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沙垄部位白梭梭组织比量研究,植物学论文_第1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沙垄部位白梭梭组织比量研究,植物学论文_第2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沙垄部位白梭梭组织比量研究,植物学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沙垄部位白梭梭组织比量研究,植物学论文树木在生长经过中,树轮特征能够真实地记录并反映周围环境特征。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水分是影响树木树轮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提取记录在年轮内部的更具体的环境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树轮特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固定与半固定沙漠。受沙土物质组成和沙垄部位对水分再分配的影响,不同沙垄部位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特征有较大差异。白梭梭(Haloxylonpersicum)为梭梭属(Haloxylon)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灌木或小半乔木,是亚洲荒漠区分布最广的荒漠植被类型。白梭梭具有防风固沙、耐旱、耐盐碱等特点,是我们国家干旱荒漠地区的主要固沙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和生物量较高的沙漠植物群落重要建群种之一,对维护脆弱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材质坚硬,切片困难且易碎,不易得到完好的较大的切片图像,解剖构造不清楚,有关白梭梭树轮解剖特征鲜见报道。文中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沙垄部位白梭梭组织比量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树轮组织比量特征,为白梭梭种群保卫和恢复等研究提供理论根据。1材料与方式方法1.1采样区大概情况材料采集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农八师148团石西公路南侧,地理位置N4400.269E8617.383,海拔383m,属于温带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仅115mm,蒸发量1942mm。荒漠植被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白梭梭为该区的建群种。沙漠内部植被覆盖率15%~30%。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占整个沙漠面积的96%。1.2采样方式方法2020年10月28日于农八师148团石西公路南侧沙漠中选取迎风坡、坡顶、背风坡三种沙垄部位长势良好的白梭梭株丛,选取外观良好,无明显人为损伤,胸径基本一致的白梭梭树干(一级枝),自过渡茎锯掉,带回实验室,在树干的基部、中部、顶部锯下圆盘,部分圆盘置于FAA固定液中保存,部分圆盘待打磨使用。1.3样品处理将待打磨的圆盘根据锯面和树干轴向垂直锯好,用不同粒度规格的砂纸做预处理打磨,之后用粒度为1500#规格的砂纸做最后处理。把用FAA固定液保存的圆盘锯成长度约5cm,沿髓心用斧头劈开,从圆盘髓心到边缘沿半径方向均匀选取三个点,把圆盘劈成小木条并标记,断面大小以易于切片为宜,同一个圆盘的一样半径位点能够多劈几个木条,以备软化切片使用。迎风坡、坡顶、背风坡三种沙垄部位,每种沙垄部位锯圆盘三个,分别为树干基部圆盘、中部圆盘、顶部圆盘,每个圆盘从髓心到边缘,可劈为髓心、中部和边缘三种小木条,因而三种沙垄部位共有不同木条组27组。把27组小木条分别编号,放置于小烧杯中,参加适量酒精-甘油混合液,浸泡、加热以软化木条,到达切片要求即可,软化好的木条能够放置酒精-甘油混合液中长期保存。1.4测定方式方法1.4.1年轮特征测定打磨好的圆盘置于EPSONScanV700扫描仪,选择6400dpi进行扫描,得到的图像用WinDENDRO树轮分析系统处理,通过木射线相交确定髓心,每张图像测定4组数据,得到不同沙垄部位白梭梭的树轮宽度和深棕色带宽度值,此后求均值以分析。1.4.2组织比量测定取出软化好的小木条,擦拭外表的混合液,用锋利的切片刀进行切片,切片放置到铺有少量甘油的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显微镜配套的微距相机拍照。选取点计数法测定组织比量,每试样测定不少于30次。2结果与分析2.1白梭梭树轮特征打磨好的圆盘能够看到明显的木射线。白梭梭树轮生长带由深棕色带和浅棕色带组成,深棕色带与浅棕色带构成带状相间分布(图1)。浅棕色带部分深切进入深棕色带中,构成楔形集合体,与轴向薄壁组织为主组成的浅棕色带连接构成一条完好生长带。白梭梭连续构成层一年屡次分裂,连续产生多个同心圆式排列的构成层环,构成次生维管组织,即白梭梭一年构成多个生长带(树轮)。该株白梭梭位于沙丘背风坡,最长半径含生长带36个,根据宋于洋等的年龄估算模型,可知树龄为8年。【图1略】三种沙垄部位下,白梭梭树轮宽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背风坡和坡顶树轮宽度显著高于迎风坡(图2,p<0.01)。不同沙垄部位下,白梭梭树轮深棕色带的比例也有较大的差异,迎风坡比例最大,坡顶次之,背风坡最小(图3,p<0.01)。结合图2能够看出,迎风坡白梭梭树轮窄且深棕色带比例较高,而晚材(白梭梭深棕色部分)率的大小能够作为衡量木材强度大小的标志,晚材率大的树种,其木材强度也相应地较高,因而迎风坡白梭梭树干坚硬,更有利于抵抗风沙危害。【图2-3】2.2不同沙垄部位对纤维比量的影响图4与图5表示清楚,不同沙垄部位下的白梭梭纤维比量在轴向和径向上,变异趋势各不一样。迎风坡白梭梭的纤维比量在轴向上呈现下降趋势,而在径向上却是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坡顶白梭梭的纤维比量在轴向上呈现微弱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在径向上是下降趋势。背风坡白梭梭的纤维比量在轴向和径向上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图4-5】2.3不同沙垄部位对导管比量的影响不同沙垄部位白梭梭的导管比量在轴向上,迎风坡呈现上升趋势,坡顶为下降趋势,背风波是先下降后上升,坡顶和背风坡的表现为树干顶部导管比量低于基部,而迎风坡表现为顶部高于基部(图6)。导管比量在径向上,迎风坡和坡顶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背风坡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尽管表现不一致,但是,导管比量边缘部位高于髓心部位,在三种沙垄部位下却表现为一致,讲明导管在木材边缘部分含量较高(图7)。【图6-7】2.4不同沙垄部位对木射线比量的影响不同沙垄部位白梭梭的木射线比量在轴向的变异趋势各不一样。迎风坡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坡顶和背风坡变化幅度不大(图8)。在径向上,三种沙垄部位下的白梭梭木射线比量变异趋势表现一致,均为明显下降趋势(图9),讲明髓心部位木射线含量较高。【图8-9】2.5不同沙垄部位对轴向薄壁组织比量的影响图10与图11表示清楚,不同沙垄部位白梭梭的轴向组织比量在轴向的变异趋势为,迎风坡表现为上升趋势,坡顶和背风坡表现为下降趋势。在径向上,迎风坡和背风坡变化幅度很小,而坡顶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无论是轴向还是径向,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值,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背风坡高于坡顶。【图10-11】2.6不同沙垄部位对组织比量的影响白梭梭解剖构造中,深棕色生长带主要由纤维、射线和导管构成。浅棕色带主要由轴向薄壁组织和导管构成(图12)。坡顶白梭梭的纤维比量最高,迎风坡和背风坡相差不大(p>0.01)。迎风坡和坡顶白梭梭的导管比量没有显著差异(p>0.01),但都小于背风坡的导管比量(p<0.01)。三种沙垄部位下,白梭梭的木射线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没有显著差异(p>0.01)。但表现出迎风坡木射线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最高趋势,分别为4.32%和4.61%(图13)。【图12略.图13】3讨论本研究中,迎风坡白梭梭树轮密而且深棕色带比例较大,材质密实坚硬,坡顶次之,背风坡最差。试验中发现,对于半固定沙丘,背风坡白梭梭存在沙埋现象,坡顶和迎风坡白梭梭常由于缺水或者其他原因生长状态差甚至枯槁死亡,迎风坡白梭梭枝干树轮常偏心生长,呈现单侧生长的现象,据王炜、梁存柱等的研究,推断是由荒漠区风沙流和强烈的地表辐射所致。某些迎风坡梭梭的周皮不发达,在生长受限制一侧已开场损失木质部,有的髓心坏死甚至中空,揣测这也是部分白梭梭树干甚至株丛枯死、折断的原因之一。白梭梭纤维比量在不同沙垄部位下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在轴向上呈现上升趋势,径向上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费本华对铜钱树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研究表示清楚,铜钱树纤维比量随轮龄的增大初始为递增,约在14年后逐步变缓;在轴向上,纤维比量自基部向上逐步减小。胡进波等(2008)对尾巨桉的研究显示,纤维比量在从髓心向外的数个生长轮内变异规律不明显,部分家系在近树皮处纤维比量呈减小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幼年期构成层原始细胞快速分裂构成的导管细胞较少,构成层后增长作用较弱,促使纤维细胞比量相对多一些;进入成熟期后,构成层原始细胞分裂趋于稳定,管孔的构成层后增长作用加强,促使纤维细胞比量相对的要少一些。苏文会等(2005)对大木竹的研究显示,纤维比量随秆的高度增加而增大,这与文中研究结果一致。不同沙垄部位平均导管比量,在轴向和径向上均呈现上升趋势。费本华对铜钱树的研究显示,轴向上导管比量在逐步增加,径向上导管比量缓慢递减。卢翠香等(2020)的研究显示,马尾松管胞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现增加-减小-增加规律。两者在导管比量径向变化的结果一致,与文中研究结果相反,揣测原因可能是木质部母细胞分裂必需的生长因子差异分布的结果,在幼年期,细胞分裂快,导管分子所需的生长因子遭到抑制,导管分子的分化较弱,比量较小;到成熟期后,细胞分裂趋于稳定,良好的细胞迅速扩展,并分化为导管分子,故导管比量相对较多。不同沙垄部位平均木射线比量,在轴向上是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径向上,明显表现为下降趋势。木射线可从任一树轮处发生,一旦发生,它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延长,直到构成层。费本华(1994)的研究表示清楚,铜钱树在径向,随轮龄的增大木射线比量初始为递减,后逐步变缓;在纵向,木射线比量自基部向上逐步减小。铜钱树木射线比量在径向上的变化趋势与白梭梭基本一致。马顺兴等(2006)的研究表示清楚,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木射线比量由髓心向外,开场迅速下降,到第2年轮后缓慢波动下降或上升。究其原因,前人研究以为木射线组织比量的大小与纤维比量和导管比量大小有很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导管细胞构成层增长加强,导管比量增大,致使木射线和纤维比量相应都有所减小。不同沙垄部位平均轴向薄壁组织比量,轴向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径向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汪佑宏等(2000)的研究表示清楚不同淹水程度对长江滩地枫杨轴向薄壁组织比量的影响,由髓心向外是先减少后又回升,呈V形,自基部向上先是急剧增加后又急剧减少,最后又呈波动性地增加。这与文中研究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对巨桉家系木材研究表示清楚,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径向上的变异无一定的规律,波动性较大,并且尾巨桉各家系轴向薄壁组织的变异性大。统计得出,白梭梭纤维比量为79.80%,导管比量为12.36%,木射线比量为4.19%,轴向薄壁组织比量为3.66%。对生长在热带海洋潮间带的红树植物的研究表示清楚,木本植物白骨壤的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薄壁组织比量平均值分别为71%、7%、22%、1%。对欧美杨107杨木材解剖表示清楚,其木射线比量变化幅度为10.21~13.60%,导管比量为17.30~24.40%,纤维比量为64.37~71.24%。对铜钱树的研究表示清楚,其组织比量为:纤维比量69.4%,导管比量11.4%,木射线比量16.9%,薄壁组织比量2.3%。比照以上几种植物,白梭梭的纤维比量最高,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白梭梭的材质异常坚硬。另外,白梭梭发达的机械组织可减少同化枝萎蔫时的损伤,加强对荒漠生境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不同沙垄部位中,坡顶白梭梭的纤维比量最高(80.90%)。这可能是在沙垄各个部位中,坡迎风速最大,生长在坡顶的白梭梭长期适应风吹产生应激性反响,导致其担负机械支持作用的纤维比量增大。生长在不同生境中植物表现出构造上的差异,通常被以为是对特定生境的进化适应。植物导管通过调节直径大小来适应水分变化。由于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及土壤蒸发差异,三种沙垄部位中,迎风坡和坡顶土壤含水量低于背风坡,白梭梭采取减少导管比量来适应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因此背风坡导管比量最高。三种沙垄部位下,白梭梭的木射线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没有显著差异(p>0.01)。这与符韵林(2003)对杉木木材解剖的研究结果一致。4结论(1)三种沙垄部位白梭梭的树轮宽度,背风坡高于坡顶高于迎风坡;深棕色带比例,迎风坡高于坡顶高于背风坡。(2)白梭梭纤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