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板块教案 省赛获奖_第1页
《古诗词三首》板块教案 省赛获奖_第2页
《古诗词三首》板块教案 省赛获奖_第3页
《古诗词三首》板块教案 省赛获奖_第4页
《古诗词三首》板块教案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教案3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3.搜集诗人的其他作品或同题材的诗作。学生准备:1.熟读本课三首古诗。2.查阅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创作背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诗人、诗句连连看: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2.板书课题:《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德”。操作指导:游戏连线引入时,可选择本课诗人的其他诗句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诗人、诗句来连线,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板块二初读古诗,交流资料活动1朗读古诗1.借助拼音自由读好古诗。2.指名读前两首古诗。指导读准字音:“渚”是翘舌音。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4.齐读这两首古诗。活动2认识作者1.交流作者资料。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其词题材广阔又善用典故。2.教师相机补充。操作指导: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诗人的相关资料,对诗人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初读时,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疏通字词。板块三品读诗句学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活动1释诗题1.指名读诗题。2.引导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宿:住。(交代写作时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交代写作地点)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3.再读诗题,读出节奏。活动2明诗意1.导学: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可以做做记号。2.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3.说一说诗句中这些字词的意思。移舟:划船。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客:指作者自己。4.交流诗句的意思。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中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5.小结:前两句诗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后两句诗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活动3悟诗情1.小组之间交流: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个词传递了诗人的情绪?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首诗。2.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3.找得真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读读这句诗。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5.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是从这句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呢?(客)(1)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烟渚、日暮)(2)“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还有人在干什么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等。)(3)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我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他可能在想,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该多好啊。)6.总结拓展,指导朗读。(1)总结拓展。诗人独自夜宿建德江,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出示课件,补充资料: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厌烦心绪。(2)指导朗读。①过渡:诗人仕途不顺,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此时,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②指导朗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读出思乡之愁。(指名读、齐读)7.交流、引读。(1)交流:诗人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2)引读: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起了从前,想到了亲人、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①想起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②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看不到熟悉的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音,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8.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过渡: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啊!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2)带着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活动4总结学法1.请学生回忆学习这首诗的过程,说说是怎样学的。2.小结学法,并出示:(1)综合诗意,释诗题。(2)理解字词,明诗意。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3)联系背景,悟诗情。(4)朗读感悟,多积累。操作指导: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再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愁”字品析诗句;然后结合诗人经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移情体验诗人孤寂的情感,走进诗人内心;最后总结古诗学习方法与步骤,为下一首诗的学习做铺垫。板块四方法迁移自学诗——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宿建德江》的方法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教师巡视指导。活动2组织交流学习成果1.诗题交代了诗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六月二十七日”交代写作时间,“望湖楼”交代写作地点。)2.说说古诗的意思: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3.想象诗中画面:都说苏轼的诗歌极具画面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黑云翻墨图、白雨入船图、卷地风来图、湖水如天图。)4.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骤雨。那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起来,雨就下了,雨又大又急,胡乱入了船。雨来得快去得也快。)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活动3赏析诗人写作风格1.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写作风格?学生自由交流。2.小结:(1)诗人苏轼的风格是豪迈的,我们从这一场疾风骤雨中能感受到。(2)诗人善用比喻。(黑云翻墨、白雨跳珠。)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操作指导:古诗是古代汉语的典范,它用凝练的语言描写画面,表达情感。我们要教会学生一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学以致用,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诗歌鉴赏能力。板块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操作指导:适时、适当地进行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板块一回顾激趣,认识宋词活动1复习导入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活动2认识宋词1.释题:“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2.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作“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3.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4.介绍黄沙及作者: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词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所以非常熟悉。5.过渡: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这首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风格?操作指导:由诗及词,引导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活动1朗读词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按照一定的节奏,把握停顿,读好古诗。活动2品读词1.品读上阕。(1)出示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自读自悟,想画面: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3)汇报交流: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②闻到的:稻花香。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词句意思。③听到的:蝉鸣、蛙声。(4)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5)配乐朗读,前两句词读出“幽”,后两句词读出“喜”。指导:朗读时,前一句词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词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2.品读下阕。(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让人如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2)出示内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4)学生交流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5)此刻词人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6)导学: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拐了个弯,茅舍忽然出现在眼前。)(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8)指名读、比赛读。(9)配乐朗读。活动3体会情感1.过渡: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这首词独有的韵味。2.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操作指导:该环节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再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板块三诗词对比,感受不同活动1对比阅读,完成学习活动卡活动内容同样是写月夜的景色,《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读读这两首诗词,摘抄关键诗词句,写一写。诗词题目摘抄关键诗词句感受《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默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思考: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一样?结合具体诗词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2.同桌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根据同桌的意见补充自己填的内容。3.集体交流填写的内容。4.小结:《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寂寥之感,主要体现“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面对美丽月夜、丰收之景的愉悦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5.朗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活动2拓展阅读1.交流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对弟弟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悲怆郁愤)2.齐读诗句。3.搜集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操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感悟不同的诗词。让学生了解:即使写的是同样的意象,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心境。再引导学生搜集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活动1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鹊”“蝉”。2.仔细观察,说说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鹊”的左下部是“日”,不是“目”。(2)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如:“鹊”是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是虫字旁。3.指导书写,注意左右两个部件要避让。活动2练习书写,反馈点评1.学生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各写一遍。2.反馈交流,师生点评。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练写。操作指导: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并不是重点,但是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正所谓:“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记事)日暮客愁新(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