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相关题型汇总【知识导图+典例提升】 高考生物二轮高效备考精讲课件_第1页
实验相关题型汇总【知识导图+典例提升】 高考生物二轮高效备考精讲课件_第2页
实验相关题型汇总【知识导图+典例提升】 高考生物二轮高效备考精讲课件_第3页
实验相关题型汇总【知识导图+典例提升】 高考生物二轮高效备考精讲课件_第4页
实验相关题型汇总【知识导图+典例提升】 高考生物二轮高效备考精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二轮-专题八:实验部分3实验题型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①确定实验目的②作出实验假设③设计实验步骤④预测实验结果⑤进行实验操作⑥观察实验结果⑦分析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1.实验方案流程:①确定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的内容包含研究现象(因变量)和作用于对象的因素(自变量),格式为“探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探究(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②作出实验假设假设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A.验证性实验的假设是唯一的,即验证的是实验目的;B.探究性实验假设包括多种可能的情况。③设计实验步骤A.性质探究类实验的操作流程: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B.功能探究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③设计实验步骤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④预测实验结果首先要明确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若为验证性实验,则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一致、结果唯一,结论与题目要求(目的)一致;若为探究性实验,则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一致或相反或居中,相应的结论有多种情况。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⑤进行实验操作⑥观察实验结果⑦分析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A验证类: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假设成立。B探究类: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一一致,则该预期结果对应的假设成立附:实验设计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述”(1)实验材料的选择①植物:“大小相似、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②动物:“体重(体长)、年龄、生长趋势相同”,有时甚至要“性别”相同。③有时可以叙述为“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个体”。(2)试剂的选择①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要注意“等浓度”、“等体积”、“适量的”、“一定量的”等词的运用。②实验时间和条件上用“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pH”等语言。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题型一:“实验材料”题--依据原理来选题(1)凡是用到染色剂的实验,一般都选择无色材料,涉及的实验有: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②观察线粒体;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④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⑤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用到有色材料的实验有: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②观察叶绿体;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3)在选择实验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颜色的影响,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是否包含实验对象,如甘蔗汁不能用来检测还原糖,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例1:下列是某班同学为完成教材实验所选材料或试剂列表(试剂甲和试剂乙、各溶液浓度满足实验需求)。请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1)从表中主要实验材料或试剂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必须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是

。正确实验过程必须加热的实验是

。(填序号)AFCEFAF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试剂甲、试剂乙并不是同一试剂,前者中的液态试剂(室温)是

,其作用是

,后者中用于染色的试剂是

。溶解并提取色素。无水乙醇或丙酮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3)B实验中,若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老师建议不要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实验底物,这样建议的理由是

.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3)D实验中,若提取和分离色素的过程操作规范,但得到的色素带中上面两条颜色清晰,下面两条颜色却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

.所选取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少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4)某同学欲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则该同学的调查方法是

(填“标志重捕法”或“取样器取样法”)。取样器取样法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题型二:“实验目的”题--变量法寻找实验目的(1)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或者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实验目的的书写与表达:实验目的的内容包含研究对象、研究现象(因变量)和作用于对象的因素(自变量),格式为“探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探究(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例2.用甲、乙两组液体培养基培养小球藻,甲组加入KNO3,乙组加入等量的NH4Cl,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结果如图所示。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KNO3和NH4Cl对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种群密度、pH)的影响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①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例3.在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课题的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或探究生长素浓度与植物枝条生根的关系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②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例4.如图装置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完善下面图解,体验分析思路:因变量:

.自变量: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CO2浓度探究CO2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③根据实验步骤反推实验目的例5.

0℃以上的低温能对喜温植物玉米造成伤害,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一: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出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5℃、10℃和25℃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1所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探究0℃以上低温对不同品种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③根据实验步骤反推实验目的例5.

0℃以上的低温能对喜温植物玉米造成伤害,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一: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出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5℃、10℃和25℃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1所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最耐低温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该品种在低温条件下:①______②_______。①叶绿素含量相对最高(与甲和乙相比)②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最小丙实验二:将甲种玉米幼苗分成三组,一组对照,另两组在5℃低温下处理4天后放在25℃环境中,在光照强度分别为800lx、60lx的条件下恢复4天,然后测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3)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的影响。低温伤害后恢复期光照强度的不同对恢复后光合速率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题型三:“实验原理”题--三段法分析实验原理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作出实验假设的依据、设置实验步骤的依据、分析现象结果的依据和确定观测指标的依据。书写时,有时只涉及某一方面,有时涉及多方面,其一般书写格式分为三步:(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的具体过程描述。(2)自变量的作用(反应)原理:即“为什么这么做”(3)因变量的检测原理(或现象原理):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例6.(2021·马鞍山模拟)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赖氨酸是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营养不良。赖氨酸是否也是小白鼠体内的必需氨基酸?请根据给出的实验原理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进行探究。材料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小白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0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称量器(如天平)等。实验步骤: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赖氨酸是否也是小白鼠体内的必需氨基酸?实验步骤:(1)配食:配制食物A: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0种氨基酸;

配制食物B: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2)分组:将20只小白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其体重。(3)饲喂: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喂两组小鼠,甲组每天饲喂食物A,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B。(4)观察: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请写出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当动物体内缺乏必需氨基酸时,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现象,补充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时,其相应症状会得到改善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例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是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含量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例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例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预先赋予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和说明。假设的提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只要能解释题目现象或与题干相符,则提出的假设就可以。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四:“实验假设”题例8.哺乳动物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完善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动物产热的主要方式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了探究哺乳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强度是升高还是降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1)实验假设:

。(2)材料用具:略。(3)实验步骤:①将4个恒温培养箱分别调节成10℃、20℃、30℃、40℃恒温,并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②取四只400克、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分别放入4个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③一段时间后,用仪器测量小鼠耗氧量,做好记录并计算。哺乳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细胞呼吸强度降低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例9.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据实验证明,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之后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请根据上述材料,从免疫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2)请根据课题,写出实验假设及实验原理。实验假设:

实验原理:探究(验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抗原)首先要明确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若为验证性实验,则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一致、结果唯一,结论与题目要求(目的)一致;若为探究性实验,则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一致或相反或居中,相应的结论有多种情况。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五:“实验结论”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例10.(2020·浙江卷)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例10.(2020·浙江卷)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例10.(2020·浙江卷)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3)分析与讨论: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神经。

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

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主动运输减少传入和传出(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乳酸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

。(2)据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

;pH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例11.(2015·广东卷)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创造无氧环境丙酮酸、[H]、ATP亚硝酸盐含量已接近最低水平乳酸积累(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12…9104%普通

优选

5%普通

优选

10%普通

优选

发酵时间(天)亚硝酸盐含量(mg/kg)食盐浓度(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推测实验结论:①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更低;②最适条件是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的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例12.(2021·枣庄一模)为了验证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光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1)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3只、三棱镜(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形成多色光,但本题只取其中的红光、黄光、绿光,忽略其他单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2)实验步骤: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②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步骤: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②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④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

,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

⑤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

分别作用于3只小烧杯。

⑥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

(3)预测结果并分析: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10片小圆形叶片红光、黄光、绿光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4)结果讨论: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试在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照射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3)预测结果并分析: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因此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能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二轮资料:教师用书P144,例4(2021•湖南卷)(1)实验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①平均值

②列表法

③作图法(2)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方法

①紧扣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

②明确实验的变量

③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实验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解题思路(4)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有时需要依据生物学原理做加减乘除处理,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例13.(2021·德州一模)网传物质X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同学计划用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体重相同的若干正常小鼠与糖尿病小鼠备用)进行探究,并预测了可能的实验结果。(1)探究X是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其血糖浓度,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X溶液,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则表明X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实验(1)中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预测中应补充“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差别不大(或都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则表明X没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例13.(2021·德州一模)网传物质X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同学计划用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体重相同的若干正常小鼠与糖尿病小鼠备用)进行探究,并预测了可能的实验结果。(2)探究一定量的X能否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X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中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修改。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实验(2)中应设两个对照组,用患糖尿病的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X溶液,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预测中若实验组和对照组2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1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若实验组和对照组1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范围,对照组2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则表明一定量的X不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下降到正常的范围例14.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很多学者认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形均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使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研究表明,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实验一:研究人员构建AD模型小鼠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材料和实验处理补充完整。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甲

玉米油灌胃处理乙AD模型小鼠

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例14.有研究表明,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实验一:研究人员构建AD模型小鼠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材料和实验处理补充完整。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甲

玉米油灌胃处理乙AD模型小鼠

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实验结果证实,大蒜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使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健康小鼠玉米油灌胃处理AD模型小鼠例14.有研究表明,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二: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大蒜素可通过减少tau蛋白磷酸化来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设计方案为用大蒜素(溶于玉米油)分别处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两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该实验对照组设置不准确,应将用大蒜素(溶于玉米油)处理健康小鼠改成用玉米油灌胃处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用玉米油灌胃处理健康小鼠;检测指标不全面,还需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1)实验步骤设计的一般程序(右图)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七:“实验步骤”题--依据实验原理完善补充(2)实验设计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应注意的问题A.实验材料的选择

①植物:“大小相似、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

②动物:“体重(体长)、年龄、生长趋势相同”,有时甚至要“性别”相同。

③有时可以叙述为“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个体”。B.试剂的选择

①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要注意“等浓度”、“等体积”、“适量的”、“一定量的”等词的运用。

②实验时间和条件上用“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pH”等语言。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七:“实验步骤”题--依据实验原理完善补充例15.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调节作用,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实验材料和用具:蝌蚪15只(同种、同时孵化而来,体长约15mm)、新鲜水草、3只鱼缸(容积约3000mL)、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自来水(已晾晒过3~4天)、药匙若干、小网一个、培养皿、坐标纸(用来测量蝌蚪的体长)、鱼虫(用以喂食)[提示:每次投药为5mg,2天换水一次]请补充实验步骤。(1)取3只洁净的鱼缸,分别编号为1、2、3号,分别倒入2000mL已晾晒过的自来水。

(2)

。以后每天投药一次,连续七天,药量同上。

(3)每天向每个鱼缸内投入等量的活鱼虫进行饲喂;两天换一次水。每两天观察一次,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

。观察测量后,迅速将每组蝌蚪放回原来饲养的鱼缸内。

(4)记录观察测量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在1、2、3号鱼缸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生活力强的小蝌蚪各5只向1号鱼缸投入甲状腺激素5mg;向2号鱼缸投入甲状腺抑制剂5mg;3号鱼缸不加入任何药品测量其体长,观察其形态变化,前后肢生长情况及尾的变化等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二轮资料:教师用书P141,例3(2021•河北卷)通常是回答4个问题:(1)让我们做什么;(2)怎么做;(3)注意什么;(4)以什么指标来衡量结果(因变量)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八:“开放性实验设计”题--在保证科学严禁的前提下自主设计

(实验思路)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二轮资料:教师用书P139,例2(2021•全国乙卷)例16.(2017·全国Ⅲ卷)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例16.(2017·全国Ⅲ卷)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例17.(2019·全国Ⅰ卷,节选)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例18.(2020·山东卷·节选)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例19.(2019·全国Ⅲ卷)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显性性状思路及预期结果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③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④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1点即可)。

例20.(2020·全国Ⅲ卷)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秋水仙素处理例20.(2020·全国Ⅲ卷)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例20.(2020·全国Ⅲ卷)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解题方法:第一步:分析提炼3个原则:(1)对照原则;(2)单一变量原则;(3)均一平行原则;第二步:准确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明确无关变量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2.实验题型:题型九:“科研论文改编”题例21.(2018·北京卷)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一.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增殖免疫

iPSC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细胞血清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