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_第1页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_第2页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_第3页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_第4页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0页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摘要: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这是一种高度自唐敏捷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唐朝;羁縻府州;羁縻政策中国历代王朝在生疏到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性的根底上,都曾赐予其肯定的自主权,在就是以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羁縻,是笼络联系的意思,原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用在政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治理机构,成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心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治理。这种政策始见于汉朝,最早大规模使用“羁縻”制度的是汉武帝,汉通四域,设立西域都护和屯田驻军,主要是为了防范匈奴和确保与中亚,西亚交通路线的畅通,并不是要制服和直接统治这一地区。只要各属国相安无事,保证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汉王朝并不要求西域同内地一样划一治理,这就是羁縻的由来,到了唐朝,我国封建社会已进展到颠峰时期,高度的文明,绚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宝,而统治者开放,开明,日趋完备,渐成系统的治国策略更能给人以诸多启发。羁縻府州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唐独具特色且颇为成功的一项民族措施,这一特别的行政治理政策,曾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进展作出了巨大奉献。它上承秦汉以来的边州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中国地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它的争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乃至对正确领悟和执行现阶段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也不乏借鉴意义。—、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概况〔卷四三下〕隶属。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1]唐政府又在“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2]设边州都督府,在遥远民族地区设边州都护府[3]等职责,唐朝共设有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个大都护府,上述史书记85685660府州因寄附在边州境内而未被统计在内。唐羁縻府州的设置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在时间跨度上,羁縻府州的设置贯穿唐王朝始终;在地域上,南疆各民族地区设置最早,继而才在西北,东北和北疆广泛设置;在总体数目上,南疆的羁縻府州少于其他各地。由此可见,羁縻府州制度不仅是唐朝一项相当[5](1)县的划分不以地域,而以各少数民族部落为标准,府州县的最高官员不由中心委任,而由其部落首领担当,且职位世袭.(2)羁縻府州不同于.(3)羁縻府州在经济进展方面享受优待的政策,纳税少,只担当肯定的贡奉义务.二、唐朝实行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必定性“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定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肯定件下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以前中原封建政权对周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略大体经受了这几个阶段:秦汉时期为第一阶段。其特点是开拓疆土,广置郡县。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久,就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占据河套地区,置34县,建九原郡,迁徙罪犯实边;派屠睢503置牂柯,沈黎等郡。此外,两汉统治者先后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在乌桓设置了乌桓校尉,把汉王朝统治势力进展到今日的疆和辽宁西部等地区。这一时期,中原王朝表现了对经略地区人口和土地的猛烈占有欲。然而,经过秦汉王朝的乐观经营,我国疆域也根本上奠定下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其次阶段。这一时期,周边少数民族纷纷迁居内地,众多民族杂居一起,中原很多割据政权都把保持境内的安定作为主要目标。对内迁少数民族实行以夷治夷方针,即以部落为单位妥当安置,由部落首领治理。如魏武帝对匈奴,“始分其众为五僚人居住区设立巴州“以统绪僚,后以巴酋严始欣为刺史”;北周任命南中土长蠲瓒为南宁州刺史。而北魏以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州级行政机构中,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是为唐朝羁縻府州制度之滥觞。4000方,3中原王朝势力扩大到西汉所经营的地区,这些都为唐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供给了条件。唐建立后,其民族政策也几经变化。政策在与的交往中表现得最为明显。〔629〕政策,并乐观预备还击,这从下面一些大事可以印证。明,李渊已不再愿维持与的不正常关系了。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便倾兵南下进屯渭水便桥之北,直接威逼但这已不具有妥协性质,而是在“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不能对取得完全成功的状况下,所实行“静以抚之”的策略。这也是李世民在即位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同年十二月,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李世民却说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贞观元年627,诸州奏称岭南酋长冯盎反,太宗也承受魏征建议,没有轻动干戈。李世民一方面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静以抚之”的策略,同时也乐观预备解决号令的头一次,反映了唐王朝已经具备了与抗衡的实力。不久,唐太宗引诸卫将率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更加减弱,唐的军事预备加紧进展。11四年铁山一役,全歼颉利军,俘众十余万,生擒颉利.强盛的被消灭,解除了唐朝立国民几年来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中最深刻的体会。接着,李世民又花了十多年时间先后剿灭了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龟兹等,并为击败西突厥奠定了根底。在此期间对如何处置降众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作了多种尝试,如在原之地设二府四州,在高昌这些措施或半途而废,或未能奏效,或终未实施,然而,它却为羁縻府州制度的建立作了预备。贞观四年就如何安置十余万降众问题李世民与群臣开放争论形成三派意见:多数人认为“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提出“请于河南处,准汉建武于五原塞下,全齐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书监魏征提出“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 陛下以置定囊,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这估量还不能称的上是羁縻府州的开端。73二十三年前所辖羁縻州县无任何记载。四州中仅记顺州,并注明祐,化,长后皆废前,都不是作为羁縻府州而消灭的。们再看唐朝安置后的突厥部众状况自败亡之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骀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封官赐爵,目的在于使他们与唐朝统治者共保清静.正如太宗告诫突厥颉利可汗时所云:“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贞观十三年发生降臣阿史那“夜犯御营”大事之后,很多朝臣认为“突厥留河南不便。李世民也深感担忧,于是同年七月李世民“诏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芯可汉赐之鼓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度河还其旧部俾世作藩屏长保边塞。并遣使与薛延陀书,言中国前破突厥,不是贪其土地,只是为了“恒欲更立可汉”才置所降部落于河南。现在“突厥户口蕃滋, 既许立之,不行失信,复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不得不重调整统治少数民族降众的策略。我们最终再来分析一下被人们认为最能证明贞观四年唐王朝在降众中推行羁仅一州保存外,其余不是被废,就是徒有其名。贞观二十年〔646〕唐朝军队击败了雄踞北方的薛延陀,并派员招附铁勒诸部。在等原臣服薛延陀的十一姓遣使入贡。奏称:“奴等各有分地,不从薛延陀去,归命天子,朕聊命偏师,遂擒颉利,始弘庙路。已灭延陀,铁勒百余万户散处北溟,远遣使人,委身的战事。一种特别的州县行政制度,即羁縻府州制度。〔1,这些府州的划分都是以部落为单位,较大的为都督府,小的为〔2,这些府州的设置都在少数民族故地,并表达了少数民族首领的要求和唐王朝统〔3,这些府州都以部落酋长为都督,刺史,并4〔5,这些府州都统一隶属于燕然都护。几个少数民族地区府州同隶属于一个行政。从今大量羁縻府州便在内附少数民族地区广泛设置。力强盛对周边少数民族吸引力增加,众多民族纷纷要求内附的必定。三、羁縻府州政策成功实施的原则首先,唐朝在设置羁縻府州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了适时适地的原则,成功地处理了牧民族的关系问题。结果多是耗竭财力,国力衰微或助长戎狄野心,丧失疆土;付诸讨伐,穷兵黩武,又往往引致冲突四起,政权嬗变。这攻守之间,张弛之际,蕴涵着浅显的军事政治艺术。唐统治7]太宗唐政府实行对侵略叛乱者以沉重打击,对附称臣者则羁縻安抚的两手策略,刚柔相济,文武兼用,胜而后和,先威后惠,最终使强大的突厥和铁勒,回纥各部甘心臣服,最终将其纳入唐羁縻统治的范围之内。对于这一策略的成功,古人早有评价。俗而治”的根本原则。一方面,唐王朝羁縻府州设置的手段因当时的民族格局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对陇右,西域地区强大好战的游牧民族武力制服在前,设羁縻府州并派重兵防守在后;对南疆和西南地区的蛮,獠弱小的从事农耕经济的民族则主要以招弭怀抚的手段,另一方面,羁縻府州的设置并非在归附的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唐统治者对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赐予了充分考虑,在统治方式上也作了不同的选择和不断的变动。例如,在西域地区设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领诸多羁縻府州县,但在地处吐鲁番盆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水平高于其他民族地区且军事地理位置重要的原高昌国所在地区则设西州,直属中心管辖。同时,在岭南,西南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局部地区也实行直接统治,对于一些最初设为羁縻州县的地区,随着本地区经济文化的提高,也不断地改设为直隶州县,进展直接统治。此外,唐的羁縻府州县在具体治理方面也依据各民族地区经济形态的非平衡性来制定[9]但在实际治理中,纳赋税的多限于南疆农耕经济地区的羁縻民户,而社会组织仍处于部落联盟状态,经济还很落后的宽阔北疆地区人民几乎是不被征课赋税的,这种机动敏捷政策的实施使得唐的羁縻府州治理更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和当地民众的愿望,也反映出唐统治者的开明和明智。这一切无不依靠于以羁縻府州制度为重要组成局部的羁縻政策的成功实施。贞观四年630647[10][11]。这一件件史实已把少数唐羁縻政策在当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自周朝华夷五方格局形成后,隋唐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统治者都抱有鲜亮的夷夏观,式的带有羁縻性质的民族政策。周王朝承受五服制,规定“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在匈奴,西羌,丁令,乌桓等各少数民族活动区设属国,在中心设典属国之职,专“掌蛮夷降者”[13];在西域设都护,戌己校尉等,对各少数民族地区进展治理,较之周朝,有了但仍没有制度上的突破。到了隋朝,随着华夷观念的淡化,羁縻府州制度初见端倪,《隋书。裴矩传》记载,开皇十年590,裴矩平定岭南高才智等人作乱,大破俚帅王仲宣[14]。这二十多个州县与其他州县不同,已具有羁縻州县的性质。唐朝在借鉴和进展历朝实践的根底上,又以较为开明,宽容的民族观为指导,其羁縻政策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有具体实施的机构,而且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严格的制度,以保证对各少数民族实行更有效的治理。马,甲械,城隍,镇戌,粮廪,总判府事”[15],刺史“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16]〔2〕在行政隶属和治理原则理渗透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不同层次。[19]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的羁縻府巅峰。固然,赐予如此高的评价,并不意味着唐的羁縻政策尽善尽美,更不表示唐统治者持[20]在封建社会里,民族间的卑视和压迫始终存在,只不过唐统治者较其他各代在民族问题上开明、宽容一些而已。四、羁縻府州制度实行的意义唐统治者擅长总结以前历代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成功与失败,并在处理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族政策:开疆拓土,怀柔抚纳为第一层次;输出儒任用等多种“怀柔远人,义在羁縻”[21]的手段反复使用,而这一切无不与羁縻府州的设置和治理穿插进展,这也就打算了羁縻府州制度对唐中心和各少数民族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政治方面,对唐中心政权来说,羁縻府州“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其组织隶属关系已格外明确,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大量册封进一步强化了二者的“君臣之位”;对各少数民族来说,上层贵族通过册封而成为唐王朝的正式官员,身价,地位,权势皆提高,通过受赏赐获得的经济利益颇为丰厚,自然安心做唐的臣子。与此同时,羁縻府州制度成认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构造与中原地区存在的不平衡性,以不转变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为根本原则,深受宽阔少数民族人民的欢送,因而极大地保证了唐边疆宽阔地区的稳定和进展。这在西域地区尤为明显,隋末唐初,西域地区曾是西突厥,等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割据,宽阔西域各民族人民处于水深炽热之中,苦不堪言,唐建国之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深得人心,使西北边陲长时期保持了清静与稳定。13〔651〕和显庆元年〔656,瀚海都督婆闰先后两次大作用,这些事实本身就已说明羁縻府州是唐朝的重要军事力气。此外,经济和文化方面,羁縻府州制度也为增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和沟通供给了便利的条件和制度保证。羁縻府州制度下,边疆地区与中原的经济往来根本上有两种:一是朝贡和回赐,二是互市,二者实际上都是民族间的贸易行为。前者已无须多言,就后者来说,唐政府还特地设有诸互市监[22]虽然互市并非民间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进展的,带有很强的政治颜色,但对于各少数民族经济的进展还是大为有利的。如唐与回鹘之间的马绢互市对回鹘的影响之大甚至远远超出经济的范畴,在持续八十年的马绢贸易中,回鹘大大积存了财宝,在自身经济,文化和政治构造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于文化领域,唐政府历来格外重视,并实行有关制度和措施加大力度对羁縻府州各少数民族进展教化。一方面,乐观为少数民族办学,长安设“国子十四年640,国子学“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增学生满二千二百六十员。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23]连偏远的韦皋领剑南,也有南诏大臣子弟入质在先后五十年的时间里,到成都求学者已数以千计。这种措施对传播中原文化和提高少数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逐为海东盛国”[25]渤海国能够雄盛海东,历法,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作为向各少数民族文化输出的关心手段,佛教能成为回鹘国的国教就是这种文化输出的结果之一。客观地讲,羁縻府州制度所包含的多方面内容对双方来说是具有不同侧重意义的,就它能顺当实行的缘由所在。参考文献[1]欧阳修,宋祁.唐书(卷四三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19-1120.[2]〔卷三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84.[3]〔卷三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8.896.[J].社会科学战线,1986(3):231.[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19.[6]2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01.[7][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11.[8]19420)[M].北京:中华书局.1986.7224.[9][M].北京:中华书局,1989.53.[10][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211-1225.[11]2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69.[12][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84.[13][M].长沙:岳麓书社,1996.317-318.[14]〔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8.10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7.607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九)[M].北京:中华书局,1997.6268.左丘明.国语(周语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18][M].北京:中华书局,1962.735.[19][M].北京:中华书局,1973.1577.欧阳修,宋祁.唐书(卷四九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15.王钦假设.册府元龟(卷一七零)[M].北京:中华书局,1997.2050.李隆基.大唐六典(卷二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41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五)[M].北京:中华书局,1997.6153.欧阳修,宋祁.唐书(卷二二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5.6276.欧阳修,宋祁.唐书(卷二一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5.6182.OntheTangDynastyJimi”sstatesystemAbstract:JimipolicyistheevolutionofancientChinausedbytherulersoftheborderminorityrule,Tangdynastyrulersofthispolicy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