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轮复习集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1.gif)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轮复习集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2.gif)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轮复习集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3.gif)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轮复习集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4.gif)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轮复习集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f3270f077b5f5cdea5317cbc38c097e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笫一ft复习P【文言文阅读部分】【课标导航】1•能力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课标规定需要背诵的经典名篇。2•考查要点:①掌握课文中关键实词的含义,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熟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牢记古今词义的不同。②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③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④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命题形式:①客观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侧重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②主观题:文言实词的解释、文言句子的翻译、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相关内容的拓展等。【典型题例】例一: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或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要求:掌握每篇文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词。【通假字的种类】同音通假,如: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双声通假,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叠韵通假,如: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辨析方法:以上三种可根据字音,求得本字。同形通假,如: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相同的字符。如:公输般不说“说”通“悦”高兴)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辨析方法:凭借字形,求得本字。【古今异义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一“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2•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3•词义转移,如:临表涕零一一“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4•词义轻重的变化,如: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是感动激奋,今义是深刻的感谢。5•感情色彩的变化,如:遂用猖獗一一“猖獗”古义是中性词,失败;今义是贬义词,表示不遵法度,恣意放纵。6•名称说法改变,如:两股战战一一“股“古义是大腿,今义是臀部、屁股。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是父亲,今义是爷爷。【一词多义】—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有一定联系。如:“就”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②蒙乃始就学(从事)③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④还来就菊花(欣赏)【词类活用类型】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神弗福也“福”本义是“福气”这里是“赐福,保佑”2•名词作状语,如:鞭数十“鞭”用鞭子打;又如:斗折蛇形“斗”(像北斗星那样)。3•名词作形容词,如:宜乎众矣“众”(很多,多)。4•动词作名词,如: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5•形容词作名词,如,此皆良实“良”善良的人;“实”忠实的人。6•形容词作动词,如:亲贤臣“亲”亲近;远小人“远”疏远;有龙则灵“灵”显灵。7•使动用法,如: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望峰息心“息”使…停止。&意动用法,如:邑人奇之“奇”以…为奇;渔人甚异之“异”认为诧异。【重点词】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词,具有延续性,对句义的理解起关键作用,要求学生积累掌握。范围,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及用法。注意:历年南平卷文言实词的命题都是参照以上五种角度。例二:阅读《童趣》选段,完成1-4题。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项为之强()徐喷以烟()盖一癞蛤蟆()鞭数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翻译步骤:1•圈画重点实词,虚词。逐一解释;2•看看句子是否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注意他们的翻译;3.联系上下文,合理串词成句,调整润色。注意:专有名词(如姓名、官名、地名、物品名等)可不译。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句子翻译的常见错误:关键词落实不到位,省略成分未补充,代词指代不准确,望文生义太死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重点考察“昂”前省略的主语“余”“项”“强”的理解)舍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重点考察“尽”“为”“而”的理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重点考察“神游”“怡然自得”的理解)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重点考察“私”“拟”的理解及状语后置)蹲其身,使于台齐。(重点考察“其”及“使”后省略的“身”的理解)3•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有4分考查文意理解、分析,要求学生读懂选文,从中筛选相关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多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或对人物品性的分析。】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加以概括。(3分)(1)(2)(3)。(考杳文章内容的概括)【答案:观蚊如鹤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2•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答案:此刻,童年的作者把眼前的空间想像为蓝天,把自己喷的烟想像为飘浮空中的白云,把蚊子想像为白鹤。这些想像,都超出了他眼前的事物本身,似乎在观赏“鹤唳云天”的景象,享受到了物外之趣。(2分)—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一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2分)】(考杳文章内容的理解、中心的概括)【分册梳理】七上【文言文部分】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重点字词】1•张目对日(睁大眼睛)1.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必细察其纹理」细察::仔细观察)3•物外:超出事物本身。4•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打雷一样)5.昂首观之(昂首:抬头。)6•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7•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喷以烟(徐:慢慢地。)9.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1•以从草为林(林:树林)1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3•兴正浓(兴:兴趣、兴致)14.盖一癞蛤蟆(盖,原来是)15•方出神(方:正)16•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重点句子翻译】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3、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译: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4•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译: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定下心神仔细观看。5•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译: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6.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译: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舌头一伸,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译: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9•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译: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那二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⑴丰富想像:①以从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十砾凸者为斤.凹者为壑⑵仔细观察: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3•—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答: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C《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答:此刻.童年的作者把眼前的空间想像为蓝天.把自己喷的烟想像为飘浮空中的白云.把蚊子想像为白鹤。这些想像,都超出了他眼前的事物本身,似平在观赏“鹤唳云天”的景象.享受到了物外之趣。—个富有牛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干发现牛活中的美。要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一颗鲜活牛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5•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6•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⑴明察秋臺: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或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2)怡然自得:心情舒畅,自得其乐。(或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或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7•什么是“物外之趣”?请举出“物外之趣”的几个例子。答:“物外之趣”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如:写作者观蚊如鹤的乐趣,看见蚊群则把它们想象成鹤群:再如:观察花台草树时,则“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十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表现袖游其中的乐趣。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9•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答:二件,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象力,善干幻想的性格。“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获得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答:获得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仔细观察和丰富的想像。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13•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为什么文中的“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答:“我”有好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我”有爱好观察的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我”想象合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这样癞蛤蟆当然就成了“庞然大物”扑向小虫的动作当然就是“拔山倒树而来”了。二、《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子子子子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子子子子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重点字词】1•时习:经常地复习。2•说(yuP):“说”通“悦”愉快3•愠(yjn):生气、发怒。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省C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真诚,诚实。传(chudn):老师传授的知识。)7•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故,旧的知识;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9•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通“汝”你;是:此、这;知:通“智”聪明。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齐,相同弘毅:刚强,勇毅。1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从:采纳,听从)死而后已(已,停止)14.凋:凋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喜欢的,想要的;施:施加。)【重点句子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啊。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十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求我们要有宽厚胸怀(或谈个人修养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不亦君子平?强调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讲学习方法、谈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首都百姓喜迎八方来宾,《论语十则》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论语十则》中关于这方面的名句是:二人行,必有我师焉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⑽.《论语》十则启发人们要虚心求教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学习兴趣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提出正确择师方法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答: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学了《论语十则》后,你受到哪些教益?答:作为学牛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白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白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4•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答: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老,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5•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6•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C7•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学习他优点;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自己也有就反省,并改正。8•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答: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禺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重点字词】1•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2.高插青冥、相顾惊疑(青天、天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3•往来屑屑(匆匆)4.—切乌有惟危楼一座(“乌”同“无”;危,高。)5•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6•或凭或立、不一状(或,有的人;凭,靠着)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9•遂不可见(遂,于是)10.见山上人烟市肆(店铺)11•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莽莽,广大;依稀,隐隐约约)12•无何:不久,不一会;未几:不久,不一会;逾时:过了一会。【重点句子翻译】1、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译:(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译: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译: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4、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译: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1•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答: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无何,;未几,;忽大风起;既而风定天清,逾时,……;倏忽如拳如豆……。2•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答:前者孤塔耸立,少顷换一幅图景,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楼的情景,逐渐变化,依次消失,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减小的。3•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答: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言之有理即可)四.《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重点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集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3•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乃:才)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委:舍弃)7•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在不?(“不”通“否”)【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5•友人惭,下车引之。译: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以表示歉意)。【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1•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袖似,要有意蕴。“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融洽、欢快、轻松等家庭氛围。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干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为什么“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牛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c“家君”谦词-对人称白己的父亲。《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提示: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他面对无礼的长辈,敢干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不卑不亢,并不是不懂礼貌。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全文主要表现陈元方的聪明机智,其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中心?答:无信、无礼。9.用原文回答,陈元方是从哪两方面反驳陈太丘的朋友的?答:陈元方是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1文两方面反驳陈太丘的朋友的。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B.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时对自家兄长的尊称)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旧时文人在前辈人面前的谦称)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元方入门不顾表示了他的什么态度?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1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五.《寓言两则》智子疑邻《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重点字词】1•天雨墙坏(坏:毁坏雨:下雨)2•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3•不筑(筑:修补)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6•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居数月(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9•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10.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11.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二、重点句子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这天晩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3•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译: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三、读课文回答问题。《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答: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夫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名著部分】《伊索寓言》一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七上P1841、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作者相传是公元前六世纪后半叶伊索所作2、主要内容:《伊索寓言》内容丰富,有的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有的表现劳动人民牛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有的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蚯蚓和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3、主要人物形象或重要篇目:⑴、《狐狸与葡萄》写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故事。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⑵、《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⑶、《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讳背规律。⑷、《蚊子和狮子》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时却撞上蛛网。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⑸、《农夫与冻僵的蛇》写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a(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⑹、《智子疑人》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⑺、《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⑻、《狼来了》: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⑼、《蚯蚓和狐狸》不能实现的计划,全是空话。⑽、《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11)、《两只□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Q2)、《狐狸和狗》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心、《驴和狼》:面对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人,我们不要害怕,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冷静机智的应付。(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Q4)、《马和驴》:强者帮助弱者,他们才能共存。的、《衔肉的狗》教导人们不要贪婪⑯、《龟兔赛跑》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Q7)、《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5、启示或感受:通过短小的故事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相应练习】1、《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举例两篇《狼和小羊》、《猫和鸦》2、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3分)—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寓意:凡事不会伸手而得,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或: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3、2007年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它告诉我们: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4、《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最少两则)《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5、下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它出自初中生的课外必读名著《伊索寓言》(填书名)。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对恶人不要怜悯(2分)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它一清醒之后,就咬了农夫一口,给了他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例一:对坏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例二:不要去怜悯像毒蛇一样的恶人。例三:对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6、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答:《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7、《伊索寓言》中“驴子和狼”的故事讲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8、阅读《伊所寓言》一则,完成文后问题。(3分)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狮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猴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1)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答案: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能人。(2)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相近的一个成语。(1分)答案: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也可)9、阅读选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写出寓意或看法。(答出两点)(4分)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寓意或看法:①勤劳致富。②父亲临终前善意的说谎,使儿子们有了意外的收获。③善于教育。④生活不要依赖别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耕耘。⑤劳动是最好的宝物10、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少①《狼和小羊》、《猫和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①《赫拉克勒斯和财神》(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的,例如:《》《农夫和蛇》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狐狸和山羊》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例如:《》。③《乌龟和老鹰》(3)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蚯蚓和狐狸》《鼹鼠》讽刺好逸恶劳的,例如:《》。《蚂蚁和蝉》批评贪得无厌的,例如:《》。《骆驼和宙斯》11、《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了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12、《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请写出你最为熟悉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任写两个即可)。13、《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等14、《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举例两篇《狼和小羊》、《猫和鸡》。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15、简介:《丑》讲述了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感悟:人只要有梦想,那么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
16、仔细阅读下文,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野猪,马与猎人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选自《伊索寓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写出基本意思即可)【读一读,写一写,字词部分】闷热瞬间倔强诅咒(men)啜泣(chub)小憩(qi)伫立闷热瞬间倔强诅咒(men)啜泣(chub)小憩(qi)伫立(zhj)(shun)嶙峋(linxOn)jujjng)洗濯(zhud)(zuzhbu)盘虬(pdng)(han)玲珑剔透(ti)丰硕(shub)奢望(she)澄清(chQng)玷污(dijn)
堕落(duoluo)猝然(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拆迁补偿协议执行细则
- 2025年度智能家居与智能家居装饰合同
- 2025年度酒店会议室场地租赁与茶艺表演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注射级山梨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古建筑木工修复与保护工程合同
- 商事仲裁申请书
- 2025年度高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工程延期协调协议
- 入团申请书字数
- 2018党员转正申请书
- 高标准提升办学水平的操作指南
- 2024年数据编织价值评估指南白皮书-Aloudata
- 四川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10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 完整液压系统课件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05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阀门井05S502
- 薪酬管理制度、员工薪资结构规定、薪酬福利管理制度
- 芯片设计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2
- 2024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系统规范第2部分:检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