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第十一讲真菌性皮肤病_第1页
皮肤性病学 第十一讲真菌性皮肤病_第2页
皮肤性病学 第十一讲真菌性皮肤病_第3页
皮肤性病学 第十一讲真菌性皮肤病_第4页
皮肤性病学 第十一讲真菌性皮肤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性皮肤病

医院皮肤科

2真菌分类是一类真核细胞生物。根据菌落形态不同,可分为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

霉菌: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又称丝状真菌双相真菌:有些致病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状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2023/2/173真菌性皮肤病分类:(根据真菌侵入组织深浅的不同)

浅部真菌病: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

深部真菌病: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内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2023/2/174浅部真菌病分类(按部位)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2023/2/175头癣(tineacapitis)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2023/2/176头癣(tineacapitis)

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的感染,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四种。儿童为易感人群,其发病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的动物而感染。患儿的病发、头屑、痂皮中带有大量真菌,易污染床单、枕巾、衣帽,造成人群的传播,理发工具等也是传播的媒介。2023/2/177黄癣致病菌:许兰氏毛癣菌。临床特征:碟状黄癣痂,愈后留疤痕。

2023/2/178黄癣2023/2/179黄癣真菌镜查:发内与毛发长轴平行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内充满厚壁孢子和鹿角状菌丝。Wood灯:暗绿色荧光2023/2/1710黄癣---真菌镜查2023/2/1711白癣(microsporosiscapitis)

致病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特征性表现:白色鳞屑、断发(距头皮2-4mm),菌鞘。青春期可自愈,愈后不留疤痕。2023/2/1712白癣2023/2/1713白癣2023/2/1714实验室检查镜检:发外成堆的圆形小孢子Wood灯:病发呈亮绿色荧光2023/2/1715黑点癣(trichophytosiscapitis)

致病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临床特点:出头皮而折断,断发残根留在毛囊内,呈黑点状。可留点状疤痕,成人可患病。2023/2/1716实验室检查镜检:发内见发内成链状排列的圆形大孢子。Wood灯:无荧光。2023/2/1717黑点癣---真菌镜检2023/2/1718脓癣(kerion)

致病菌: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强烈感染性超敏反应。临床特征:炎性肿块、留疤痕。2023/2/1719

类型临床表现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致病真菌许兰毛癣菌犬小胞子菌,石样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亲动物性皮肤癣菌真菌镜查发内菌丝孢子发外成堆孢子发内成串孢子病发初不折断至毛囊破坏毛发脱落可形成永久性秃发距头皮2-4mm,折断,发外有白套,易脱发,毛囊不破坏,不留永久性秃发。出头皮而折断,断发残根留在毛囊内,呈黑点状毛囊破坏永久性秃发皮损先浅黄红色斑菌痂,变成黄豆大小淡黄色碟状厚痂,边缘翘起,鼠尿味无明显炎症,灰白色鳞屑斑呈园形。无炎症反应,散在性灰白色斑,扩大成片。非常明显炎症成脓肿2023/2/1720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滤过紫外线灯检查,头癣的诊断一般不难。鉴别诊断:应与头皮银屑病、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头皮脓皮病等进行鉴别。2023/2/1721预防和治疗:治疗原则:

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

五个字:服、搽、洗、剃、消。2023/2/1722预防与治疗服药: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疗程4-8周。搽药:2%碘酊、5-10%硫黄软膏、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剂,连续8周.洗头: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每天一次,连续8周。剪发:每周理发一次,连续8周。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煮沸消毒。脓癣切忌切开。急性炎症期可短期联合应用小量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2023/2/1723体癣和股癣概念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2023/2/1724体癣和股癣体癣:指的是除头皮、毛发、手足、甲板、阴股部以外的人体平滑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是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2023/2/1725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犬小孢子菌。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自身感染而发生。2023/2/1726临床表现临床特点:初起为红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斑片,界清,皮损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中央色素沉着。自觉瘙痒。股癣:好发于腹股沟,亦常见于臀部,单侧或双侧发生。由于患处透气性差、潮湿、易摩擦常使皮损炎症明显,瘙痒显著。2023/2/1727体癣2023/2/1728体癣2023/2/1729股癣2023/2/1730股癣2023/2/1731预防和治疗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不与患者共用衣物鞋袜、浴盆、毛巾等,内裤应宽松透气。有手、足、甲癣应积极治疗。治疗:以外用药治疗为主,皮损广泛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内用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克霉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特比萘芬霜等,应强调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持续用药1-2周。

2、内用药物:伊曲康唑100-200mg/d,2周,或特比萘芬250mg/d,1-2周。2023/2/1732手癣和足癣概念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2023/2/1733手癣和足癣手癣: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足癣:指皮肤癣菌累及足趾、足跖、足跟和足侧缘2023/2/1734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2023/2/1735临床表现夏季高发,夏重冬轻南方高于北方分三型:水泡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2023/2/1736临床表现水泡鳞屑型:好发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足侧针尖大小的深在水泡,水泡干涸后呈现领圈状脱屑。瘙痒明显2023/2/1737临床表现(水泡鳞屑型)2023/2/1738临床表现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掌跖和足跟。皮损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明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2023/2/1739临床表现(角化过度型)2023/2/1740临床表现浸渍糜烂型:

也称间擦型,好发指(趾)缝,足癣尤以第3-4,4-5趾间多见。皮肤浸渍发白,表面软松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不同程度的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2023/2/1741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或培养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需与湿疹、汗疱疹、掌跖脓疱病等鉴别,真菌菌镜是主要鉴别手段。2023/2/1742治疗与预防治疗基本同体癣。注意剂型的选择。如水泡鳞屑型应选择刺激性小的霜剂和水剂(如联苯苄唑霜或溶液);浸渍糜烂型者给予粉剂(如咪康唑粉)有渗出时给予硼酸溶液等湿敷,皮损干燥后再用霜剂、水剂;角化过度型可选则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必要时可采用封包疗法。有伴感染者,用抗菌素。2023/2/1743甲真菌病概念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2023/2/1744甲真菌病甲真菌病: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2023/2/1745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传播途径: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甲外伤等。2023/2/1746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甲变色、无光泽、变形增厚破损。分型:白色浅表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2023/2/1747

临床表现(白色浅表型)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甲板浅层点状或不规则片状白色浑浊,无光泽或稍凹凸不平。2023/2/1748

临床表现(远端侧位甲下型)最常见,一侧甲廓侵犯甲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凹凸不平或破损2023/2/1749

临床表现(近端甲下型)从甲下皮进入甲板及甲床,呈半月形,甲根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手或破损。2023/2/1750临床表现(全甲毁损型)各型的最终结果,整外甲板破坏,灰黄、灰褐,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物,也可增厚,脱屑2023/2/1751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根据甲变色、无光泽、增厚破损,结合镜检可诊断,必要时可做真菌培养。鉴别诊断:需与甲营养不良、甲下疣等原发病及银屑病、慢性湿疹等继发性甲损害进行鉴别。2023/2/1752治疗和预防外用药治疗:常用于表浅褐单纯远端损害,先尽量去除病甲,再用30%冰醋酸或3-5%碘酊,或40%尿素软膏包封。内用药治疗:伊曲康唑200mgBID治疗1周,停3周;指甲:疗程2个月,趾甲:疗程3个月。特比萘芬250mg/d,指甲:4-6周,趾甲:6-9周.

2023/2/1753花斑癣(花斑糠疹)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2023/2/1754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条件致病菌)由孢子相转化为菌丝相(致病状态)发病与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2023/2/1755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损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以及所覆盖的糠秕状鳞屑无自觉症状,偶轻痒冬轻夏重2023/2/1756花斑癣2023/2/1757花斑癣2023/2/1758实验室检查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和短粗、两头钝圆的腊肠型菌丝。培养基:含植物油的培养基。Wood灯:黄色荧光2023/2/1759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易诊断。鉴别诊断:有时需与白癜风、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等鉴别。2023/2/1760治疗和预防勤洗澡、勤换衣物、内衣应煮沸消毒。外用治疗为主,可用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咪康唑霜、克霉唑霜、2.5%硫化硒等。单纯外用疗效不佳者可口服伊曲康唑200mg/d,疗程1-3周。2023/2/1761马拉色菌毛囊炎

(又称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2023/2/1762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条件致病菌)发病机制: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将毛囊部位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可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开口,使皮脂腺潴留,加之游离脂肪酸的刺激,致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2023/2/1763临床表现多累及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皮脂丰富的部位,如颈、前胸、肩背、腹等部位。炎性毛囊丘疹、脓丘疱疹或小脓疱,半球形,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

有不同程度的痒感。2023/2/1764马拉色菌毛囊炎2023/2/1765马拉色菌毛囊炎2023/2/1766预防和治疗同花斑癣2023/2/1767是由念珠菌属累及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根据念珠菌累及部位可分为浅部(粘膜、皮肤等)和深部(内脏)念珠菌病。念珠菌病2023/2/1768念珠菌病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2023/2/1769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白念珠菌最常见,其次由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菌丝相致病易感因素:1、皮肤黏膜屏障作用降低,2、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造成体内菌群失调,3、内分泌紊乱、4、原发和继发免疫功能下降。2023/2/1770临床表现皮肤念珠菌病:1.念珠菌性间擦疹,2.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3.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念珠菌病,4.念珠菌性肉芽肿。黏膜念珠菌病:1.口腔念珠菌病,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3.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1.消化道念珠菌病,2.呼吸道念珠菌病,3.其他。2023/2/1771念珠菌性间擦疹:好发肥胖多汗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腹股沟、会阴,腋窝、乳房下等皮肤邹褶部位,及从事水中作业者(尤其3-4指间)。皮损为局部潮红、浸渍、糜烂,界清,边缘附着鳞屑,外周散在炎性丘疹、丘疱疹及脓疱,自觉痛痒。2023/2/1772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多幼年起病,常伴有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缺铁贫及维生素缺乏。好发于头皮、颜面及四肢。皮肤初起丘疹,红斑,上附鳞屑,逐渐形成肉芽增生性斑块或疣状结节,表面有复盖,蛎壳状褐色痂,粘着不易去除2023/2/1773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念珠菌病多累及浸水工作者和糖尿病者,好发于指甲及甲周。甲沟红肿,有少量溢出但不化脓,甲小皮消失,重者可引起甲床炎,疼痛。甲板增厚浑浊,白斑、凹凸不平,但甲表明仍光滑,甲下角质增厚堆积或甲剥离。2023/2/1774念珠菌性肉芽肿又称为深在性皮肤念珠菌病,少见,多累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儿或儿童,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者,皮损为炎性丘疹、结节、水泡、脓疱和斑块,表面复盖很厚的黄褐色粘着性痂,少数皮损呈角质性增生,去除角质后,基底为肉芽组织。2023/2/1775口腔念珠菌病以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称鹅口疮)为最多见,多累及老人、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起病急,进展快,在颊粘膜、上颚、咽、齿龈、舌等黏膜部位出现凝乳头白色斑片,不易剥去,用力剥离可见糜烂性潮红基底。2023/2/1776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多累及育龄妇女,可通过性接触传染。表现外阴阴道红肿,白带增多,呈豆渣样,腥臭味。2023/2/1777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多累及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可通性接触传染。表现为包皮内侧及龟头弥漫性潮红,附着乳白色斑片或分布许多针帽大小的红色丘疹,伴有脱屑,可波及阴囊,可有轻痒。2023/2/1778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鉴别诊断:与湿疹,尿布皮炎,扁平苔藓等鉴别2023/2/1779治疗和预防治疗原则:去除促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加强支持疗法。外用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ml)含漱,每日数次,皮肤病变可用各种咪唑类霜剂,阴道念珠菌病外用制霉菌素栓剂或咪唑类栓剂,性伴应同时治疗。内用药治疗:氟康唑,伊曲康唑。2023/2/1780孢子丝菌病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2023/2/1781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

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申克氏孢子丝菌存在土壤和植物上。2023/2/1782临床表现分四型:局限性皮肤型皮肤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皮肤外型2023/2/1783孢子丝菌病(局限性皮肤型)也称同定型。好发开面部,颈、躯干手背,常局限于初发部位。皮损呈多样性,为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斑块、溃疡、肉芽肿或坏疽。2023/2/1784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较常见,好发于四肢远端,常有外伤史,出现皮下结节,紫红色,可中心坏死形成溃疡,表面成厚痂,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新结节,排列成串。2023/2/1785孢子丝菌病(皮肤播散型、皮肤外型)皮肤播散型: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结节,脓肿,可破溃,皮损也可多形性。皮肤外型又称内脏型或系统性孢子丝菌病,多累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由血性播散引起,可侵犯肺、骨骼、眼、心、肝、脾、肾等器官。2023/2/1786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非特异性肉芽肿,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型孢子和星状体。镜检:圆形、雪茄型孢子。2023/2/1787诊断和鉴别鉴别诊断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