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监禁与刑罚结构改革,刑法论文_第1页
终身监禁与刑罚结构改革,刑法论文_第2页
终身监禁与刑罚结构改革,刑法论文_第3页
终身监禁与刑罚结构改革,刑法论文_第4页
终身监禁与刑罚结构改革,刑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终身监禁与刑罚结构改革,刑法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终身监禁与刑罚构造改革【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第四章终身监禁与刑罚构造改革第一节刑罚目的恢复性之补充。报应与预防决定着刑罚的正当性,而目的正当是正当性的重要一环,因而在大多数关于刑罚目的的讨论中,报应与预防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对刑罚的恢复性目的不加展开,偶然有学者在十分预防与刑罚个别化角度略作叙述。但是在本文看来,对于刑罚目的内涵中恢复性价值的缺失,是近代刑罚目的理论的一大缺乏。近代刑罚理论从封建刑罚的烂疴中萌芽,因对刑罚正当性问题的讨论而发达,正当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对于正当性问题的讨论无法回避其所指向的主体或对象,然而近代的这方面恰恰在指向的对象中遗漏的被害人一方,当然这一遗漏有其历史原因。近代刑罚产生于与封建刑罚重刑肆意性的抗争中,所关注的更多是刑罚直接牵涉的犯罪人与国家两者之间的关系,起步的土壤决定了近代刑罚人权属性的需要,刑法的几大原则也更关注犯罪人权利的保障和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于刑罚产生原因的犯罪所直接牵涉到的犯罪人与被害人两者之中的被害人的需要,在近代刑罚目的的讨论中消失了,给予每个人以其应得的东西的意愿乃是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普遍有效的组成部分,因而遗忘被害人需要的刑罚正义观只能讲是不完备的。犯罪的处理经过和处理结果,与被害人、犯罪人和社区的亲身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只要他们共同介入到犯罪的处理经过中来,共同发表意见,共同构成处理决定,才能够真正制定出一套有现实意义的,有利于最大限度消除犯罪不良后果的方案.受害人一方对于刑罚的需要,首先具体表现出在报应情感的知足上,亦即要对犯罪人施加一定的痛苦,但另一方面,正如我们遭受损害时在第一情绪反响之后想到的是怎样弥补一样,受害人一方在遭受犯罪人损害后也有此等需要,正是后一层次的需要长期得不到刑法和刑罚的的关注,在国家看来打击犯罪本身就是保卫人民,被害人一方的迫切需要就这样被简单逻辑掩盖了。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各主要国家犯罪情况不断恶化,被害人遭受的损失经常得不到及时的补偿,以致造成二次伤害,人们对司法体制的不满不断积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开场集中关注被害人的利益,恢复性正义虽姗姗来迟,但迅速进入刑罚视野,在之后的刑罚改进运动中,提供了崭新的正当性根据。本文以为,假如恢复性理念能够早些被关注,那么对于恢复性正义从字面上就能够做两方面的理解,既考虑受害人利益恢复的需要,也考虑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需要,进而构建起作为刑罚目的的一种完好的正义性构造。详细来讲,恢复性正义要求刑罚在对待犯罪人时,不仅要使其承当犯罪行为对国家秩序的损害的后果,而且也要考虑承当恢复因其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损失的责任。既要考虑刑罚的痛苦性,也要考虑刑罚合理轻缓以便有助于罪犯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但因对于被害人一方利益关注的过晚,刑罚个别化的思想已经包含了上述刑罚轻缓的内涵,故对于恢复性正义便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而要尊重历史语境,将关注点放在被害人一方。但即使如此恢复性正义要求犯罪人应努力弥补被害方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对被害人应追查的责任,进而弱化刑罚严厉性的要求,因此也有助于刑罚轻缓化。我们国家的刑法改革晚于西方,但应该充分汲取西方的经历体验教训,以国家为核心的追诉应向恢复性司法观转变,国家追诉观向恢复性司法观的转变本质上反响了诉讼主体性理论的完善.在死刑废除的经过中,终身监禁承当着轻轻重重的重的部分,而通过在刑罚目的或者正当根据里引入恢复性正义,可在兼顾被害人利益恢复的同时,推动社会接受轻缓的刑罚改革,真正做到刑罚轻重有理有力,有度有序。第二节以终身监禁为切入改造我们国家重刑构造。在我们国家这一轮刑罚改革的经过中,轻轻重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重要指导,刑罚构造的轻刑化调整是重要目的,死刑的有序废除是重要问题。抛开不合理的绝对终身监禁不谈,以相对的终身监禁也就是我们更熟悉的无期徒刑作为切入点是最为有效而稳妥的角度,终身监禁的调整对上可承接死刑废除后的严重犯罪问题,向下可基于自由刑的同质性和可分性与有期徒刑保持有效的区分度,进而保证罪刑阶梯的稳定。一、刑罚构造死刑过重而生刑不轻。长期以来,在形容我们国家刑罚构造时,存在着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讲法,进而得出通过提高生刑来实现逐步替代死刑的结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死刑过重比拟好理解,尽管进几次刑法修正案都在努力的削减配置死刑的罪名,但不可否认我们国家仍然是世界上配置死刑较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根据我们国家的死缓制度,绝大多数死刑犯罪分子都能在死刑缓期考验期满后转为自由刑后同时适用减刑假释制度,这就造成死刑立即执行与大部分判处死缓执行的犯罪分子之间出现生死两重天的不合理情况,在废除死刑成为国际主流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确实存在死刑过重的问题。就生刑而言,在国外主要国家,三年以上自由刑都被以为是重刑,一方面(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前配置无期徒刑的罪名有101个,占刑法453个罪名的22.3%,因而我们国家无期徒刑适用的范围很广,另一方面配置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名占了绝大多数,可见我们国家的刑罚构造重自由刑并非如想象中轻.产生生刑过轻的认识更多是由于量刑偏差的原因,寄希望于立法提高或降低刑期来解决司法量刑失衡问题的无异于头痛医脚。因而在借助终身监禁或者无期徒刑改善我们国家的刑罚构造时,也要通过量刑规范化改善刑罚执行的效果。二、丰富自由刑之减刑执行方式。根据我们国家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无期徒刑减刑方式有三种:1.普通减刑普通的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最少需执行十三年。普通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期满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少需执行十五年。2.限制减刑对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期满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少需执行二十五年,期满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最少需执行二十年。3.不得减刑刑罚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部分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尽管(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规定不被本文所认同,但不能因而否认不得减刑假释条款本身在丰富自由刑执行方式中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死刑废除后的替代措施,终身监禁或者无期徒刑面临的怎样承上启下的问题。作为死刑替代措施的终身监禁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分子,而根据现有规定,立法者对于最严重犯罪分子的自由刑规定了限制减刑,其最短只需要服刑二十五年,从我们国家当前的人均预期寿命来看,该年限显然不能与其犯罪危害程度和刑事责任呈现出平衡态势。本文以为,调整自由刑严厉程度的落脚点在于最短服刑年限以及缓刑考验期的变化,因而建议结合当前适用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罪行严重程度和对缓刑考验期期限的调整,将长期自由刑配置分为下面两档作为死刑替代措施,同时减少部分法定刑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罪名,将法定最高刑规定减缓为为有期徒刑。1.对于当前罪行极其严重,能够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犯罪分子,配置35年有期徒刑且不得减刑假释的刑罚。主要包括现有被判处终身监禁的贪污受贿罪罪犯,以及手段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的能够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现被判处死缓限制减刑但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程度极大的罪犯。2.对于当前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考验期延长至五年,期满能够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少需执行二十年,期满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最少需执行十五年。主要包括现有死刑缓期执行被限制减刑但仍具有改造可能性的罪犯。三、提高长期自由刑假释适用率。首先,假释制度是减刑制度发展完善的结果.我们国家当前无期徒刑行刑格局以减刑为主、假释为辅,这并不能具体表现出出假释对于死刑的优越性。有文章根据历年数据发现裁定减刑人数与假释人数相去甚远,两者比例高达近12:1.这种格局一方面导致无期徒刑的严厉性被严重冲击,另一方面,有利于罪犯复归社会的假释制度发挥功能的余地却很少。借鉴国外终身监禁的执行,普遍实行假释且辅助实行减刑或完全取消减刑是一个客观发展的事实,这是由于减刑假释两种执行制度的方式及后果不同,假释是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早释放的制度,假释考验期满则原判刑罚视为执行完毕,而在考验期内,罪犯仍然需要接受管理,有违背假释规定的收监执行未执行的刑罚。而减刑是对服刑的犯罪分子缩减其服刑年限的制度,减刑之后,罪犯就能够提早回归社会,并不再受刑罚执行规定的约束。减刑冲击了原有判决,不利于维护裁判权威,且减刑的社会效果不如假释的社会效果。其次,无期徒刑同时适用减刑假释在实践中极易造成困惑。减刑假释制度在理论上能够组合出四种形式,即能够减刑能够假释、应当减刑能够假释、能够减刑但不得假释、应当减刑不得假释。由于两种制度在适用前提条件上具有一致性,在服刑犯同时到达前提条件时,就出现适用冲突的问题。如若适用假释,则减刑无实际意义,并且执行机关出于省事往往选择减刑,而不适用可能需要承当责任的假释。第三节完善量刑程序推进量刑规范化。一、量刑程序的两种形式。在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中,量刑指南是实体上的努力方向因此被着重强调,但量刑程序也是这一轮刑罚改革者所关注的内容。量刑程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合一的形式,多为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审讯所采用。合一形式下,法庭一并审理定罪问题和量刑问题,有关定罪和量刑的事实证据一并认定,控辩双方就定罪和量刑同时进行辩论,不需隔断审理;另一种是定罪与量刑分离的形式,主要是英美国家采用。在分离形式下,法官需要先解决能否有罪的问题,假如被告人不认罪,必须先经过法庭审理后确定有罪,而后再进行独立的量刑程序确定刑之轻重,假如被告人已经认罪,则在确认被告人知道认罪的后果后直接进入量刑阶段,双方就量刑事实进行交锋。严格讲来,我们国家刑事审讯的量刑程序具体表现出是微乎其微、严重缺乏的。首先,在案件真实情况的复原经过中,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的思路一致,在证据搜集和审查经过中侧重定罪事实,在量刑情节搜集经过中侧重加重情节,在从宽情节搜集中忽视可能从宽的酌定情节;其次在法庭审理经过中,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定罪方面,对于量刑,往往只是简单陈述,不做辩论,而交由法官裁量。再次,受限于前述庭审现实,律师在制定辩护策略时往往只能在无罪辩护与罪轻辩护中选择一种为主。在现有的格局下或者在相对分离的量刑程序改革形式下,在尚未对被告人定罪前,就要对被告人的前科、自首、立功等量刑证据进行出示与质询,直接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被告人面临着要么作无罪辩护、放弃从轻辩护的时机,要么选择罪轻辩护,放弃无罪判决的时机,处于这种两难境地中的被告人经常被迫作出相应的有罪供述。以上种种,都是量刑程序缺失的具体表现出。量刑与定罪之所以要在程序上加以分离,首要的理由是定罪与量刑所根据的事实信息是不一致的,那种使量刑依附于定罪经过的审讯制度,往往错误地将定罪所根据的事实视为量刑的主要信息,以致于忽略了大量与定罪裁决毫无关联的量刑信息。我们国家司法实践中重定罪轻量刑问题特别严重,因而当下我们国家的量刑规范化改革也面临量刑程序形式选择的问题。本文以为,绝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与我们国家司法实践现实不符。首先,我们国家司法资源总体紧缺。案多人少是我们国家司法现在状况,长期以来英美国家长期复杂量刑程序之所以走的通,与其刑事诉讼中实行的案件分流机制密不可分,以美国为例,辩诉交易占到了整个刑事案件的九成,因而,大部分案件都不必就定罪问题消耗司法资源。反观国内,刑事案件仍然处在高发的状态下,简易程序固然有所发展但在案件分流上奉献并不大。其次,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能够将量刑程序彻底独立出来的制度基础,法官只需要就刑罚适用问题进行裁判,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其程序形式的独立的,而我们国家陪审员只是参审,法官主导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很难也没必要将定罪量刑完全分开。因而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才是我们国家量刑程序改革应该努力的方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下称量刑程序意见〕第一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应当保障量刑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与之配套的是量刑建议制度、量刑答辩制度以及量刑调查制度。二、量刑程序的主要制度。〔一〕量刑调查报告制度。量刑调查报告制度起源于美国,用以向法院提供被告人的个人情况以及其犯罪的相关信息,最早是用于为法官做出缓刑裁定提供参考,在随后的发展经过中,由于调查报告中的所牵涉到的信息特别具体,美国的法官在整个量刑活动否认全经过都越来越赖于以这些信息做出刑罚宣告。1945年(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在第32条正式对美国的量刑前调查制度做出了规定。量刑调查报告最大的意义在于避免了侦查起诉部门信息搜集的选择性偏见,具体表现出刑罚个别化的要求,而这种偏见在我们国家变现特别严重。当下不管是人民法院、检察机关还是辩护人,使用的信息都是从侦查机关移交的檀卷获得,而侦查机关和检查机关的重点是在定罪事实的情节的搜集。当下量刑程序改革的重点,一是增加公诉方和辩护方的有效介入环节的设计,使得法官在作出量刑刑有所参照也有所拘谨。二是进行充分的量刑调查,为上述环节提供着力点。没有完全一样的犯罪,也没有完全一样的罪犯,刑罚既应当具体表现出与其罪行相适,也应当具体表现出出这种不同,做出做合适犯罪人的刑罚判罚,因而对其个体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调查就特别必要。一般来讲,量刑调查报告需要包含犯罪人个人家庭环境以及其他生活背景,可能诱发犯罪的各种因素,犯罪人性格和在社会中的一贯表现表现,案发后的表现以及赔偿情况,被害人在犯罪中的作用,被害人对罪犯的态度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