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教师版)_第1页
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教师版)_第2页
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教师版)_第3页
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教师版)_第4页
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16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C.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3.毛泽东在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充满自豪地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自己解决,自己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丝毫干涉。”材料表明新中国是一个A.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4.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④召开了政协会议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5.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是指A.日本和朝鲜 B.美国和朝鲜 C.美国和韩国 D.美国和越南6.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9.“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段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加速了农村城镇化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0.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11.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1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B.大力发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向工业化转变1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A.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C.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村供销合作社C.农村人民公社D.联产承包小组15.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B.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16.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这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虽然如此,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社建立B.人民政府调整工商业C.手工业生产合作D.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17.下表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其中1962—1965年的变化是由于()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的召开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八字方针的实施18.民族精神是支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说明()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C.党中央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 D.社会对学术真理热情空前高涨20.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2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22.“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这里的“它”指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特别行政区C.设立浦东开发区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3.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帮助该小组再设计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的标题是()A.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B.思想解放的历程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4.习近平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不断努力B.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D.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25.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重点发展工业D.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指导理论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生产总值中只占35.5%。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做了什么决定?(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一五”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一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3)“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2)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3)该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8.时代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近代雪耻】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和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1)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是哪次战争?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洗雪了中国百年的民族耻辱?哪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强国富民】“锅里有的,碗里才有,国家好,大家才会真正好”,华盛顿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梦是海内外华人对强国富民的百年夙愿。(2)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谁?【当代开放】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3)对比上述A、B两段文字,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现代崛起】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4)“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材料二:我国某县1980—1982粮食产量统计材料三:邓小平题词(1)材料一中会议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3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倾听历史声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见证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材料四: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2021北京四十三中初二(下)期中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由此可见,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故A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故B不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国民经济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与会代表的工作指的是为创建新中国作准备。2.【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推行,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政协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C排除。故选择D。3.【答案】B【解析】【详解】“自己解决,自己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丝毫干涉”体现出新中国的独立自主性,故B正确;材料体现出的是独立自主,不是当家作主,排除A;此时尚未开始进行消灭地主阶级,排除C;刚成立的新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D。故选B。4.【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也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C排除;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核心问题是成立新中国,④错误,AD排除。故选B。5.【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同抗击美国侵略军。故选B。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民族威望,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国,维护了中朝两国的民族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在全国展开,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一届政协会议上颁布,与题意无关;C项是在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令,不符合题意;D项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选项B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了统一,排除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排除C;镇压反革命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排除D。故选B。9.【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都是土地改革的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属于政治方面的意义,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和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土地改革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是材料强调的政治方面的作用。1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推毀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选B;ACD都是土地革命的意义,但不是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分析的,排除。11.【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为新中国即将到来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C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A排除;祖国至今尚未实现统一,B排除;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D排除。故选C。1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显示的数字可知,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B。13.【答案】D【解析】【详解】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A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B排除;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是在新中国成立前,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14.【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从1953年开始,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故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符合题意。农村供销合作社明显错误,农村人民公社开始出现是1958年,联产承包小组开始出现是1978年。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目的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适应工业化要求。选项B符合题意;1953年抗美援朝已经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据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这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虽然如此,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所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农业合作社建立、人民政府调整工商业、手工业生产合作,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7.【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冬党中央面对国民经济出现的困难,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D正确;ABC均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重大事件,排除。故选D。18.【答案】C【解析】【详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都是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故C符合题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改革开放有关,排除A;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与抗美援朝有关,排除B;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D。故选C。19.【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思想解放的渴望,A正确;材料与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无关,B排除;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该文章不属于学术问题,D排除。故选A。20.【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发生了题文材料的变化。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2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种购物票证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新时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是从1949年到1956年,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A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决策,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B选项错误。22.【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对外开放、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可知,此内容与设立经济特区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资企业、华侨、港澳同胞来深圳投资、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人才,增加就业,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故A符合题意;设立特别行政区、设立浦东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对外开放、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是解题的关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四个经济特区。2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应是1978-2008年,重返联合国发生在1971年,A不符合题意;在题干所给的几个栏目中,同层次的栏目缺乏思想文化的内容,思想解放的历程符合题意;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属于“开放格局的形成”栏目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在2010年,时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4.【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可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不断努力。A符合题意;BCD项均不能从题干推论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5.【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阶级斗争为纲属于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与两条道路都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坚持重点发展工业属于一五计划的特点,与两条道路都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指导理论,对中国革命或建设意义重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26.【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东北。(3)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实行一五计划的决定,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2)根据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一五”计划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3)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实行的一五计划。27.【答案】(1)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解析】【详解】(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8.【答案】(1)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2)邓小平。(3)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侧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4)努力学习,增强才干,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国百年的民族耻辱;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2)依据所学可知,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邓小平。(3)依据材料信息“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可以看出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分析材料的“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借鉴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等。29.【答案】(1)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开端。(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大发展。(3)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4)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极其深远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此可知,材料一中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改革开放。其意义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