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美术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美术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单元第三课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中第四单元第三课。现代化进程与我国的人居传统之间存在普遍又繁杂的矛盾与联系,本课涉及问题多,覆盖古建保护、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将有助于解决学生在现代化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问题理清脉络,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深化课本内容。建议设置2个课时。课时1,古建筑和历史城镇保护;课时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学生将通过这两课由问题至现象,再在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了解、感受,探索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迸发的灵感与火花。【学生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对身边存在的与美有关的问题也十分敏锐,但仍需要掌握正确的美术鉴赏知识才能顺利将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但在文化理解方面,需要在课程和教师的帮助下,建构新的知识框架,以此为基础,才能增加其探索研究的能力。【教学目标】了解古建保护的内容和方式,感受其历史沿革,领悟古建保护的内在精神;宏观把握历史城镇保护的主旨,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城镇的续存;基本了解北京和巴黎在城市规划的历史,掌握城市轴线的相关知识;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居环境的回归和新发展,联系实际试作相关思考。【教学设想】1.学生课前完成“学习任务一”,即回忆、收集身边有古建筑或历史城镇的资料,并按其保存状况的四种状态:一拆了之、修缮一新、修旧如旧,异地重建予以分类。2.教师要掌握以下两点学情:(1)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模糊认知;(2)北京和巴黎城市规划的不同之处宜准备相应视频资料,以保持课堂活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深圳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城市面貌切入,回溯深圳曾经作为历史城镇的起点,并结合课前的“教学任务一”,请同学们考察,了解深圳建设中古建筑和历史城镇的状态,并在课堂上作简单陈述。【设计意图】用深圳作为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沉浸感,避免开头进入古建和历史城镇保护这种里学生尤其是深圳学生生活太远的话题,学生身边的社区或多或少有些祠堂类古建筑,引入情景非常方便。古建保护的方式通过几组使用不同修复思路和方法的古建筑对比,概述从“风格修复”到以“原真性”为首要原则的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和逐渐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揭示遗产修复和保护的现代意识及其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针对一个你觉得保护不当的古建筑或历史城镇,想想这些遗憾为何会发生,与当时哪些陈旧的指导思想有关?你认为应当如何保护这个古建筑或历史城镇呢?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陷入“静态保护”的僵化思维,认为过去的就应该原封不动的保存,将古建筑和历史城镇与现代社会切割开来,对其在现代社会中要如何生存、发展缺乏思考。教师应在适当时机予以提示,“静态保护”会使社区越失去生命力,人居环境衰败,文化内涵亦随之流失,亦达不到遗产保护的目的。教师举例建国初期梁思成对北京城改造的意见:“北平是当时世界上古代大都市之‘孤本’,却不是历史或艺术的‘遗迹’,而是今日仍然活着的一个大都市,尚有一个活着的都市问题需要继续不断的解决”,要“古今兼顾,新旧两利”。可见保护要点正是在于不仅重视遗产的建筑和历史价值,而且要根据当代生活需求对文化财产进行利用;以及在恰当的时候,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功能。对翻新甚至改建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赋予不同的思路,不用一昧拒绝。教师可举如巴洛克风格的罗马城市景观和奥斯曼对巴黎的改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由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哥特风格的总督府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图书馆所共同构成的经典景观为例。【设计意图】在比较不同修复思路的作品时,可以以丰富的图片举例中外修复的优秀作品和饱受争议的作品,在批评和比较中,学生才能形成辨别和评价的基础框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古建筑和历史城镇保护的五个问题,即:谁保护?民间资本、地方政府还是国家相关部门?2.所要保护的资源特征?场所、聚落还是风景区?3.树立怎样的保护观念?经济因素、美学上的考虑,还是形式上的确认?4.保护的形式和方法?遗址公园、乡村博物馆,还是风景名胜区?5.利用的形式和特征?生态旅游、景观房产,还是功能混合?理清后可有效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古建筑和历史城镇需要采取哪种保护措施进行判断,教师可在课堂上根据本地情况创建相应情景。在深圳我使用的是有古建筑祠堂的城中村为例。三、城市的规划与更新1.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巴黎在拿破仑三世治下的可被誉为城市规划史上最伟大的实验之一的城市改造工程,令学生了解一个理想城市,不仅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面貌集合,而是包含合理划分的空间区域、完善的道路网,科学的地下管线等重要要素的系统工程。2.通过视频和图文资料,讲解建国之初北京城改造的“梁陈方案”。令学生了解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思想,一座名城的价值不仅在形体美丽的具有纪念性的古建筑上,在位置部署上的秩序和整个城市空间布局同样重要。3.介绍城市规划的重要空间组织手法——城市轴线。以北京和巴黎为例,用学生熟悉的重要建筑和景观节点来介绍轴线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发展贯穿整个城市,进而形成了城市的文脉的。介绍北京的“实轴”和巴黎的“虚轴”,跟学生一起欣赏、领略这两座历史名城的美好。4.介绍小尺度的城市轴线。5.教师提问:观察深圳地图,思考深圳的城市轴线在哪里?是以什么形式组织和表现的?给了你怎样的美感体验?【设计意图】选择巴黎作为西方城市的代表,一方面是通过以前的课程,学生多少对巴黎存放的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对于巴黎的文化艺术繁盛也相对知晓,奥斯曼主持的巴黎改造影响深远,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经典,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以巴黎为代表的西方城市整体面貌;选择北京作为东方城市的代表,主要是考虑到当时北京城的完整性和生命力,找到一个死去的典型历史名城不难,但北京作为一个活着的、与现代化建设产生过激烈冲突的历史名城,很容易引发学生课上课下的持续性思考。建议此段使用虚拟实境地图的网络技术,带学生沿着城市轴线“走”上一遭,介绍沿途风景和建筑。在现代化语境下的东方心灵以饱受东方文化浸染的建筑师们为线索,将贝聿铭和王澍的作品和理念介绍给学生,穿插进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讲解。以美秀美术馆为例,结合《桃花源记》,利用视频和图片,欣赏这座极具东方浪漫的建筑之美。简单介绍王澍“可持续建筑”的理念,通过对他作品的直接展示和访谈视频,使学生对他所提出的建筑理念有简单的认识。【设计意图】贝聿铭和王澍作为被普利兹克奖认可的两位建筑师,其观点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拿他们的代表作和访谈来举例,相信是恰当的。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教师也应注意合理引导,既承认他们的局限性,同时也点明他们的思想独立性。本部分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目的,对作品进行直接的展示,而不多做评价。其中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使用我们东方的心灵结构去思考当前面临的现代化生活所呈现的种种问题。【教学反思】本课的课题人文性强,但相对于绘画、雕塑等门类又相对较“虚”,因为它是一个探讨人和人的聚落,在当下时空中该如何自我安置的问题。古建筑,是我们的祖先安置自己精神和肉体的场所,历史城镇,是我们的聚落曾经繁衍生息的家,承载了我们的来路;城市,是当下“人类”这个族群栖居的家园。本课在进行过程中,如何平衡和揭示这个课题的“实”与“虚”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房子、村落、街道、管线、城墙;虚,是文脉、历史沿革、现代意识、传统心灵。在我看来,因为涉及学科知识太广太杂,无论采用什么方面作为切入点都是可以的——像我就选择了遗产保护观念的变化(从“风格修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