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思想概论_第1页
大象传思想概论_第2页
大象传思想概论_第3页
大象传思想概论_第4页
大象传思想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宫:天水讼(游魂)艮宫:火泽睽【本卦】【变卦】▅▅▅▅▅子孙壬戌土▅▅▅▅▅▅▅▅▅▅妻财壬申金○→▅▅▅▅子孙己未土▅▅▅▅▅兄弟壬午火世▅▅▅▅▅▅▅▅▅兄弟戊午火▅▅▅▅▅▅▅▅▅子孙戊辰土▅▅▅▅▅▅▅▅▅父母戊寅木应×→▅▅▅▅▅兄弟丁巳火震宫:雷风恒【本卦】▅▅▅▅妻财庚戌土应▅▅▅▅官鬼庚申金▅▅▅▅▅子孙庚午火▅▅▅▅▅官鬼辛酉金世▅▅▅▅▅父母辛亥水▅▅▅▅妻财辛丑土《大象传》思想概论六十四卦中须观象取法者,皆在位掌权之人,其中“君子”凡五十三见,“先王”七见,“后”三见,“上”一见,“大人”一见。“君子”一词,《象传》习见。西周古籍,咸以君子为有位者之称,如《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即为明证。古代由于教化尚未普及,能受教化者,大率以贵族及官员子弟为主。读书既可以明理、修德。故一般而言,贵族子弟之观念与言行自然较符合当时统治阶层之标准。是以君子、小人之别,渐渐转以“德行”区分,《论语》所载,即为明证。《大象传》思想概论《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大象传》思想概论厚德:《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使其深厚,反求诸己。先厚德,后载物。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以君子进德修业,要成己成人方可。引申:掩迹修善,埋名树仁。《大象传》思想概论顺德《升》:君子以顺德,积小而高大顺德:君子修德,当按部就班,积小而成大,即荀子所谓“积善成德”君子当“先立德”,则可再求“立功”,此即孔子“修己以安人”。顺德而明智。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即往圣先贤之嘉言善行,足资师法者。是以君子择善而从,多闻多识,以畜其德。《大象传》思想概论《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君子之修身畜德,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移风易俗。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上,民必从之。《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君子效法“水”的品德,一方面是滋润万物,赐予其生命力。一方面则是常其德行。习其教事。换言之,君子化民成俗,莫不是从自身修习德行为开端。而君子的修德,贵在“恒常”,故《恒》卦:“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益》卦:“立心勿恒,凶”,皆言此理。《大象传》思想概论而儒家始终认为真正的君子是不会更改自己在德行方向上追求,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环境,皆是如此。甚至不惜付诞生命的代价。《周易正义》:“君子之人,守道而死,虽遭困厄之世,其于知命丧身,必当遂其高志,不屈挠而移改也。”《大象传》思想概论《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独立不惧: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与气魄;“遁世无闷”则有“人不知而不愠”的自信。《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行荣以禄。荣:营:惑都是说明君子不行以为禄位所诱惑,削减自身的欲望,削减自身的忿怒之心。君子有此德行,方可以立身,可以安民。《大象传》思想概论爱民为先。《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这里强调“礼”与“法”之区分。“礼”禁未然之前,“法”施照旧之后。所以王弼注解此处曰:“处贲之时,止物以文明,不行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无敢折狱”。“折狱”是治理国家的消极手段,假如国家可以彰明庶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成家立业则奸邪之事不令而自制。强调以宽政为本,爱民为先,德化为基。《论语》有云:“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大象传》思想概论公允为先,《谦》卦:君子以裒【pou】多益寡,称物平施。但是同等绝不是机械的,确定的同等,那是一种假象,真正的是一种有条件的同等理念。《大象传》思想概论用法之道:以民为本与以国为本。抑恶之资与残民之具的区分。定法:三令五申。《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同时有悲悯之心。《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易传》概说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公是站在学术思想上立言,将这些“传”归于孔子名下,虽然这些文字非尽出孔子之手,但此处既明揭“说卦”之名,且与《彖》、《象》、《系》、《文言》同列,可知为先秦之作无疑。汉志未明言“说卦”之名,仅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虽不言说卦,却言“十篇”,可知说卦已包括在内,不然何来十篇?《易纬》言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也证明《说卦传》之产生于先秦。《易传》概说《说卦传》问题的发生,出于后来王充《论衡·正说篇》的一段记载: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皇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还有更后来《隋唐经籍志》的记载: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易传》概说今读《说卦传》之文,很明显地其内容为三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自起先“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至“故易六位而成章”。(朱熹《周易》本第一、二章)其次部分:自“天地定位”至“既成万物也”。(朱熹《周易》本第三、四、五、六章)第三部分:自“乾,健也”至“为妾,为羊”。(朱熹《周易》本第七、八、九、十、十一章)《易传》概说此三部分文字之内容性质,迥然不同;而且各自成段落,其间没有必定的联系。所以作者疑心《隋志》的“说卦三篇”,为此三部分之“分”,而《论衡》之“一篇”是指三部分之“合”。果如此,则《说卦传》的问题便不需有什么争议了,可以断为:《说卦传》作于先秦,因失于秦火,故史公未之见,但史公确知有此一篇,故载其名于《孔子世家》中,至孝宣帝时,《说卦传》始为河内女子发老屋而发觉。《易传》概说《说卦传》第一部分,即第一、其次两章,是据筮术以言易道,发挥天人贯穿之义,其为文之理路,与《系辞传》一样。我们固不能随意怀疑此一部分为《系辞传》之文错入《说卦传》中,但此第一部分的写作时期,当与《系辞传》作成时期相近。《易传》概说《说卦传》其次部分与第一部分完全不同,三、四两章是一个单元,记载一种八卦排列方式;五、六两章又是一个单元,记载着另一种八卦排列方式。而主要的是第三第五两章,四、六章则分别为三、五两章的附论。《易传》概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八卦相错变更。《易传》概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咸言乎艮。《易传》概说此一卦图的排列方式,在易学史上为一革命性的创制,它不只是第一个圆形卦图的出现,尤其是八卦位置的支配与象天在上、象地在下的观念全不相当;并且也无法以伏羲氏“太极生两仪”的思想与孔子《彖传》的哲学思想体系说明,所以可确定此一卦图非孔子以上的易学思想,《说卦传》中这一章文字必作于孔子之后。今细察这一个卦图的八卦位置支配,实乃依照五行相生之序。《易传》概说就古籍记载中看,《墨子·经下》已有“五行毋常胜,说在宜”的话,可见在战国前期已有“五行相胜”的思想。再下来,《荀子·非十二子篇》曾指责子思、孟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则儒门学者在战国中期也已为五行思想所影响。邹衍后于孟子,他之被专称为五行家,并非是由于始创“五行相胜”之说,乃是由于将“五行相胜”之说,用于讲五德转移,所以五行思想乃为战国时代普遍流行的思想。《易传》概说今按《说卦传》此章首句为“帝出乎震”,此一“帝”字便是与邹衍五德转移之指“帝德”相通处;再《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春三纪》言“其希太嗥”,与“帝出乎震”之思想相同。故知《说卦传》这章文字必为先秦之作,其产生时期当在战国中叶五行思想最盛行之时,当时儒门学者受了时代思想的冲击,乃合八卦于五行而言易。《易传》概说现在说到《说卦传》第三部分,即最终第七、八、九、十、十一章,完全是记载八卦的象。这五章取象,一向易学家都作一例看待,未留意到它们产生先后的问题。但我们今从易学思想的演化上着眼看这些象,便发觉它们虽是单纯的象的记录,其中仍可表现出易学思想变迁之迹。《易传》概说第一个值得留意之点是:前四章(七、八、九、十章)所载之象,各成类别;第七章以卦性为象;第八章以动物为象;第九章以人体为象,第十章以父母子女为象;最终第十一章所载之象,则五条理类别,为全部象之杂辑。《易传》概说“序卦”之名,不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文中“序”字为动词,非指《序卦传》而言。至《汉志》,乃言:“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传》概说文王六十四卦序,上经始乾、坤,次屯、蒙,下经始咸、恒,终既济、未济,这中间已明显地示人,在卦序排列中有天人相应、本末终始之义,只是卦与卦间道理未指出,《序卦传》的专心,乃在指出各卦贯串之故,以填补此一缺陷。但《序卦传》所言之贯串六十四卦之理由,固不行视为文王之本意,只能视为《序卦传》作者之见。《易传》概说第一,表现“生生”之义。六十四卦序起于乾、坤、屯、蒙,原已明显兆示了卦序相生之义;孔子作《彖传》首立“乾元”、“坤元”之名,揭举“资始”、“资生”之道;《系辞传》言“生生之谓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均重视生为易学之基本思想。《序卦传》即把握此一义,一路将六十四卦连缀起来。《易传》概说其次,表现“天人”之应。天人之应原也是文王卦序的原意,由上经始乾、坤,下经始咸、恒可见;经《序卦传》的一番解说后,更明显易察。凡易道之在自然界事物者,如屯、蒙之生养,泰、否之反类,剥、复之来回,均在上经;而男女、家庭、国家、事业等人事,均在下经。尤其是《序卦传》作者在下经起先,用了一段话来贯串天人。《易传》概说第三,表现易道“往复”、“盈虚”之义。《序卦传》中另一值得留意之处,是六十四卦在发展历程中一盈一虚、穷而复通的现象。今就其整个历程看,可分为七个反复起落,如波浪之滚翻,起伏前进。《易传》概说杂卦之名,忖其意为对序卦而言。《序卦传》依六十四卦次序贯穿其义,故言“序”;今杂糅六十四卦,不求其贯穿义,故曰“杂”。由此可知《杂卦传》当产生于《序卦传》之后,然如谓为汉人所伪作,是又不然,以其训释卦义之间毫无汉象数易气息,故作者认为《杂卦传》也必为先秦之作品。《易传》概说“兑,见;而巽伏也。”《杂卦传》此训兑之义最切当,兑为泽,取义于天光倒映入水,人见而悦;(或见为“现”,义为泽现天光。)巽为风,风行则草木偃伏。“井,通,而困相遇也。”井因通故,养而不穷;困之相遇,犹相遭遇、相抵触而不通,二义相反。《易传》概说《杂卦传》最终七卦,可能是由于错简之故,失其相对或反对之规则,原文为: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易学的特色易学的特色易学尚“变”,它讲的是变动不居的道,它有灵敏变通的象,也有一套神变莫测的筮术,而它的全体大用在于教人乘易道之变以行事,教人变而不失其正,所谓“君子而时中”,所谓“动静不失其时”,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然而,这一些都算是易学的内容,一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有它独特的思想内容,是必定的事,易学的特色易学之所以有此等乘历史潮流而变更其貌的特色,当然是由于易道广袤的缘由。易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它涵摄宇宙间万事万物之理,因之可以在任何时候,借任何事物,以任何面目出现。历史时代变更,对它来说,也不过像是换了一个舞台,改妆易容,便再登场。易学的特色从八卦之纯为符号,到筮术时代之符号与文字并重,到十翼时代之以文字为主,表示出文字之创建及运用过程。从八卦之名称,比较六十四卦之名称,再比较十翼中之词汇,表现出社会生活、文化意识的演进历程。从八卦的初象,比较《说卦传》中所载的象,可看出社会生活之由简而繁,由自然而人文的轨迹。至于具体探讨,则字里行间,史迹斑斑,当可充分发觉易学的深厚的历史性。所以然者,实由于它的“因时乘变”的特色有以致之。易学的特色言易学以“朴质好用”为特色,也很多少与一般人对易学的观念有隔,因为在一般人心目中,易为“玄学”之一,神乎其用的几个卦象符号,感而遂通的一套筮术占断,极博大精微、难以言诠的易道,如此而言“朴质好用”,失之远矣。殊不知先秦易学的“朴质好用”,正在这里:易道虽博大精微、难以言诠,但注目于眼前事物,任何一事物上可以察见感知,它恒久不离事物而存在。易学的特色卦象虽是几笔横画,但这几笔横画描绘眼前事物之理,适切得当,绝无凭版画空之弊;筮术看似迷信,然筮术占断乃以易道为据,吉凶悔吝均为事理之常,卦爻辞无一句非依理而判,正因此,孔子才据卦爻辞而发挥哲学义理。尤其是,易学的全体大用在于指向实际社会人生,在易学中,找不到空中楼阁式的理论,找不到寓言神话,也不像其他哲学样以天堂地狱为警为戒。易学是善世的哲学,它只是从天道人心的共同感应上立论,从人人可想到的道理上、人人可以见到的现象上,告知人应当如此、应当如彼,平实而切近。易学的特色从卦象起源方面看:易卦象起源于对现象界事物的视察,《系辞传》言伏羲氏之画八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伏羲氏之始画卦,不是从坐而空想,驰漫天之思而来,乃由仰观、俯察、远取、近取,由视察、归纳而得万物之“共相”,所谓卦象,乃象其“共相”罢了。易学的特色从思想发展方向看:易哲学的源头,起于乾元(就太极之动生处言),由乾元之始动,下落乾、坤之往复,下落万物之生成,从而归趋于人。整个思想的发展方向,是由乾元向形而下开展,向现实人生归趋,这便是易学的精神所在。它是一门好用的哲学,目的是要为现实人生服务。翻开十翼,凡是一提及“道”,下面立刻便落实到人生。易学的特色从重视“行”的精神上看:易学不是一门“为学问而求学问”的学问,乃是“为人生服务”的学问,所以它重“行”。易学之讲易道,不仅在告知人什么是易道,主要目的在告知人如何去效法易道,不背易道而行事。在筮术中,吉、凶、悔、吝、无咎之断,主要目的在于劝善改过,易学又特殊告诫人要“知几”,为什么要“知几”?因为“几者,功之微”。一切行为最终成为大善或大恶,都是从“几”动身,一个人如能从一几之动专心,端正其动向,即不会走入邪途,故《系辞传》说“知几,其神乎!”易学的特色易学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对“生”的赞颂。读《周易》,明显的感受之一,是一片生命的乐趣溢于字里行间,绝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