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过程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AB.BC.CD.D

2.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NaB.MgC.PD.Cl

3.下列各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的是()

A.Na、MgB.N、OC.F、ClD.ALSi

4.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Cl2B.HCIC.NaClD.N2

5.高铁动车车厢禁止吸烟。高铁装有的离子式烟雾传感器

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销

(林以瓶)放射源的电离室。下列关于篦以小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95B.中子数为146

C.质量数为241D.核外电子数为146

6.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O:C:O:B.H:Q:C.H:O:HD.H:H

7.下列分子中,含碳碳三键的是()

A.C2H4B.C2H2C.CH4D.CH^COOH

8.铀是制造光电管的主要材料•,葩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55Cs

132.9

A.原子序数为55B.属于IA族元素

C.金属性比钠弱D.相对原子质量是132.9

9.下列化合物中,与C,3CH(CH3)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4B.CH3CH3

C.CH3cH2cH3D.CH3cH2cH2cH2cH3

10.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B.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C.能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D.能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A1与盐酸的反应B.Na与修。的反应

C.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D.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元素符号是C1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属于短周期元素

13.甲烷分子的球根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

B.属于烷妙

C.能与。2发生反应

D.是平面结构

14.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碳、氢、氧3种元素B.属于糖类

C.能发生水解反应D.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0H(g)WCH30cH3(g)+

当CH3OH、CH30cH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消耗1m。心“3。”的同时产生1血。1“2。

C.CH30H全部转化为CH30cH3和“2。

D.CH30H.CH30cH3、“2。的浓度一定相等

1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Mg2+的结构示意图:

B.助的电子式::、/N:

第2页,共22页

C.用电子式表示Na。的形成过程:NaG^qi:—►Na*[?Ch]'

D.苯的结构简式:

17.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释的是()

A.氧化性:%>SB.稳定性:Na2CO3>NaHCO3

C.酸性:H2S04>H3P04D.碱性:NaOH>Al{OH)3

18.下列反应不可以通过设计原电池装置,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A.2H2+。2=2%。B.Fe+Cu2+=Cu+Fe2+

C.NaOH+HCl=NaCl+H20D.Zn+CuS04=ZnS04+Cu

19.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3+、bX+、J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

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B.单质的还原性X>W

C.原子半径X<WD.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20.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

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

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21.某小组同学用相同质量的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相同体积的盐酸反应,设计

了以下4个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序号iiiiiiiv

盐酸的浓度/(mol•『1)0.530.5y

实验温度/℃25X4040

是否使用催化剂否否是否

A.实验i、ii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x的值为25

B.实验ii、iv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y的值为3

C.实验i、iii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仅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无法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如图1是利用碳原子、氢原子模型搭建的某有机物的球根模型,回答以下问题:

图I

(1)该物质的分子式是,结构简式是

(2)该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有(选填序号)。

a.碳碳单键

b.碳碳双键

c.碳氢键

图2

(3)某同学拼出的球棍模型如图2,该结构中碳原子形成的共价

键数目不正确。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碳原子应形成4个共价键的原因

23.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物质,有以下反应。

(1)乙醇、乙酸中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②

(3)y的结构简式是

(4)能够鉴别乙醇和乙酸的试剂有(选填序号),分别利用的是乙爵的

性和乙酸的性。

a.酸性高镉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猷)

24.如图所示,天然气烧水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现象。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燃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请从化学键角度解释原因。

(3)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水在2200℃时可分解,该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是,形成的化学键是

第4页,共22页

(5)从微观角度分别画出(3)、(4)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示例:水分子表示为••

(3)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微观过程示意图(4)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25.“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是我们对于化学反应的新认识。

固某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

操作现象结论

向27nL0.017nol/LK/溶液中力口入ImLO.Olmol/LFeCb溶液,再溶液变该反应存

滴入几滴0.1zno,/LKSCN溶液。红色在限度

资料:该过程Fe3+与厂反应生成了尸e2+和/2。

(1)小组同学为何能得出此结论,请予以解释o

12.2SO2+。2=25。3也存在化学反应限度。

(2)以下能够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消耗5。2的同时也消耗。2

员消耗。2的同时生成S&

C.生成1771。5。3的同时也消耗1加0笈。3

d.三种物质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e.生成2moiSO2的同时消耗Imo]。?

(3)一定条件下,将S02与足量18。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最终平衡状态中

含18。原子的微粒有种,任意画出其中3种。

已知:S02与18。2分子示意图如下:

so,80

22平衡态中含18。原子的微粒(任意3种)

26.原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固如图1是一种简易氢氧燃料电池装置。

(1)该装置中,负极反应物是:正极材料是;离子导体是

电子导体是o

(2)能够证实该装置产生电流的现象是。

回.如图2是另一种原电池装置。

2a41

稀磕酸

图2

(3)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

(4)正极材料是,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团.某小组同学应用以下思路,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

反应:Fe+2Fe3+=3Fe2+

确定负极反应物①

确定负极

确定负极材料②

确定正极反应物③

确定正极

确定正极材料④

确定离子导体⑤

确定电子导体⑥

(5)填空:①是(填物质的化学式,下同),③是,⑤是。

(6)从以下选项中选出做负极材料的是(选填字母,下同),最适合做正极材

料的是o

a.Fe

b.Cu

c.石墨

d.Zn

27.元素周期律、表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第6页,共22页

IA0

111AIIIAIVAVAVIAVHA

2①②

3③④⑤©

4⑦

(1)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O

(2)③和④的金属性强弱关系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

因,以下事实能反映其强弱关系的是(选填字母)。

a.常温下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c.相同温度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解度大小

d.单质还原性强弱

(3)任意写出一种②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其中化合价为正的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原因是。

(4)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写出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硒(Se)位于第四周期,与②同主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o

a.SeO2只具有还原性

b.Se的最低负化合价是-2价

c.S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⑥的强

因碘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从含厂废水中可提取碘单质,其主要

工艺流程如图:

AgNCh溶液Fe试剂i、稀H2SO4

沉淀X

(6)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族。

(7)已知:Agl难溶于水。写出4gN03溶液与废水中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8)Fe与悬浊液反应时,采用铁粉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

(9»e与悬浊液反应后,溶液丫中的溶质主要是F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试剂i可能是

a.Zn

b.H2O2

c.CCl4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4冰雪融化要吸热,将热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水力发电是水的位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B错误;

C.太阳能集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

D.锂电池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A.冰雪融化要吸热,将热能转化为内能;

B.水力发电是水的位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太阳能集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Na、Mg、P、C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

强,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1原子半径最小,故选:D。

同周期主族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

本题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掌握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及规律,题目旨在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答案】C

【解析】解:A、Mg、Na是园4族和第国4族,不属于同一主族,故A不选;

B、N、0分别是第固4元素和回4元素,不属于同一主族,故B不选;

C、F、C1分别是第回团4元素和团团4元素,所以属于同一主族,故C选;

D、SAkSi分别是固4和国回A元素,所以不属于同一主族,故D不选;

故选:Co

A、Mg、Na是EL4族和第日4族;

B、N、。分别是第固4元素和回4元素;

C、F、C1分别是第团团4元素和回园4元素;

D、AkSi分别是囿4和团胤4元素。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4氯气中只含G-G共价键,故A错误;

B.氯化氢中只含H-G共价键,故B错误;

第8页,共22页

C.NaCl只含离子键,故C正确;

D.氮气中含N三N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o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且镀盐中含离子键,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

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力溪i4m质子数为95,故A正确;

B.拶中子数=241—95=146,故B正确;

C.部14n质量数为241,故C正确;

D.痣14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5,故D错误;

故选:D。

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

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微粒关系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4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分别共用2对电子,电子

式为:•()•,「,•()・'故A错误;

B.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电子式为:H:G:,

故B正确;

C.水分子中0原子分别与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H:6:H,故c正确;

D.氢气中H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故其电子式为H:H,故D正确;

故选:A。

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分别共用2对电子;

B.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

C.水为共价化合物,水分子中0原子分别与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D.氢气中H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

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

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7.【答案】B

【解析】解:4c2%为乙烯,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

B.C2H2为乙烘,含有碳碳三键,故B正确;

C.C〃4为乙烷,含有碳碳单键,故C错误;

D.C/C。。”是乙酸,含有C-H键、C-C键、。=。键、0-H键,故D错误;

故选:Bo

含碳碳三键的有机物是快烧,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具体包括C-C键,C=C键,C三C键等,属于

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4由表中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55,故A正确;

B.一至五周期元素的种类数分别为2,8、8、18、18,则55-2-8-8-18-18=1,

即Cs位于第六周期第1列,可知Cs属于IA族,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比钠强,故C错误;

D.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相对原子质量是132.9,故D正

确;

故选:Co

A.由表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值为原子序数;

B.一至五周期元素的种类数分别为2、8、8、18、18,则55-2-8-8-18-18=1,

即Cs位于第六周期第1歹U;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D.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表中信息为解答的

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CH3cH(C“3)CH2cH3的分子式为C5H12,与其分子式相同的为

CH3cH2cH2cH2cH3,故D正确,

故选:D。

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4乙烯属于烧,不溶于水,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乙烯是气体,故B正确;

C.乙烯含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故C正确;

D.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乙烯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以此来解答。

第10页,共22页

本题考查乙烯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烯煌的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

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煌的物理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解:44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Na与“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由分析知,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外)、燃烧反应、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多数的分解反

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少数的复分解反应(如柠檬酸与碳

酸氢钠反应)、以C、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等,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双基运用能

力,掌握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解:4由分析知,元素符号是C1,故A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最低负化合价为

一1价,故B错误;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电子,故C正确;

D.由分析知,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团4族,属于短周期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此元素为17号的元素CL位于第三周期团4族,

属于短周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最低化合价为-1价,据此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解:4甲烷的分子式为CH,,故A正确;

B.甲烷属于烷烧,是饱和崎,故B正确;

C.甲烷中的C原子与4个H原子形成4条C-H键,故C正确;

D.甲烷为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所有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D错误;

故选:D。

甲烷的分子式为C/,为正四面体结构,属于烷烧,且是最简单的烷嫌,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甲烷的组成和结构,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的掌握和巩固。

14.【答案】C

【解析】解:4根据分子式葡萄糖的。6%2。6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成的,故A正确;

B.葡萄糖为五羟基醛,它属于糖类,故B正确;

C.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

D.葡萄糖氧化产生大量的热,为人类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葡萄糖的分子式分析其含有元素;

B.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C.葡萄糖是单糖;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葡萄糖被氧化。

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葡萄糖的组成与性质即可解答,

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5.【答案】A

【解析】解:4当C“3。,、”2。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Imo/C/。”的同时产生OSmol%。,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H30H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和”2。,故C错误;

D.C/。,、CH3OCH3,”2。的浓度与初始浓度、转化率有关,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

再变化,但CH30cH3、“2。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73。“(9)=。”3。。”3(9)+,2。(9),当

CH3OH、CH3OCH3,〃2。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以此结合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可逆反应特点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关键,注意掌

握可逆反应特点,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D

【解析】解:4Mg2+的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核外各层上电子数分别为2、8,

其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氮气分子中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每个N原子还有1对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N::Ns>故B正确;

第12页,共22页

C.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电子从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用电子式表示NaCI

的形成过程为NaiV.Cl:-*Na七Cl:「故c正确;

••••

0.()是环己烷的结构简式,苯的分子式为C6H6,其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A.Mg2+的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B.氮气分子中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每个N原子还有1对孤电子对;

C.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时,左边为原子电子数,右边为物质

的电子式,中间用“7”连接;

是环己烷的结构简式,不是苯的结构简式。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涉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电子式及其表示

的形成过程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

考查,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B

【解析】解:A非金属性:Cl>S,则单质的氧化性:Cl2>S,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

释,故A不选;

B.NaHC03加热易分解,其稳定性大于Na2c。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释,故B选;

C.非金属性:S>P,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25。4>“3「。4,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

解释,故C不选;

D.金属性:Na>A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能用元

素周期律知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o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B.二者稳定性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无关;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

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C

【解析】解:4反应2H2+。2=2/。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装

置,故A正确;

B.反应尸e+Cu2+=Cu+尸e2+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装置,故B

正确;

C.反应NaOH+HCl=NaCl+也。是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作为原电池

反应,故C错误;

D.反应Zn+C“S04=ZnS04+C&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装置,故

D正确;

故选:Co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构成条件之一是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

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构成条件,把握原电池的本质、能量转化的发生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

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B

【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A1元素,X为Na元素,丫为0元素,Z为F元素,

A.O、F的质子数分别为8、9,则质子数c<b,故A错误;

B.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则单质的还原性Na>4,故

B正确;

C.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4,故C错误;

D.非金属性:。</,则氢化物的稳定性也。<HF,故D错误;

故选:B。

1〜18号元素的离子。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四种离子核外

应该含有10个电子,结合各离子所带电荷可知,W为A1元素,X为Na元素,丫为O

元素,Z为F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来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离子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

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D

【解析】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实质是长链煌断裂为短链烧,燃烧后排放

的CO?的量并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大量开采、使用,会释放出CO?,不利于碳中和,故B错误;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可减少S"的排放,并没有减少CO2的排放,故C

错误;

D.研发催化剂将CO?还原为甲醇,有助于CO?的减少,对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故D

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关于。。2的排放与处理问题,也考查学

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但具有迷惑性,需要细心。

第14页,共22页

21.【答案】C

【解析】解:4若实验i、ii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有盐

酸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实验温度相同,即”=25,故A正确;

B.若实验ii、iv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温度不同,盐酸的浓度必须相同,

即x#40,y=3,故B正确;

C.对比实验i、iii可知,只有盐酸的浓度相同,有两个变量不同:实验温度、实验iii加入

了催化剂,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i、iii不能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

误;

D.对比实验iii与实验i可知,二者有两个变量不同(温度、催化剂),对比实验iii与实验ii可

知,二者有3个变量不同(温度、浓度、催化剂),对比实验iii与实验iv可知,二者有2

个变量不同(浓度、催化剂),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仅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无法研究催化

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o

A.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能是盐酸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B.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能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C.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能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对比加入催化剂、无催化剂的

情况。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把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实验能力,注意掌握控制变量法的

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22.【答案】C2H6CH3cH3ac碳最外层由4个电子,则应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即应该形成4条共价键

【解析】解:(1)由图中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结构简式为C43cH3,

故答案为:C2H6;CH3cH3;

(2)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碳氢单键,

故答案为:ac;

(3)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碳原子应形成4个共价键的原因为碳最外层由4个电子,则应

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即应该形成4条共价键,

故答案为:碳最外层由4个电子,则应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即

应该形成4条共价键。

(1)由图中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2)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碳氢单键;

(3)碳最外层由4个电子,则应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理解球棍

模型和分子式、结构式的关系。

23.【答案】羟基竣

。(

2CH3CH^OH+Q△2CH3CHO+2H2CH3COOH+CHgH20H△CH3COOCH2CH3+H2

■[CH2YH2Thabc还原酸

【解析】解:(1)乙醇(CH3cH2。")、乙酸(C/C。。”)中官能团名称分别是羟基、竣基,

故答案为:羟基;段基;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则反应①的方程式为2cH3cH2。"+

催化剂

0T2CHCHO+2HO;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2△32

生成乙酸乙酯,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馥

+印。,

CHsCOOH4-CH3CH2QH△CHiCOOCH^CHi

催化剂

故答案为:2cH3cH2。"+。2t2CHCHO+2HO;

△32

CHzCOOH+CH3cHQH△CH3COOCH^CH3+H2O

(3)y的结构简式是TCH2YH2七,

故答案为:~[CH2—CH2T

(4)a.乙醇能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褪色,乙酸和酸性高锌酸钾

溶液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锦酸钾溶液鉴别乙醇、乙酸;

b.碳酸钠溶液和乙醉不反应,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

别乙醇和乙酸;

c.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配)和乙醉不反应,和乙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所以可

以用NaOH溶液(滴加酚酸)鉴别乙醇和乙酸;

则能够鉴别乙醇和乙酸的试剂有abc,分别利用的是乙醇的还原性和乙酸的酸性,

故答案为:abc;还原;酸。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X为。也。。。。“2cH3,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CH2,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丫为-ECH2YH2W。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

的关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正确推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解本题关键,利用物质性

质差异性鉴别物质。

第16页,共22页

24.【答案】CH4+23=C02+2%。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心化学键形成释放

的能量吸收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

••

•・

••••••

••••••••・.000

(3)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微观过程示意图(4)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解析】解:(1)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2=C02+2H2。,

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2)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原因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心化学键形成释

放的能量,

故答案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心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3)同一物质的气态能量比液态能量高,则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过程中吸收能量,

故答案为:吸收;

(4)水在2200℃时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断裂的是极性共价键,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

键,

故答案为: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5)从微观角度分别画出(3)、(4)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

尊悻••••

••••••

••••

••••••••,000

(3)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微观过程示意图(4)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故答案为:

尊悻••••

••••••

••••

••••••••,000

(3)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微观过程示意图(4)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

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3)同一物质的气态能量比液态能量高;

(4)水在2200℃时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断裂的是极性共价键,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

键;

(5)依据化学变化的原理画出示意图。

本题考查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原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中等。

25.【答案】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反应存在限度cde7

M•••

so,8O

22■

平衡态中含18。原子的微粒(任意3种)

【解析】解:(l)27nL0.01mo〃LK/溶液中加入ImLO.OljnWLFeCq溶液,发生反应生成

亚铁离子和碘单质,如不存在反应限度,则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

液不显红色,则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反应存在限度,

故答案为: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反应存在限度;

(2)a.消耗SO?的同时也消耗。2是必然情况,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消耗”的同时生成SO3是必然情况,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生成lmo,SO3的同时也消耗1小。廿。3,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故c正确;

d.三种物质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e.生成2m。5。2的同时消耗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故e正确;

故答案为:cde;

(3)一定条件下,将SG与足量18。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最终平衡状态中含

18。原子的微粒氧气和二氧化硫由两种,三氧化硫有三种,共7种,其中三种为

M•••

,8•0

so2O2

平衡态中含18。原子的微粒(任意3种)

故答案为:7;

第18页,共22页

•••

M

•0

,8

so2O2

平衡态中含18。原子的微粒(任意3种)

(l)2mL0.01m山LK/溶液中加入lmL0.01mo〃LFeCb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

单质,如不存在反应限度,则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变化的物理量不再变化:

(3)一定条件下,将SO?与足量18。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最终平衡状态中含

18。原子的微粒氧气和二氧化硫由两种,三氧化硫有三种,共7种。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反应原理等,主要是注意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

据应由“变化”到“不变化”,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题目

难度中等。

+2+

26.【答案】也石墨稀硫酸导线电流计指针偏转Zn+2H=Zn+H2T

+i+

Cu2H+2e-=H2TFeFeFeCl3abe

【解析】解:(1)该装置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则负极反应物是“2;通入。2的电

极为正极,则正极反应物是。2,正极材料是石墨;自由移动的离子定向移动能形成电流,

所以离子导体是稀硫酸;负极上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导体是导线,

故答案为:H2;石墨;稀硫酸;导线;

(2)如果该装置中电流计指针偏转,就说明产生了电流,

故答案为:电流计指针偏转;

(3)该原电池中,电池总反应式为Zn和稀硫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

H2T,

+2+

故答案为:Zn+2H=Zn+H2T;

(4)该装置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

应式为2H++2e-=/上

+

故答案为:Cu;2H+2e-=H2T;

(5)根据电池反应式Fe+2Fe3+=3Fe?+知,负极上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所以①是Fe,

正极上铁离子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所以③是Fe3+,离子导体为FeCG溶液,

故答案为:Fe;Fe3+;FeCg溶液;

(6)根据电池反应式Fe+2Fe3+=3Fe2+知,负极上Fe失电子、正极上铁离子得电子,

则负极材料为Fe、正极材料为不如Fe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正极可以是Cu

或石墨,

故答案为:a;bco

(1)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电子通过导线流

动,电解质溶液作离子导体;

(2)原电池放电时,电流表指针偏转;

(3)该原电池中,电池总反应式为Zn和稀硫酸的反应;

(4)该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5)将Fe+2Fe3+=3Fe?+设计成原电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单质作负极材料,

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作正极;

(6)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单质作负极材料,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

单质作正极。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侧重考查阅读、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原电池正

负极判断方法、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正负极材料的选取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

题目难度不大。

27.【答案】H:N:HNa>Mg金属性Na>Mg;r(Na')>r^Mg'),Na

的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最外层电子越易失去abdSC)2、SO3S非金属性。〉S,

+

吸引电子的能力:。>SCl2O7Cl2O7+H20=2HCIO4b第固4厂4-Ag=Ag/1用铁

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Fe+2Agl=Fel2+2Agb

【解析】解:(1)①的氢化物为N%,N%分子中存在3个N-H键,电子式为H:R: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