心理补偿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具有整体性,综合发挥作用,从而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七十四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

审美功能: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要,使人们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第七十五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文学能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第七十六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

“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与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咏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第七十七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

韦勒克、沃伦:“我们谈论艺术的作用时,必须同时尊重‘甜美’(dulce)和‘有用’(utile)这两方面的要求。”

“艺术的有用性不必在于强加给人们一种道德教训……‘有用’相当于‘不浪费时间’,即艺术不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而是值得重视的事物。‘甜美’相当于‘不使人讨厌’、‘不是一种义务’,‘艺术本身就是给人的报酬’。”——《文学理论》pp19-20.第七十八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

“真正的艺术的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音响和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些外在的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第七十九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

“真正的艺术的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音响和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些外在的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第八十页,共九十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审美功能:

“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