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1页
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2页
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3页
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4页
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细分市场目前我国输配电厂商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变压器、配电开关设备、电抗器、互感器、绝缘子、避雷器以及配电保护监测和智能变电等等。由于输配电设备行业品类众多,不同类别的产品市场集中度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输变电项目变电设备两次采购数据显示,配电变压器、开关柜、互感器等产品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断路器、电抗器、绝缘子、继电保护等产品市场集中度则较高。目前,国内配电变压器多数通过国家电网招投标的形式进入市场,能够成功中标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根据2022年国家电网配网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统计显示,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项目变电设备第二次招标中,变压器共招标1014台。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输变电项目变电设备两次采购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隔离开关招标共4110台。输配电设备行业隔离开关产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主要竞争企业包括平高电气、如高高压电器、山东泰开、长高高压等。输配电设备行业电容器产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主要竞争企业包括桂林电力、上海思源、西安西电、合容电气等;同时也有老牌的外企领先企业如日新电机、ABB等参与竞争。输配电设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业务模式仍以单一设备为主,集中在低压开关、电器等一次设备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国内企业竞争,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主要是打价格战,竞相压价,造成大部分企业效益不佳。未来二次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等技术壁垒较高的细分领域将成为国内输配电行业的发展重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强成套设备供应能力以应对未来更激烈竞争。例如特变电工已形成覆盖一次(高压、中压)、二次设备、线缆的成套能力;中国西电将全力打造一次、二次设备的融合,从而获取覆盖全领域的输配电成套设备供应能力,由于这些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价格与国外产品相比较低,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经济效益较好。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电网建设上将加快建立健全电力投资治理体系、科学选择电力投资方向、持续优化电力投资结构、壮大有效电力投资规模、切实推动电力投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电力技术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电力供应保障体系。(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我国输配电设备制造业伴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输变电及控制设备行业萌芽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自身制造经验的缺乏,仿制和借鉴国外制造方法成为了唯一选择。20世纪60-70年代,是行业的技术积累期。在此时期,我国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开始了独立设计、制造变压器、成套电气开关设备等输配电设备的尝试,并逐步掌握了从低压输配电产品向高压输配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促进了我国电网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后,行业进入了产业形成期。在此时期,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和开放市场,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行业内企业通过合作生产、技工贸结合、技术转让等方式,结合一系列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增强了在产品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实力,产品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建设的需要,并于80年代制造出我国第一台500kV变压器。此外,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的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建设速度的加快,输配电设备生产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我国输配电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变压器、成套电气开关设备等输配电设备的产能、产量、电压等级及容量各个性能方面取得了大幅的提高。(二)行业供需平衡我国整体输变电设备是供大于求的,尤其是大量的中低端的设备生产企业,为我国提供了超量的设备供应,相当一部分产能要通过出口才能消化,近年海关数据也表明,在电线电缆和变压器这两个细分市场上,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竞争状态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具备一定的行业吸引力,同时行业竞争较充分,存在较高的资质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品牌壁垒,潜在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进入市场。总体而言,中国西电、特变电工、国电南瑞等行业领先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伴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建设和输送是能源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动态变化的行业环境中,输配电设备行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直接促进了输配电设备制造业领域的加快增长,报告对全球输配电设备行业整体和产业链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帮助投资企业了解输配电设备行业概况。中国输配电设备地区竞争格局目前,全国已具备较多数量的生产或销售输配电设备的企业,根据企查猫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存续/在业输配电设备生产企业超过30000家。从企业分布来看,国内输配电设备企业主要聚集在华东地区,其中江苏、浙江等省市相关输配电设备企业最为集中。输配电设备行业产业链输配电设备产业链上游环节为元器件、钢材和铜材等原材料;中游环节为一次输配电设备和二次输配电设备的生产与制造;下游环节为电力生产、电力供应和冶金化工等应用领域。市场竞争概览(一)按照企业规模划分输配电设备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根据《高压开关行业年鉴(2008)》的统计结果,2008年高压开关行业内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占统计企业数的4.52%,其收入合计为471.95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46.32%;10亿元以上的企业22家,占统计企业数的6.77%。同时,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通用低压电器分会的统计,2008年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有11家,占被统计企业数的9.57%,5亿元至10亿元的有10家8.70%,1亿元至5亿元的有36家,行业中绝大多数是缺乏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整个输配电设备业的市场可按照产品电压等级分为三大部分:126kV及以上、3.6kV~72.5kV、0.4kV。电压等级越高的市场,企业数量越少,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越平缓;电压等级越低,企业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相同电压等级的情况下,高端市场竞争相对平缓,低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二)按照客户需求类型划分高端市场主要是指对产品的品牌,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市场,如主干电网变电站、大型电厂、石油炼化基地、轨道交通、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或特殊行业等。该市场的用户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品牌偏好,知名品牌如GE、ABB等在高端市场受到欢迎。一般说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均具有全面自主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同步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规模大,装备先进,管理规范。该市场进入门槛较高,竞争相对平稳。中端市场主要是指对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同时重视衡量产品性价比水平的市场,如中小型电厂、电力配网、地方化工、造纸厂等。该市场目前集中了十几家国内主要输配电和控制设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均为国内知名企业,具有较好的全国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具有部分自主技术知识产权和较强的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在特定的市场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该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利润水平合理。低端市场主要以地方性小规模终端用户为主,客户对产品技术水平要求相对不高。该市场集中了国内大多数成套设备制造企业,相对规模较小,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多采用仿制手段进行产品升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通常以低价参与竞争,利润水平较低。智能电网发展特点及趋势智能电网概念于2009年由国家电网提出,指的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兼容、分布式管理的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环保、高效的互动式智能化电力网络。《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将智能电网列为重点推广的产品及服务,要求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及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输变电设备状态诊断、变电站智能巡检、配电网自动化、主动配电网等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促进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一)建设智能(配)电网意义重大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良好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显著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智能电网能够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和电网管理信息化、精益化,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用电管理服务;智能电网实现电力网、电力通信与信息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等的多网融合,拓展及提升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增值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智能配电网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开关设备、变压器、配电终端等。智能配电网带来更高的供电可靠性、优质的电能控制、更好的兼容性、更强的用户互动能力,这将是我国实现建设具有高度智能、开放互动、广泛互联、坚强自愈的智能电网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是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接受、分配和控制电能,保障用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并将电能输送到用户。智能电网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相关产品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基础上配备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具有自我诊断功能、通过网络数字接口实现关键状态参量的监测、控制与数据共享等的智能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智能配电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配电网架结构优化、配电开关设备的升级与智能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这三个方面不是互相割裂,而是有着紧密联系。配电网架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将放射式网络改造成多电源电缆环网、对架空线路进行分段,这些都需要环网柜、柱上开关等开关设备;配电自动化的实现需要对配电线路上的各类开关进行远方控制,同时开关也需要与安装在现场的配电自动化终端配合实现智能化。智能配电网建设及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离不开配电自动化终端等二次设备,也离不开配电开关等一次设备。智能配电网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开关设备、变压器、配电终端等。(三)智能电网智能化投资比例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电网于2009年5月发布的智能电网规划,至2020年,国家电网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该规划分三个阶段实现:①2009年-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②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套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③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国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在这个阶段使发电、输电、配电及电力仪表企业更多受益。(四)智能电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产业链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个环节以及通信平台建设。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各多个环节上都有着变化和技术创新,具体可以分为新能源并网、特高压输电、柔性交流输电、数字化变电站、配网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智能调度和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储能等子产业。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重点:①配电智能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数字系统控制技术、灵活高效的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配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运作与高度整合,构建具备集成、互动、自愈、兼容、优化等特征的智能配电系统,提高配电网灵活重构、潮流优化和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加快微网技术示范推广,满足分布式发电接入要求,提高配电网可靠性。②变电智能化。变电环节逐步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电网运行数据全面采集和实时共享,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和各类高级应用,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快对枢纽及中心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③输电智能化。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基础上,逐步实现输电环节勘测数字化、设计模块化、运行状态化、信息标准化和应用网络化,全面实施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输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广泛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④发电智能化。研究先进的发电厂控制、监测、状态诊断和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强化厂网协调和机网协调,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开展数字化电厂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快专家管理系统应用,全面提升发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开展风光储输联合示范工程,为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运行提供技术保障;推动大容量储能技术研究,适应间歇性电源快速发展需要。⑤用电智能化。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开展基于分时电价等的双向互动用电服务,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改善终端用户用电模式,提升用电效率,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⑥调度智能化。适应智能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灵活协调、优质高效、经济环保的要求,构建涵盖电网年月方式分析、日前计划校核、实时调度运行等三大环节的调度安全防线,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运行监视全景化、安全评估动态化、调度决策精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网厂协调最优化,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