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三级防雷_第1页
为什么要进行三级防雷_第2页
为什么要进行三级防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什么要进行三级防雷

第一级防雷的目的:防止直接的传导雷进入LPZ1区,将上万至数十万付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伏

第二级防雷的目的: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或限制到1500-2000伏,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

第三级防雷的目的:最终保护设备的手段,将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降低到1000伏以内,使浪涌的能量不致损坏设备。是否必须要进行三级防雷:不一定,应该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等级而定,假如两级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电压低于设备的耐压水平,就只需要做两级保护,假如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可能需要四级甚至更多级的保护。三级防雷是因为l能量需要逐级泄放l传输线路会感应LEMP(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对于拥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三级防雷是成本较低,保护较为充分的选择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可能的地方,必须要进行CLASS-I的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会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仍然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了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时(超过15米)感应雷的能量就变的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同样,经过了第二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时感应雷的能量就变的足够大,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因此,第三级防雷器到设备端的线路传输距离也不应超过10米,以避免LEMP对设备造成的损害。8/20us雷电波和10/350us雷电波的区别:直击雷的电流波是10/350us波形,经过电源线路传输时,线路的阻抗、感抗和容抗使得波形发生变化,逐渐变为接近8/20us的波形,同时感应雷的波形通常表现为8/20us波,因此对于不同的传输线路特性和传输距离,最终到达设备的电流波形会有所不同。因此会有10/700、8/80等等描述雷电流的方式。综合防雷概念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激烈的放电现象,由此引起的雷电灾害被合国列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要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威胁。特别是随着电子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损失愈加显现出来。现代电子设备广泛使用CMOS集成电路芯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较差,一个很小的过电压就可能使存储的信息受到干扰或丢失,严重时还可能将元器件烧毁,系统瘫痪,甚至伤害工作人员。雷电的侵袭有多种途径,一般分为直击雷(雷电直接击中物体)、传导雷(通过架空线路等载体将远处的雷电波引入)、雷电电磁感应(闪电放电时,瞬间变化的电磁场使得附近的导体上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以及由雷电而引起的地电压反击,实践证明,传导雷和感应雷的侵入途径广泛,引发的破坏最为频繁,在雷灾的统计中占80%左右。传导雷、雷电电磁感应和地电压反击主要通过如下形式损坏设备:1、供电线路:从供电部门送出的电源线大都是架空的,架空线路很容易感应到雷电,而供电线路是一个互通的配电网,一旦电源线的某处感应到了雷电,则雷电会沿供电线传到很远的用电设备,并将设备损坏。2、信号线路:现在已是网络社会,人们可足不出户而办天下大事。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是通过各种信号线路来传递数据的。这些信号线在室外有些架空、有些走电缆沟,哪种情况都会感应到雷电,并通过信号线传到远处的设备并将设备损坏。3、电磁感应:大多数机房或设备所在的场所都没有完善的电磁屏蔽措施,一但附近发生较强雷电时,由闪电引发的交变电磁场将分布在很广的空间,使得处于其中的金属物体(包括电源线、信号线、设备本身等)产生感应电压,当这个感应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就有可能引发放电现象,从而造成设备损坏。4、地反击:一台设备(或一个小的局域网)同时接到两个以上彼此没有直接电气连接的接地体,当这些地网因雷击而存在较高电位差时。此电位差会沿接地线而直接加在同一设备上,这样设备内就存在电位差,如果此电位差超出设备的耐压值时,设备就会被损坏。如现在不少地方的计算机网络有防雷地和直流地两组没有直接连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