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高二地理教案_第1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高二地理教案_第2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高二地理教案_第3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高二地理教案_第4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高二地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农业与地区可连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以某地区为例,剖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认识农业可课程标准连续发展的方法与门路。运用地理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学会剖析某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联合地区的区位条件,学会剖析该地区农业生学习目标产的布局特点。3.掌握综合剖析某地区农业生产存在问题的方法,并找出治理的对策、连续发展的方法和门路。一、自然环境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基本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条件外侧:河流(1)地貌格局呈半环状中间: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平原天气南北热量差别较大:自南向北跨暖温带、温带润湿半润湿季民风候中温带、寒温带三个温度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散布有冻土和沼泽。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地资源的优势(1)土壤肥饶

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集中散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合适机(2)土地资源丰富械化作业宜农荒地多,主要散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开发开发:进行水利建设,成立国营农场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2)保护沼泽湿地已开垦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现状: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三、农业生产和布局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构造比较完好,以耕种业为主导农业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地位: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2)林业大的木材调出省份散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农业布局特点:显然的地区性。布局以林为主的林农交织地带①自东向西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牧业地带②自南向北:大海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交织地带。四、农业与地区可连续发展主要方面问题对策推行“少耕深松、耕松联合、深松蓄生产潜力还没有充散发挥;表土水”的耕种制度;黑土的开发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降落增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增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增强自然保林业的发展丛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落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备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生态系统被损坏,湿地面现存的天然湿地:成立湿地保护区;湿地的保护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渐退田;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趋恶化已经退化的湿地:采纳工程举措恢复研究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以下问题。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平原、山脉和国家名称:A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_(平原),E___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_(邻国)。答案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朝鲜2.填写下表,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作出评论(有利、不利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地貌种类及地形区西部山地北部东部南部平原北部东部

优势农业资源答案地形特点地貌种类及地形区优势农业资源西部大兴安岭山环水绕山地北部小兴安岭丛林资源东部长白山地南部辽河平原沃野千里平原北部松嫩平原土地资源东部三江平原有利条件:天气适合,降水丰富;地形平展、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饶;浇灌条件优胜;农业资源种类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山区和西部草原地区生态较柔弱,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损坏。水稻喜光热,多散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何东北地区不单能够栽种水稻,并且质量较高?答案东北地区夏天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饶,合适水稻生长。光照充分,且日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累积,因此稻米的质量好、口味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答案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重工业的发展供给了条件,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历史较早、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发达的工业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供给了保障。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剖析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给举足轻重,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其发展农业拥有优胜的区位条件,详细剖析以下表所示:生产条件详细表现影响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散布合适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土地土壤肥饶,黑土、黑钙土散布广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资源泛,土层深沉产宜农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分雨热同期,可知足农作物一年自天气天气适合,大多数属温带润湿半一熟的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然条件润湿季民风候异大,降水东西差别大,有利条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件丛林为发展丛林工业确立了基础,林地面积大,丛林资源储藏量大资源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草场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丛林草甸草原为发展畜牧业确立了基础资源渔业滩涂面积广大;有很多淡水湖泊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资源和水库定的发展潜力社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工业工业部门齐备,是我国重要的重会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确立了坚基础工业基地经实的基础济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条运输件开发较短,人口密度较小有利于提升农业经营规模历史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拥有优胜的区位条件。据此回答1~3题。1.以下对于东北地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②平原地区耕种层厚度大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散布区④地势平展,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①黑土②黑钙土③棕壤④沼泽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以下条件中,东北地区所拥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土地平展,土壤肥饶降水许多,水热配合好纬度高,热量不足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答案3.D分析东北地区以黑土、黑钙土为主,土壤生产潜力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展,适于机械化作业。研究点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连续发展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散布表示图。资料二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散布表示图。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栽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栽种面积减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栽种空间散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

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水稻

小麦

从原有宽泛散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

南部大面积散布

(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

逐渐向北部迁徙黑龙江省栽种水稻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惹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自然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热量天气变暖,使向来限制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显然的改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下图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试把关系图增补完好。答案①商品率高②地形平展③专业利用水循环原理,剖析A地区沼泽广布的原由。答案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季民风候区,降水许多,且集中于夏天,多暴雨。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多条河流流经,水源丰富。⑤有永远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5.A地区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添,其农业发展的出路安在?答案①依赖科技,提升单产;②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③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带值;④推动家产化生产经营,延伸家产链。地区

东北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方向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要点以增强抗衡外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平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连续强力为要点,发展优良、专用品种,提升原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产质量量和竞争力;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区保证国家粮食需求工业,促进粮食转变,延伸家产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环绕生态建设与增添农牧民收入两大增强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草主题,联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行,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原鼎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区以丛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点林木、人参、鹿、林蛙、食用菌、中草山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点经济作物,区山区发展特点农业和特点产品配套加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工业举的转变读图,回答4~6题。4.该图最有可能是( )东北耕地散布图东北经济作物散布图东北粮食作物散布图东北林地散布图5.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针叶林B.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C.春小麦D.大豆6.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要点方向是()保持水土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综合治理中、低产田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答案6.D分析第4题,从图例可看出,该地理因素主要散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并且Ⅰ、Ⅱ拥有南北方向的过渡性,所以可确立为林地散布图。第5题,图例Ⅲ散布于东北平原,且为林地资源,该区开发历史悠长,原始林已不存在,所以主要为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第6题,该区发展商品粮、林业的地区优势明显,其发展方向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农业区位条件评论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虑方向满分术语纬度高(低),热量充分(不足),降水多(少),光自然天气、地形、水源、土照强(弱),日夜温差大(小);凑近(远离)河流,因素壤水源丰富(缺少);地形平展(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饶(贫乏)经济市场、交通、劳动力、凑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地,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因素科技(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社会国家政策、栽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长,经验丰富因素开放性区位条件评论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虑方向满分术语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看法:有利、不利、效益、效益影响等反对。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以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表示图。资料二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栽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建出了压沙砾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栽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沙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升了瓜的质量和产量。甲地栽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影响表此刻哪些方面?试剖析甲地农民采纳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剖析乙地栽种西瓜的劣势天气条件。答案(1)地处中纬度内地地区,日夜温差大,光照强;凑近河流,浇灌水源充分;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展等。沙砾能增大日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累积;沙砾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增添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薄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长久润湿,有利于战胜当地干旱天气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能够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升地温,有利于西瓜迅速生长。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天时降水少,风沙灾祸多;降水集中在夏天,且多暴雨,旱涝灾祸频发。分析第(1)题,联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资料二,从天气、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剖析即可。第(2)题,沙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日夜温差,同时增添地表水的下渗,改良当地的水分条件。第(3)题,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良了当地的水热条件。第题,从图中能够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天降水少,风沙灾祸多,降水集中在夏天,旱涝灾祸频发。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海拔1420~3941m,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供给了有利条件,该地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以下图为“甘肃省定西地点表示图”。据此达成1~3题。1.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A.天气复杂,品种多样B.地势平展,利于耕种C.濒临黄河,水源充分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2.定西马铃薯栽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A.旅行家产B.食品加工业C.建筑和建材业D.高新技术家产3.定西马铃薯出口外国,最有可能的去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哈萨克斯坦D.法国答案3.C分析第1题,定西地形随和候复杂多样,利于多种马铃薯生长。因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清除B;图中显示,定西其实不濒临黄河,清除C;图中反应定西铁路交通便利,便于运输,而不是公路,清除D。应选A。第2题,定西马铃薯栽种业的发展供给了大批的马铃薯,所以可发展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第3题,据图可知,定西位于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距离哈萨克斯坦较近,且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定西距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远,运输成本高,且三国农业发达,竞争压力大,清除A、B、D。应选C。读图,达成4~5题。4.图中P平原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散发挥( )A.天气资源优势B.动物质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分析第4题,图中P平原是我国松嫩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饶,应充散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5题,图示地区中地势平展的地区适合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6.据以下图及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农业可连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两地划分别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__。丙地区发展水稻栽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丁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由。请你在甲和丁两地中任选一地,说出该地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建议。答案(1)畜牧业林业夏天高温,热量充分,日照时间长;浇灌便利;地形平展。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土壤肥饶;机械化水平高。甲地问题:土地沙漠化。建议: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培养良种、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等。丁地问题:湿地损坏。建议:退耕还湿、建设湿地保护区、发展旅行业、发展特点农产品加工业等。分析(1)甲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合适发展畜牧业,乙地区位于小兴安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2)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天气、地形、水源等方面剖析。(3)商品率高的原由可从人口、耕地、土壤等方面剖析。(4)针对甲、丁两地实质说出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即可。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质量优秀。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达成1~2题。用水定额单方水净产单位面积净产作物栽种作物种类(m3/hm2)值/(元/m3)值/(元/hm2)面积/hm2小麦87000.1311641414棉花87003.62314935390蔬菜123001.81223135393瓜类45005.30238616041.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质量优秀,其主导因素是()A.日夜温差大B.土壤肥饶C.水源充分D.地形平展2.从地区可连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此后栽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种类是( )A.棉花B.蔬菜C.瓜类D.小麦答案分析第1题,由资料可知,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因为深居内地,远离大海,降水较少,光照强,日夜温差大的天气条件,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累积,故质量优秀。第2题,该地天气干旱,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是限制农业发展的要点因素,从图中数据可知,当前瓜类栽种面积较小,单位面积净产值较高,用水定额小,单方水净产值高,从可连续发展角度看,应大力发展耗水少、单方水净产值大的瓜类作物。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论表”(单位:%),回答3~6题。评论类型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热量知足率222216知足水分知足率798484程度土壤养分知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知足率762942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资源利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用率天气潜力利用率64.224.134.7天气—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5.该地区最适合栽种的是()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6.该地区可能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答案5.A6.C分析从知足程度上看热量知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满足程度上看土壤养分知足率高,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合适农作物A的栽种。综合剖析四地区的特点可知该地最可能为松嫩平原。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时间散布。读图,达成

7~8题。7.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A.自然土壤肥饶

B.人均耕地面积大C.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优胜8.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固生产,可采纳的主要举措是

(

)A.增强水利工程建设B.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C.改进土壤D.培养良种答案分析第7题,该地区冬天栽种油菜和甘蓝,判断是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少,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胜。第8题,南方地区位于季民风候区,降水变率大,所以应增强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进土壤、培养良种主要有增产效应。我国著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钱节节爬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199元/斤。读“我国水稻优势栽种区散布图”,回答

9~10题。9.东北稻米质量优于其余栽种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天气润湿,有机质含量高热量条件好年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累积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10.珠三角地区上世纪80年月前向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当前稻田已所剩无几,主要原由是( )①跟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停减少,地价上涨②农业构造调整,农业逐渐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③水稻生产用水量大,浇灌水源不足④因为全球天气变暖,使珠三角地区天气变干不合适水稻的生长⑤珠三角地区因为海水倒灌,致使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

9.D

10.A分析第9题,与其余水稻栽种区对比,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积温低,作物生长久长,病虫害少,所以质量较好,应选D。第10题,珠江三角洲水稻栽种面积减小主假如工业化和城市化致使的,跟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停减少,地价上涨;农业逐渐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知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①②正确,应选A。黑龙江省黑河市(51°N)是我国现有水稻栽种的最北界限,也是世界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均匀有近2.6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单能够种稻,还可以够连续获取高产、稳产。据此达成11~12题。1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限制条件是()A.劳动力缺少B.浇灌水源缺少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1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连续获取高产、稳产”,促进其转变的主要原由是( )A.机械化水平的不停提升B.优秀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养C.全世界天气变暖D.农田水利设备的不停完美答案分析第11题,依照资猜中黑河“是世界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栽种的主要原由与纬度高低相关,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相关,故本来限制黑河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12题,此刻能够发展水稻栽种与气温高升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相关,而能够连续高产、稳产等重申水稻品种的优秀,故促进其转变的主要原由是优秀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养。13.(2018·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堆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后形成面积相对稳固的扎龙湿地(以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断扎龙湿地的地貌、天气特点。剖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固,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目关系的变化。指出将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由。有人建议,经过工程举措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能否赞同,并说明原由。答案(1)地势平展、宽阔。天气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渐渐增大,两者数目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后变成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变化:水中含盐量渐渐增添。原由:河水不停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跟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后饱和)。赞同。可防备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不一样意。应减少对自然的扰乱;保持湿地水量稳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链完好(保护丹顶鹤);防备湿地环境变化。分析第(1)题,一题两问,一是推断湿地的地貌特点,二是推断湿地的天气特点。依照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天气,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没有形成堰塞湖而是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断该地地势平展且宽阔。第(2)题,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数目的变化方面剖析。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跟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停增大,最后降水量与蒸发量达到相对均衡状态。第(3)题,一题两问,一是指出扎龙湿地水中盐度的变化,二是说明变化原由。乌裕尔河属于内流河,河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