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总复习2第一章气体1.理想气体(1)条件:高温、低压(2)状态方程式: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了解):(1)道尔顿分压定律(2)阿马格分体积定律3第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反应机理
也称反应历程,是化学反应实际经历的步骤
2.复合反应与基元反应♥复合反应:通过两个或多个反应步骤而完成的反应,也叫非基元反应♥基元反应:复合反应的每一个反应步骤,为组成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通常确定反应机理就是确定化学反应由哪些基元反应所组成4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4.用反应进度表示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反应进度nB:反应物为负,产物为正反应进度化学反应55.质量作用定律♥定义: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各反应物浓度对应的指数分别为其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比较简单,通常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可按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分子(或其他微粒)的数目而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大多数基元反应为双分子反应6几种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特征级数微分式积分式k的单位线性关系012半衰期76.温度与反应速率间的经验关系范特霍夫规则
反应物浓度一定时,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2~4倍。阿仑尼乌斯公式:活化能指前因子速率常数8由T1、T2温度时的速率常数k1、k2,求活化能:97.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提出:在基元反应中,只有少数能量较高的分子直接相互作用才能发生反应。这些能量较高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反应的活化能。8.
催化剂10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11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系统的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状态函数: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p,V,T)特点:①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
②状态变化,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变,且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1.系统和环境系统:被研究对象。环境:系统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123过程和途径
过程: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定温过程、定压过程、定容过程途径:完成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传递的能量。4.热(Q)热不是状态函数。规定:系统吸热:Q>0;系统放热:Q<0。13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之外以其它形式传递的能量。
5.功(W)功不是状态函数6.热力学能U热力学能(内能)U,它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内的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
热力学能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状态函数!147.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58.U+pV
=H
——焓,状态函数
H=H2-H1——焓变则:Qp
=H
即,在定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中,封闭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等于系统焓的增加。169.标准状态
热力学中规定:标准状态是在温度T及标准压力p
Ө(pӨ=100kPa)下的状态,简称标准态,用右上标“Ө”表示。液、固体:T,p下,纯物质溶液:溶质B,bB=b=1mol·kg-1气体:T,p=p=100kPacB=c=1mol·L-117始态终态中间态
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或=10.Hess定律1811.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焓
:在温度T
的标准状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的热效应。摩尔生成焓DfHm
(molarformationenthalpy):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的热效应。稳定单质1mol化合物19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20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种表述:1.1850年,克劳休斯(R.Clausius):
不可能将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2.1851年,开尔文(L.Kelvin):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热完全转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3.奥斯特瓦德(W.Ostwald):21二、熵S称做熵,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体系的混乱度越低,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熵是状态函数,单位是J·K-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①△S=S2-S1=
Qr:在状态1和状态2之间进行的任何恒温可逆过程,系统所吸收或放出的可逆热量T:热源的绝对温度T②不可逆过程Q<Qr,即不可逆过程特征:△S>22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温度趋于0K时,任何完美晶体的熵值都等于零。任一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四、吉布斯函数G
△G=ΔH-T△SGibbs等温方程23五、化学反应的Gibbs函数变计算对于任意化学反应:方法一:当T=298.15K时△r
Gmθ(298.15K)=∑νB△f
Gmθ(298.15K)方法二:当T≠298.15K时D
rGmθ=D
rHmθ(298.15K)-T·DrSmθ(298.15K)Gibbs公式24六、化学平衡
指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系统中各物质(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都不再随时间而变化,称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原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r正=r逆七、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25八、标准平衡常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1)
标准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与反应物或产物的起始浓度无关。(2)
平衡常数不涉及时间概念,不涉及反应速率。(3)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4)纯固体、纯液体及溶剂不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出现26九、多重平衡规则:①若反应4=反应1+反应2+反应3,则②若反应4=反应1+反应2-反应3,则③若反应3=n反应1-m反应2,则K4Ө=K1Ө
·K2Ө
·K3Ө
K4Ө
=(K1Ө
·K2Ө
)/K3Ө
K3Ө
=(K1Ө)n·/(K2Ө)m
27十、
化学反应等温式等温等压下,对于任一理想气体反应dD(g)+eE(g) gG(g)+hH(g)以上二式称化学反应等温式。28令:当反应达到平衡时,DrGm=0。则:29十一、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正反应自发进行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逆反应自发进行30ΔrGm
与ΔrGmӨ的区别
相联系,表示反应进行的限度,平衡时与不一定为零,通常不能用判断反应的方向的值决定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31十二、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力、温度平衡移动原理(吕查德原理):若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则平衡向削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32第五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酸碱质子理论:凡能释放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质子的给予体);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都是碱(质子的接受体)。HAc的共轭碱是Ac-,Ac-的共轭酸HAc。酸
H++碱共轭酸碱酸较其共轭碱多一个质子。根据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的转移反应。332.酸碱的强弱3.水的离子积常数344.溶液的pH值5.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溶液被稀释时,a增大—稀释定律H+浓度简化计算公式356.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367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得弱电解质解离度降低的现象,叫同离子效应。8.缓冲溶液当加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时,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它一般由弱酸和它的共轭碱(如HAc~NaAc);弱碱和它的共轭酸(如NH3∙H2O~NH4Cl)组成。37(1)弱酸和它的共轭碱形成的缓冲溶液(2)弱碱和它的共轭酸(NH3∙H2O~NH4Cl)389.标准溶度积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是多相平衡。其平衡常数为:AgCl(s)Ag+(aq)
+Cl-
(aq)
溶解沉淀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它反应了物质的溶解能力。它是温度的函数。3910.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同一类型的电解质,越小,溶解度越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用
比较。4011.溶度积规则以上称溶度积规则,用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化学反应等温式无沉淀析出(反应向右溶解)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反应向左沉淀)沉淀溶解反应4112.同离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降低的现象,称多相离子平衡的同离子效应。13.pH值对沉淀溶解的影响如果难溶电解质的酸根是某弱酸的共轭碱(如CO32-、F-),由于H+与该酸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则它们的溶解度将随pH值的减小而增加。42一、氧化还原反应7.1.1氧化数7.1.2氧化与还原7.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二、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子流出的电极--负极。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还原反应43原电池可用符号表示,如铜-锌原电池用符号表示为:书写电池符号的注意事项:(1)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2)用单垂线“|”表示两相的界面;如溶液中含有两种离子参与电极反应,不存在相界面,可用逗号“,”分开。1.原电池符号和电极的分类||||44(3)用双垂线“”表示盐桥。(4)用化学式表示电池物质的组成,气体要注明其分压,溶液要注明其浓度。(5)对于某些电极的电对自身不是金属导电体时,则需外加一个能导电而又不参与电极反应的惰性电极,通常用铂作惰性电极。如果电对都是离子,则氧化数高的离子靠近盐桥,对于有气体参与的电对,以离子靠近盐桥。||45(2)电极电势φ代数值与电极反应中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无关.φ代数值与半反应的方向无关.(3)电动势4.可逆电池电动势与ΔG的关系E=φ正极-φ负极
465.能斯特(Nernst)方程式
标准电极电势的代数值是在标准态下测得的。非标态下的电极电势可用能斯特(Nernst)方程式求出。对于电极反应:能斯特给出了一个表示电极电势与浓度关系的公式:47
式中φ
——电极电势,单位为V。
φθ——标准电极电势,单位为V。
R——气体常数,8.314J·K-1·mol-1
。
F——法拉弟常数,96485C·mol-1。
T——热力学温度,K。
n——电极反应得失的电子数。c(氧化态)、c(还原态)为电极反应中氧化态物质、还原态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1。cθ为标准摩尔浓度,即1.0mol·L-1。a、b为电极反应中氧化态物质、还原态物质计量系数48
在298K下的能斯特(Nernst)方程式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将T=298.15K,R=8.314J·K-1·mol-1,F=96485C·mol-1,代入(6-3),得
应用能斯特(Nernst)方程式时对于反应组分浓度的表达应注意以下三点:49(1)电极反应中某物质若是纯的固体或纯的液体,则能斯特(Nernst)方程式中该物质的浓度作为1(因热力学规定该状态下活度等于1)。(2)电极反应中某物质若是气体,则能斯特(Nernst)方程式中该物质的相对浓度c/cθ改用相对压力p/pθ表示。(3)虽自身没有氧化还原,但参与了电极反应,则其浓度也应写入方程式中。507.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2)介质酸度的影响(3)比较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4)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计算电动势(5)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6)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51第九章原子结构521.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主量子数n①主量子数n决定了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大。不同的主量子数称不同的电子层。n取值范围:
1、2、3、4、5、6、7…(正整数)电子层符号:K、L、M、N、O、P、Q…②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量由n决定,n相同,l不同的轨道其能量是相同的氢原子或类氢离子的同一个能量可以对应有n2种状态(如2s,2px,2py,2pz)53角量子数l①在一个主量子数n下,可取n个不同的l值。同一个n下的不同l值称不同的亚层。如,n=2的电子层可分为l=0,1的两个亚层2s与2p。
l=01234……n-1光谱符号spdfg……②角量子数l决定了电子角动量的大小,也决定了电子在空间的角度分布情况,即与电子云形状有关。③对多电子原子来说,n相同时,不同的l值对能量也稍有影响。54在一个角量子数l下,可取2l+1个不同的m值 m=0,1,2,3,…,l磁量子数m决定了电子角动量在磁场方向分量的大小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在相同的角量子数l下,不同的磁量子数m表示的状态能量是相同的。如n=2,l=1时,m可取0,1,即2pz、2px、2py三种轨道,这三个轨道能量都是相同的,但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却是不同的。外磁场存在时,不同的磁量子数表示的状态,能量会有微小的差别,这也是m称作磁量子数的原因。磁量子数m55为了解释光谱精细结构,人们提出了电子还存在一种有别于轨道运动的自旋运动,自旋是电子的一种基本属性,电子的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来描述。电子的自旋只有两种不同的方向,自旋量子数ms也只能取两个值,即通常用↑和↓表示,分别称为上自旋和下自旋。自旋量子数ms56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根据光谱实验数据,提出划分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准则:(1)对于原子的外层电子,(n+0.7l)的值越大,能级越高;(2)对于离子的外层电子,(n+0.4l)的值越大,能级越高;(3)对于原子或离子的较深内层电子来说,能级的高低基本决定于n
。2.徐光宪规则:57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2)保里不相容原理(3)洪特规则(洪特规则特列)另:
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填充顺序→ns→(n-2)f→(n-1)d→np
584.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各周期均以填充
s轨道的元素开始,并以填充p轨道的元素告终。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该元素的电子层数或最大能级组数;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或核外电子数;③各周期的元素数目等于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数。59根据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亚层确定元素所属的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亚层区最外层的s亚层s最外层的p亚层p一般为次外层的d亚层d一般为次外层的d亚层,且为d10ds一般为外数第三层的f亚层f60根据区和最外层、次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所在族区族s、p主族(A)
族号=最外层电子数d副族(B)族号=(最外层+次外层d)电子数ds副族(B),族号=最外层电子数f镧系、锕系周期表共有18个列,有8个主族(A)和8个副族(B),但通常将ⅠA~ⅦA称主族元素,ⅧA称零族,将ⅠB~ⅦB称副族,ⅧB称Ⅷ族615.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原子半径(2)电离能(I)(3)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4)电负性
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小的是左下角的Cs(0.7)(放射性元素钫除外);电负性最大的是右上角的F(4.0)。62第十章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1.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分子中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力,即化学键;二是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即空间构型。2.化学键的四种类型化学键主要有四种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和金属键。63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3.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64价键理论:
(1)要点①键合双方各提供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②键合双方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稳定。(2)共价键的特征:①饱和性②方向性(3)
共价键的类型(键型)
①
σ键:头碰头②π键:肩并肩③配位共价键65一般:σ键,重叠程度大,较稳定;
π键,重叠程度小,较活泼。在多重键中,必有一σ键,其余才为π键。配位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是由成键两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提供的66杂化轨道理论(1)基本要点(应用!)①成键时能级相近的价电子轨道相混杂,形成新的价电子轨道——杂化轨道。②参加杂化的轨道数=杂化后的轨道数。③原子轨道杂化时,原已成对的电子可以激发到空轨道中而成单个电子。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发生;孤立的原子不会发生杂化。67(2)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180°120°(3)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68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基本要点:☻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有关。☻价层电子对尽可能远离,以使斥力最小。LP-LP>LP-BP>BP-BP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VP)(σBP)(LP)69推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的具体步骤:确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以AXm为例(A—中心原子,X—配位原子):原则:①A的价电子数=主族序数;②配体X:H和卤素每个原子各提供一个价电子,氧与硫不提供价电子;③正离子应减去电荷数,负离子应加上电荷数。例:VP()=(6+4×0+2)=4VP=1/2[A的价电子数+X提供的价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负正(2)分子几何构型的预测7070电子构型与分子构型间关系价电子对数234567价电子的空间分布直线型三角形四面体三角双锥体八面体五角双锥体不规则八面体分子构型直线型三角形V型四面体三角锥形V型三角双锥体不规则四面体T型直线型正八面体正四方角锥体正方形五角双锥体不规则八面体71分子轨道理论(1)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①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特定的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②分子轨道是由分子中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的。n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可以形成n个分子轨道。其中,n/2个分子轨道的能量高于原子轨道,称为反键分子轨道(antibondingorbital),n/2个分子轨道的能量低于原子轨道,称为成键分子轨道(bondingorbital)。72③原子轨道要有效组合成为分子轨道,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能量近似原则、轨道最大重叠原则和对称性匹配原则。④分子中的电子将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依次填入分子轨道之中。73O2(O,F)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2)同核双原子分子74N2(B,C,N)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75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或或有两个三电子π键,具有顺磁性。:OO:键级B.O=1/2(8-4)=2B.O=1/2(10-4)=37676两个不同的原子形成化学键时,由于原子的电负性不同,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带负电荷,电负性较小的原子带正电荷,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这就构成了一个电偶极子,存在电偶极矩,也称键矩,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键称作极性键。如HCl,氯原子一边显负电,氢原子一边显正电。氯原子与氢原子间的化学键是极性键,HCl分子是极性分子。ClH4.极性键与非极性键77775.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FFF-F键是非极性键,F2是非极性分子同核双原子分子,是非极性键,也是非极性分子。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一致。异核双原子分子,是极性键,也是极性分子。OCC-O键是极性键,CO是极性分子OC7878以极性键组成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极性分子,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H2O分子偶极矩不等于零,是极性分子。NHHHNH3分子偶极矩不等于零,是极性分子。OHH键矩键矩键矩7979以极性键组成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极性分子,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C-O是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C-键是极性键,但CH4是非极性分子。COOHHHCH806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1)色散力:瞬间偶极之间的作用力(2)诱导力:固有偶极与诱导偶极之间的作用力(3)取向力:分子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力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其本质是一种静电吸引力817.氢键(1)类型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2)
氢键形成的条件分子形成氢键必备的两个条件是:(1)有一个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结合的氢原子;(2)有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并且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Y可以与X相同,也可以不同),如F、O、N等。(3)氢键的形成对沸点和熔点的影响分子间形成氢键使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升高。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会使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降低。82第十一章固体结构
1.晶体的特征(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2)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83根据组成晶体的粒子种类及粒子间结合力不同,可分成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结点上的粒子正、负离子原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原子、正离子(间隙处有自由电子)结合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力、氢键分子间力金属键熔、沸点高很高低很低硬度硬很硬低很低实例NaCl、MgO金刚石、SiCHCl、NH3CO2、I2W、Ag、Cu2晶体的分类84离子晶体晶格能与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有关。
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和硬度就相应较高。3晶格能85
来自异号离子的电场作用使离子的电子云偏离球对称,产生诱导偶极矩,这种现象就是离子极化。能使其他离子发生极化的能力称离子的极化力,离子发生变形的性质称为离子的变形性。(1)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4离子极化86①离子极化力(f)
①离子半径r:r
小者,极化力大。②离子电荷:电荷多者,极化力大。③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f:(18+2)e-,18e->9-17e->8e-
当正负离子混合在一起时,着重考虑正离子的极化力,负离子的变形性,但是18e构型的正离子(Ag+,Cd2+等)也要考虑其变形性。离子的极化力与离子的电荷、半径以及构型有关。一般规律:87②离子的变形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外层电子云与核发生相对位移,称为离子的变形性。离子的变形性与离子的半径、电荷以及构型有关★对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越大,离子越容易变形。例如,F-、Cl-、Br-、I-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其变形性也逐渐变大。88★离子电荷对离子变形也有一定影响。正离子的电荷越高,变形性越小;而负离子的电荷越高,变形性越大。所以,负离子的变形性一般大于正离子。例如★当离子的电荷相同、半径相近时,18电子层和9~17电子层构型的离子的变形性要大于8电子层构型的离子的变形性。89③离子的附加极化作用
当正离子的变形性也较大时,正离子在负离子的电场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矩,这样就增加了正离子的极化能力。增加了极化能力的正离子反过来对负离子产生更强的极化作用,使负离子发生更大的变形。这种正、负离子相互极化的结果,进一步加强了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称“附加极化作用”。一般情况下,含d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多的离子,附加极化作用也越大。例如ZnS、CdS和HgS这三种化合物中,都存在着附加极化作用。90①
对键型的影响离子极化作用越强,正、负离子的电子云的变形就越大,从而轨道的重迭也就越大,共价键的成分就越多。过渡型键(轻微极化)离子极化作用增强,使键的极性减弱过渡型键(较强极化)共价键(强烈极化)离子键(无极化)(2)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91
键型的过渡缩小了正、负离子的核间距,相应的离子半径发生变化。因此,当正、负离子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极化作用时,离子晶体的实际构型就与通过离子半径比规则推断的构型不一致了。②对晶体构型的影响③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熔沸点:极化力越大,变形性越大,熔沸点越低。
◆对溶解度的影响◆对物质颜色的影响极化作用越强,物质的颜色越深。92第十二章配位化合物931.配合物组成通常所说的配合物一般是指配离子:内界外界配合物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配合物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942配合物的命名(P263)配合物的外界是阴离子,则命名在前,如氯化∙∙∙∙,硫酸∙∙∙∙,或氢氧化∙∙∙∙
外界是阳离子则命名在后,如∙∙∙∙酸钾,∙∙∙∙酸钠,∙∙∙∙酸等。(2)内界的命名顺序为:阴离子配位体—中性分子配位体—合—中心离子(或原子)。在配体前用汉字标明其个数,中心原子后面用罗马字标明其氧化态。(3)有些配位体在配合物中有专门的名称,如:
CO羰基;-OH羟基; -NH2
胺基;-NO2
硝基95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价键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Pauling提出。基本要点是:①在形成配合物时,由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进入形成体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σ键)。②为了形成结构匀称的配合物,形成体采用杂化轨道与配体成键。③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9697顺磁性与反磁性:顺磁性:在外磁场中诱导磁矩与外磁场相同,增强外磁场。
n>0,
µ>0
例: O2,NO,NO2,[NiCl4]2-反磁性:在外磁场中诱导磁矩与外磁场相反,削弱外磁场。
n=0,µ=0物质的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的自旋磁矩。磁矩:玻尔磁子
n:
未成对电子数98低自旋与高自旋配合物:Ni2+有2个不成对电子:[Ni(CN)4]2-没有不成对电子:如,Ni(CN)4]2-是低自旋配合物。如[NiCl4]2-是高自旋配合物。Ni2+有2个不成对电子:[NiCl4]2-有2个不成对电子:形成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新品啤酒线上线下联合授权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保型冲击钻设备租赁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维修保养质量保证合同3篇
- 鲁棒文本水印的智能化方法研究
- 2025合同会签单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化肥品牌代销授权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临时停车场搭棚施工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度二手房交易税费计算及缴纳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 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
- 建筑劳务专业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企业融资报告特斯拉成功案例分享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8讲 阻燃木质材料
- 低空经济的社会接受度与伦理问题分析
- GB/T 4732.1-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