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活动设计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活动设计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活动设计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活动设计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活动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活动设计文本教学解读这个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前面的解读,需要促进学生发现和理解的大概念是:复述可以促进记忆和理解,运用合适的策略(表格、思维导图)有助于把握故事内容,为复述提供积极支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扎实落实单元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大概念,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讲好历史人物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课文虽然简短,描写却十分生动。故事的主人公是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他,其聪明才智在幼时便有体现。本文讲述的就是他在七岁的时候,曾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果实之多,将枝条都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在人询问他为何不去时,王戎回答:“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必定是苦李。”大家摘来一尝,果然如此。“道旁苦李”“道边苦李”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此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三篇文言文,己经具有一定文言文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结学生己有学习经验,学习迁移运用。文言文的学习,首要在读。读又分为儿个层次:读准、读通、读会,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己经初步掌握了这一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借助注音将《王戎不取道旁李》读准确。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读出停顿、初步理解文意。文中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是“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但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如“尝”是“曾经”,“走”是“跑”,教师要相机进行指导。在达到“读”的目标后,学生就要了解故事的情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在本课的课后第二题中有明确要求: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结合注释”是方法,是手段;“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则是“简要复述课文”的目标。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结合注释”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清楚故事发展脉络,如此,才能“结合注释”、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讲出这个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情节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四、五单元的学习经验,通过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分别聚焦起因、经过、结果所对应的文言文语句一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是故事的起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是故事的经过。“取之,信然。”这是故事的结果。在学习故事的起因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尝”“竞走”的意思,其中对“走”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结《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知道“走”在文言文中通常指“跑”。同时拓展此含义的成语,如“走马观花”、“不胫而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此外,“之”在本文中出现三次,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联系上下文讨论,知道本文中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王戎。回顾《司马光》和《精卫填海》中“之”的含义:“光持石击瓮破之"(指瓮)、“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石”(的)。了解“之”在文言文中除了表示“的”的含义,还经常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梳理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后,学生便可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讲故事,不仅要求能将文言词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要能按一定顺序完整讲述。这一环节还可以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整合一一熟悉故事内容,提取和整理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进行提示;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讲完后听众积极评价,提出建议。因为这是本单元第一次复述故事,因此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情设置分层:第一个层级,重在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述完整。第二个层级,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根据故事内容,变化讲述的语气,配上恰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引起听众兴趣,逐渐实现把故事讲生动的目标。这一单元的历史故事中,有众多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正如导语页中所提示的人文主题一一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事实上,除了了解故事情节,学生也只有在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形象特点后,才能真的复述好历史人物故事。本文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就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形象特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推理: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道边的李子成熟了,自然会有人去试吃,如果好吃,必然很快被人摘掉。再回到课文,说说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引导学生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综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通过识字规律、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重点指导“竞”的书写和“戎”字的笔顺。.调动已有学习经验,通过注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读出停顿;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结合生活经验,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物形象。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导入课题,初识人物.结合单元导语页,明确本单元人文主题和学习目标,引出第一个历史人物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好题目。.板书课题,指导“戎”字的认识和书写:“戎”字是半包围结构,部首为“戈”,笔顺为:横、横、撇、斜勾、撇、点。.认识王戎:西晋琅哪(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是“竹林七贤”之一。.了解作者: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掌管国家图书著作,才华出众,爱好文学。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回顾方法,自读课文。(1)回忆学过的文言文(教师可出示),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师生总结: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注释读出停顿、理解文意,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等。(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折”在本课的读音zh6,可以借助插图理解“折”的意思是,果实太多将树枝都压弯了。.同桌合作,读出停顿。(1)同桌互读,借助注释和已有学习经验,尝试读出停顿。(2)教师指导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全班齐读,读准读通。板块三:梳理脉络,理解文意.回顾第四、五单元的学习方法,将一件事情写清楚,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将此种方法运用到本课中,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预设:起因一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经过一一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结果一一取之,信然。.借助注释,读懂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理解“尝、唯、信然”。(2)根据《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和本课注释理解“竞走”含义为“争着跑过去”。“竞”部首为“立”,中间是“口”,要与“竟”区分开来。了解“走”在文言文中通常指“跑”。拓展“走”表示“跑”的成语,如“走马观花”、“不胫而走”。(3)结合注释,粗知课文大意。(4)标注不懂的地方,师生交流。(5)指名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说说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补充说明。.聚焦“之”字,明确所指。(1)出示:“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2)同桌讨论,思考文中的三个“之”分别指什么。(3)师生交流: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李子,第二个指“王戎”。(4)总结:“之”在文言文中通常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板块四:讲述故事,感受形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1)借助注释,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自主尝试讲述故事。(2)同桌互讲、互评。(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加上恰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尝试将故事讲生动。.交流讨论,感受人物形象。(1)面对道边多子李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争着跑过去摘,王戎却不动呢?(2)思考:为什么王戎自信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