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1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2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3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4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1)背景/因素/条件①政: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②经: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③教:士的活跃、私学,为百家争鸣提供必要文化背景。(2)概念①诸子百家:社会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②百家争鸣:各学派相诘难、批驳,又吸取、融合。(3)代表①道(老、庄)②儒(孔、孟、荀)③墨(墨)④法(商鞅、韩非子)(4)影响①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二、诸子百家思想(1)儒人物时期民本思想主张地位孔子春秋以德治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开创儒家学派(有教无类)孟子战国民贵君轻性本善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荀子战国君舟民水,群众力量大,王道性本恶(2)道春秋:老子①唯心论:万物本原是“道”。②辨证论:万物在运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③政治:无为而治。战国:庄子→万物相对。A.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①“仁”有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②“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③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间实际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④“有教无类”保证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成员素质提高。(3)法①主张:依法治国。②影响:符合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董仲舒)(1)背景①汉初“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②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积极有为思想。③董仲舒改造柔和道、法、阴阳五行,发展新儒学——理学。(2)内容①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加强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提出“三纲五常”。(3)措施①起用儒生参政。②儒学经典成为教科书。③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4)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数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B.先秦时期各家思想及其地位影响派别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儒孔/孟/荀仁/礼/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当时不受重视,后来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法商鞅、韩非子改革变法,中央集权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规定道老、庄无为而治较悲观,汉初思想,辩证法墨墨子兼爱、非公、尚贤代表小生产者利益,较进步,受压制。C.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1)儒①孔子:以德为政,警告君主居安思危。——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②孟子: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新兴的地主阶级③荀子:性恶论,水舟比拟军民关系,提出节用裕民。——同荀子(2)道①老子:“贵以贱为本”朴素辩证法,从“天人合一”阐述民本思想,“爱民治国”。——同孔子。(3)墨①墨子:民为立国之本、兼爱、先万民之身,后为己身。——小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总:都有进步性,有利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四、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背景①魏晋南北朝:儒面临佛、道的挑战,吸取其精华有了新发展。②隋唐:儒家“三教合归儒”。③唐:奉行三教并行,儒正统地位受挑战。④北宋:儒家融合佛、道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⑤统治者支持:长期混乱不利大一统,宋统治者提倡尊儒读经。(2)思想主张宇宙观理论观方法论(北宋)二程天理—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格物致知”。(南宋)朱熹理之源在天理,天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道德之善、不是科学之真。(3)地位影响①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②影响:维护封建专制,但扼杀了人性。传到日、朝、欧,在日和朝形成“朱子学”学派。A.宋明理学的现实价值(1)可取:和协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务实)、义利观(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系)。(2)不可取: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2.陆王心学宇宙观理论观方法论(南宋)陆九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就是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反省内心即获天理(明朝)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心与伦理道理联系致良知、知行合一(良知)王阳明心学(1)背景/因素①明中以后,阶级矛盾↑,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危机。②王阳明继承和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集大成者。(2)评价:明中以后广泛传播,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知行合一”不能科学说明结识和实践的关系。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因素①政: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②经济:资义萌芽产生、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③阶:市民工商业队伍壮大。④思:宋明理学日益僵化。(2)思想①是非标准:反对儒家经典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②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合法私欲。(3)影响/作用:一定限度反映资义萌芽时期的规定。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影响黄宗羲民主: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法制:“天下之法”取代“一家执法”,限制君权。对以后反封建专制斗争起推动作用。顾炎武学术: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政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君主专制,爱国。朴素学风的先河。王夫之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事物客观存在。辩证法:物质不断变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结识论:主观的结识是客观对象引起的。启示古代人们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对明清儒家思想的评价(1)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限度上反映资义萌芽发展规定。(2)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获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B.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二程理学朱熹理学陆王心学解释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天理,人性/天理一致人心是万物本原途径“格物致知”内心反省结识“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等。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新阶段。C.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家思想的关系(1)继承:主张和谐发展,敢于探索,强调力行。(2)批判①政:反对君主专制独裁。②经:手工业和商业,“经世致用”“工商皆本”。③思:批判程朱理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3)一定意义上反映资义萌芽时代的规定,具有初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D.文化的时代性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代性:文化的发明是以社会条件为前提的,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政治面貌、艺术、科学的发展、情感道德。所以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1)背景①奴隶制民主政治达顶峰。②人在社会的地位突出,学者关注人和人类社会。(2)思想主张①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迷信,追自由。③社会道德: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强求一律。(3)局限:过度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略共识性,否认法制与道德的约束,为极端个人主义提供方便。2.苏格拉底(1)主张①提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②提出“美德即知识”。③提出善事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结识已有美德。(2)意义①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A.孔子、苏格拉底主张比较(1)相同①生活时代接近。②都是教育家。③都强调道德修养,教化人民,改善内心世界。④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2)不同①孔子从郡主统治出发,主线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②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个性发展,有利民主政治发展。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①思想主张:关注焦点→人类社会,《抱负国》把人分等,各尽其责。②地位:为抱负主义发展奠定基础。(2)亚里士多德: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自然界中,人最高级。二、文艺复兴(14~17C,16C顶峰)、宗教改革(16C)、启蒙运动(18C)1.文艺复兴(14C~17C,16C顶峰)(1)背景①经: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资义萌芽。②政:资级规定追求现世享乐。③文: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2)实质:资级思想解放。(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非神),规定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4)成就/通过/代表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文学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但丁《神曲》,憎恶教会。↑彼特拉克《歌集》,“人学”代替“神学”,“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美术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根据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观测自由发挥。(5)影响:16C后,传到欧其他国,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更多关注人和世界。2.宗教改革(16C)(1)背景①文艺复兴使人改革教会愿望强烈。②天主教在精神上统治,经济上掠夺德意志。③罗马教皇在德出售“赎罪券”。(2)序幕:1517,马丁路德,“九十五条大纲”。(3)主张①信仰得救。②基督教徒直接阅读/解释《圣经》。③简化宗教典礼。④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影响①形成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3.启蒙运动(18C)(1)背景①自然科学进程使教会不攻自破,人们更多自信。②新兴资级规定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2)过程①17C,英出现初期启蒙思想。②18C中叶,在法进入高潮。(3)指导思想:理性主义①否认一切外在求安慰,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理性”。②剧烈冲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4)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家代表作主观点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①抨击天主教,称教皇“两足禽兽”。②反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②认为法律不能违反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①提出“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②“社会契约”“人民主权”。③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①人该独立思考。②强调“人非工具”。③人要自律,不碍别人自由。(5)影响①欧: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冲击欧封建专制统治。②世:鼓舞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成为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异同(1)同①尊重人的价值。②资级反封建思想,为自己取得政治/经济统治地位作思想准备。(2)异背景内容影响文艺复兴资义萌芽,反天主教神学对人的束缚。“人性”,反天主教,追现世幸福。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影响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义发展结果,批判教会、世俗君主专制。“理性”,反教会和君主专制,追政治平等、经济自由。打击专制主义,引领欧乃至世界资级革命浪潮。C.西方思想发展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公元前5C中叶、希腊、智者运动、人文精神起源。(2)14C~17C、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长期受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3)17C~18C、英法、启蒙运动(英开始,法高潮)、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推动到反封建专制,建立资级“理性王国”,按资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具政治革命性质。西方人文精神成熟阶段。D.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构建社义和谐社会的启示以人为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E.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特色及时代特点大都围绕“现实与人文”展开,以宗教为主。都规定打破神权,打破封建禁欲主义,打破封建的枷锁。F.理性主义在启蒙运动的含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十五单元:古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化艺术一、四大发明发明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善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欧文化发展。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宋广泛运用于军事推动欧热武器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用于航海促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二、数、天文、农学、医学1.数(1)《九章算术》(十进制)①地位: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②意义: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世界数学史上占重要地位。(2)珠算①过程:元末明初出现算盘,明清普及,明传入朝、日。②特点:制作简朴、物美价廉、运算如飞。2.天文(1)留下世界最早天文记录。(2)编制世界最早星表《石氏星表》。(3)创制先进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4)历法①《夏小正》、“殷历”。②《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3.农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黄河中下游)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4.医学朝代作者书籍意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对16C前中医的总结“东方药物巨典”A.古中国科技发展特点①科技内容:适应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②研究方法:典籍整理/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③科技使用:服务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缺少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科学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④分布:集中于农学、天文历法、医学。⑤成就:全面繁华,多种成就领先世界。B.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及因素不同:四大发明在中国未能充足发挥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在欧洲却极大推动向资义演进速度,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中西方差异的因素↓↓↓↓↓(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化难以启动,西方高歌猛进的因素↓↓↓)因素中国西方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通过资级革命(确立并完善资级代议制)或(推翻封建专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通过工业革命,资义迅速发展。思想理学占主导,空谈义理,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没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解放思想,重视科技/教育。对外闭关锁国积极殖民扩张、贸易。C.古中国科技成果出现因素及16C后没产生近代科技因素。(1)出现因素①源:丰富知识经验,成为古科技发展源泉。②政:中央集权制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条件。③经:古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经济基础。④政策:政府对巩固统治的需要,给予一定关注。⑤教:古中国教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⑥探索精神。(2)失败因素:B.上表的中国因素。D.科技创新的历史借鉴①重视科技发展,增长科研投入。②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创新人才。③对外交流。科技是生产力、科教兴国、国家独立,社会稳定。三、绘画艺术发展的特点(1)演变背景:反映各时期时代特性。(隋唐盛世、宋代商业)(2)画家角度: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素养趋高。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3)绘画风格:开放的对外政策,融入外来风格。(隋唐五代融合印度、波斯)(4)绘画功能:又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宋时成为商品。四、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1)唐诗:唐经济全面繁荣,科举以诗赋为主,推动诗歌发展。盛唐诗歌,反映国力强盛,文明开化。中唐诗歌,反映社会弊端暴露。晚唐,反映日渐衰败。(2)宋词:商业发展。两宋之交,思想报国。(3)元曲:散曲、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政策。科举制废止,汉文人没出路,散曲抒发情感。(4)明清小说:君主专制顶峰,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商业繁荣,资义萌芽、八股取士,小说揭露封建腐朽、市民阶层扩大。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第十六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观历程一、物理学1.背景:①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②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7C、意、开创以实践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2.内容:17C、英、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实现物理学第一次奔腾。3.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论)过程:1900普朗克提出、20C初德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玻尔提出原子量子理论。量子论形成标志人类研究领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量子论)A.经典力学的特性和历史地位(1)特性:重视实践、数学化、宏观世界。(2)地位①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总结和概括。②标志近代科学形成、人类科学时代开始。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进入蒸汽时代。④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打击神学,促进思想解放。二、生物学1.背景(1)欧封建社会坚持上帝创世说,生物学研究进程缓慢。(2)文艺复兴后,面对现实,重视实践。(3)资级革命、工业革命,使开阔视野,思想开放。(4)细胞学说的确立,奠定基础。2.过程(1)17C后,细胞学确立。(2)19C初,拉马克的初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档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3)19C中、英、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创建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达尔文——生物学的牛顿)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欧思想界: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挑战,引入发展变化的思想。(2)欧科学界/宗教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争论。(3)华思想界:晚清知识分子宣传进化论,著书翻译、宣传,唤醒国人,以免亡国灭种。C.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因素(1)经:商品经济发展和资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主线推动力。)(2)政:资级民主政治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自由发挥空间。欧先进国保护/鼓励、教育、专利、机构。(3)思:思想解放为近代科技解除精神枷锁。(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宣扬、宗改对教皇否认、启蒙提倡理性)(4)个:科学家的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精神。D.科技创新和思想解放的关系:思想→创新→经济→制度→思想三、工业革命(蒸汽18C80年代、电气时代、信息技术19C中)1.“蒸汽”(1)条件①17C英资级革命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②18C工厂手工业发展,机器生产成为也许。(2)过程①标志:18C8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②19C三四十年代,欧/北美广泛应用。(3)影响①机器大工业工厂形成,真正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②形成工业城市,英、法、美形成工业国。③在交通运送工具的应用,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2.“电气”(1)条件:1831、法拉第、电磁感应。(2)过程①发电机、电动机促使电力成为新能源。②长距离输变电技术趋成熟,电力广泛应用。(3)影响①工业生产出现新技术革命浪潮,促工业发展。②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进垄断组织的形成。③使城市面貌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变。3.信息技术(网络)(1)条件:1946、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基础。(2)进程①20C60年代末,美加紧对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②1961、美建立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互联网产生。③20C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3)影响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②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③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变化。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的异同同(1)因素①自由竞争的资义制度提供制度保障。②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成为动力。③科学理论的突破,技术、经验的积累。④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过程:都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得以生产,投入生产生活领域。异:影响蒸汽革命电气革命社会关系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产生垄断组织国际格局落后东方遵从先进西方的格局东西交流更密切,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市场资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评价(1)积极①社会生产力提高,进入信息化时代。②知识经济作用突出,加快服务型产业发展。③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④主线上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方式。(2)悲观: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会等。(3)对策①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提高人们结识和操作水平。②对青少年加强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树立对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③加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规范相关立法。C.启示:科教兴国。第十七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四洲志》《海国图志》。2.洋务派(1)背景: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提倡等)(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挽救封建统治、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器物说”。(3)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师夷长技以自强”(4)结果:失败(1861~1894)二、资产阶级1.初期维新派:君主立宪。(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背景: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义产生。2.康梁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发展资义、挽救民族。(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最终失败、思想启蒙、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特点a.西方资义政治学说+传统儒家思想。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历史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奠定资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b.把维新思想转变成维新变法运动,推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实现。(2)成因a.客观:当时中国资义薄弱,资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所以借助孔子宣传变法。b.主观:民族资级结识的局限性。康作为民族资级代表,与帝义/封义联系,幻想“中西结合”。(3)评价a.进步:变法图存、发展资义,反映民族资级规定。冲击传统封建主义思想,推动变法,为戊戌变法奠定思想基础(思想启蒙)。b.局限:反封建同时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儒家思想,体现民族资级的软弱性,必然导致失败。(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6~9)3.孙中山革命派:新旧三民主义(1)旧:民族(反清)、民权(建民主共和国)、民生(平均地权)①背景a.政: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主张碰壁。b.阶:19C末,孙为首的资级革命派。c.个:孙学习西方资级政治理论,丰富民主革命思想。②过程a.1905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b.1911,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推翻清朝。c.1912,孙中山,《临时约法》。d.孙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③评价a.进步:表达资级在政治/经济的利益/规定。反映国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b.局限:时代局限性+阶级局限。(2)新: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平民共有)、民生(耕者有其田)——1924国民党“一大”①背景:共产国际/中共影响/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②提出:1924、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③评价a.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大纲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旗帜。b.局限:仍属于资级民主主义范畴。④影响:国民革命开展。(3)新旧区别:旧反清,新反帝反封建。旧平均地权,新+节制资本A.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关系。(1)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大纲。(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中国资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依托。新三民主义是革命大纲,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三大政策体现资级民主革命的新责任。新三民主使三大政策形成思想体系。B.孙中山思想的爱国主义反帝,三民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振兴实业。4.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1915~1919五四运动~1923)(1)前期——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新文学(陈独秀为代表的资级激进民主派)(2)后期——宣传马义使1921建共党(李大钊为代表的无级马义者)(3)特点①领导:资级激进派。②基础:一战期间,中国资义发展。③思想:辛亥革命后,前期为西方民主和科学+达尔文进化论,后期社义思想。④内容: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义。⑤(成果/影响/作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为马义传播发明条件。B.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学习的内容、思想、特点(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一1840~1842、二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①内容:学习西方物质,“器物”观。②思想:“中体西用”。③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未触动封建旧文化根基。(2)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1895结束)~辛亥革命(1911~1912)①内容:学习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②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民主义。③特点:学习技术+制度,发展资义挽救民族危机发展到学习制度。对封建文化没有全面彻底批判。(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1915~1919五四~1923)一战,民族资义发展。辛亥革命后,规定民主制。①内容:前期——民主、科学。后期——社义、马义。②思想:前期——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马义。③特点:彻底否认封建传统,清算封建根源,后期宣传马义。学习西方道路进入思想层次。绝对肯定/否认的偏向。前期没与工农群众运动结合。三、毛泽东思想1.背景:五四运动时,毛创办《湘江评论》,趋成马义者。2.过程时期发展阶段重要思想重要著作国民革命(1924~1927)萌芽坚持无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靠农民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共对峙↓=↑土地革命(1927~1937)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战时期(1937~1945)基本形成①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②中共七大确立毛思为指导思想。《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1945-1949)完善发展①七届二中全,工作重心: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②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建国初期完善发展①建设中特社义。②两类矛盾学说+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关于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3.历史影响①马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奔腾的理论成果,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建设中特社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四、新时期理论1.邓小平理论(1)萌芽①1978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②1978,邓小平发言,建设中特社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标志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道路。(2)形成①明确提出:1982、中共十二大、邓提出建设中特社义。②系统概括: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义初级阶段理论。③成熟:1992、邓、南方谈话、社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富。④形成体系: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目的是建立社义市场经济体制。⑤成为指导思想:1997、中共十五大。(3)地位:引导国人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1)背景:20C末21C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中共探索完善自身,与时俱进。(2)内容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定。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③代表广大人民主线利益。(3)确立:2023,中共十六大。(4)地位:指导中特社义开创新局面的思想武器。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比较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作用毛泽东思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确立社义制度邓小平理论社义的概念建设社义的办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党面貌、建设党的办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中国迈向小康社会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重要成就把马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创建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马义中国化。+上文(三、毛泽东思想的表格)E.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特点和成就①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主代表的中国共人,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形成建设中特社义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义的基本问题,创建邓小平理论。开辟建设中特社义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主代表的中共人,据国内外形势和党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社义的概念、建设社义的办法,发明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深化对中特社义结识,创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马义中国化。

党十六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动马义中国化发展进程。马义——毛思——中特社义(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建国来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国防能力。②台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③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载人航天(1)决策:1992。(2)成就:2023“神舟五号”杨利伟、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杂交水稻(1)1973、袁隆平、南优2号。(2)意义:提高国水稻产量,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1983“银河—I号”。5.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A.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启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保证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人类发展史就是应用新技术实现人类需求愿望史,需求的拉动式技术淘汰与创新的动因。不能“闭关锁国”。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提出(1)背景①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巨变。②1956让知识分子在社义建设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毛、“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学术)”。(3)成就:老舍《茶馆》、郭若沫《蔡文姬》2.曲折(1)因素:政治运动(文革)扩大化,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2)表现: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蝉的歌》,受政治批判。3.文艺的春天(1)背景:文革后,清算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2)文艺方针①邓提出文艺为民服务,为社义服务。②80年代初、“五讲,四美”的精神文明建设。(3)成就①出现“反思”“伤痕”文学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②出现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B.发展文化产业(双百方针)目的: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繁荣社义文化,更好为民服务。实质: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经验:①对的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②脱离“双百”方针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发展。③解决好科学/文艺工作/政治的关系,与人民关系,继承传统/革新的关系。文艺为民服务,为社义服务。C.建国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1)有利①社义制度提供前提。③经济发展,提供保障。④第三次科技革命,吸取国际成果。②党坚强领导、中央对的方针、政策指导为科技发展开辟道路。(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⑤科技工作者的奉献。⑥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人才储备。(2)不利①“左”侵错误对文化的长期干扰、党知识分子失误。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心里的影响。③直接:中国革命胜利后,工农干部领导,重实践轻知识。④长时间的闭关自守,缺少与世界文化的交流。D.我国发展教育“科教兴国”的意义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义的主线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教兴国促进生产力发展。②科教兴国是组织和领导社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有利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社义目的。有利社义发展,实现国家/社会稳定。有利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三、现代中国教育发展1.奠基(1)建国初①成就:1949、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②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社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2)全国建设社义时期①措施:拟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全日制+半工半读。②结果: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①各地学校一度听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②1966、高考废止。③70年代初,高校收“工农兵学员”。(2)影响:中国教育遭极大破坏,人才缺少,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与西方差距。3.教育复兴教育方针成就改革开放初优先发展教育拨乱反正,整顿秩序,恢复高考80年代教育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基础:《义务教育法》。中档: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边沿学科专业,学位制90年代↑高等:“211工程”社会教育:“希望工程”西部:出资支持少数民族教育第二十单元:19C来世界文学艺术一、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盛行:18C末~19C30年代。(2)背景①欧革命和战争加剧局势动荡。②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找新的精神寄托。(3)特性①内容:不刻意突出理性,发掘感性。②风格: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4)成就国家人物作品法雨果《巴黎圣母院》英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现实主义文学(1)盛行:19C30年代~20C初期。(2)背景:欧美资义国社会矛盾日趋锋利。(3)特性:关注社会问题,进一步剖析社会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4)成就①19C国家人物代表作备注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义“社会百科全书”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反映英的社会状况俄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其他丹麦,安徒生、挪威,“社会问题喜剧”、美,马克-吐温②20C国家作者代表作英萧伯纳《苹果车》法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3.20C的世界文学(1)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严重社会问题。②特性: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背景模糊,因果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③成就:美,海明威《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2)20C苏联和亚非拉文学①苏联: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如何炼成的》。②亚非拉文学反映反帝反殖爱国主义精神:印度—泰戈尔、中国—鲁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索卡因。A.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区别类型时间根据对象手法特点浪漫主义18C后半期~19C中叶资级革命兴起注重内心主观感受夸张,幻想,传奇描绘自然,对立现实和抱负批判现实主义19C30年代~20C前半期工业革命,各种矛盾锋利描写客观真实的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注重社会生活,揭露生活不满二、美术1.新古典主义(1)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后资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2)特点①理性,古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②突出理性,画面严整和谐。(3)代表:法,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