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点速记速练200题(详细解)_第1页
2023年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点速记速练200题(详细解)_第2页
2023年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点速记速练200题(详细解)_第3页
2023年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点速记速练200题(详细解)_第4页
2023年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点速记速练200题(详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52023年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点速记速练200题(详细解析)一、单选题1.规划分析需要对多个规划方案具体内容的解析和初步评估,下列不属于规划分析常用方法的是()。A、专家咨询法B、类比分析法C、矩阵法D、网络法答案:D解析:规划分析是通过对多个规划方案具体内容的解析和初步评估,从规划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各项要求相协调的角度,筛选出备选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给出可能导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发生变化的不同情景,为后续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提供基础。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核查表、叠图分析、矩阵分析、专家咨询、情景分析、博弈论、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等。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D解析: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A、2B、3C、4D、5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3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二级的每5年内开展1次,三级的必要时可开展跟踪监测。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开发区及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的重点内容不包括()。A、规划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水平B、区域资源、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C、规划布局与评价区域生态功能规划之间的协调性D、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事故性环境风险与人群健康影响状况答案:C解析:ABD三项,对于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等规划,重点从区域资源、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规划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水平、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事故性环境风险与人群健康影响状况等方面,综合论述规划选址及各规划要素的合理性。C项,属于对公路、铁路、航运等交通类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的重点内容。5.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应当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A、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B、土壤环境背景值C、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D、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答案:C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是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该值的,对人体健康通常存在不可接受风险,应当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6.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适用于()A、林地土壤B、牧场土壤C、蔬菜地土壤D、一般农田土壤答案:A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以下三类:①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②Ⅱ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③Ⅲ类土壤环境质量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7.依据《一般工此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处置场在使用、关闭或封场后对地下水的控制项目,可根据所贮存、处置的固体废物的()。A、温度B、SSC、特征组分D、电导率答案:C解析: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地下水在贮存、处置场投入使用前,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项目为控制项目。其中包括pH、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他项目。在使用过程中和关闭或封场后的控制项目,可选择所贮存、处置的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作为控制项目。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每次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间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间内()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A、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B、随即采集2C、随即采集4D、以不等时间隔采集4~5答案:A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记平均值。9.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某煤矸石贮存场(煤矸石含硫量大于2%)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是()。A、TSP、PM10B、TSP、SO2C、CO、SO2D、NO2、SO2答案:B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规定,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总悬浮微粒TSP)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10.某工厂南侧厂界处设有8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工厂南侧厂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B、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C、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D、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答案:B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如声源位于高空、厂界设有声屏障等)时,测点应选在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位置,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1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与判断时,可不包括的内容是()A、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B、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资源与环境利用发生严重冲突C、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D、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答案:D解析:ABC三项,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可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资源与环境利用严重冲突、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12.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特殊住宅区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为()。A、65dBB、70dBC、75dBD、80dB答案:A解析: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规定,各区域的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见表。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的评价原则包括()、一致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A、全程互动B、可操作性C、重点突出D、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①全程互动原则: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②一致性原则: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③整体性原则: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④层次性原则: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属性和层级,并依据不同属性、不同层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⑤科学性原则: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应简单、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可信。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B、商品混凝土厂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机场周围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答案:C解析:A项,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B项,商品混凝土厂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D项,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C项,《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2525—90)适用范围:①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铁路边界处铁路噪声的限值及其测量方法。②本标准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铁路边界是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30m处。15.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位于一类区的飞机噪声环境标准限值()dB。A、55B、45C、75D、70答案:D解析: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规定,适用区域的标准值如表。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不包括()。A、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B、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C、本标准适用于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D、本标准适用于化工、冶金、矿山采掘、农林、水利等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规定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化工、冶金、矿山采掘、农林、水利等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近海水域相连的河口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经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各自对应执行的标准是()。A、《海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海水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渔业水质标准》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答案:D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适用范围为:①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③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④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进行管理。18.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有()。A、规划分析B、替代方案分析C、拟定监测计划D、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答案:A解析:根据最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20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①规划分析;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④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⑤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⑦环境影响跟踪评价;⑧公众参与;⑨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19.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依据是()。A、行业特点、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B、环境敏感程度、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以及物质危险性C、环境敏感程度、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物质危险性D、物质危险性、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答案:C解析: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是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重大危险源系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1~3个主要化学品,进行危险性判定。2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监测按监测对象和目的划分为()。A、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B、环境噪声常规(例行)监测和不定期监测C、区域环境噪声定点监测和网络普查监测D、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和固定声源噪声监测答案:A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环境噪声监测按监测对象和目的划分为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两种类型,分别采用相关规定的监测方法。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在评价范围内布设河流水质取样断面时,布设取样断面的位置可不包括()。A、取水口处B、支流汇入口处C、拟建项目排污口处D、调查河段末端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的断面,取样断面的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2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保证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每日至少应有()的采样时间。A、20hB、18hC、16hD、12h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保证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每日至少应有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的数据来源说法,正确的是()。A、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应结合工程分析从轻确定污染物排放量B、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的数据只能采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C、若采用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可采用80%工况下的监测数据D、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应采用近3年内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答案:D解析:网格模型模拟所需的区域现状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按国家发布的清单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执行。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应采用近3年内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包含人为源和天然源在内所有区域污染源清单数据。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未发布污染源清单之前,可参照污染源清单编制指南自行建立区域污染源清单,并对污染源清单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24.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最小容量是()。A、2.8MWB、7MWC、14MWD、28MW答案:C解析: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20t/h及以上蒸汽锅炉和14MW及以上热水锅炉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与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联网,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25.填埋场在服务期满后,需要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的管理和监测方案。A、20年内B、25年内C、30年内D、35年内答案:C解析:填埋场在建设期势必要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能造成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而在服务期满后,需要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30年内的管理和监测方案。2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临界量的功能单元。A、等于B、等于或超过C、等于或低于D、超过答案:B解析: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级、二级。其中重大危险源系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2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执行。A、GB14554—96;优于B、GB14554—93;优于C、GB14554—96;后于D、GB14554—93;后于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属于行业性标准,行业性标准优于综合性标准执行。28.()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A、生活垃圾B、工业固体废物C、一般工业固体废物D、危险废物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大体上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9.以下关于危险废物的术语表述不正确的是()。A、焚烧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B、焚烧残余物指焚烧危险废物后排出的燃烧残渣、飞灰和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C、二噁英类是多氯代二苯并一对一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D、标准状态是指温度在0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答案:D解析:D项,标准状态是指温度在273.16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30.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邻近货场货物装卸区一侧厂界处夜间噪声评价量应包括()。A、频发声级和偶发声级B、脉冲声级和最大声级C、等效声级和最大声级D、稳态声级和非稳态声级答案:C解析:噪声测量时段包括以下内容:①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②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③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夜间邻近货场货物装卸区兼备了频发和非稳态的特点,因此厂界处夜间噪声评价量应包括最大声级和等效声级。3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答案:D解析: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而规定的具体、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即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32.下列关于环境标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类标准构成B、国家环境标准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两类标准构成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水、气、土壤三类环境要素的标准构成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行业性排放标准和综合性排放标准两类标准构成答案:D解析:A项,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组成。B项,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C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现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大气、水、声、土壤四类环境要素的标准构成。33.下列对于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安全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B、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不相关C、安全评价即是环境风险评价D、安全评价的资料可用于环境风险评价答案:D解析:环境风险评价有别于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把预测和评价事故对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少、消除对人群和环境影响措施作为工作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源项分析与安全评价的分析方法相同,但目的和侧重点不同。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为一级评价,拟将污染物排入湖泊,下列关于该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km的扇形区域B、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3km的扇形区域C、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2km的扇形区域D、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1km的扇形区域答案:A解析:5.3.2.1一级、二级及三级A,其评价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根据主要污染物迁移转化状况,至少需覆盖建设项目污染影响所及水域;b)受纳水体为河流时,应满足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消减断面等关心断面的要求;c)受纳水体为湖泊、水库时,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km的扇形区域;二级评价,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3km的扇形区域;三级A评价,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入湖(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1km的扇形区域;d)受纳水体为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时,评价范围按照GB/T19485执行;e)影响范围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评价范围至少应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f)同一建设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废水排放口,或排入不同地表水体时,按各排放口及所排入地表水体分别确定评价范围;有叠加影响的,叠加影响水域应作为重点评价范围。35.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以下对突发噪声表述正确的是()。A、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B、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C、昼间和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D、昼间和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答案:A解析:《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第5.4条规定,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3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二类标准适用于()。A、交通干线两侧区域B、文教区C、工业区D、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答案:D解析: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②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③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④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⑤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37.(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内容不包括()。A、区域环境特征B、工艺环境友好性C、工艺过程主要产污节点D、末端治理措施协同性答案:A解析:遵循清洁生产的理念,从工艺的环境友好性、工艺过程的主要产污节点以及末端治理措施的协同性等方面,选择可能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涉及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B、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C、所采取的生态影响防护、恢复的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于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D、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答案:A解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②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39.焚烧炉在启动时,下列投入生活垃圾的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A、边投入垃圾边升温B、升高到一定温度投入垃圾C、先投入垃圾再升温D、温度上升到1000度才能投入垃圾答案:B解析:焚烧炉在启动时,应先将炉膛内焚烧温度升至规定的温度(850℃)后才能投入生活垃圾。自投入生活垃圾开始,应逐渐增加投入量直至达到额定垃圾处理量;在焚烧炉启动阶段,炉膛内焚烧温度应满足要求,焚烧炉应在4h内达到稳定工况。40.某新建化工项目氯化氢废气排气筒高35m,距该排气筒100m处有50m高建筑物。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30m和40m高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分别为1.4kg/h、2.6kg/h,则该项目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A、0.7kg/hB、1.0kg/hC、1.3kg/hD、2.0kg/h答案:B解析:利用内插法计算35m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按外推计算结果50%执行。由于排气筒没有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最高建筑5m以上,所以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要严格按50%执行。因此,该项目排气筒氯化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4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推荐的规划分析方式和方法不包括()。A、核查表B、情景分析C、专家咨询D、事件树分析答案:D解析: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核查表、叠图分析、矩阵分析、专家咨询、情景分析、博弈论、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等。42.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B、污染源和环境敏感目标调查C、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效果检查D、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运行及其效果检查答案:B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图1工作程序图,详细调查阶段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C不选)、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D不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A不选)、公众意见调查。43.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B、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C、同一测点连续两天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D、同一测点昼间、夜间的测量结果按昼夜等效声级进行评价答案:A解析:噪声测量结果评价包括:①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②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③最大声级Lmax直接评价。44.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对贮存、处置场的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为()。A、H2SB、NOxC、COD、颗粒物答案:D解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45.(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D、矩阵法、网络法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46.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应在()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A、丰水期B、枯水期C、丰水期与枯水期D、平水期答案:B解析: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应尽量向有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需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测量)与水质调查(监测),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47.2011年7月1目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进行处理。A、城市一级污水处理厂B、城市三级污水处理厂C、工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D、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答案:D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2011年7月1日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满足以下条件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①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填埋场经过处理后,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污物浓度达到规定浓度限值;②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量的0.5%,并不超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③生活垃圾渗滤液应均匀注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④不影响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场的污水处理效果。4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A、0.5hB、1hC、2hD、4h答案:B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指设施处理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指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4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D、矩阵法、网络法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中有关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规定指出,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50.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考虑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区域是()。A、山谷荒地B、农业发展规划区C、泥炭区D、湿地答案:A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51.根据《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铁路边界噪声限值昼夜间相同,均为()dB。A、60B、65C、70D、75答案:C解析: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如表所示。52.(2017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TSP、PM10、PM2.5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B、BaP、氟化物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C、NO2、NOx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D、CO、O3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答案:D解析:5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的二级评价范围为()。A、大于20km2B、小于6km2C、6~20km2D、20km2答案:C解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的评价范围如表所示。54.若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则该水域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应为()。A、最高功能类別对应的标准值B、最低功能类別对应的标准值C、任意功能类别的标准值D、最高、最低功能类别标准值的平均值答案:A解析:对应地表水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5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预测给出预测点处噪声贡献值与现状噪声值的差值B、应预测高层噪声敏感建筑各楼层所受的噪声影响C、应预测给出满足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的距离D、应按预测值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的内容是:预测各预测点的贡献值、预测值、预测值与现状噪声值的差值,预测高层建筑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所受的噪声影响。按贡献值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分析敏感目标所受噪声影响的程度,确定噪声影响的范围,并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给出满足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的距离。56.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应同时测量最大声级B、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10min的等效声级C、测量固定设备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时,被测房间应处于关窗状态D、噪声敏感建筑物受户外社会生活噪声影响,且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测点所在房间应处于关窗状态答案:C解析:AB两项,《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有关测量时段的规定指出,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测量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CD两项,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的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57.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1天,于5℃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天。A、2B、3C、5D、7答案:D解析: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1天,于5℃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7天。58.监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一般执行()。A、《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B、《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C、《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答案:B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护人体健康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风险管制。59.下列与噪声有关的术语叙述不正确的是()。A、背景值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B、贡献值指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C、预测值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响度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D、边界噪声评价量指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如下:①背景值是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②贡献值是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③预测值是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④边界噪声评价量,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60.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包括()。A、环境监测方案和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B、环境预测方案和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C、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和定期信息公开D、环境评价方案和环境预测方案等制度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和定期信息公开等。6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位于河口的某建设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须进行水质调查的时期是()。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平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答案:D解析:根据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不同评价等级时各类水域的水质调查时期见题9解表。由表可知,位于河口的某建设项目,当其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时,须进行水质调查的时期是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6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控制指标的是()。A、COB、NOxC、TSPD、Pb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的控制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BCD三项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浓度限值的控制指标。63.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于《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进行鉴别的是()。A、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B、放射性废物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D、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答案:B解析:《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鉴别;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也不适用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64.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A、地震B、泥石流C、火灾D、洪水答案:D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6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是()之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且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A、1996年1月1日;制定B、1996年1月1日;批准C、1997年1月1日;制定D、1997年1月1日;批准答案:D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分为两个时间段,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包括现有企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执行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般情况下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立的污染源,应按补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6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A、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B、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C、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D、补充监测答案:A解析: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作为项目所在区域是否为达标区的判断依据。6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低于()。A、10mB、15mC、20mD、25m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68.某拟建项目对河口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定为一级,一般情况下该河口水质调查时期应为一个潮汐年的()。A、丰水期和平水期B、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答案:D解析: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时期与水期(潮期)的划分相对应。河流、河口、湖泊与水库一般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划分;海湾按大潮期和小潮期划。一级评价最为严格,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这三个阶段都要调查。69.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树皮为燃料的锅炉,其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参照执行()。A、燃气锅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燃轻柴油锅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C、燃煤锅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D、燃重油锅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答案:C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适用于以燃煤、燃油和燃气为燃料的单台出力45.5MW(65t/h)及以下蒸汽锅炉、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各种容量的层燃炉、抛煤机炉。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执行。70.某矿区附近分布有大片水稻田,该稻田土壤应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级标准限值A、一B、二C、三D、四答案:B解析: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包括:①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②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③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7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般的公路建设项目,其两侧()m满足噪声环境影响一级评价的范围要求。A、100B、200C、300D、400答案:B解析: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有: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72.下列废气排放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储油库油气B、金属熔化炉废气C、尿素干燥塔废气D、生活垃圾焚烧炉废气答案:D解析: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A项,执行《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BC两项,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D项,生活垃圾焚烧炉废气没有相对应的行业性排放标准,故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3.与渤海水域相连的某地表水河口段水域环境功能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该河口段应采用的水质现状评价标准是()。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海水水质标准C、渔业水质标准D、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答案:A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其中: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②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③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进行管理;④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进行管理。与渤海水域相连的某地表水河口段水域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可知,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等其他卫生机构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为报告表Ⅳ类。75.某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等级符合一级评价要求,其评价范围为()。A、机场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B、机场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C、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D、机场中心200m半径的圆内答案:C解析: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的确定:①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②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③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76.以下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适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A、煤粉发电锅炉B、单台出力为24MW的燃油发电锅炉C、单台出力为100MW的燃油发电锅炉D、单台出力为100MW的燃煤发电锅炉答案:B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适用于以燃煤、燃油和燃气为燃料的单台出力45.5MW(65t/h)及以下蒸汽锅炉、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各种容量的层燃炉、抛煤机炉。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燃料的锅炉。77.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分为()。A、Ⅰ级场和Ⅱ级场B、Ⅰ类场和Ⅱ类场C、1类场和2类场D、Ⅰ类场、Ⅱ类场、Ⅲ类场答案:B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为两类,相应的贮存、处置场也分为两类,Ⅰ类场适用于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和处置;Ⅱ类场适用于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和处置。78.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不符合入炉废物要求的是()。A、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B、由生活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C、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出物D、食品加工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答案:A解析: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不得在生活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置的废物:①危险废物;②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79.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基础防渗层中,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与设计要求的是()。A、渗透系数≤10-7cm/s、厚度1m的黏土层B、渗透系数≤10-7cm/s、厚度2m的黏土层C、渗透系数≤10-10cm/s、厚度1mm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D、渗透系数≤10-10cm/s、厚度2mm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答案:C解析: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基础必须防渗,+考生笔记分享用软件考,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等要求。80.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燃气锅炉要求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是()。A、颗粒物B、二氧化硫C、烟气黑度D、汞及其化合物答案:D解析: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均未要求控制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只需控制颗粒物、二氧化硫、烟气黑度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燃煤锅炉需控制颗粒物、二氧化硫、烟气黑度、氮氧化物以及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81.(2018年)某企业有两根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一根高20m,另一根高30m,距离小于两者几何高度之和,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的等效排气筒高度为()。A、AB、BC、CD、D答案:C解析: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两根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距离小于两者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排量叠加,高度为均方根,即h=√(20^2+30^2)/√2m8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其环境现状调查区内河流的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其水质现状调查的时期应包括()。[2009年真题]A、丰水期B、枯水期、丰水期C、枯水期、平水期D、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答案:B解析:根据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评价时期有表确定,因此本题中水质现状调查的时期应包括枯水期、丰水期。83.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80m的敏感目标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路中心线两侧()范围内。A、35±5mB、200mC、260mD、280m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限值分别为60dB(A)、50dB(A)。题目中给出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所以应将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扩大到高速路中心线两侧260m范围内。8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可不包括()A、规划分析B、公众参与C、环境经济损益分析D、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包括:①总则;②规划分析;③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⑥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⑦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⑧环境影响跟踪评价;⑨公众参与;⑩评价结论;?附必要的表征规划发展目标、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以及表征规划涉及的资源与环境的图、表和文件,给出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监测点位分布等图件。85.在下列场所中,其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A、学校B、医院C、商场D、养老院答案:C解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C项商场不属于这几类中的任何一类。86.某地下水水样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检测浓度为0.001mg/L,苯并芘浓度0.002μg/L,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标准值见下表),判定该地下水质量类别为()A、Ⅰ类B、Ⅱ类C、Ⅱ类D、Ⅳ类答案:A解析:地下水质量单指标评价,按指标值所在的限值范围确定地下水质量类别,指标限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示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限值均为0.001mg/L,若质量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题中,苯并芘浓度和苯酚浓度分别为0.001mg/L和0.002μg/L,按照从优不从劣的原则,该水体类别判定应为Ⅰ类。87.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A、二类B、3类C、Ⅲ级D、3级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不同功能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实现对不同保护对象进行分区保护而制定的。一类区以保护自然生态及公众福利为主要对象,二类区以保护人体健康为主要对象。88.某新建项目经判定需要预测二次污染物PM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其预测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应覆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B、应覆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C、应覆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的区域D、应覆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的区域答案:D解析:8.3预测范围8.3.1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并覆盖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8.3.2对于经判定需预测二次污染物的项目,预测范围应覆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的区域。8.3.3对于评价范围内包含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的,预测范围应覆盖项目对一类区最大环境影响。8.3.4预测范围一般以项目厂址为中心,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89.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监测计划的内容是()。A、孔深B、监测项目C、监测频率D、监测目的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监测计划应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特点设置跟踪监测点,跟踪监测点应明确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给出点位、坐标、井深、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因子及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90.某种经筛选后选定的污染因子在A地的浓度预测值为0.15mg/m3,对应的质量标准值是0.30mg/m3,则其评价指数为()。A、0.5B、0.6C、0.8D、2答案:A解析: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Pi=Ci/C0i×100%。式中,Pi表示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表示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表示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本题中,污染因子的评价指数为:Pi=Ci/C0i×100%=0.15/0.30×100%=0.5。91.关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设计B、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环境影响评价C、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经处理后填埋的污染控制D、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泥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答案:C解析:《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入炉废物要求、运行要求、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掺杂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窑炉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本标准执行。92.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公众意见调查B、污染源监测C、区域生态特点调查D、环境保护措施调查答案:C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详细核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初步设计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运行情况、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有关要求的执行情况。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①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②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③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④公众意见调查。93.下列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说法错误的是()。A、应拟定跟踪评价方案,对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管理要求,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产生的实际资源、环境、生态影响进行跟踪监测B、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C、为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D、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评价的时段、主要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答案:B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内容包括:①对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在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拟定跟踪评价方案,对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管理要求,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产生的实际资源、环境、生态影响进行跟踪监测。②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资料和评价结果应能够为规划的调整及下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同时为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③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评价的时段、主要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9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推荐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中型车的总质量(GVM)为()。A、1.5t<GVM≤2.8tB、2.8t<GVM≤3.5tC、3.5t<GVM≤12tD、12t<GVM≤25t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附录A第A.2.1条第A.2.1.1款规定,车型分类(大、中、小型车)方法见下表。表注:M1,M2,M3,N1,N2,N3和(GB1495)规定方法一致。摩托车、拖拉机等应另外归类。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确定。A、景观B、生物量C、生态完整性D、植被覆盖率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第4.3条描述,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9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不包括()。A、规划研究B、规划分析C、规划方案综合论证D、公众参与答案:A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包括:①规划分析;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④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⑤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⑦环境影响跟踪评价;⑧公众参与。97.学校锅炉房噪声排放应执行的标准是()。[2011年真题]A、《声环境质量标准》B、《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D、《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答案:D解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98.某企业北侧无噪声敏感建筑物,南侧厂界外20m处有一村庄,企业厂界处建有2.6m高围墙。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厂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B、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C、南、北侧厂界测点均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1.2m以上D、南、北侧厂界测点均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答案:B解析:测点位置的确定:①测点布设。根据工业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在工业企业厂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②测点位置一般规定。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位置;③测点位置其他规定。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由题干知,南侧有噪声敏感物且有高围墙,所以应选B项。9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某公路工程需进行生态影响3级评价,其生态现状评价中生态制图必须配有的基本图件是()。[2009年真题]A、植被现状图B、土壤侵蚀分布现状图C、工程平纵断面图D、土地利用现状图答案:D解析:根据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基本图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反映项目特点的图件、反映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影响预测的图件和反映保护措施的图件。生态影响三级评价所需的基本图件有:①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②工程平面图;③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④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100.以下固体废物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A、废有机溶剂B、铬选矿场的矿砂C、变电站的废变压器油D、汽车制造厂的漆渣答案:B解析:《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适用于所有的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ACD三项均属于危险废物的贮存。10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投入不包括下列()费用。A、环保设施的建设B、直接为建设项目服务的环境管理C、相关环保科研D、环保罚金答案:D解析:环境保护投入应包括为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利环境影响而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建设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直接为建设项目服务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费用以及相关科研费用。10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某省新建电子企业排放一种无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征污染物,该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优先采用()。A、地方标准B、国际通用标准C、欧盟标准D、某跨国企业标准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是指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包括:①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③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103.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准超过60dB的标准值适用的区域是()。A、工业区B、居住、文教区和乡村居住环境C、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区D、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答案:B解析: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见表。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故本题中功能区环境夜间噪声限值为45dB(A),一类功能区满足条件。一类功能区包括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104.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于排气筒中连续性排放的废气,如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样,应至少采集()个样品,计平均值。[2007年真题]A、2B、3C、4D、5答案:C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第8.2.1条规定,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10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A、生物群落B、生态系统C、生态环境D、生态景观答案:B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①全程互动原则;②一致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层次性原则;⑤科学性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是指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106.(2017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包括()。A、区域污染源调查B、环境保护目标调查C、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