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85题)1、元曲名家中被称为“曲状元”的是()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王实甫【答案】B2、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反复欣赏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速度等基本要素。进而让学生模仿船夫拉纤的动作以体会歌曲的律动感。黄老师引导学生模仿纤夫动作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学原则。A.愉悦性B.实践性C.创造性D.情感性【答案】B3、画家莫奈所属的美术流派风格和下列哪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类似()A.比才B.德彪西C.斯特拉文斯基D.勋伯格【答案】B4、具有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的功能指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答案】C5、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铃木音乐教育体系把母语学习的原理应用于小提琴教学B.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探索和即兴创作为核心的“发掘创造力”教学法C.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节奏、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D.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教学【答案】B6、伊朗古典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其旋法体系被称作()。A.甘美兰B.拉格C.马卡姆D.达斯特加赫【答案】D7、“李老师在导入《平安夜》一课时,拉上窗帘,点燃蜡烛,轻柔地弹奏起《平安夜》,学生围坐在一起倾听音乐,体验此曲的情感。”上述教学活动体现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中的哪种效应?()A.暗示效应B.霍桑效应C.期待效应D.反馈效应【答案】A8、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中采用的“螺蛳结顶”是一种()的发展手法。A.句幅递增B.句幅递减C.句幅平行D.旋律加花【答案】B9、课堂当中,教师请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方式分别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来进行节奏创编并展示。该教师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哪种音乐教学法?()A.柯达伊音乐教学法B.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C.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答案】D10、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哪一个模块的内容()A.歌唱模块B.音乐与舞蹈模块C.创作模块D.音乐鉴赏模块【答案】A11、“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时,朱老师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分析乐曲的主题、调性与变奏手法。”这一教学形式体现了哪种音乐美学理论?()A.形式主义B.所指主义C.表现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A1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下列哪首是他的作品()A.《匈牙利舞曲》B.《拿波里舞曲》C.《1812序曲》D.《西班牙随想曲》【答案】D13、关于维也纳圆舞曲,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由五首调性和情绪对比强烈的舞曲组成,并且有引子、尾声B.以弦乐为主导,加强弦乐与木管的音色对比的配器手法C.旋律华丽,易奏易跳D.音乐形象常与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相联系,注意音乐在形象上的标题性【答案】A14、下列由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是()A.《大海啊,故乡》B.《歌声与微笑》C.《难忘今宵》D.《小草》【答案】B15、课堂当中,教师请同学们采用分组的方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方式分别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来进行节奏创编并展示。该名教师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哪种音乐教学法中的教学内容()A.柯达伊音乐教学法B.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C.铃木镇—音乐教学法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答案】D16、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该陈述体现的教学理论是()A.重视音乐体现的同一性B.重视音乐的实践C.重视音乐的技能训练D.重视音乐体验的独特性【答案】D17、不能与含麻黄碱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有A.喷托维林(咳必清)B.强心药、降压药C.多酶片、胃蛋白酶D.磺胺类E.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答案】B18、首创了返始咏叹调的是()。A.亨德尔B.斯卡拉蒂C.弗朗克D.萨拉萨蒂【答案】B19、燥邪致病A.传染性强B.易伤津液C.易伤阴位D.易伤津耗气E.易袭阳位【答案】B20、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根据多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多媒体设备越先高级、越先进,音乐教学效果越好B.教学媒体不但要选择合适,而且要使用得当,才能发挥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C.网络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无关D.没有多媒体,音乐教学质量不可能提高【答案】B21、在布隆迪,()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象征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A.马林巴琴B.圣鼓C.萨朗吉D.风笛【答案】B22、罂粟壳的使用注意A.不宜常服B.孕妇禁用C.儿童禁用D.运动员慎用E.老年人禁用【答案】A23、下列音乐作品中,不是同一个作曲家创作的是()。A.《净化之夜》B.《一个华沙的幸存者》C.《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D.《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答案】D24、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A.燕乐B.清商乐C.西凉乐D.龟兹乐【答案】A25、哪一点不属于音乐教学导课的组织形式?()A.设疑导入、故事导入B.创境导入、温故导入C.故事导入、实验导入D.温故导人、机变导入【答案】C26、巴洛克时期,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形式的作曲家是()。A.A斯卡拉蒂B.D.斯卡拉蒂C.A.加布里埃利D.G.加布里埃利【答案】A27、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单一性C.动态终结性D.提前预见性【答案】C28、京剧的伴奏被称为“场面”,它由哪两部分构成?()A.开场与终场B.上场与下场C.场外与场内D.文场与武场【答案】D29、()注重几个声部的纵向结合,其中只有一条具有独立意义的主要旋律线,其他声部是和声性的伴奏,起到陪衬主旋律的作用。A.复调音乐B.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C.主调音乐D.单调音乐【答案】C30、下列描述的行为中,能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是()。A.哼唱《自由探戈》的旋律B.进行《自由探戈》的曲式分析C.学习探戈的基本舞步D.在鉴赏中感受《自由探戈》的美感【答案】D31、在和声小调中,导音上方小六度是()。A.属音B.升高半音的属音C.下属音D.升高半音的下属音【答案】A32、下列哪部交响诗不是李斯特的作品?()A.《塔索》B.《前奏曲》C.《死与净化》D.《普罗米修斯》【答案】C33、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瞿小松《MongDong》B.刘媛《土楼回响》C.朱践耳《纳西一奇》D.郭文景《御风万里》【答案】C34、合唱指挥起拍的三要素是()A.速度、节拍、情绪B.节拍、声部、情绪C.速度、力度、节拍D.速度、力度、情绪【答案】D35、声部进行不正确的是()。A.同向进行B.斜向进行C.上行进行D.反向进行【答案】C36、弹拨乐器冬不拉属于哪个民族()A.瑶族B.彝族C.蒙古族D.哈萨克族【答案】D37、湿温潮热的症状特点是A.发汗烦渴,汗多脉洪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C.午后发热,五心烦热D.长期低热,劳倦则甚E.日晡热甚,腹痛便结【答案】B38、9~14世纪最早的复调形式是()A.牧歌B.奥尔加农C.经文歌D.格里高利圣咏【答案】B39、咬字吐字属于十三辙中“灰堆”辙的是()A.啊、发、爸、假B.爱、来、坏、怪C.归、水、蕾、飞D.俺、旋、仙、见【答案】C40、木管五重奏包含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与()。A.小号B.圆号C.长号D.低音号【答案】B41、《西班牙舞曲》是哪部舞剧第三幕中的一首乐曲?()A.《吉赛尔》B.《鱼美人》C.《天鹅湖》D.《葛蓓莉娅》【答案】C42、“欣赏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时,除了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王老师更关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乐曲旋律、音响所表现的意境、氛围与形象。”这一教学形式体现哪一种音乐美学观点?A.形式主义B.所指主义C.表现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43、交响诗和交响曲的主要区别是()。A.乐器的数量B.乐器的种类C.篇幅的大小D.乐章的多少【答案】D44、佛罗伦萨梅第奇家族的鼎力资助促进了歌剧的兴起。下列哪部作品是巴洛克早期歌剧的代表作?A.《唐璜》B.《费岱里奥》C.《奥菲欧》D.《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答案】C45、首创“水磨腔”并被后人奉为“立昆之宗”,有“曲圣”美誉的戏曲家是()A.魏良辅B.马连良C.王实甫D.关汉卿【答案】A46、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是单声部形式?A.蒙古族呼麦B.侗族大歌C.壮族双声D.飞歌【答案】D47、因证候禁忌而不宜合用的是A.六应丸与紫雪散B.胆宁片与妙济丸C.天麻丸与苏合香丸D.牛黄解毒片与金匮肾气丸E.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答案】D48、老师在“创作”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沂蒙山小调》,并分析“鱼咬尾”的发展手法,然后用该手法写作旋律,该教学活动符合()的教育思想。A.奥尔夫B.柯达伊C.铃木镇一D.戈登【答案】D49、学生体验、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评价主要采用()评价模式进行。A.模块学业质量B.日常学习表现和模块学业质量C.日常学习表现D.教师口头【答案】A50、复调也被称为(),原意为“点对点”,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就被称为()。A.和声:和声学B.对位:对位法C.织体:作曲D.重复:模仿【答案】B51、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不包括()。A.集体、个人探究B.小组探究C.小组、集体结合探究D.教师、学生探究【答案】D52、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易错)A.黄自B.赵元任C.沈心工D.李叔同【答案】D53、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为测试学习结果而创设与其应用情境相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下列评价方式属于表现性评价的是()。A.学生用口风琴吹奏学唱过的歌曲旋律B.教师用书面试卷测试音乐常识C.老师将本学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做成评价表D.学生将基本资料、音乐学习专长及心得做成个人档案【答案】A54、以bB为低音的增三和弦可能存在于下列()调式中。A.g自然小调B.g和声小调C.d自然小调D.D自然大调【答案】B55、20世纪50年代.根据其鸟类生态观察笔记,谱写了涵盖l7种欧洲鸟类的钢琴独奏曲的作曲家是()。A.勋伯格B.布列兹C.蒂皮特D.梅西安【答案】D56、康塔塔源于()。A.法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答案】C57、()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D.兴德米特的《调性游戏》【答案】A58、关于维也纳圆舞曲,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由五首调性和情绪对比强烈的舞曲组成,并且有引子、尾声B.以弦乐为主导,加强弦乐与木管的音色对比的配器手法C.旋律华丽,易奏易跳D.音乐形象常与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相联系,注意音乐在形象上的标题性【答案】A59、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的是A.卫气B.营气C.宗气D.元气E.水气【答案】C60、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这一历史时期是()。A.民国初期B.五四运动前后C.抗战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61、《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是歌剧()中的唱段。A.《伤逝》B.《红珊瑚》C.《江姐》D.《小二黑结婚》【答案】D62、下列不属于奥运会主题歌的是()。A.《手拉手》B.《巴塞罗那》C.《奥林匹克号角》D.《我和你》【答案】C63、下列中国古代乐律学理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⑤④②③①B.⑤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⑤D.⑤③②④①【答案】A64、下列不属于同声合唱类型的是()。A.童声B.混声C.女声D.男声【答案】B65、王老师在讲授《沃尔塔瓦河》的过程中,在经过了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长江之歌》进行对比鉴赏,最后得出两个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各自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的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B.突出音乐特点C.关注学科综合D.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答案】D66、在学唱戏曲唱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先聆听范唱,再调整自己的演唱,力求准确表现戏曲唱段的特点跟韵味。这一活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哪项能力?A.理解能力B.模仿能力C.合作能力D.欣赏能力【答案】B67、下列哪首作品被改编为小提琴曲?()A.《草原小姐妹》B.《苗岭的早晨》C.《丰收锣鼓》D.《瑶族舞曲》【答案】B68、江南丝竹一般不包含()。A.二胡B.扬琴C.唢呐D.琵琶【答案】C69、对此相应所采用的正确治法为查看材料A.阳病治阴B.损其有余C.寒者热之D.阴病治阳E.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答案】D70、出现在全曲开始,作为全曲音乐形象缩影的音乐是()。A.间奏B.过门C.尾声D.引子【答案】D71、为使药物中的药效成分充分煎出,又不会造成药效成分消失,需要后下的中药是A.三七B.蒲黄C.砂仁D.佩兰E.荜茇【答案】C7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识读乐谱”?()A.用声音、语言、动作表现节奏B.跟随老师唱出乐谱C.认识常用音乐记号D.用人声模仿器乐音色【答案】D73、下列属于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是()。A.《大浪淘沙》B.《昭君出塞》C.《龙船》D.《虚籁》【答案】D74、“同学们,我们刚刚完整聆听了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现在,我们来分别听赏一下,这首歌曲的各段都是什么样的内容。”以上案例中体现了欣赏课中的哪一环节?()A.新课导入B.拓展延伸C.分段欣赏D.学唱歌曲【答案】C75、下列关于A自然大调和a和声小调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式相同B.主和弦相同C.属和弦相同D.调号相同【答案】C76、下列属于综合性艺术形式的是()。A.绘画B.歌剧C.舞蹈D.音乐【答案】B77、《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里面的一个唱段。A.《红灯记》B.《沙家浜》C.《杜鹃山》D.《红色娘子军》【答案】A78、下列选项中,对音乐学习任务安排较合适的是()A.在学生学习范围内多布置任务,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B.为了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音乐不应布置课外任务C.音乐学习任务力求简单,具有愉悦性D.音乐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答案】D79、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的是()A.《大浪淘沙》B.《月夜》C.《病中吟》D.《空山鸟语》【答案】A80、不能与含氰苷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有A.喷托维林(咳必清)B.强心药、降压药C.多酶片、胃蛋白酶D.磺胺类E.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答案】A81、()的评价是音乐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因为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A.学习成绩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教学目标D.教学方法【答案】B82、“音乐课上,一名学生发出持续不断的吵闹声,张老师让他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十分钟后,他承诺不再吵闹,张老师让他回到了座位上,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老师采用的课堂行为管理方式是()。A.连续渐进B.正强化C.负强化D.塑造【答案】C83、“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程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舟山锣鼓》,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数列结构创作手法,然后,教师提供一个节奏动机,让学生运用该技法进行节奏创编”,该音乐活动是A.自由创作B.采风创作C.命题创作D.模仿创作【答案】D84、一位老师课上为学生播放京剧选段,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了京剧的唱腔特点以及风格,了解了京剧的相关文化,这一活动的组织为平时课业繁忙的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接下来这位高中老师的做法符合“强调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的是()。A.老师组织学生合作演唱该视频片段B.老师继续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入掌握知识C.老师请学生说一说对京剧的感悟D.提醒学生在理解民族音乐的同时尊重世界音乐【答案】A85、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下列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要求最适合的是()A.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欣赏B.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进行演奏C.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比较、探究等D.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联想与改编【答案】A大题(共18题)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是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二、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瑶族舞曲【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四、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三、案例: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弥渡山歌》(选自高中鉴赏教材《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教学重点】聆听、演唱云南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形成的特点。【教学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放马山歌》,对两首不同风格的云南民歌进行对比,以此导入。二、新课教授1.聆听歌曲《弥渡山歌》,体会歌曲的旋律。问题:歌曲的旋律特点旋律当中的节奏及规律2.再次聆听,歌曲旋律中哪部分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预设学生进行回答)。并再次提问.本首歌中歌词所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从而体会歌曲内容情感。3.进一步聆听,思考歌曲蕴含了什么样的含义。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并由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4.学唱歌曲,采取老师范唱学生哼唱,熟悉歌曲旋律,带入歌曲情感。三、巩固提升【答案】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李老师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需要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学唱。课前李老师尽管学了又学,但范唱时不地道的粤语发音还是引来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看看开怀大笑的学生,李老师灵机一动,邀请笑的最大声的男同学上台来纠正老师的粤语发音。开始这位同学还很难为情,最终,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他渐渐融入了当“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台下的同学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岭南音乐特有韵味的歌声在教室回荡。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歌唱课的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题干要求分析“优点”,因此,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六、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7分)【答案】(1)虽然本案例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中的导入环节是个很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出本课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但是这名老师对这名男同学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没有做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会让这名男同学阐明自己的理由,并耐心向他解释清楚女低音与女高音的差别。真正帮助他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七、案例:音乐课上,李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聆听和分析全曲后李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小春回答:“我觉得是欢乐的。”老师说:“要是这么简单,还要你来回答吗?”小春赶紧改口说:“轻快的。”老师说:“刚才已经分析了,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团结胜利主题,所以它的情绪应该是庄严和辉煌的,请所有同学牢记下来!”全班同学点头表示赞同。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案例中的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处理不恰当。案例中,学生对于作品欣赏后的回答是个性而主观的,教师因不符合常规答案而直接否定学生并言语犀利,对学生造成了消极的评价和影响,新课标理念指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因此不符合理念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就是对于音乐的二次创造,音乐是非语义性的,也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该教师的行为也不符合“鼓励音乐创造”;后续教师直接宣布答案,并没有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分析中思考,也不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我认为,对于学生有不同的听后感受,首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实在偏离作品中心主题的情况,可以再次聆听或借用明显的音乐要素来进行问题引导,配合作品或作者背景的趣味介绍,突出审美和人文的重要性;此外每个学生的见解总会不同,小组讨论给出建议也是不错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良好习惯,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音乐兴趣的保持也是有利的。八、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一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该课例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而这节课的展开部分阅读材料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做到“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2)新课教授环节过于简单,只带领学生聆听了一遍就进行对“艺术歌曲”的总结,没有进行分段欣赏,也没有对主题旋律学唱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听赏环节中唱、奏音乐主题或随乐律动,并适当穿插相同题材歌曲演唱或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听赏参与感,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加深音乐理解。(3)聆听音乐时,教师没有进行设问,只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去听,这不利于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因此,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也可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合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九、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舞》【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学跳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主要目标】1.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基本舞蹈动作,加深对中华典雅风格的感受和体验。(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示范与讲解:表演自创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片段;示范和讲解男女古典舞手形和手位,学生模仿;【答案】这个课例在展开阶段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闪光点:①从整体上来看,此课例中的教学行为层层深入,并且在次序安排上是由浅入深、较为合理的。②老师示范与讲解这部分,从老师表演自创片段、示范讲解,到学生模仿来看,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③学生练习与表演这部分,从学生练习到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的教学观念。④从以上课例展示来看,总体的教学框架很清晰,是展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闪光点。(2)与此同时,课例中的展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①缺少初步感知环节。在展开阶段一开始,应该先听一下这首作品,并且询问学生听完之后的感受,简单讲解古典舞的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舞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②在老师示范与讲解部分不够细致。“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应该是老师示范相应的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去学习,并且以多种形式来进行实践;再次老师应该把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去学习;最后进行连贯练习,学生模仿。③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展开阶段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一十、春节期间,刘老师回家探亲,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开学前学校通知她要在家里进行线上音乐教学,刘老师计划在开学第一课教学生唱一首正流传火热的网络歌曲,这首歌曲歌颂了奋战在一线的义务工作者,刘老师先仔细分析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旋律难点以及情感,再探索歌曲创作的相关信息,之开始熟悉直播平台的操作、着手制作课件...问题: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分析刘老师教学中的优点,并说明理由。【答案】一十一、案例:某学校在高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开设了韵律操。每节课前,老师都会从网上下载根据《江南Style》《向前冲》《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编配的广场舞录像;上课时,老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要求学生对照录像上的动作学习。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省心,学生开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有一天,老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跳《青春修炼手册》!”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齐声叫好!安静下来后,有一位学过芭蕾的女同学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每天就这么跳好像没什么意思啊,到现在我也没搞懂什么是韵律操……”问题:(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1)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出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与舞蹈”,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与舞蹈”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一个模块。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开心,并且下课时候同学们还感觉意犹未尽。但是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符合课程标准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要求。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播放录像,让学生跟着去学,但是并没有讲清楚知识,导致学生只是得到了开心的感受而并没有创造意识。第二,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2)首先,要根据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引导,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强创造意识。其次,从音乐本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一十二、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一十三、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月之故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教学过程】1.常规发声,声音铺垫(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答案】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过程充实,是一个很好的课例。教学目标清晰,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整个课堂教学。老师用自己的演唱来进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教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采用对比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会作品。在总结提高环节,播放与本课例相关联的视频,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唯一不足的是缺少“小结与作业”这一环节。一十四、案例:在某中学音乐课堂上,黄老师演唱歌曲《小白菜》导入新课,学生们学习歌曲的热情非常高。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音乐作品的同时,黄老师边弹边唱,带领学生体会作品传递的悲伤的情绪。当黄老师提问大家是否感到了作品的悲伤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句:“感觉不到。”黄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进行课堂教学。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述教学的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此案例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1)优点:在上课之初,教师演唱《小白菜》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符合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缺点:授课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该教师并没有予以理会.而是继续授课。该教师的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的理念.(2)改进建议在真正的授课中.该教师这种以学生兴趣为动力并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课堂中遇到学生有个性化的意见.教师不应该不予理会.而应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真正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此案例中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应该从多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欣赏作品,去体会作品向我们传达的情感。一十五、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主要目标】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他目标略)【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片段】(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4.板书课题——《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一十六、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舞》【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学跳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主要目标】1.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基本舞蹈动作,加深对中华典雅风格的感受和体验。(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示范与讲解:表演自创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片段;示范和讲解男女古典舞手形和手位,学生模仿;【答案】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