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数值模拟_第1页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数值模拟_第2页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数值模拟_第3页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数值模拟_第4页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数值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二○****届毕业设计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年6月10号二〇****年六月摘要郑州至西安的客运专线为国内首批拟建的高速客运专线,该线位于中国黄土分布的中心地带,全线穿过黄土段的隧道累计里程长达65km。黄土因其具有特殊的成分和性质而在工程地质中占据特殊的地位,其工程特征表现出与普通岩石隧道相当大的差异,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黄土隧道特征最具典型性,围岩属V级Q3新黄土。该线隧道均为双线隧道,开挖面积达174m2,是目前国内开挖断面最大的黄土隧道。本文总结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隧道断面分类、高速铁路隧道的技术特点、黄土隧道工程特性、黄土地基沉降及其加固的理论,并在综合分析当前大断面黄土隧道发展的基础上,依托郑西客运专线凤凰岭黄土隧道工程背景,以解决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关键施工技术为出发点,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手段,对湿陷性黄土隧道全断面施工方法和弧形导坑法的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关键词:大断面,黄土隧道,弧形导坑法,数值模拟ABSTRACTThefirstbatchdomesticproposedhigh-speedpassengerdedicatedlineisfromZhengzhoutoXi'an.Thelineislocatedinthecenterofloessdistribution,andthewholelineacrosstheloesssectionisalmost65km.Becauseofitsspecialcompositionandproperties,loessoccupiesaspecialplaceinthe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gineeringfeaturesshowconsiderabledifferencewithordinaryrocktunnel.ThelinefromZhengzhoutoXi'anfeaturesthemosttypicalloesstunnel,andthesurroundingrockgradeVnewQ3loess.Thislineisbasedondoublelinetunnel,andthetunnelexcavationareaof174m2isthedomesticlargestloesstunnelexcavationsection,whichisunprecedentedinChina,andthereisnoexperienceforreferencetotheconstructionofthistunnel.Inthispaper,Ididsomeresearchofthepresentsituationandmainproblemsoftheloesstunneloflargesectionandclassificationoftunnelcrosssection,thetechnicalfeaturesofhigh-speedrailwaytunnel,theengineeringpropertiesofloesstunnel,loessfoundationsettlementandconsolidationtheory.Basedonthecomprehensiveanalysisonthebasisofthecurrentdevelopmentinloesstunneloflargesection,relyingonthisloesstunnelengineeringbackground,inordertosolvethekeyconstructiontechnologyinloesstunneloflargesectionofhighspeedrailway,usinglarge-scalegeneralfiniteelementsoftwareANSYSasthecalculatingmethod,analyzingandresearchingthearcheadingconstructionsafetyperformance,Iworkoutsomeconclusionsandsuggestions.KEYWORDS:largecrosssection,loesstunnel,numericalsimulation,arcpilottunnelmethod目录TOC\o"1-3"\h\u24501第一章绪论 ④图4-39回填后第一主应力/N图4-40回填后第三主应力/N图4-41回填后第一主应变图4-42回填后第三主应变图4-43回填后x方向位移/m图4-44回填后y方向位移/m4.3.2全断面开挖1.全断面同时开挖,并施设初衬图4-45初衬后等效应力/MPa图4-46初衬后塑性区/m图4-47初衬后x方向位移/m图4-48初衬后y方向位移/m图4-49初衬后第三主应变图4-50初衬后剪力图图4-51初衬后弯矩图图4-52初衬后轴力图2.施设二衬图4-53二衬后等效应力/MPa图4-54二衬后塑性区/m图4-55二衬后x方向位移/m图4-56二衬后y方向位移/m图4-57二衬后第三主应变图4-58二衬后剪力图图4-59二衬后弯矩图图4-60二衬后轴力图4.4模拟结果及分析4.4.1弧形导坑法在开挖过程中:开挖上台阶过程中应力集中于角点,最大应力为4.95MPa(图4-7);最大应变发生在核心土两侧,最大应变0.00095(图4-9);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角点,最大位移为1.635mm(图4-11);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核心土位置,为5.92mm(图4-12)。开挖中台阶过程中应力集中于角点,最大应力为3.63MPa(图4-17);最大应变发生在核心土两侧,最大应变0.003297(图4-20);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两边侧拱上,最大位移为2.60mm(图4-21);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3.17mm(图4-22)。开挖下台阶及回填部分过程中应力集中于角点,最大应力为3.38MPa(图4-25);最大应变发生在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变0.00487(图4-27);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隧道轨面中心线两侧,最大位移为2.14mm(图4-28);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6.94mm(图4-29)。修建二衬过程中应力集中于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力为9.70MPa(图4-34);最大应变发生在拱顶位置,最大应变0.00469(图4-36);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隧道侧拱中段偏上位置,最大位移为2.278mm(图4-37);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7.41mm(图4-38)。回填后应力集中于隧道侧拱中段偏下位置,最大应力为9.80MPa(图4-40);最大应变发生在核隧道侧拱中段偏下位置,最大应变0.00469(图4-42);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隧道侧拱中段偏上位置,最大位移为2.34mm(图4-43);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7.65mm(图4-44)。4.4.2全断面开挖在开挖过程中:(1)全断面开挖并修建初衬过程中应力集中于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力为1.29MPa(图4-45);最大应变发生在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变0.2607(图4-49);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隧道侧拱中段偏下位置,最大位移为59.879mm(图4-47);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22.0mm(图4-48)。(2)修建二衬过程中应力集中于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力为1.15MPa(图4-53);最大应变发生在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变0.02609(图4-57);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隧道侧拱中段偏下位置,最大位移为59.79mm(图4-55);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26.40mm(图4-56)。4.4.3对比分析通过前文对弧形导坑法及全断面发的分部开挖过程分析,可以看出:弧形导坑法开挖过程中,最大应力发生在回填过程,应力集中于隧道侧拱中段偏下位置,最大值为9.80MPa;最大应变出现在开挖下台阶及回填部分过程中,发生在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值为0.00487;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开挖中台阶过程中,发生在两边侧拱上,最大位移为2.60mm;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回填过程,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7.65mm。弧形导坑法施工中最薄弱部分是拱肩部和边墙顶是比较薄弱部分,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全断面法开挖过程中,最大应力发生在全断面开挖并施设初支过程中,应力集中于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力为1.29MPa;最大应变出现在修建二衬过程中,发生在隧道侧拱中段位置,最大应变0.02609;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全断面开挖并施设初支过程中,发生隧道侧拱中段偏下位置,最大位移为59.879mm;y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修建二衬过程中,发生在拱顶位置,为126.40mm。将两种方法最危险的部分作对见表4-2:表4-2两种施工方法的部分极值对比类型施工方法弧形导坑法全断面法最大应力/MPa9.801.29最大应变0.004870.02609x方向最大位移/m2.6059.879y方向最大位移/m17.65126.40

结论本论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手段,对湿陷性黄土隧道全断面施工方法和弧形导坑法的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总结如下:弧形导坑法施工过程中,应力较大,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对拱肩部和边墙顶部进行加固稳定。弧形导坑法施工过程中最大应变及x、y方向位移均远远小于全断面施工法,由此可见弧形导坑法施工的安全性相比于全断面法要高的多。双线隧道上的土体破坏一般不能形成所谓普氏压力拱,采用普氏理论设计与调研所得实测压力分布不符。双线隧道上模拟的竖向压力分布是两端大、中间小,呈“反拱形”。有不小的侧向压力,且拱圈部分比边墙要大。在黄土隧道施工中二衬的施设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类似V级黄土围岩的不良初期地质段,初期支护很难保证围岩结构的长期稳定,修筑二次衬砌可以加强围岩变形支撑,同时也能承受软弱围岩的蠕变压力。

致谢在紧张但充实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或即将接近尾声之际,回想过去,展望未来,心潮澎湃,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篇致谢词。对于此篇论文的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董****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从论文开题到研究方法的确立,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不依赖董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董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以及系统精湛的专业知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受益匪浅。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董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和我同一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1]刘祖典.黄土力学与工程.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马莉英,肖树芳,王清.黄土的流变特性模拟与研究.实验力学,2004,6[3]李宁,朱运明,谢定义.大断面饱和黄土隧洞成洞条件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0,22(6)[4]郭增玉、刘守慧、张朝鹏.高湿度Q2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及参数.地下空间,2001,21(2)[5]韩斌、朱庭勇.黄土的湿陷性对地铁框架结构的影响.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22(1)[6]凌荣华、韩贝传、曲永新.大跨度深埋隧洞的开挖效应研究.工程地质学报,1996,4(3)[7]丁文其,王晓形,李志刚等.龙山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442一447[8]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2001).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9]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10]RichardBrummer,PatrickAndrieux.FLACandNumericalModelinginGeomechanics.A.A.BAKEMAPUBLISHERS.Oct.2003[11]FathallaEL-Nahhas,FaroukEL-kadiandAliAhmed:InteractionofTunnelLiningsandSoftGround,Tunne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1992,7,33~34[12]DiPriscoC.modelingofdrainedcreeptriaxialtestsonlossesand[J]Geotechniqu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