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考大题专项练(一)细胞的代谢(A组)(30分钟100分)1.(13分)如图是某植物及其叶绿体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上,Y和Z表示__________,在卡尔文循环中,Y、Z直接参与的反应是__________。
(2)夏季午后温度过高时,部分气孔关闭,图中物质[]__________的合成最先受到影响。秋冬季节,由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色素)易被破坏,使叶片呈现黄色,导致吸收光的能力减弱,其中吸收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
①黄光、红光 ②红光、蓝紫光③蓝紫光、绿光 ④绿光、黄光【解析】(1)叶绿体中,类囊体有较大的膜面积,光合色素存在于[③]类囊体上,有利于吸收光能,Y和Z表示光反应的产物ATP和[H]。在卡尔文循环中,ATP和[H]直接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夏季午后温度过高时,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图中[N]三碳化合物的合成最先受到影响。秋冬季节,叶片呈现黄色,原因是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低温下合成减慢,且易被破坏,导致吸收光的能力减弱,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1)[③]类囊体[H]、ATP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N]三碳化合物叶绿素②2.(10分)(2022·长沙模拟)Payen和Person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后来知道这种物质就是淀粉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如图为研究pH对两种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1)与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相比,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________。从图中可知,________酶在人体胃液(pH=左右)中的活性更高。
(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①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酶,然后一起放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②先分别在试管中加酶,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再加底物,一段时间后检测。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方案________(填“①”或“②”)。
【解析】(1)由题干“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判断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从图中可知,α-淀粉酶在人体胃液(pH=左右)中的活性更高。(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方案②,因为如果酶和底物先混合,还没放到对应的pH条件下,化学反应已经进行,会干扰实验结果。
答案:(1)麦芽糖α-淀粉(2)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②3.(12分)酪氨酸酶是催化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美白剂X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各试管添加的试剂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实验步骤A1A2B1B21加入L-酪氨酸(mL)22222加入美白剂X(mL)00223加入磷酸缓冲液(mL)45234加入酪氨酸酶溶液(mL)10105混合反应反应15min后停止,并检测L-酪氨酸的剩余量6L-酪氨酸的剩余量a1a2b1b2(1)该实验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根据上表分析,L-酪氨酸剩余量a1________(填“>”“=”或“<”)b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A1和A2试管加入的磷酸缓冲液的体积不一样,目的是__。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好反应时间,若反应时间过短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解析】(1)本实验的检测指标是L-酪氨酸的剩余量,可以据此判断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B1试管中的美白剂X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相同时间内消耗的L-酪氨酸较A1试管中的少,故L-酪氨酸剩余量a1<b1。(2)该实验中A1试管中添加有1mL酪氨酸酶溶液,为了使A1和A2试管的溶液体积相等,A2试管加入5mL磷酸缓冲液。(3)若反应时间过短可能导致L-酪氨酸的消耗量过少,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所以需要控制好反应时间。
答案:(1)测定L-酪氨酸的剩余量<B1试管中的美白剂X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相同时间内消耗的L-酪氨酸较A1试管中的少(2)使A1和A2试管的溶液体积相等(3)L-酪氨酸的消耗量过少4.(14分)(2022·株洲模拟)如图1表示蛙的腓肠肌及与之相连接的神经和骨骼,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可发生收缩,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以蛙肝细胞为原材料制备的甲、乙两种溶液,该实验小组利用腓肠肌和相关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小组用电持续刺激坐骨神经,发现腓肠肌的收缩程度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失去收缩能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殆尽。
(2)实验小组向完全失去收缩能力的腓肠肌分别滴加葡萄糖溶液(A组)和ATP溶液(B组),然后再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发现________组腓肠肌恢复收缩能力,该实验说明________是直接能源物质。
(3)若将图2所示溶液甲和溶液乙分别滴加到(1)中失去收缩能力的腓肠肌上(分别标记为甲组和乙组),再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说明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解析】(1)兴奋在坐骨神经-腓肠肌上的传导是耗能过程,用电持续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持续收缩使细胞内储存的能源物质消耗殆尽,腓肠肌的收缩程度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失去收缩能力。(2)向完全失去收缩能力的腓肠肌分别滴加葡萄糖溶液(A组)和ATP溶液(B组),然后再用电刺激坐骨神经,滴加ATP溶液的B组腓肠肌恢复收缩能力,而滴加葡萄糖的A组不能恢复收缩能力,故可以得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结论。(3)图2所示溶液甲中的主要成分是细胞质基质,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合成ATP;溶液乙的主要成分是细胞核、细胞器和细胞膜,不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TP,所以甲、乙溶液分别滴加到(1)中失去收缩能力的腓肠肌上(分别标记为甲组和乙组),再电刺激坐骨神经,甲组腓肠肌收缩,乙组腓肠肌不收缩。该实验可说明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1)腓肠肌的持续收缩使细胞内储存的能源物质(2)BATP(3)甲组腓肠肌收缩,乙组腓肠肌不收缩细胞质基质5.(15分)如图1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图2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后吸入酵母菌和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置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1)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能产生ATP的阶段是________(填数字)。图2实验装置中的气体对应图1中的物质________(填图1中字母),产生于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填具体部位)。
(3)若取图2装置注射器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则可证明其呼吸产物中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实验装置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故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都能产生ATP。据分析可知图1中能产生ATP的阶段是①②③。图1中X表示O2,Y表示CO2。图2装置中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是CO2,对应图1中的物质Y,CO2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灰绿色。若取图2装置注射器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则可证明其呼吸产物中还存在酒精。图2中加水的目的是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该排除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应该加入已死亡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同图2。
答案:(1)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①②③Y细胞质基质(3)酒精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加入已死亡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同图26.(13分)如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a、b植物,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植物,在光照强度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
(3)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点的位置变化是________,【解析】(1)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a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高,在光照强度达到Z点之前,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a植物白天12小时净光合作用小于24mg·m-2,黑夜12小时呼吸消耗24mg·m-2,因此a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减少;b植物白天12小时净光合作用大于12mg·m-2,黑夜12小时呼吸消耗12mg·m-2,因此b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3)曲线图是在25℃条件下测定的,此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将温度提高到30℃,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导致曲线上P点右移,M点向左下方移。
答案:(1)a光照强度(2)减少(3)右移向左下方移7.(11分)(2022·潍坊模拟)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是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两个重要指标。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环境中的最低光照强度。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适宜温度下,大田中光照强度处于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时,________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高于光饱和点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增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采用密闭玻璃温室育苗时,一段时间后植物光饱和点对应的光合速率往往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植物的光补偿点会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因此要提高育苗质量应当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措施。
(3)如果两种农作物的光补偿点相同,则它们在光补偿点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一定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适宜温度下,大田中光照强度处于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时,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高于光饱和点后,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的原因可能是环境中的CO2浓度较低,导致暗反应限制了光反应。(2)早春采用密闭玻璃温室育苗时,由于密闭温室中CO2的含量不断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一段时间后植物光饱和点对应的光合速率往往会降低,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等时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即光补偿点会升高,因此要提高育苗质量应当采取增施农家肥,适当通风等措施提高CO2浓度。(3)如果两种农作物的光补偿点相同,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时的光照强度相同,但它们的呼吸速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它们在光补偿点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同。
答案:(1)光照强度环境中的CO2浓度较低,导致暗反应限制了光反应(2)降低升高增施农家肥,适当通风(3)不一定相同它们的呼吸速率不一定相同8.(12分)如图,Ⅰ处放一盆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Ⅱ处为一U形管,Ⅲ处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Ⅴ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根据装置图分析回答问题:(1)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予光照,装置内空气中________(填物质)含量减少。较长时间后C处液面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与________(填“植物”“小鼠”或“植物和小鼠”)的________(填过程)有关。
(2)与(1)相同条件下,给装置Ⅰ中绿色植物提供适量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予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D两处的成分差别是____________。
(3)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与(2)同样光照条件下,短时间内Ⅰ中植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C3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
(4)在(3)中条件下,Ⅰ中植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光反应减弱。
【解析】(1)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予光照,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与小鼠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O2,释放CO2,所以装置内空气中O2含量减少;较长时间后,由于O2逐渐减少,绿色植物可能会进行无氧呼吸,绿色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此时整个装置中产生的CO2多于消耗的O2,装置内气体体积增加,C处液面降低。(2)给装置Ⅰ中的植物提供适量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予适宜光照,装置Ⅰ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Ⅲ中小鼠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故一段时间后,B处O2浓度高于D处,D处CO2浓度高于B处。(3)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与(2)同样光照条件下,由于CO2被NaOH溶液吸收,会使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受抑制,C3的生成量减少,而短时间内C3的还原可正常进行,故Ⅰ中植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减少。C3的产生发生在暗反应中,场所为叶绿体基质。(4)在(3)中条件下,Ⅰ中植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由于装置中的CO2可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中CO2量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进而使光反应减弱,故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
答案:(1)O2降低植物无氧呼吸(2)B处O2浓度高于D处,D处CO2浓度高于B处(3)减少叶绿体基质(4)NaOH溶液将CO2吸收,使装置内CO2浓度降低,暗反应减弱高考大题专项练(一)细胞的代谢(B组)(30分钟100分)1.(14分)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FtsZ也是一种GTP酶,有一个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寻找靶向FtsZ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为建立靶向FtsZ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FtsZ蛋白进行了相关研究。(1)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因是FtsZ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1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当加入____________时,FtsZ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______________功能。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组实验研究温度对FtsZ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将FtsZ蛋白分别置于25℃、30℃、37℃、45℃、50℃、55℃实验二:将FtsZ蛋白分别置于25℃、30℃、37℃、45℃、50℃、55℃保温2h,然后加入等量GTP混匀①37℃不一定是FtsZ酶的最适温度,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其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一、实验二处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温度高于45℃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据题意“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可知,FtsZ结构稳定,因此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2)据图可知,在加入了GTP后,FtsZ蛋白迅速聚集,说明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催化功能。据图可知,加入GTP后,BSA聚集程度与加入前相比变化不大,说明BSA不会在GTP的诱导下发生聚集反应,因此选取BSA作为对照。(3)①据图2可知,37℃时FtsZ酶活性最高,但此温度不一定是FtsZ酶的最适温度,其最适温度在37℃左右,因此设计确定FtsZ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是:在30~②据实验一及实验二的内容可知,实验一、实验二处理的区别是实验一先混匀再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实验二是先保温再加GTP。③实验二的目的是测定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温度范围。④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失去活性,因此当温度高于45℃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
答案:(2)GTP催化BSA不会在GTP的诱导下发生聚集反应(3)①在30~45℃②实验一是先混匀再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实验二是先保温再加GTP③测定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温度范围④温度过高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活2.(15分)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酶降低的活化能可以用甲图中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用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2)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制约曲线BD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甲图中可以用AB段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将酶换成无机催化剂以后,则B在纵轴上应该向上移动。(2)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底物已经消耗完。(3)①对于曲线ABC,x轴表示pH,y轴可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则曲线表示的是酶促反应与pH之间的关系;B点表示该酶的最适pH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制约曲线BD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4)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催化分解的底物应该是蛋白质,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不变,原因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左右,pH为10时已经失活,再改变pH,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1)AB上移(2)底物已被完全消耗掉(3)①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②酶促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限制(4)不变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pH为10时胃蛋白酶已经失活,再改变pH,酶的活性不会恢复3.(14分)花烛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半阴环境。如图表示其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1)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内能够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理论上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
(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由曲线可看出适当遮光能够增加花烛的净光合速率,某同学做出的推测为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可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M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对于整个植株而言,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细胞均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大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2)一天中光照强度先逐渐增强,后逐渐减弱,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花烛的遮光情况、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有CO2浓度、温度、湿度等。(3)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花烛绿色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适当遮光条件下花烛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是否增加。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大于(2)花烛的遮光情况、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湿度等(3)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花烛绿色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是否发生变化及发生何种变化4.(14分)图甲曲线表示在温度为25℃(该温度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强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2)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若遇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__光最有效。当E=B时,若往温室内充入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图甲曲线中a点和A点的移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CO2的净吸收量为0,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来自呼吸释放的CO2,因而等于a。(2)当E>C时,光照强度过强,所以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若遇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红光或蓝紫光最有效。当E=B时,若往温室内充入14CO2,则14C。(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由于25℃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②水中CO2的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答案:(1)线粒体和叶绿体a(2)遮光(遮荫)红光或蓝紫(3)a点向下移动,A点向右移动(4)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②水中CO2的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5.(14分)金钗石斛是重要中药,因其对生长要求特殊、繁殖缓慢等原因,野生金钗石斛几近绝迹。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对金钗石斛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分析回答:(1)本研究是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的,实验过程中除可调节箱内__________外,其他条件(如空气湿度、CO2浓度等)均应处于比较适宜的状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示可知,当栽培温度从15℃增加到25℃时,O→M点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从P→N点净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这是因为光照不足,叶绿体的________上产生ATP和[H]的速度慢,导致暗反应阶段C3(3)根据本研究,在金钗石斛的生长期应控制的适宜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研究是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的,实验过程中除可调节箱内温度和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如空气湿度、CO2浓度等)均应处于比较适宜的状态,其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明显,有利于观察。(2)由题图可知,当栽培温度从15℃增加到25℃时,O→M点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参与代谢的酶活性增强;而从P→N点净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这是因为光照不足,叶绿体的类囊体上产生ATP和[H]的速度慢,导致暗反应阶段C3转化为有机物(和C(3)根据本研究,在金钗石斛的生长期应控制的适宜条件是25℃640μmol·m-2·s-1光照强度。
答案:(1)温度和光照强度使实验结果明显,有利于观察(2)随着温度的升高,参与代谢的酶活性增强类囊体薄膜有机物(和C5)(3)25℃、640μmol·m-2·s-16.(14分)除图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图甲表示菠菜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菠菜植株CO2吸收(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回答问题:(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时菠菜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相当于图乙的____(用图乙中字母表示)所对应的光照强度范围。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菠菜的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________个单位的CO2,此时若适当提高温度,其O2产生量的相对值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据图甲判断白天12小时处于d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一中2025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年镁、钛相关常用有色金属加工材项目建议书
- 一般护理常规管理
- 2025届白山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血液净化类产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油底壳项目建设方案
- 2025年锰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纯金属及氧化物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声乐(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果分选机设计说明书
- 7 健康看电视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DL∕T 622-2012 立式水轮发电机弹性金属塑料推力轴瓦技术条件
- GB/T 44193-2024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基本要求
- DL-T-298-2011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电晕检测与评定导则
- JT-T-620-2018零担货物道路运输服务规范
- J22J255 河北省建筑图集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六)(双限位连接件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建筑构造)DBJT02-208-2022
- 2024-2030年中国摩擦焊接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
- 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 MOOC 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