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离俗览》(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离俗览》(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离俗览》(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离俗览》(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康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人谓弟子日:“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原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冬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中勺,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日:“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节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日:“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日:“学未能也。”墨子日:“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荆昭王之时,有土焉,日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安于冬日杀人女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用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女斧匾,请死于王。王日:“追而不及,岂必在亲蓝!字复手豆”石春日:“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镯,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还车/而反立于廷日/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B.还车/而反立于廷日/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C.还车而反/立于廷日/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D.还车而反/立于廷日/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麻布之类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衣着,故代指平民。“白衣”“青衫”也指平民。B.比行,并列、并排,此处指相提并论。这里的“比”与《论语》中的“比及三年”不同。C.书社,即将社员之名籍书于社簿,是一种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后多用做出版社的名称。D.殆,相当于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中的“殆”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谒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縻丘作为食邑。孔子不肯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无功不能接受俸禄,并立刻催弟子驾车离开。B.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欣赏公上过,想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他作为他游说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回去禀告了墨子。C.墨子认为越王和公上过都不了解他的心意。假如越王不听从、不采纳他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他,他也觉得用不着。D.楚昭王认为石渚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不一定要受到惩处,想赦免石渚让他重新任职。石渚感激但没有接受君主的恩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原丘,其不知丘亦甚矣。译文:(2)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或相忍。译文:14.“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本文是怎样阐述这句观点的?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3分)【答案解析】D【解析】“还车而反”,“而”连接的两个动词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B;“不忍”“阿有罪”分属两种对待父亲的情况,中间要断开,排除C。故选Do译文:他掉转车子返回来,站在朝廷上说:“杀人的人是我父亲。对父亲施刑法,我不忍心;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家刑法,这不可以。执法有失要受惩处,这是臣子应遵守的道义。”A【解析】"青衫'也指平民”错误,指古时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也指低级官员。B【解析】对象错误,越王欣赏的是墨子,分封的也是墨子。(1)现在我劝说景公,景公还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虞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计分点:“说二劝说;“未之行”,宾语前直句式,译为“未行之1点1分,句意2分](2)秦国的鄙野之人,因为(一点)小利,弟兄之间相互打官司,亲人之间相互残害。[计分点:“野人”,粗野之人;“狱”,争讼、打官司。1点1分,句意2分]①孔子遵循义,拒绝景公封赏。②墨子不愿损害义,不接受越国土地。③石渚捍卫义,选择自杀。【参考译文】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举动必须遵循义的原则,行为必须忠于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不通,但君子认为行得通。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康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景公还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康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墨子让公上过到越国游说。公上过讲述了墨子的主张,越王很喜欢,对公上过说:“您的老师如果肯到越国来,我愿把过去吴国的土地,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给他老先生。”公上过回去禀报给墨子,墨子说:“你看越王能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吗?”公上过说:“恐怕不能墨子说:“不仅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就是你也不了解我的心意。假如越王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我衡量自己的身体穿衣,估量自己的肚子吃饭,我将处于客居之民的地位,不敢要求做官,假如越王不听从我的话、不采纳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给我,我也用不着它。”大凡对于人不可不仔细考察。秦国的鄙野之人,因为一点小利的缘故,弟兄之间就相互打官司,亲人之间就相互残害。现在墨子可以得到越王的国土,却担心损害了自己的道义,因而谢绝了,这可以说是能保持操行了。秦国的鄙野之人与他相距也太远了。楚昭王时,有个贤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正无私,昭王让他治理政事。有个在道上杀人的人,石渚去追赶这个人,原来是他父亲。他掉转车子返回来,站在朝廷上说:“杀人的人是我父亲。对父亲施刑法,我不忍心;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家刑法,这不可以。执法有失要受惩处,这是臣子应遵守的道义。”于是就趴伏在刑具上,请求在昭王面前受死。昭王说:“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哪里一定要受惩处呢?你重新担任职务吧。”石渚说:“不偏爱自己的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