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成考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成考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成考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成考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成考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成考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口头遗嘱()。A.有效B.部分有效C.无效D.可撤销

2.物权在性质上应当是()。

A.支配权B.请求权C.抗辩权D.债券

3.王某与李某订立买卖合同,欲将王某的彩电转让给李某,但未交付。后王某又与陈某订立买卖合同,并交付了彩电。此时取得彩电的所有权的是()。

A.王某B.李某C.陈某D.李某和陈某协商决定

4.上海甲公司与深圳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书面合同,甲公司签字、盖章后邮寄给乙公司签字、盖章。则该合同成立的时间是()。

A.甲乙公司达成合意时B.甲公司签字、盖章时C.乙公司收到甲公司签字、盖章的合同时D.乙公司签字、盖章时

5.下列选项中,存在不当得利的是()。

A.甲的侄女给甲100元生活费

B.乙主动代丙向甲清偿欠款100元

C.售货员因疏忽少收甲100元购物款

D.乙欠甲i00元,但已过了诉讼时效,乙不知已过时效而向甲清偿

6.依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属于()。A.A.原作品作者B.演绎作品作者C.演绎作品作者和原作品作者共有D.视具体情况而定

7.

2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用于抵押的是()

8.甲因业务需要,以其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处公寓(价值210万元)作抵押,分别从乙银行和丙银行各贷款100万元。甲与乙银行于6月5日签订了抵押合同,6月10日办理了抵押登记;与丙银行于6月8日签订了抵押合同,同日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因甲无力还款,乙银行、丙银行行使抵押权,对甲的公寓依法拍卖,只得价款150万元,对拍卖款应()。A.A.乙75万元、丙75万元

B.乙100万元、丙50万元

C.丙100万元、乙50万元

D.丙80万元、乙70万元

9.在简单之债的情况下,如债的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无法履行时,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债的不完全履行B.债的适当履行C.债的履行不能D.债的不履行

10.下列协议中,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是()。

A.收养协议B.委托协议C.商标权转让协议D.肖像使用许可协议

11.

8

依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效期为()

12.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A.可以免除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B.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C.由双方平均分担损失

D.可以免除或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13.在债务尚未清偿、遗产已经分割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应当先由()。A.遗嘱继承人用所得的遗产清偿

B.法定继承人用所得的遗产清偿

C.受遗赠人用所得的遗产清偿

D.受遗赠人和遗嘱继承人用所得的遗产清偿

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

A.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由其亲属或朋友代管

B.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由其继承人继承

C.被宣告失踪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动解除

D.被宣告失踪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15.某甲与某乙素有积怨,为使甲不能调至上级单位,在组织部门考察时,某乙到处散布某甲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致使某甲精神受到很大打击。某乙的行为侵犯了某甲的()。

A.荣誉权B.名誉权C.隐私权D.生命健康权

16.

4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属()

17.没有公证遗嘱的数份遗嘱中,如果内容相抵触的,以()。

A.自书遗嘱为准B.代书遗嘱为准C.录音遗嘱为准D.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18.16周岁的小王靠父母留下的500万元遗产生活,这笔钱由其监护人管理。小王每月的生活费超过当地职工月均工资的数倍。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小王属于()。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9.下列民事权利中,均属于人格权的是()。

A.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B.姓名权、肖像权、监护权C.配偶权、名称权、肖像权D.亲权、荣誉权、生命健康权

20.下列能够产生违约责任的是()

A.履行自始客观不能B.履行主观不能C.因情势变更而迟延履行D.因行使不安抗辩权而拒绝履行二、案例分析题(20题)21.牛强是某医院医生,1998年经人介绍与杨兰认识。因牛强家贫,而杨家又只有杨兰这一个女儿,故两家决定招牛强为上门女婿,但条件是将来两人的小孩随母姓。婚后两人感情很好。2001年,杨兰产下一子,取名杨小鹏。渐渐地,牛对自己在杨家的地位感到不满,尤其是对孩子随了母姓这件事不舒服。2002年,他没有与杨兰商量,就到派出所把孩子的名字改成牛小鹏。杨兰得知后,觉得牛不同自己商量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是不尊重自己,觉得委屈。杨兰父亲得知后更是气愤,要求将孩子的名字再改过来。

(1)两家决定招牛强为上门女婿时,以将来两人所生孩子随母姓为条件,是否正确?

(2)牛私自跑到派出所更改孩子的姓名,是否正确?

22.李某与A、B、C三人合伙开办了一个合伙企业。由李某、A、B各出资2万元,C提供技术入伙,与李某、A、B平均分配盈余。四人办理了有关手续并租赁了房屋,但并未订立书面协议。经营中状况恶化,合伙组织曾向王某借款2万元,用于周转。半年后,A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份额转让给D,李某和B同意,但C不同意,并表示愿意受让A转让的那部分财产份额。因多数合伙人同意D成为新的合伙人,C于是提出退伙,李某、A、B表示同意,故C退出合伙,D加入。C退伙后半年,合伙组织散伙,又负新债6万元。根据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与A、B、C的合伙关系是否成立?为什么?(2)C可否作为合伙人?为什么?(3)A转让财产份额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4)C是否可以退伙?为什么?(5)若企业解散后,债权人王某要求C偿还2万元债务,C有无偿还债务的义务?为什么?对该债务,D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6)C退伙后,合伙组织另外所负6万元的债务应由谁负担?

23.贺某夫妻带着儿子贺加其到华美照相馆照周岁纪念相。摄影师于某见贺加其活泼可爱,便私自多放大了几张,在征得贺某同意后将其中一张摆放在自己的橱窗内,以招揽顾客。其余的几张保留了下来。后来,于某的朋友洪某见到该照片,称其所在的印刷厂正在制作儿童挂历,就要求于某给他一张。印刷厂以700元价格从洪某处买到照片并制作投产。贺某在买挂历的过程中,发现儿子的大头像也在其中,非常气愤,找到印刷厂问明来源后,即以于某和印刷厂为被告起诉到法院,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2000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于某要求追加洪某为被告。法院经调查,认定上述事实属实。问:

(1)本案中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说明理由。

(2)法院应怎样判决?

24.甲公司将价值为20万元的10台笔记本电脑存放在乙仓库,约定存放期为3个月,保管费为1万元。存放3个月后,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要求仓库允许其先将10台电脑提走,一周内即付清保管费。乙仓库不同意,并将10台电脑全部扣留。半个月后,该仓库遭雷击失火,10台电脑全部烧毁。甲公司无法向用户交货,经法院判决支付给用户违约金4万元。问:(1)乙仓库扣留全部10台电脑的行为是否正当?为什么?(2)乙仓库对甲公司的损失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5.2004年3月,张某、高某、刘某、段某、王某5人协议组成“五兴石碴厂”,共同经营、利润平分、债务均摊。在领取营业执照时,因故未写王某的姓名。张某任厂长,高某任会计,刘某任保管兼发料,段某、王某任业务员负责联系业务。同年4月至7月间,该厂购买吴某开办的“吴记石碴厂”石碴600立方,每立方l0元钱,共计6000元整,当时未付款。8月初,经张某手一次付给吴1500元,9月初经高某手付给吴2000元。9月底,“五兴石碴厂”因内部矛盾,出现亏损,张、高2人要求退股,经5人协商达成协议:2004年3月至9月30日的账目结清,盈亏5个人平分;9月30日后张、高退股,与盈亏无关。但在张、高交接手续过程中,5人因账目不清发生纠纷,所欠吴某2500元钱也因亏损无钱一直没有偿还。吴某多次讨要均未得,遂于2005年5月10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审理过程中,张、高提出自己已退伙,没有清偿责任。王某则提出,营业执照中无自己的名字,自己未入伙,只是帮工,与2500元债务无关。问:

本案中的债务人是谁?如何处理这一债务纠纷?理由是什么?

26.著名学者甲在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赠送给好友乙。该手稿扉页上题有“吾将不久于人世,谨以此绝笔赠吾至友,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乙依遗嘱秘藏之。2000年乙病故,其继承人丙获得该手稿。2003年丙将该手稿借于学者丁,供其研究甲的生平时参考。丙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手稿不得公之于世”,丁应允。2005年,丁在征得丙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400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问:

(1)甲死亡后,其手稿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由谁享有?其手稿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谁享有?该手稿的所有权由谁享有?

(2)丁是否享有该手稿著作权中的使用权?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是否属于发表行为?丁刊印手稿得到了丙的同意.,其刊印行为是否合法?

(3)丙将手稿出借与丁,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为什么?

(4)丙有无决定该手稿是否发表的权利?为什么?

27.李天志与妻子朱兰、女儿李梅(11周岁)一家三口住在贫困山村。为脱贫致富,1998年12月李天志分别向邻村人刘江、信用社和复员军人张海各借款1万元,分别写下1万元欠条3张,共计3万元,购买邻村一台旧卡车开始货运业务。1999年1月,在尚未办理各项车辆运输保险的情况下,李天志冒着雪天路滑的危险为村民刘江运货进城,不幸坠人山谷,车毁货损人亡。朱兰得知后,痛不欲生,当晚上吊自杀,留下孤儿李梅。村委会在全权处理李、朱丧事并清查其财产债务后,会同乡民政干部组织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参加人有村委会和乡民政干部、邻村村长、信用社负责人、刘江、张海、李梅和李梅的堂叔李天容。会议形成了一个书面协议,内容是:①朱兰名下存款2000元清偿刘江的货损;②瓦房1间及农具、家庭生活用品约价值1万元,由张海负责处理,折抵其借款1万元;③丧葬费1000元由村委会承担;④欠信用社和邻村人的2万元由李梅在年满18周岁以后5年内还清,但不计利息;⑤李梅今后由其堂叔李天容抚养。参会人员分别签字盖章,李梅也签字同意并加按手印。但李天容虽同意抚养李梅,却提出自己家境过于贫困,难以保证李梅的学习和生活,建议在财产上有所照顾。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协议涉及哪些方面的法律问题?(2)你认为本案依法应如何处理?

28.著名学者甲在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赠送给好友乙。该手稿扉页上题有“吾将不久于人世,谨以此绝笔赠吾至友,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乙依遗嘱秘藏之。2000年乙病故,其继承人丙获得该手稿。2003年丙将该手稿借于学者丁,供其研究甲的生平时参考。丙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手稿不得公之于世”,丁应允。2005年,丁在征得丙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400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问:

(1)甲死亡后,其手稿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由谁享有?其手稿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谁享有?该手稿的所有权由谁享有?

(2)丁是否享有该手稿著作权中的使用权?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是否属于发表行为?丁刊印手稿得到了丙的同意.,其刊印行为是否合法?

(3)丙将手稿出借与丁,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为什么?

(4)丙有无决定该手稿是否发表的权利?为什么?

29.甲与妻子乙以及儿子丙一家3口出门旅游。途中不幸飞机失事,3人身亡。经清理,夫妻俩共有财产50万元,另外有一套登记为乙所有的住房。这套住房是乙7年前尚未结婚时继承父母的遗产,现在乙的弟弟提出要回房子的要求,甲的父母不同意,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问:(1)如何确认3人死亡的先后次序?(2)如何确认甲和乙的遗产范围?(3)甲、乙、丙的遗产最终归谁继承?为什么?

30.甲有祖传珍贵字画一幅,乙、丙均欲购买。甲先与乙达成协议,以5万元的价格出售,双方约定次日交付货物。丙知晓后,当晚即携款至甲处,欲以6万元价格购买。

甲欣然应允,并立即交货付款。次日,乙要求甲交付字画不得而发生纠纷。问:

(1)字画归谁所有?为什么?

(2)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31.一天早晨,刘莉将自家的一只黑贝犬,带上犬链,牵到楼门准备遛早,遇上邻居张老太太。张老太太见该犬很可爱,便驻足观赏,谁料这只犬一时兴起,竞扑向张老太太,张老太太在躲闪时不慎摔倒在地,致使右手腕克雷式骨折,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治疗共支出医疗费等人民币1.2万元。张老太太请求刘莉赔偿因此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刘莉认为,当时狗虽然有扑向的动作,但并没有碰到张老太太,而张老太太是自己不小心摔伤的,因此,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问:(1)张老太太为躲闪扑向自己的狗所受到的伤害是否构成侵权的民事责任?为什么?(2)刘莉应否承担张老太太的医疗费等经济损失?为什么?

32.某照相器材商店购进一批新型相机,每部定价为2998元。售货员在制作标价牌时,误将2998元标为1998元。某日,顾客A入店,发现在别处卖近3000元的相机在这里只卖1998元,遂买了两部。事后,当售货员再次去库房取货时,才发现每部少收了1000元。商店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A,要求其退货或补足差价。A称.自己买回两部相机是付了钱的,买卖已成交,岂有退货之理;再说,其中一部相机已以2600元卖给了同事B,还要看B是否愿意退货。商店按A所指找到B,B也拒绝了商店的要求。商店遂以A、B为被告诉到法院,要求二人退货或补足差价。试分析:

(1)商店与A之间民事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如何?

(2)商店对A、B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33.甲向乙购买一批钢材,已支付价款,约定1个月后,由甲到乙所在地提货。1个月后,乙向甲提出交货,甲以其库存钢材积压不再需要该批钢材为由拒绝提货,并要求乙返还已付购买钢材的价款。乙拒绝,甲诉至法院。问:

本案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

34.某甲是一位养牛专业户,一日某甲的一头奶牛生了重病,医治数日未有好转,某甲害怕该牛的病有传染性,一旦传染给其他的牛,损失将会很惨重,因此某甲便将该牛抛弃在野外。某乙卖完牛回家途经此地时,发现了该病牛。某乙将该牛拉回自家中,经过精心喂养和医治,此牛病愈且成为了一头高产奶牛。事后,某甲听说此事,要求某乙将牛还给他,他愿如数支付某乙喂养该牛期间的合理费用,某乙回应,给出什么样的条件也坚决不答应返还该牛。问:

(1)某甲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2)某乙的态度是否合法?为什么?

35.甲纺织厂有一批存货急需处理,号召全厂人员出去推销,并言明:凡推销出去者,按销出货物合同总额的百分比给奖金。宋明是甲厂的销售经理,某天无意中得知其妻弟肖飞所在乙市工艺品公司需纺织用品,遂取出加盖单位公章的合同书与肖飞签订了价值3万元购销合同,肖飞也在合同上加盖了工艺品公司的公章。肖飞回公司向经理报告后预付了全部货款,并提走了一半货物。后发现该纺织产品不符合本公司所需款式要求,遂提出拒绝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甲厂返还余款。此时肖飞因公司不景气已辞职。工艺品公司将甲厂起诉到法院要求还款,并声称肖飞未经授权,所为行为为无权代理,另称因肖飞与宋明有亲属关系,此代理行为为双方代理行为,应判其无效。甲厂反诉:肖飞的行为属代理行为,肖飞是为了工艺品公司的利益才与甲厂签约的,合同真实有效,不能撤销。问:

肖飞的行为是否属于无权代理?是否是双方代理?

36.吴某是某大学后勤处处长,李某是个体运输专业户且与吴某是同乡。2012年5月,李某找到吴某,要吴某设法给自己弄辆卡车跑运输。吴某收下了李某送给他的两条玉溪香烟、四瓶茅台酒和3000元现金,答应为他想办法。后吴某把学校新配备的一辆东风牌大卡车以后勤处的名义从车队调出,交给李某使用,并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汽车租赁合同,租期1年,月租500元,后勤处不负责该车租赁期间的一切费用。李某一次性支付了6000元租金,将汽车开走。1年后,当李某把车还给学校时,汽车已严重损坏,无法继续使用。原因是李某过度用车,并且不对车的小毛病维修,也不保养。此时,吴某已调离学校,接替他的处长要李某赔偿,李某拿出合同,拒绝赔偿。双方争执不下,诉诸法院。问:

吴某以后勤处长的名义与李某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37.村民某甲因养殖需要资金20万元,向某乙借款10万元,以自己的一套价值10万元的音响设备作抵押,双方立有抵押字据但未办理登记。某甲又向某丙借款10万元,以该音响设备质押,双方立有质押字据,并将音响设备交付某丙占有。后因不可抗力,某甲严重亏损,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某乙和某丙将其诉至法院,法院查证上述事实后又查明:某丙在占有音响设备期间,不慎将该设备损坏,送某丁修理,某丙无力交付某丁修理费1万元,该设备现已被某丁留置。问:(1)某甲和某乙之间的抵押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2)某甲和某丙之间的质押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3)某丙和某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38.某甲是一位十分受观众喜爱的著名小品演员,某演出公司欲以某甲的出演来提高晚会的知名度和门票收益。因此该演出公司与某甲签订合同,约定于新年晚会上由某甲出演小品节目,演出结束后支付全部演出酬金。晚会当天,由于当地雾气较重,航班停飞,某甲无法按计划赶赴晚会。于是,某甲便委托其徒弟某乙代为其出演。问:

(1)某甲能否委托其徒弟某乙代其演出?为什么?

(2)其徒弟某乙的行为是否属于无权代理?为什么?39.著名学者甲于1976年被迫害致死,甲在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赠送给好友乙。该手稿扉页上题有“吾将不久于人世,谨以此绝笔赠吾至友,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乙依遗嘱秘藏之。1999年乙病故,其继承人丙获得该手稿。2002年丙将该手稿借于学者丁,供其研究甲的生平时参考。丙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手稿不得公之于世”,丁应允。2004年,丁在征得甲的继承人戊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400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请问:(1)甲死亡后,其手稿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由谁享有?其手稿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谁享有?该手稿的所有权由谁享有?(2)丁是否享有该手稿著作权中的使用权?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是否属于发表行为?丁刊印手稿得到了戊的同意,其刊印行为是否合法?(3)丙将手稿出借与丁,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为什么?(4)戊有无决定该手稿是否发表的权利?为什么?40.村民某甲因养殖需要资金20万元,向某乙借款10万元,以自己的一套价值10万元的音响设备作抵押,双方立有抵押字据但未办理登记。某甲又向某丙借款10万元,以该音响设备质押,双方立有质押字据,并将音响设备交付某丙占有。后因不可抗力,某甲严重亏损,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某乙和某丙将其诉至法院,法院查证上述事实后又查明:某丙在占有音响设备期间,不慎将该设备损坏,送某丁修理,某丙无力交付某丁修理费1万元,该设备现已被某丁留置。

问:(1)某甲和某乙之间的抵押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2)某甲和某丙之间的质押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3)某丙和某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三、简答题(10题)41.简答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规定。

42.简答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43.简述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44.简述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45.简述保证及其方式。46.简述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

47.简述债的种类。

48.简述宣告死亡的要件和法律后果。

49.简述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

50.简述物权变动的原因。

四、主观题(10题)51.黎某从杭州买回一件蓝色真丝连衣裙,价值250元。黎某的男朋友白某见后,觉得颜色有些单调。这位青年画家决定在连衣裙的前襟上绘几朵白玉兰花。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白某将白玉兰绘制完毕,准备骑自行车给黎某送连衣裙。连衣裙就夹在自行车后座上。途经夜市时,白某下车吃了些东西,待来到黎某家门口时,他发现夹在后座上的连衣裙已丢失,白某急忙顺原路往回找,未找到。

事隔两个月,黎某与白某偶然发现,那件与众不同的连衣裙穿在一位姓张的小姐身上。从张小姐那儿,他们了解到:这件连衣裙是张小姐不久前以260元的价格,从同事王小姐手中买来的。当时,王小姐声称,连衣裙是托别人代买的,自己穿上不合体,因此才卖掉。于是黎某与白某找到了这位王小姐。在白某的再三追问下,王小姐不得不承认,连衣裙是两个月前拾得的。黎某掌握情况后,就要求张小姐返还连衣裙。张小姐则说连衣裙是自己花钱买的,并且当时并不知道连衣裙是王小姐拾来的,拒绝返还。于是,黎某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返还连衣裙。

请问:(1)谁有权取得该连衣裙?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52.论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53.论他物权和自物权的联系与区别。

54.甲培训中心急需一批电脑,遂同时向A、B两家电脑公司发函:“我中心急需x型号电脑100台,如果公司有货,速来电,并请告知价格。”A公司收到甲函电后,回函告知有货,并报上电脑价格。A公司在发函的同时,给甲送去了100台电脑。在该批电脑送到甲之前,甲得知B公司电脑质量好且价格合理,因此向B公司发函:“我中心愿意购买贵公司100台x型号电脑,盼速发货,运费由我中心负担。”第二天,A公司的100台电脑送到。甲告诉A公司。其已决定购买B公司的电脑。A公司以甲拒收货物构成违约为由诉至法院。

问:(1)甲同时向两家电脑公司发出的函电是否构成要约?为什么?

(2)甲拒收A公司电脑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

55.1996年10月6日,杨树清从县良种场以每头800元的价格购得8头奶牛和部分越冬饲草。同羁,杨树清又与同村周振华达成购买饲草的口头协议。协议商定,杨树清以每公斤2角的价格,共计800元人民币购买周振华的饲草4000公斤,约定于1997年2月10日交钱交货。1997年1月1日,杨树清之子燃放鞭炮,不慎将自家饲草烧光,杨树清便找到周振华要求提前交付购买的饲草。周振犟称“饲草可以按去年的价格,但我现在要牛不要钱,购买4000公斤饲草所需要的800元钱要用两安良种奶牛来折抵。”杨树清迫于大雪封山,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被迫同意将两头良种奶牛折抵,1000公斤饲草。但第二天,杨树清又找到周振华,表示愿以1500元的价格买回两头奶牛,周振华则称“买卖既做,决无反悔之理”,坚持不同意,杨树清只得起诉于人民法院,要求返还两头奶牛。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56.简要回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57.某甲是一位十分受观众喜爱的著名小品演员,某演出公司欲以某甲的出演来提高晚会的知名度和门票收益。因此该演出公司与某甲签订合同,约定于新年晚会上由某甲出演小品节目,演出结束后支付全部演出酬金。晚会当天,由于当地雾气较重,航班停飞,某甲无法按计划赶赴晚会。于是,某甲便委托其徒弟某乙代为其出演。问:(1)某甲能否委托其徒弟某乙代其演出?为什么?(2)其徒弟某乙的行为是否属于无权代理?为什么?

58.公民A、B、C订立协议,约定:三人各出资2万元共同购买汽车从事货物运输,共同管理,按出资比例分利和承担亏损。后三人依约出资买下一台卡车,由A驾驶,B、C负责装卸货物,长期为飞云公司运输货物。某日,A、B、C三人饮酒吃饭后运送货物,途中A操作失当发生车祸,致使卡车毁坏,所运价值6万元的货物全部损失。飞云公司向三人索赔时,B、C称此车祸系由A不慎驾驶所导致,因此发生的货物损失应由A承担全部赔偿责任;A辩称该车系自己同B、C三人共同购置,因车祸引起的损失应由三人共同承担,故不同意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飞云公司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A、B、C三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问:

(1)A、B、C三人系何种法律关系?理由是什么?

(2)飞云公司遭受的损失应当由谁负责赔偿?根据何在?

59.试述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60.简述合宪性解释。五、论述题(0题)61.论述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六、判断题(0题)62.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经营对外所欠债务,没有特别约定的,以夫妻共有财产清偿。()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了口头遗嘱的效力的知识点。《继承法》第17条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立口头遗嘱。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2.A

3.C根据《合同法》第133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王某与陈某订立买卖合同,并交付,所以彩电所有权属于陈某。

4.D

5.C不当得利之债是指在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情形,依据法律规定,受损人有权要求得利人返还所得到的不当利益。本题中,C项,是因售货员疏忽少收货款,因此店方受损、甲得利,且甲得利没有合法根据,所以选C项。

6.B本题考查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的作者享有。

7.D

8.C本题考查同一物上有多个抵押权时抵押权的清偿顺序问题。房屋抵押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担保法》第54条第1款规定,“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案中丙银行办理抵押登记在先,应先就150万元进行清偿,所以选C。

9.C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原因而无法履行的,是债履行不能的原因。

10.A本题属于法条记忆理解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我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据此,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上的合同仅指财产关系方面的协议,不包括身份关系的协议。本题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其他选项。

11.B

12.BB。依《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故应选B。

13.B依据我国《继承法》及《继承法意见》的相关规定,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据此可知,本题中选项B法定继承人有义务用所得遗产清偿是正确的,排除其他选项。

14.A本题是法条记忆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宣告失踪的效力。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依我国法律规定,宣告失踪导致的法律后果有两个:一是,设立财产代管人,管理失踪人的财产和代为履行财产义务。选项B、C是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而不是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不选。二是,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并不丧失民事主体资格,因此选项D的表述不正确,不选。只有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故选A。

【评注】(1)熟记法律对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的有关规定;

(2)特别应注意,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并不丧失民事主体资格,其原来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仍然继续享有,其应承担的民事义务仍须承担;

(3)注意区别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不同法律后果,不要混淆。

15.B某乙到处散布某甲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言论,不涉及乙的荣誉、生命健康和隐私,而是恶意贬损了乙的名誉。故本题中选项B是正确的,排除其他选项。

16.D

17.D本题是考查遗嘱效力的问题,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应选择选项D。

18.B本题属于基本概念辨析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自然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超出一定的范围便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民法通则》第12、13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分为两种:一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这种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这种人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本题中选项B显然是正确的,其他选项不正确。

19.A本题属于概念理解甄别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身权的分类。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身份权包括荣誉权、亲权、配偶权等。选项B中的监护权不属于人格权的内容,选项C中的配偶权属于身份权,选项D中的亲权也属于身份权,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D都不正确。

20.B

21.(1)不正确。《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因此本案中,杨家以将来所生子女必须随母姓为条件,招牛强为上门女婿,是不正确的。

(2)不正确。对未成年子女的姓名,应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本案中,牛强不与妻子协商,擅自为孩子改姓名,是不尊重杨兰的表22.(1)能够成立,因为根据《民法通则》及《民通意见》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但实际上具备了合伙成立的有效要件,并办理了有关手续的,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2)C可以作为合伙人。因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合伙人可以技术出资。(3)A的行为无效,因为其转让合伙财产份额必须经得全体合伙人的同意。(4)C可以退伙,因为其退伙时经过了当时全体合伙人的同意。(5)C有义务。因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合伙人退伙后对其原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D也负有清偿责任,因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入伙的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6)A、B、李某、D承担。

23.答案要点:(1)于某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虽然于某在自己的橱窗内使用贺加其的照片经过了贺某夫妇的同意,但其将照片赠给洪某供在挂历上使用却没有征得权利人的同意,而且其蹭与行为并无合法理由。所以,于某的行为构成侵权。

(2)法院应当判决:于某向原告赔礼道歉;洪某和印刷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收缴洪某和印刷厂的非法所得。

[解题指导](1)本小题考查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9条对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界定。

(2)本小题考查侵犯肖像权的救济问题。《民法通则》第120条对侵害公民肖像权的救济作厂规定。24.(1)乙仓库扣留全部10台电脑的行为是不当的。理由:《担保法》第85条规定,留置的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物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本案中甲公司欠乙仓库仅1万元,乙仓库留置1台电脑足矣,故乙仓库留置另外9台电脑的行为显系不当。可以说,仓库只有权留置1台电脑,另外9台电脑则无权留置。(2)乙仓库对甲公司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因为仓库只有权留置1台电脑,另外9台电脑则无权留置,对于无权占有的财产发生意外毁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相应比例的间接损失也应承担。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可分物的留置和留置物灭失、毁损的风险。依照法律规定,留置的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物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而本案中甲公司欠乙仓库仅1万元,乙仓库却留置了甲公司的全部10台电脑,这种行为是不当的,换句话说,乙仓库对甲公司另外9台电脑的占有是无权的,自然要对无权占有的财产所发生的意外毁损承担相应的责任。25.五兴石碴厂与吴记石碴厂债务纠纷一案,因张某等5人是合伙关系,所欠吴某2500元债务是合伙人的共同债务。按照《民法通则》第35条的规定,这5人对债务都有偿还责任,都是债务人,而且负连带责任。

理由:从事实来看,五兴石碴厂欠债在先,张、高两人退伙在后。两人退伙时,2500元债务已经存在。《民通意见》第53条规定:“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者未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对原合伙的债务,应当承担清偿责任;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任。”这一规定,为解决本案提供了法律依据。

26.(1)甲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仍由其自身保留;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其继承人继承;甲手稿的所有权通过赠与转移给乙丙通过继承获得手稿的所有权。(2)丁只是获得了手稿的使用权如果要获得作品的使用权必须得到甲的继承人的授权;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属于发表行为。丁的行为不合法。(3)丙将手稿出借于丁不侵犯甲的著作权。因为这是丙行使对手稿的所有权的行为。(4)丙无权决定该作品的发表。因为其只继承了手稿的所有权而不享有对手稿著作权中的人身权而发表权属于人身权的范畴。(1)甲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仍由其自身保留;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其继承人继承;甲手稿的所有权通过赠与转移给乙,丙通过继承获得手稿的所有权。(2)丁只是获得了手稿的使用权,如果要获得作品的使用权必须得到甲的继承人的授权;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属于发表行为。丁的行为不合法。(3)丙将手稿出借于丁,不侵犯甲的著作权。因为这是丙行使对手稿的所有权的行为。(4)丙无权决定该作品的发表。因为其只继承了手稿的所有权而不享有对手稿著作权中的人身权,而发表权属于人身权的范畴。解析:(1)本题考查著作权的继承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第19条第1款的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公民死亡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继承人享有,但人身权并不发生继承。手稿是物,对手稿的所有权按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2)本题要注意区分手稿的使用权和手稿著作权中的使用权。发表权,是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属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

(3)本题要注意区分对手稿的所有权的行使和对手稿的著作权的行使。

(4)发表权是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不发生继承。只有在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品的情况下,其发表权才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27.(1)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李梅对李天志、朱兰的财产继承问题;②李天志、朱兰两人与信用社等债权人的债务清偿问题;③监护人的设定问题;④李梅的行为能力问题。(2)依民法规定,本案应作如下处理:①李天志、朱兰遗留的遗产共有2000元存款、房屋和家庭生活用品,应由作为二人唯一继承人的李梅继承。李梅为未成年人,又无其他生活来源,故应为其保留必要的财产份额,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②在为李梅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以后,剩余遗产应用于清偿信用社、张海、邻村人刘江等人的债务。由于这些债权均没有担保,故应平等受偿,且债务清偿以剩余遗产为限,未清偿部分李梅不再承担清偿责任;③关于李梅的监护问题,如果李天容愿意承担监护职责,经村委会同意.其可为李梅的监护人。如果不能征得李天容的同意,则应由村委会作为李梅的监护人;④该协议对李梅没有约束力。因为她年龄只有11周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28.答案要点:(1)甲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仍由其自身保留;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其继承人继承;甲手稿的所有权通过赠与转移给乙,丙通过继承获得手稿的所有权。

(2)丁只是获得了手稿的使用权,如果要获得作品的使用权必须得到甲的继承人的授权;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属于发表行为。丁的行为不合法。

(3)丙将手稿出借于丁,不侵犯甲的著作权。因为这是丙行使对手稿的所有权的行为。

(4)丙无权决定该作品的发表。因为其只继承了手稿的所有权而不享有对手稿著作权中的人身权,而发表权属于人身权的范畴。

[解题指导](1)本题考查著作权的继承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第19条第1款的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公民死亡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继承人享有,但人身权并不发生继承。手稿是物,对手稿的所有权按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2)本题要注意区分手稿的使用权和手稿著作权中的使用权。发表权,是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属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

(3)本题要注意区分对手稿的所有权的行使和对手稿的著作权的行使。

(4)发表权是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不发生继承。只有在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品的情况下,其发表权才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29.(1)推定甲与乙同时死亡,丙晚于甲、乙死亡。(2)分割甲、乙的共有财产50万元每人一半,房屋为乙个人财产,甲的遗产即为25万元,乙的遗产为25万元加上一套房子。(3)甲的遗产应由其父母和丙继承,丙死后遗产由丙的祖父母即甲的父母继承,乙的遗产由丙继承,丙死亡后,也由丙的祖父母继承。即遗产最终归甲的父母继承。

30.(1)归丙。因为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2)应该由甲向乙承担违约责任乙不享有对丙的占有返还权。因为甲乙之间的合同有效乙对甲享有合同请求权现甲无法交付合同的标的物——字画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丙对字画取得的所有权是合法有效的。(1)归丙。因为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2)应该由甲向乙承担违约责任,乙不享有对丙的占有返还权。因为甲乙之间的合同有效,乙对甲享有合同请求权,现甲无法交付合同的标的物——字画,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丙对字画取得的所有权是合法有效的。31.(1)构成侵权民事责任。理由:这是一起因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案件。本案中张老太太受到的伤害虽然不是由于狗的咬伤,但是与狗扑向张老太太的动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构成侵权的民事责任。(2)刘莉有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理由: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如果是受害人的过错造成的,或者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张老太太看狗的行为没有过错,狗扑向张老太太也不是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狗的主人没有免责的理由;《民法通则》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刘莉是狗的所有人,有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解析:首先,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是指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因其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成立须具有以下要件:第一,须有饲养动物的加害行为。首先,加害动物必须为饲养动物,即为人们管束喂养的动物。野生动物,因无管理人,其造成的损害,谈不上由谁承担责任。其次,饲养动物所为加害行为,必须是指基于动物的本能,而非受人的驱使。如无人看管的狗在大街上咬伤行人,这属于动物的本能动作。但如果狗是在人的驱使下去咬伤路人,则此情形不构成饲养动物损害责任,而是应由动物驱使者承担一般侵权责任。第二,须有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第三,须饲养动物的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案构成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及《侵权责任法》都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据此,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一般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无论刘莉有没有过错,只要是她饲养的狗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她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32.(1)商店与A之间的民事行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所谓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对于民事行为的重要内容产生B的理解并基于这种B理解而为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2)商店对A的诉讼请求成立。因为《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规定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撤销民事行为一旦撤销自行为开始无效。无效的法律后果就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所以商店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请求A退货或者通过行使变更权请求A补足价款。商店对B的请求不能成立。因为B与商店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的撤销或变更发生作用的对象只能是订立合同的主体。B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相机的所有权。(1)商店与A之间的民事行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所谓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对于民事行为的重要内容产生B的理解,并基于这种B理解而为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2)商店对A的诉讼请求成立。因为《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规定,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撤销,民事行为一旦撤销,自行为开始无效。无效的法律后果就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所以商店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请求A退货或者通过行使变更权请求A补足价款。商店对B的请求不能成立。因为B与商店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的撤销或变更发生作用的对象只能是订立合同的主体。B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相机的所有权。

33.本案中乙可将钢材提交有关部门提存。理由是甲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乙的履行乙可依法以提存方式消灭与甲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甲主张解除合同要求乙返还价款是不合法的因为该案中未发生法定解除事由除非甲、乙协商解除合同否则甲应当按合同履行其受领义务。本案中乙可将钢材提交有关部门提存。理由是甲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乙的履行,乙可依法以提存方式消灭与甲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甲主张解除合同,要求乙返还价款是不合法的,因为该案中未发生法定解除事由,除非甲、乙协商解除合同,否则甲应当按合同履行其受领义务。解析:本题从债的消灭——提存的角度作答。

34.(1)不合理。理由:因为该牛是某甲主动抛弃的,而非丢失的。如果是丢失或走失的,那么,某甲和某乙之间形成无因管理之债。本案中,该牛是由某甲抛弃的,某甲因此丧失了对该牛的所有权,某甲与某乙之间没有形成债的关系,某甲自然也不能以债权人的身份要求某乙返还该牛。

(2)合法。理由:因为,某甲抛弃该牛的行为使其对该牛的所有权消灭;拾得该牛的行为是先占而取得,因此某乙对该牛拥有所有权,某乙有权拒绝返还该牛。

35.不属于无权代理不是双方代理。不属于无权代理,不是双方代理。

36.无效。因为合同的租金极低明显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违法行为应认定该协议无效。无效。因为合同的租金极低,明显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违法行为,应认定该协议无效。37.(1)某甲和某乙之间的抵押关系有效,《民法典》第403条规定,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某甲的价值10万元的音响不属于必须进行抵押登记的财产,故双方签订抵押合同时,该抵押关系有效。(2)某甲和某丙之间的质押关系有效,根据《民法典》第427条的规定,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第429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某甲和某丙之间有质押字据并已将音响设备交付某丙占有。所以质押关系有效。(3)某丙和某丁之间存在承揽合同关系和留置法律关系。38.(1)不能。理由:《民法通则》第63条第3款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本题中合同约定由某甲在晚会上出演小品节目,其演出行为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又由于某甲是著名演员,有相对的知名度和人气,具有特定性。该演出行为必须由其本人亲自实施,是属于依法不得代理的行为,因此,某甲无权委托他人代其演出。

(2)不属于无权代理。理由: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它包括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可以产生代理效果。但是不得代理的法律行为是不能由他人代理的,即使有合法的委托也不例外。这些行为主要是具有人身属性的行为、违法行为或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的不得代理的行为。

因此,其徒弟某乙的行为不属于无权代理。

【解析】本题中,首先要注意代理行为区别于事务性的委托承办行为。代理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即代理人的行为能够使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本题中某甲委托他的徒弟乙代为演出,其徒弟乙的代替演出行为不能与第三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所以徒弟乙的代为演出行为不是代理行为,某甲的行为也不是委托代理的行为。其次要注意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具有人身属性的行为不得代理,必须由义务人自己亲自实施。39.(1)①甲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仍由其自身保留;②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由其继承人戊继承;③其手稿的所有权通过赠与转移给乙,丙通过继承获得手稿的所有权。(2)①丁只是获得了手稿的使用权,如果要获得作品的使用权必须得到继承人戊的授权;②丁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手稿,属于发表行为;③丁的行为不合法。(3)丙将手稿出借于丁,不侵犯甲的著作权。因为这是丙行使对手稿的所有权的行为。(4)戊无权决定该作品的发表。因为其只继承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而没有人身权,发表权属于人身权的范畴。40.(1)某甲和某乙之间的抵押关系有效,根据《担保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某甲的价值10万元的音响不属于必须进行抵押登记的财产,故双方签订抵押合同时,该抵押关系有效。(2)某甲和某丙之间的质押关系有效,根据《物权法》第210条规定,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第212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某甲和某丙之问有质押字据并已将音响设备交付某丙占有。所以质押关系有效。(3)某丙和某丁之间存在承揽合同关系和留置法律关系。

41.【答案要点】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婚姻法解释(一)》①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解析】本题属于法条理解记忆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事实婚姻。

【评注】关于事实婚姻的问题,应特别注意的是,具备事实婚姻特征的,并不都是事实婚姻。对于事实婚姻及其效力的认定,我国不同时期的处理原则是有所不同的,应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准确、全面掌握。

42.【答案要点】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1)依法执行职务;(2)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4)不可抗力;(5)受害人的过错;(6)第三人的过错。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综合理解记忆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评注】(1)对于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需要综合现行法律规定作答。

(2)特别需要掌握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与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在免责事由方面的不同规定。43.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害的法律事实。其构成要件包括:(1)一方取得利益。(2)他方受有损失。(3)取得利益和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一方取得利益无合法根据是指一方取得利益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根据。44.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其已经过的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障碍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

(1)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例如,瘟疫、暴乱等。

(2)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行为能力。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没有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死亡或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也可作为中止的法定障碍。

(3)其他。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时,其时效可中止。45.保证是指由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即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按约定履行或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分为两种方式:

(1)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只有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能代为履行的保证方式。对于一般保证,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2)连带保证。是指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至时未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既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的保证方式。连带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只要主债务履行期届至,债权人可选择向主债务人或保证人请求履行。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方式,如果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依《担保法》规定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46.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4年。因意外事故造成自然人下落不明,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2)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3)须经法院宣告。

47.根据不同的标准债的种类主要有:(1)按照债的发生根据债可分为合同之债和非合同之债。(2)按照债的标的物是特定物还是种类物债可分为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3)按照债的主体数量多少的不同债可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4)按照多数债权人或多数债务人各自对债权或债务的承受情况多数人之债可分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5)按照债的标的是否可由当事人选择债可分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6)按照两个相互联系的债之间的关系债可分为主债和从债。根据不同的标准,债的种类主要有:(1)按照债的发生根据,债可分为合同之债和非合同之债。(2)按照债的标的物是特定物还是种类物,债可分为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3)按照债的主体数量多少的不同,债可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4)按照多数债权人或多数债务人各自对债权或债务的承受情况,多数人之债可分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5)按照债的标的是否可由当事人选择,债可分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6)按照两个相互联系的债之间的关系,债可分为主债和从债。

48.(1)概念: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失踪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推定并宣告其死亡结束其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之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2)宣告死亡的要件:第一受宣告人处于持续下落不明状态即处于失踪状态。第二失踪达到法定期限。普通情形法定期限为4年从失踪人音讯消失的次日起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则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为2年即因为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经有关机关证明难以生还的从事故发生当日起算。第三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死亡宣告的申请利害关系人有顺序限制前顺序人不申请死亡宣告的后顺序人不得申请。前顺序人申请失踪宣告而后顺序人申请死亡宣告的法院应当宣告失踪。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第四由法院宣告。法院在作出死亡宣告之前应当进行公告公告的期间普通情形为1年;特殊情况为3个月。(3)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中未确定死亡日期的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宣告死亡发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对被宣告死亡人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继承开始;被宣告死亡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其子女可以被他人依法收养。(1)概念: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失踪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推定并宣告其死亡,结束其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之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2)宣告死亡的要件:第一,受宣告人处于持续下落不明状态,即处于失踪状态。第二,失踪达到法定期限。普通情形法定期限为4年,从失踪人音讯消失的次日起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则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为2年,即因为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经有关机关证明难以生还的,从事故发生当日起算。第三,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死亡宣告的申请利害关系人有顺序限制,前顺序人不申请死亡宣告的,后顺序人不得申请。前顺序人申请失踪宣告而后顺序人申请死亡宣告的,法院应当宣告失踪。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第四,由法院宣告。法院在作出死亡宣告之前应当进行公告,公告的期间普通情形为1年;特殊情况为3个月。(3)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中未确定死亡日期的,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宣告死亡发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对被宣告死亡人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继承开始;被宣告死亡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其子女可以被他人依法收养。

49.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因对方的威胁强迫陷入恐惧而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它具有以下要件:(1)须有胁迫行为存在。胁迫是不正当地预告危害以使对方陷入恐惧的行为。(2)须有胁迫的故意。胁迫人的故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须有胁迫相对人使之产生恐惧的故意;第二须有使相对人因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即胁迫的目的在于使相对人作出迎合性意思表示。(3)须预告危害属于不正当。所谓不正当即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道德准则。违法当然属于不正当但不正当却不一定都违法。因为它干涉了相对人是否签订合同的意思自由。(4)须因受到胁迫而产生恐惧。如果胁迫人虽然施加胁迫但被胁迫人并不因此产生恐惧;或虽有恐惧但恐惧并不是因胁迫而生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无效民事行为。(5)须因恐惧作出意思表示。即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其恐惧须有因果联系。而且其意思表示又须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作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因对方的威胁强迫,陷入恐惧而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它具有以下要件:(1)须有胁迫行为存在。胁迫是不正当地预告危害,以使对方陷入恐惧的行为。(2)须有胁迫的故意。胁迫人的故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须有胁迫相对人使之产生恐惧的故意;第二,须有使相对人因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即胁迫的目的在于使相对人作出迎合性意思表示。(3)须预告危害属于不正当。所谓不正当,即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道德准则。违法当然属于不正当,但不正当却不一定都违法。因为它干涉了相对人是否签订合同的意思自由。(4)须因受到胁迫而产生恐惧。如果胁迫人虽然施加胁迫,但被胁迫人并不因此产生恐惧;或虽有恐惧,但恐惧并不是因胁迫而生,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无效民事行为。(5)须因恐惧作出意思表示。即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其恐惧须有因果联系。而且,其意思表示又须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作出。

50.答案要点:(1)物权变动的原因是指引起物权发生、变动、终止的法律事实,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法律行为之外的法律事实。

(2)能够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主要有买卖、互易、提存、赠与、遗赠以及设定或变更、终止他物权的各种法律行为等。

51.(1)黎某有权取得连衣裙。理由:根据民法原理物权有追及力即物权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无论辗转落入何人之手物权所有人皆可追回。同时民法又有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以限制物权的追及力保护交易安全。在本案中张小姐在向王小姐购买连衣裙时并不知道连衣裙的来历也不可能知道其来历这个行为没有过错她是善意的受让人。但张小姐能否拥有连衣裙还要看她与王小姐的买卖连衣裙的行为是否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要件。本案中张小姐与王小姐买卖拾来连衣裙的行为只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前四个条件不符合“标的物须系依其所有人的意思而由无权处分人占有”这一条件。因为本案中让与人王小姐占有连衣裙并不是连衣裙所有人黎某的意思所以不能适用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换句话说虽然张小姐取得连衣裙是善意的但她却不能根据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连衣裙所有权黎某对连衣裙得行使的所有权的追及力不因动产善意取得而阻却可以直接要求张小姐返还。(2)本案应如下处理:①张小姐将连衣裙返还给黎某;②王小姐将因买卖行为而得的260元货款返还给张小姐。理由: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原主。本案中王小姐拾到连衣裙后非但没有归还原主反将其出卖给张小姐。《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必备要件之一是“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他们的买卖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因而无效。王小姐因买卖行为而得的260元货款因买卖行为无效而构成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王小姐应将此不当得利返还给受损失的张小姐。(1)黎某有权取得连衣裙。理由:根据民法原理,物权有追及力,即物权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无论辗转落入何人之手,物权所有人皆可追回。同时,民法又有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以限制物权的追及力,保护交易安全。在本案中,张小姐在向王小姐购买连衣裙时,并不知道连衣裙的来历,也不可能知道其来历,这个行为没有过错,她是善意的受让人。但张小姐能否拥有连衣裙还要看她与王小姐的买卖连衣裙的行为是否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要件。本案中,张小姐与王小姐买卖拾来连衣裙的行为,只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前四个条件,不符合“标的物须系依其所有人的意思而由无权处分人占有”这一条件。因为本案中让与人王小姐占有连衣裙,并不是连衣裙所有人黎某的意思,所以不能适用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换句话说,虽然张小姐取得连衣裙是善意的,但她却不能根据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连衣裙所有权,黎某对连衣裙得行使的所有权的追及力,不因动产善意取得而阻却,可以直接要求张小姐返还。(2)本案应如下处理:①张小姐将连衣裙返还给黎某;②王小姐将因买卖行为而得的260元货款返还给张小姐。理由: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原主。本案中,王小姐拾到连衣裙后,非但没有归还原主,反将其出卖给张小姐。《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必备要件之一是“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他们的买卖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因而无效。王小姐因买卖行为而得的260元货款,因买卖行为无效而构成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王小姐应将此不当得利返还给受损失的张小姐。

5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即财产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各自独立,彼此互不隶属,不具有命令、服从的关系。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即财产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这是由民事主体地位的平等性所决定的。平等、自愿的特点,也是民法区别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界限。

(3)坚持等价有偿原则,即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关系时,必须按照互惠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即获得财产利益应支付相应对价,才能为双方所接受。不等价的交换是违背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

(4)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因具有金钱价值的物质资料和智力成果的归属发生的关系,是基本的财产归属关系;财产流转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交换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商品买卖关系、货币借贷关系、货物运送关系、物品保管关系以及知识产权转让关系等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财产关系的特点。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但并非所

有的财产关系都由民法来调整。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所具有的特点在答案要点中已明确,在此不赘述。53.自物权就是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他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对他人的物进行直接支配的权利。自物权是他物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他物权是财产所有人行使其所有权的必要方式,是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和财产所有人分离的结果,他物权与自物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物权与自物权的主要区别是两者的客体不同,一个是自己的物,一个是他人的物;自物权是完全物权,权利人可以行使法律所允许的各种权能,他物权则是限制物权,权利人行使权利除受法律限制外,还要受到来自财产所有人的某些限制。他物权在我国民法通则中被称为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包括自然资源的使用收益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以及采矿权等。

54.(1)不构成要约。理由:要约的构成必须是要约人在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中包含有订立合同的目的或意图并具备合同的主要条款。本案中甲向两家公司所发出的函电不符合上述要求故不构成要约。(2)不构成违约。理由:因为A公司送电脑的行为属于要约甲因此取得了承诺资格。既可以接受要约也可以拒绝接受要约。本案中。甲拒绝接受A公司的电脑即为拒绝接受要约。因此合同未成立甲的行为不构成违约。(1)不构成要约。理由:要约的构成,必须是要约人在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中包含有订立合同的目的或意图,并具备合同的主要条款。本案中,甲向两家公司所发出的函电不符合上述要求,故不构成要约。(2)不构成违约。理由:因为A公司送电脑的行为属于要约,甲因此取得了承诺资格。既可以接受要约,也可以拒绝接受要约。本案中。甲拒绝接受A公司的电脑即为拒绝接受要约。因此合同未成立,甲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55.周振华利用杨树清家的饲草被火烧掉,大雪封山,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的困难境地,迫使杨树清接受自己提出的苛刻条件,以两头价值1600元的奶牛折抵800元钱购买4000斤饲革。周振华和杨树清之间进行的饲草买卖行为属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本案应作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