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烧碱蒸发与片碱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离子膜烧碱蒸发与片碱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离子膜烧碱蒸发与片碱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离子膜烧碱蒸发与片碱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离子膜烧碱蒸发与片碱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子膜烧碱蒸发及片碱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2市场预测3全厂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4工艺技术方案5全厂主要原料、辅助材料、动力和燃料消耗6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7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8节能9环境保护10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11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2项目实施规划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4财务评价1、总论1.1.3(1)公司现有离子膜烧碱蒸发及片碱装置,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及管理经验。(2)公司组建海源盐化公司,自给自足,可以大大降低烧碱的制造成本,价格上与省内同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3)本项目建设厂址位于**市滨城区东部规划批准的工业区,北临黄河五路,南靠黄河三路,西侧毗邻东海一路,已建成通车的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向南与济(南)青(岛)高速公路联网,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市地方铁路-小营至滨城区段已开工建设,本厂区东临铁路,因而将逐步形成由铁路、公路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4)本项目建设用水、电、汽供应充足。(5)本项目人员可由公司内部调配熟练的操作工人,并指派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管理。1.1.4本报告对以离子膜烧碱为原料的粒碱产品的工艺技术方案、辅助设施、经济效益和市场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方案,作出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财务评价。主要工程范围如下:A、10万吨/年粒碱装置降膜蒸发工序粒碱工序B、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1)变配电及输电线路(2)界区内给排水(3)界区内供热(4)界区内消防(5)界区内电讯(6)界区内贮运设施及机械化运输1.2研究结论1.2.11.2.1.1其中:建设投资 9557.90万元建设期利息 150.4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578.04万元1.2.1.21.2.1.31.2.1.41.2.1.5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56.101.2.1.6项目财务净现值 15966.29万元(i=12%1.2.1.7根据本工程财务评价的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较好,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该公司依托现有企业的资源、经济与环境优势,投资建设10万吨/年粒碱工程,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优质的粒碱产品,同时向国外出口一定量的优质粒碱,是必要的、合理的、可行的。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产品方案150%(wt)烧碱(折100%)吨/年200002粒碱吨/年100000二年操作时间小时8000三主要原材料、燃料用量1离子膜烧碱NaOH≥32%(wt)吨/年120000折100%(wt)NaOH2重油吨/年86503导热盐吨/年40004食糖吨/年30四公用动力消耗量1供水(新鲜水)正常用水量m3/h9.1最大用水量m3/h102供电动力电kWh1017五运输量1运入量吨/年3876802运出量吨/年1400003工厂总运输量吨/年527680六装置定员人36七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10286.381建设投资万元9557.902建设期利息万元150.443流动资金万元1926.79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万元578.04八年销售收入万元26793.00九年总成本万元21006.24十年销售利润万元5650.93十一销售税万元1494.16十二财务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48.572投资回收期年3.66自建设之日起3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56.104财务净现值万元15966.29(i=12%)2市场预测2.1烧碱2.烧碱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玻璃、搪瓷以及石油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烧碱在纺织印染工业中可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在化学工业中可用于生产硼砂、氰化钠、甲酸、草酸、苯酚等,在石油工业中可用于精炼石油制品,并可用于油田钻井泥浆中。烧碱还可用于造纸、纤维素浆粕、肥皂、合成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的生产以及动植物油脂的精炼,也可用于生产氧化铝、金属锌和金属铜的表面处理以及农药方面。食品级烧碱产品在食品工业上用作酸中和剂,可作柑桔、桃子等的去皮剂,以及脱色剂和脱臭剂。工业上生产烧碱的方法有隔膜电解法、水银电解法和离子膜交换法。其中,离子膜法以其能耗低、无污染、产品纯度高(可做高纯碱)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代表着当今氯碱工业发展方向。如今日本100%为离子膜装置,美国为30%,印度60%,欧洲25%,中国31%。全世界已投产、在建或已建的离子膜装置己超过2200万吨/年,约占烧碱总产量的50%。我国烧碱产品品种主要有30%、42%、45%、50%液碱、96%固碱、98.5%的片碱及粒碱等,目前仍以30%液碱(南方)、42%液碱(北方)为主,50%液碱和98.5%的片碱及粒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1.2国内外市场供应情况及需求预测2.1.2.1国外市场(1)供应情况目前全世界有500多家氯碱公司,2005年底总生产能力已达6155.3万吨/年,14家大氯碱公司占了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5%,最大的6家是Dow化学、西方化学、ICI、PPG工业、Solvay和Bayer公司。据相关资料预测,到2006年世界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将达6400万吨/年以上,2004年~2006年世界烧碱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约为1.1%。其增长集中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其中亚洲增幅为2.6%,中东增幅为4.7%,而南美、北美及东、西欧地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负增长。全球氯碱生产商排名况详见表2-1-1,世界烧碱生产能力情况见表2-1-2。全球氯碱生产商排名(单位:万吨/年)表2-1-1公司名称生产能力占有率%备注陶氏化学536.511.47西方化学225.04.81FPC177.23.85索尔维156.83.28PPG工业145.33.11拜尔120.72.58埃尔夫阿托化学104.62.24ICI86.91.86OLINE84.31.80PIONEER78.01.67世界烧碱生产能力情况(单位:万吨/年)表2-1-2地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预测)北美1629.51639.91624.41624.41635.81635.8增长率%-3.20.6-0.10.00.70.0南美241.2242.2243.52435.5243.5243.5增长率%1.70.50.50.00.00.0西欧458.8487.9488.0478.4478.5492.8增长率%0.00.50.5-2.00.02.9亚洲1953.21989.72028.42068.22317.42317.4增长率4.81.81.91.92.30.0中东248.2273.6279.5291.1291.1291.1增长率6.79.32.14.00.00.0总计5718.65797.25849.55885.76155.36378.4增长率1.21.50.90.61.20.2(2)产量烧碱的生产一直与联产的氯及氯加工产品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由于前几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及氯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受环境和职业卫生法规的限制,其需求量下降,1993年世界烧碱产量下降到3640万吨。近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烧碱产量也逐步增加,2000年产量达4600万吨,2005年产量达5807.9万吨。世界主要地区烧碱产量见表2-1-3。世界主要地区烧碱产量单位:万吨表2-1-3地区名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预测)美国152013341334133413341427.381427.0西欧1037976976976956.48956.48956.0日本400370370440.3440.3541.56541.0中国69674880394010501605.11873其他世界总产量4600466047205144.85453.55807.96230.06(3)消费结构及需求预测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的烧碱消费结构中,化学工业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机化学品消费烧碱约21%,无机化学品领域对烧碱的需求排第二,占18%,造纸行业占16%,其他领域占45%。在2000~2005年间,按最终用途分,烧碱的需求增长率约为2.2%,详见表2-l-4。2000~2005年按最终用途分烧碱的需求增长情况表2最终用途增长率%影响增长的因素正面效应负面效应无机2.4人口,GDP,二聚磷酶钠碱替代物有机2.1环氧氯丙烷增长环氧丙烷—苯乙烯肥皂及洗涤剂类2.0GDP,人口洗涤剂增长比例纸浆1.9脱墨,市场增长氯化钠用量增加铝业3.1建筑,GDP铝替代物水处理3.1CDP,工业生产部分碱替代物石油炼制2.4高石油价格低石油价格纺织-1.0GDP,人口来自其它织品的竞争其它1.9人口,GDP碱替代物总结2.2世界烧碱的需求量1990年为4256.9万吨,1993年下降至3926万吨。尔后随着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行业的发展,烧碱消耗量有所增加,1995年全球烧碱需求总量为3950万吨,到2002年世界烧碱总需求量为4607万吨。1995-2000年全球烧碱需求增长率为2.0%,2000-2005年全球烧碱需求增长率为2.4%,略高于产能的增长率,到2005年烧碱需求量达5120万吨,近年来世界烧碱的下游消费行业除纺织领域对烧碱的需求有所减缓外,其他应用领域的需求仍将呈上升趋势。根据世界烧碱市场情况及有关统计数字,预测2006~2010世界烧碱的平均需求增长率为3%,详见表2-1-全球各地区烧碱的需求量及预测单位:万吨表2-1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备注美国加拿大126013301541西欧96010401206拉丁美洲3203801206日本350390452东亚101013601577其它540630730合计445051205947另有专家预测,到2008年全球烧碱的需求量将达到5660万吨。2005~2008年世界烧碱的需求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4%。(4)世界烧碱市场小结从上述数据及分析可总结出近10年来世界烧碱市场的供需现状,美国、日本、中东、西欧保持在出口国地位,拉丁美洲、东亚和大洋州则需要进口大量的烧碱。东欧由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预计到2006年以后将由烧碱出口地区转为进口地区。烧碱生产属于资源、能源消耗大的基础原料工业。从今后世界烧碱产业的发展情况看,发达国家由于能源、环保、运输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烧碱的利润在迅速的降低。而在发展中国家,对化工产品的需求目前呈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化学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烧碱等基础原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发达国家产品及其生产正向拥有广阔市场、原料丰富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国家转移。这表明,国际上的化学品输出为主导的贸易形式迅速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导的跨国投资。而环保要求低、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相对低廉的洲将成为国外大氯碱生产商的首选地区。因此,可以预测,今后世界烧碱生产的重心将由美国等传统的烧碱输出地区陆续转移到亚太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1(1)供应情况据氯碱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共有大中小型近250家,总产能1322万吨以上,遍及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于沿海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较少。我国1999年和2000年产量分别达556.9万吨和667.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9.5%和19.9%,其增长幅度快速提高。到2005年烧碱产量达到1605.1万吨,1998~2005年烧碱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6.89%,说明近几年随着聚氯乙烯的快速发展,对氯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从而有力的刺激了烧碱生产,其中产量大幅提高。我国近年烧碱生产情况见表2-1-6。我国近年烧碱生产情况(单位:万吨)表2-1-6年份生产能力总产量隔膜法离子膜法产量比例%产量比例%1995580506.7425.9484.0753.3510.531996638531.7447.183.9661.8711.621997700521.34279.1187.7116.451998743508.5391.774.6119.622.661999775556.9420.4773.4146.0725.52000790667.9475.7574.15165.8625.852001820727.9573.1478.74154.7521.262002870822.7630.6477.28189.3322.7220031000939.9629.767.00310.1733.00200411961045688.265.5335534.4720051605.11050.2816.450.86788.749.142006(预测)1871832.944.511038.255.49从企业规模来看,产能超过20万吨/年的生产厂家有15家,占全国比重17.1%。产能在10-20万吨/年的生产厂家有约55家,占全国比重64.77%。产能在5-10万吨/年的生产厂家有50家,占全国比重31.9%。产能低于5万吨/年的生产厂家约150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经济规模。在烧碱产量排序前40家企业中,烧碱产量前十位生产企业是:①天津大沽化;②齐鲁氯碱;③上海氯碱;④锦西化工;⑤宜宾天原;⑥巨化集团;⑦天津化工;⑧山东恒通化工;⑨江苏梅兰;⑩江苏常化。高于全国产量增幅的企业排序是:①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②乐平电化高科有限公司;③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④泰兴新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⑤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⑥江苏扬农化工集团;⑦山东德州石油化工总厂;⑧江苏梅兰电化集团公司;⑨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⑩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产量居前五位的省份是:①山东省、②江苏省、③天津市、⑷四川省、⑤河南省。扩产幅度居前五位的省份是:①云南、②新疆、③湖北省④贵州省⑤宁夏。2005年我国主要烧碱生产企业产量见表2-1-7。2005年我国烧碱主要生产企业产量(单位:万吨)表2-1-7序号企业产量同比增长%1天津大沽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69.252齐鲁石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56.953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42.524.244浙江巨化集团公司3552.175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364.946四川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3066.677江苏梅兰化工集团2722.78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2662.59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化工厂2643.7510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283.311南宁化工股份公司2237.512江苏常州常化集团2113山东桓台博汇社会福利化工厂2014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6.574.3915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14.466.6216无锡格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4.076.0417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807.3418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12.749.6919山东沂州水泥集团总公司19.6219.3020山东YY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21福建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11.483.7822新浦化学工业(泰兴)有限公司30100(2)在建和拟建状况目前国内又迎来了第二次烧碱产业的扩产潮,2004~2005年前后新增产能334万吨。台湾省的烧碱总规模也将在128万吨/年,其中历年平均进口量在20万吨左右,现逐渐减少,其产能的逐步增加将对大陆市场形成竞争态势。有资料统计2005年以后我国新建和拟建的主要烧碱装置情况见表2-1-我国在建和拟建主要烧碱装置情况单位:万吨表2-1地区企业名称生产能力技术路线计划投产年份华北沧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离子膜法2006年太化集团有限公司20离子膜法2006年天津LG24离子膜法2006年齐鲁石化公司24离子膜法2006年山东YY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离子膜法2007年东北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20离子膜法2006年内蒙古亿利集团40离子膜法2006年内蒙古吉兰泰集团24离子膜法2006年华东上海天原(集团)有限公司36离子膜法2006年台塑集团(宁波)30离子膜法2006年宁波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10离子膜法2006年南化集团公司10离子膜法2006年华南福建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20离子膜法2006年湖南衡阳化工厂6离子膜法2006年西

南宜宾天原集团公司10离子膜法已投产贵州安龙昌宏集团公司6离子膜法2005年广西南化集团公司8离子膜法2006年云南盐化集团公司10离子膜法2006年云南南磷化工公司10离子膜法2006年西

北宁夏西部聚氯乙烯公司10离子膜法已投产新疆天业12离子膜法在建新疆中泰10离子膜法在建陕西天桥环渤海有限公司13离子膜法在建陕西投资控股集团公司10离子膜法已投产河

南河南宇航股份有限公司12离子膜法在建平顶山汇源集团有限公司10离子膜法在建平顶山神马集团公司10离子膜法在建合计425(3)进出口情况2005年主要耗碱行业中,粘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5.9%、纸浆产量同比增长幅度17.2%、氧化铝产量同比增长11.2%、染料/中间体产量同比增长16.7%、洗涤剂产量同比增长6.0%、稀土冶炼产量同比增长18.2%、农药产量同比增长10.8%、石油化工产量也有所增加。2005年进口量:固碱1.6万吨、液碱6.87万吨;出口量:固碱27.09万吨、液碱37.65万吨。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在逐渐降低。中国烧碱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近几年有一定的进出口量(见表2-1-9近几年中国烧碱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表2-1-年份固碱液碱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9980.9910.891.6515.3219991.0613.041.359.1820001.3013.883.3410.4220011.0830.421.6629.3420021.6923.669.7914.1920031.4226.509.0510.6920041.7219.867.414.4120051.6027.096.8737.65从上表可见,中国烧碱出口总量波动很大,这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烧碱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致。由于目前我国的建材、轻纺、造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烧碱的内需,近3年来我国出口烧碱量有所下降。2005年我国烧碱出口量有非常大的增长,这与国内氯碱企业扩能太快,而烧碱需求跟不上产量增长有关。这说明我国氯碱企业必须迅速开拓国外烧碱市场。近期中国固碱及片碱出口国别及地区分布见表2-1-10。中国液碱、固碱及片碱出口国别及地区分布单位:%表2-1-10地区液碱固/片碱中国台湾13.190中国香港11.891.05韩国18.980朝鲜01.76菲律宾1.0103.42马来西亚2.600缅甸08.31越南012.32印度11.190斯里兰卡01.08叙利亚05.26巴基斯坦06.80孟加拉015.96坦桑尼亚0哈萨克斯坦01.42美国2.800澳大利亚35.000新西兰3.100其他0.2027.59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烧碱改变了原来依靠进口的格局,变为自用有余,每年烧碱约以20-30万吨的数量出口,有效地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压力。然而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对氯需求的大幅增长,将会联产更多的烧碱。尽管烧碱的下游消费企业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但是其增长速度低于产量的增速,这必会形成烧碱过剩的局面。显然,扩大烧碱出口规模是缓解国内烧碱市场压力的重要途径。实现烧碱规模出口,使烧碱的国际物流面向一些能源价格高、环保要求高和劳动力成本高、烧碱产量少的国家和地区,并建立稳定、持久的供应网络,与美国、日本、沙特等烧碱销售大户竞争国际市场。由此可见,我国的烧碱出口任重而道远。(4)消费构成及需求预测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其传统消费领域主要为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其次是医药、冶金、稀土金属、石油、电力、水处理及军工等行业。近些年随着各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轻工行业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行业如化工、有色金属冶金、纺织行业需求有上升趋势。近年中国烧碱在各行业的用量分布情况见表2-1-11近年我国烧碱下游行业分布情况(%)表2-1-1行业轻工化工纺织医药冶金水处理石油其他1998年33.325.719.46.66-22.92.13.81999年34.824.019.06.56.2-2.27.32000年30.030.019.06.56.33.52.52.22003年3326196.06.03.02.05.02004年2633174.56.74.32.26.32005年23.332.410.05.16.14.02.216.9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烧碱消费量还将持续增长。据统计1990~1998年中国国内烧碱需求平均增长率为4.4%,1998~2005年则为11.7%。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1998~200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7.8%),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烧碱的需求增长。中国近年烧碱供需平衡情况见表2-1-12。中国近年烧碱供需平衡情况(万吨)表2-1-12年份生产能力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1995584496.060.878338.5458.441996638531.661.59725.82507.441997700521.33.13822.9483.521998743508.52.6526.21484.941999775556.972.4122.22537.162000798667.884.6424.29648.232001820727.894.0459.87672.062002870822.7411.4837.84796.382003110094010.4737.26913.21200411961050.29.1234.271025.1020051605.11050.26.87651050对我国烧碱市场未来需求现采用下述两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A、专家预测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烧碱的消费量一直呈较快速度增长的态势,1990~1998年,我国烧碱消费年均增长率为4.4%,1998~2005年为14.5%。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烧碱需求增长速度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据测算2006~2010年间我国烧碱需求量将以每年8%~10%的增长率略超过GDP的增长率,其预测结果见表2-1-132006~2012年我国烧碱供需平衡预测(万吨)表2-1-1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产能12961386147015801706产量12801370146015401663内需11961291139415061626剩余8479663437B、弹性系数法由于氯碱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即烧碱的消费增长率一般与GDP增长率呈正向变化,现汇总近年来我国烧碱消费量与GDP指数的数据,利用弹性系数法计算1998~2005年烧碱需求的弹性系数,并以此预测到2010年我国烧碱需求弹性系数及需求量。计算及预测结果详见表2-1-14(1998~2005年我国烧碱消费量、GDP'数及弹性系数表2-1-1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GDP指数638.2682.9738.8792.7856.1928.91017.21117.9GDP增长率(%)7.87.18.07.38.08.59.59.9烧碱消费量(万吨)484.9537.2648.2672.0796.4906.71025.11051烧碱消费增长率(%)2.910.820.73.718.513.813.12.4烧碱消费弹性系数0.371.522.590.5121311.621.660.301998~2005年间平均水平GDP增长率(%)8.0烧碱消费增长率(%)11.33烧碱消费弹性系数1.4注:①烧碱消费量为表观消费量。②GDP指数以1978年GDP指数为100计。由上表可见,1998年至2005年烧碱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11.33%,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为8.0%,弹性系数为1.4,弹性较为充足,表明国民经济发展对烧碱工业的促进因素比较积极。2001年3月由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据此测算2005~201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0%。若我国烧碱需求与GDP增长率的弹性系数2005年至2010年为1.1,则我国烧碱年均需求增长率2005年至2010年为9.0%,烧碱需求量2006年为1117万吨,2010年为1719万吨。C、预测结果汇总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预测,我们可以得出下表结论(见表2-1-15两种预测法预测未来中国烧碱需求量汇总(万吨)表2-1-1项目名称2006年2010年专家预测法11961626弹性系数法11171719最终结果(平均)11571673预计2006年至2010年我国烧碱需求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5%。表2-1-9我们已经列出了2006年前后投产的烧碱生产装置能力约400万吨,若按装置开工率80%计算,到2006年产量要达到(1196+400)×0.80=1277万吨/年。而按照我国未来5年的烧碱需求预测情况,到2006年我国烧碱需求量预测值应为1025.1×(1+0.085)2=1207万吨/年。对比2006年我国烧碱需求量和产量预测值,可以看出我国烧碱市场在未来两年内会出现略为但是,我们认为这只是属于烧碱生产发展中的局部过剩问题。我国目前烧碱生产仍以隔膜法为主,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8%,其能耗高、产品质量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并且其中产能为1万吨/年左右的小型隔膜烧碱厂有近50家,严重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相对于隔膜法烧碱,离子膜法烧碱有着技术先进、能耗低、产品质量高(可用作高纯碱、易加工成固碱)、环保效益好(清洁生产)等优点,代表着当今烧碱生产的发展方向。从近年来的扩能情况看,离子膜烧碱所占比例正在逐年攀升,隔膜法烧碱正在逐渐走向萎缩,烧碱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趋于合理化,那些规模小、能耗高、污染大、技术落后的隔膜碱生产企业也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将为新建离子膜烧碱生产企业开拓成长的空间,可以有效地缓解烧碱过剩的局面。(5)国内市场小结通过上述对烧碱生产情况的统计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我国的氯碱工业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近年来为了满足PVC等耗氯产品的需求,企业扩建、新建烧碱生产装置势头强劲,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使得近期内烧碱市场面临局部过剩的问题。但是,这种局面可以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产品出口力度来进行改善。纵观世界烧碱市场,产品过剩和产品同质化趋势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跨国化工巨头利用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走规模化的道路。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成员,氯碱行业将在世界同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预测,未来我国烧碱行业的发展趋势应该为:①国际化趋势近期内国外大批化工巨头开始加大对华直接投资力度,全球化工基地的转移将会刺激国内烧碱消费的增长。我国氯碱行业将积极参与全球的市场竞争及分工,快速进入国际化市场,寻找稳定的客户资源。②区域化趋势各地氯碱企业的发展、行业调整的变化、地区性投资的发展以及物流成本的影响,将使得作为液体烧碱产品销售的区域化特征更加明显,价格差异也将增大。在区域市场内,各企业都将加速培育自己的优势,提高自身对市场的控制能力。2.1.3产品价格分析及价格预测烧碱价格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又主要取决于能源及盐价格。同时,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地区的差异,烧碱产品价格波动也很大,但总体来看,这两年烧碱(折100%)的价格基本在1550~2500元/吨波动。从国际市场看,2001年中国烧碱的出口平均价格略有回升,预计今后烧碱的出口价格不会有大的上升,固碱出口价格基本维持在200美元/吨左右。与2002年相比,2003年烧碱(固碱)价格较低,2003年除价格突破2000元/吨达2025元/吨外,其余几个月烧碱价格均在1900元/吨左右徘徊。近年中国烧碱出口平均价格及市场价格见表2-近年中国烧碱出口及国内市场价格情况表2-1-1年份出口平均价格(美元/吨)国内市场价格(元/吨)固碱液碱固碱液碱(折100%)1995283.9138.392200~33001700~22001996309.9137.422300~35001600~22001997276.6133.012000~29001600~19001998230.0127.901800~240014006106.281550~23001400~l5002000205.6102.881550~22001200~170020012l5.7126.651700~22501100492.281700~22001300~16002003196.290.731750~20251400~16002004192.0137.01800~29501400~177020052951472100~27001350~19002005年上半年称得上是历史上第2个烧碱价格高位期,烧碱价格一直处于高位盘整态势,价格理想。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是,根据市场需求的细化分析,国际国内市场对粒碱的需求量有增加趋势,2006年首季国内粒碱价格达到3100-3300元/吨的高位。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到氯碱企业的开工率,使得国际市场烧碱价格不断攀升。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和下游需求增长等诸多因素也导致国内烧碱资源出现紧缺,价格继续呈现上扬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资源相对紧缺,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尤为明显,形成了由南向北的涨价辐射波。价格分布是南高北低,使东北、华北地区的过剩烧碱得到了良性分流,然而其价格则与华东、华南地区同步上涨。影响烧碱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受成本推动。影响烧碱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为电价和盐价。隔膜碱平均耗电2589千瓦时/吨(含动力电),占成本的81%;离子膜碱耗电2319千瓦时/吨(含动力电),占成本的62.3%。近年全国电力严重短缺,对氯碱企业的优惠电价已经基本取消,氯碱行业用电价格上涨0.028元/千瓦时,隔膜碱成本增加72.49元,离子膜碱增加64.93元。原盐方面,每吨烧碱平均耗盐1540千克,占成本的17%。由于2005年秋季原盐减产,加之铁路运力不足,造成原盐供应趋紧,前期国内盐价上涨约60-100元/吨。此外,原煤价格也飞涨,众多因素给烧碱价格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受运输紧张影响。由于目前铁路运力有限,国内大部分企业必须转向公路运输,而且运费大幅增加。受运输限制,烧碱销售区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资源相对紧缺,价格一步步走高,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尤为明显。三是产需有所变化。目前聚氯乙烯市场比较疲软,其装置开工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使烧碱装置开工率也随之有所下降。随着经济发展,下游领域发展迅猛,这当中以造纸行业为代表。目前造纸需求在烧碱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为16%左右,这个数字在2006年预计将变成17.2%,并且时下国内造纸业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要进口大量纸浆。造纸行业的发展拉动烧碱需求增加。另外,纺织、化纤、冶金(以氧化铝为代表)也将是烧碱消费市场的有力支撑。四是受国际市场带动。随着国际市场价格走高和资源相对偏紧,烧碱出口力度正在加大,出口价格也在一步步上扬。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烧碱供需矛盾,成为烧碱价格上浮的另一支撑点。虽然目前国内烧碱企业利润增加,但专家认为,不能因此盲目乐观。由于扩产速度很快,供大于求格局难以改变,预计2010年以后价格仍有可能下滑。1998~2010年我国固碱价格及预测见表2-1-17,1998~2010年我国液碱(折

100%)价格及预测见表21998~2010年我国固碱价格及预测表2年份基础数据预测数据199821001999192520001875200119752002195020031888200423752005210020061981200719972008201620091998201020041998~2010年我国液碱(折100%)价格及预测表2年份基础数据预测数据19981680199915052000148020011555200215302003146820041680200515602006167620071584200816062009162220101604由上表可见,2006-2010年的烧碱价格预测值呈微降趋势,这与当前我国烧碱行业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依据上述市场价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使本项目产品在市场上具备较大的竞争能力,以保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建议本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按32%液碱(折百)1234.38元/吨(不含税)、50%液碱(折百)1740元/吨(不含税)、粒碱2400元/吨(不含税)进行财务分析。3全厂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3.1产品方案将离子膜电解生产的32%烧碱,浓缩生产成50%液碱、粒状固碱,向国内外市场销售。3.2产品品种、规模及商品量本项目的产品品种、规模及商品量详见表3-1。产品品种、规模及商品量表(吨/年)表3-1序

号产品名称装置规模商品量备注1烧碱50%液碱12000020000折100%粒碱1000001000003.3产品规格、质量标准3.3.2烧碱3.3.2.150%液碱采用企业标准,见表3-3。3.3.2.2粒状固碱采用GB/T11212-2003优级品,见表3-4。50%液碱质量标准表3-3指标名称指标氢氧化钠(NaOH),%≥50%(wt)氯化钠(NaCl),%≤80ppm三氧化二铁(Fe2O3),%≤0.0012%(wt)碳酸钠(Na2CO3),%800ppm固碱质量标准表3-4指标名称指标优级品一级品氢氧化钠(NaOH),%≥99.098.5氯化钠(NaCl),%≤0.020.04碳酸钠(Na2CO3),%≤0.400.60三氧化二铁(Fe2O3),%≤0.0030.005钙(Ca),%≤0.0040.006二氧化硅(SiO2),%≤0.0040.006硫酸钠(Na2SO4),%≤0.050.07铜(Cu),%≤0.00020.0003粒碱规格粒径:0.7~2.0mm4工艺技术方案4.1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4.碱液浓缩有逆流和顺流之分,也有单效、双效、三效之别,三效流程一次投资费用高,而双效流程一次投资费用低,但汽耗较高。综合考虑一次投资、能耗与经常费用,本工程拟引进降膜式三效逆流蒸发流程,其流程特点是:各效温差较大,提高了传热效率,设备传热面积相比顺流蒸发小,但末效对设备材质要求较高,该流程具有能力大,强度高、工艺操作简单、汽耗低等特点。4.1.固碱生产有大锅法和降膜法两种工艺。传统的大锅法虽有操作简单、成熟可靠等特点而被用于隔膜电解法生产的碱液为原料的固碱生产。但是由于其操作强度大、生产条件恶劣、不安全、间断生产、能耗高等特点,在国外已被淘汰。另外采用离子膜法电解工艺制得为高纯度的碱液,如用大锅法还存在被污染而变成含多种重金属的固碱而降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七十年代以降膜法生产固碱的技术被开发以来,已广泛用于固碱的生产。降膜法生产固碱的能耗低于大锅法,而且生产环境好、连续生产便于控制。固碱的加工有桶碱、片碱和粒碱三种方法。桶碱包装容易但使用非常麻烦,浪费大量高质量的镀锌铁皮,还有被污染的危险。粒碱加工较复杂,投资高,但生产过程能耗低、占地少、使用方便,在国外有较好的市场需求。片碱加工方便,投资较省,国内大多数固碱的加工采用片碱方法,但面临市场压力大,前景不容乐观。为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占据产品优势,拟采用粒碱加工。4.1.3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范围、内容及理由国内已引进了多套离子膜烧碱蒸发及固碱的生产技术装置,其中包括本公司现有的一套5万吨/年的蒸发及片碱装置正在运行中,因此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维护和运行经验,也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在立足于国产化的基础上,从国外进口蒸发及粒碱装置的关键设备,使生产技术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现行质量标准规定的指标。采用进口设备的理由主要是目前国产化的蒸发器设备主体的加工制造工艺与密封材料,设备结构、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较进口设备尚有一定缺欠与差距。引进这部分的工艺技术并进口主要设备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工程投资风险,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造价,提高竞争能力,确保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和长期生产运行稳定。4.2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4.2.1工艺流程简述4.2.1.1蒸发工段由电解工序送来的32%碱液首先进入烧碱缓冲贮槽,再用泵送至Ⅰ效降膜蒸发器,在Ⅰ效降膜蒸发器内被Ⅱ效降膜蒸发器来的水蒸汽加热,蒸发至36.5%后,再由过料泵打入板式换热器中,由Ⅲ效降膜蒸发器来的50%液碱和蒸汽冷凝液再次加热后,进入Ⅱ效降膜蒸发器内。在Ⅱ效降膜蒸发器内被Ⅲ效降膜蒸发器来的水蒸汽加热,蒸发至42%后,再由过料泵打入板式换热器中,由Ⅲ效降膜蒸发器来的50%液碱和蒸汽冷凝液再次加热后,进入Ⅲ效降膜蒸发器内。在Ⅲ效降膜蒸发器内被外界来的水蒸汽加热蒸发至50%左右的成品碱后出料,用过料泵打入板式换热器中,与Ⅱ效、Ⅰ效降膜蒸发器来的液碱换热降温后,再经成品碱冷却器用冷却水冷却到45℃送往成品碱贮槽。若生产粒碱,则需将32%的烧碱通过三效蒸发至48%后,送粒碱工序生产粒碱。4.2.1.1粒碱工段48%的碱液被加入降膜蒸发器,碱液一次流过该蒸发器,浓度被从50%提升至约62%。碱液通过碱泵从蒸发器的底部泄出,并被送至最终浓缩器。62%的碱液一次流过特种设计的降膜浓缩器,浓度被提升到97.5~97.8%。熔融碱通过手动操作的翻转装置离开浓缩器,通过重力送到熔融碱储罐。烧碱从62%浓缩到97.8%所需的热量是由熔盐来传送的。为了使造粒工艺良好运行,熔融碱必需要浓缩到99.3%的总固体含量,并且冷却到接近高浓烧碱的固化温度。烧碱高浓度浓缩及冷却是通过安装在熔融碱储罐处的闪蒸蒸发器来实现的。通过闪蒸蒸发器,高浓度的烧碱收集在熔碱储罐的泵槽中。熔碱储罐带有一浸入式熔碱泵,将熔融碱通过电伴热的熔融碱管线打入造粒塔顶部的高位槽中,通过重力流到喷洒装置的造粒喷头中,在那里,熔融碱被加工成小的珠状物,在造粒塔中自由落体,落体过程中珠状物冷却、结晶。结晶的粒碱收集到造粒塔的锥状底部,通过振动传送器进入到水冷的冷却器中。粒碱离开冷却器经传送带及斗式提升机进入筛分机,将过大尺寸的颗粒从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中分离开(低于0.1%),并收集在钢桶中。符合标准的粒碱进入到两个中间料仓,料仓可容纳24小时的产品产量。然后通过包装机包装出售。整个粒碱传送系统采用密闭防尘设计。4.3主要产品的消耗4.3.150%(wt)烧碱消耗定额以每吨100%(wt)NaOH计序

号名称及规格单

位消耗

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32%(wt)液碱折100%(wt)NaOHt1.0015.00120,000.002循环水(△t=4℃)t71.001,065.008,520,000.003动力电380VkWh2.8042.00336,000.004蒸汽0.8MPaGt0.548.1064,800.005仪表空气0.5MPaGNm32.0030.00240,000.006氮气0.2MPaGNm30.203.0024,000.00注:蒸发按12万吨/年生产量计。4.3.299%(wt)烧碱消耗定额以每吨100%(wt)NaOH计序

号名称及规格单

位消耗

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50%NaOH折100%(wt)NaOHt1.0012.50100,000.002重油kg86.501,081.258,650,000.003熔盐(一次填充)kg40.00500.004,000,000.004蒸汽0.8MPaGt0.303.7530,000.005循环水(△t=4℃)m395.001,187.509,500,000.006动力电380VkWh78.00975.007,800,000.007食糖kg0.303.7530,000.008纯水(密封用)m3/h4.0050.00400,000.009冷冻量(+5℃水)kcal12,000150,000.001,200,000,000.0010仪表空气0.5MPaGNm3173.002,162.5017,300,000.0011氮气0.2MPaGNm312.00150.001,200,000.00注:固碱按10万吨/年生产量计。4.4自动控制4.4.11、《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 HG/T20505-2000;2、《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07-2000;3、《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8-2000;4、《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5、《仪表供气设计规定》 HG/T20510-92;6、《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T20511-2000;7、《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T20512-2000;8、《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9、《仪表及管线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定》 HG/T20514-2000;10、《仪表隔离和吸洗设计规定》 HG/T20515-2000;1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13、《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14、《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95;15、《自控安装图册》 HG/T21581-1995;16、《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 GB/T2624-93;17、其它相关规定及标准规范。4.4.24.4本设计包括离子膜烧碱蒸发及粒碱装置的自动控制设计。蒸发及粒碱单独设操作室进行控制、操作和管理,在操作室内设2个远程DCS操作站和随机成套的PLC。与烧碱装置的其他工段一起,采用一套DCS,DCS控制站设在中控室。4.4.34.4.3测量单位采用SI单位,如下表:测量参数单位刻度备注流量液体m3/hDirect气体Nm3/hDirect蒸汽Kg/hort/hDirect温度℃Direct压力表压KPa.MPaDirect真空-KPaDirect绝压KPaabsDirect液位mormmor%Director%4.4除温度检测元件和特殊测量仪表外,所有进出控制室的标准信号为4~20mADC。除非对气动信号提出更高的压力要求,调节阀、就地控制器采用20~100KPa的标准气动信号。4.4.3工艺操作报警、远程设备的状态、ON/OFF阀位指示及系统安全联锁由DCS来实现。4.4所有与工艺介质接触的仪表材质,均应能满足工艺介质的要求,并且不低于仪表所在管道或设备的材质。仪表外壳均应满足抗氯气腐蚀的要求。现场一次仪表根据现场情况分别采用防腐型、防水型和隔爆型及本安型。根据工艺介质情况,仪表材质选用了钽、钛、哈氏合金、蒙乃尔合金等贵重金属及钢衬F46、钢喷涂PTFE等非金属材料,以满足抗腐蚀性能的要求。所有现场安装的仪表是全天候型的,可以满足现场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并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要求。安装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合的仪表设备符合危险区域等级划分的要求,在爆炸危险区域的现场仪表为隔爆型或本安型。中控室空调吸风口应设在一个安全、合适的位置,以防止异常情况下有害气体进入。要求Cl2≤1PPb、H2S≤10PPb、SO2≤50PPb、碳粒≤0.24mg/m3。4.4.3所有现场仪表都应成套组装成整体提供。每一个现场仪表都设有永久性的不锈钢铭牌。随机器设备成套的仪表也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并应与原装置中的仪表水平相一致。4.4.3仪表和控制系统电源应是双回路自动切换的独立供电回路,电压等级为380VAC,三相,50Hz。控制系统(DCS)和现场仪表由不间断电源(UPS)供电,在外部电源故障期间,UPS提供后备电源(电池组),其容量是能使控制系统和仪表正常工作至少30分钟时间。UPS电源质量:交流输出:220V±2%;频率:50±0.2HZ;波形失真率:<5%;直流输出:24±1%;纹波电压:<0.2%;切换时间:5~10ms。4.4.3仪表气源应配置备用贮罐,容量为:从700kPaG降到500kPaG20分钟。气源质量要求:压力:500~700kPaG;温度:常温;露点:在操作压力下低于工作环境历史上年(季)极端温度至少10℃;含尘料直径<3μm;油份含量<8ppm。4.4.3厂级计量仪表系统的精度为:±0.5%。贸易计量仪表系统精度为:±0.2%。4.4.3中控室由机柜室、操作室和其它辅助间组成。控制室一般要求如下:室内采用有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空调,无腐蚀性气体;室内设有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吊顶、墙面、门采用吸音防火材料;地面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室内照度500~700LX,并设有事故照明。4.4.44.4.4.1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以先进、可靠、经济和使用方便为原则,尽可能选用系列化、标准化的仪表,以提高仪表互换性。在仪表材质的选用上,与工艺介质接触部分的仪表材质不低于仪表所在工艺设备或管道的材质。同时尽可能集中选用一个厂家或地区的产品,以利以后的采购和服务。4.4.4.2温度仪表就地温度检测选用双金属温度计。远传温度计采用铠装式温度计,信号直接送入DCS。温度开关选用压力式温度开关。在防爆区内选用隔爆型,在防爆区外选用防水型。就地温度调节选用自力式温度调节阀。腐蚀性介质/场所应用的温度类仪表设计温度计夹套。4.4.4.3压力仪表就地压力检测一般选用不锈钢压力表,有脉动的场合选用耐震压力表,有腐蚀、粘稠、结晶的场所选用隔膜压力表或隔膜耐震压力表。要求集中的压力点选用智能压力变送器。重要压力报警、联锁点选用压力开关,一般选用电接点压力表。就地压力调节选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4.4.4.4流量仪表流量就地检测:小口径一般选用金属管转子流量计,大口径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只要累积的场合可选用水表。集中流量检测优先选用孔板和智能差压变送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等。对一些高精度、易汽化的场合必要时采用质量流量计,气体介质采用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此外,根据工艺条件还选用了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等。4.4.4.5物位仪表就地液位计一般采用玻璃管、玻璃板液位计或磁式液位计。需要集中的液位点一般采用智能液位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浮筒液位变送器、射频导纳变送器、超声波料位计、雷达料位计、钢带液位计等。对地下槽或水池一般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液位开关一般选用浮子式液位开关。对特殊的场合还将选用吹气法测液位。就地液位调节采用自力式液位调节阀。4.4.4.6分析仪表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有关的参数进行自动分析。根据工艺要求,分别采用了如下的分析仪器:PH计、振动式密度计、磁密度计、微量水份分析器、电导仪等。以上分析仪表都将从国外引进。环境气体检测设有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4.4.4.7执行器调节阀采用气动执行机构,配电/气阀门定位器和空气过滤减压阀。对腐蚀的场合选用隔膜阀或钢衬F46。对有毒介质采用波纹管密封结构。对磨损严重的场合选用钢衬陶瓷调节阀。二位阀选用气动执行机构。一般采用O型球阀,当口径≥DN50mm时可选用蝶阀。ON/OFF阀配有电磁气阀、空气过滤减压阀和限位开关等。就地调节分别选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自力式温度调节阀。4.44.4.5.1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采用先进可靠的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DCS)。DCS系统由带键盘和CRT的操作站、控制站、打印机、通讯电缆及其辅助设备等。4.4.5.2DCS功能要求过程控制功能DCS控制站除了应完成基本监测、调节和顺控功能外,还可以按过程需要选用串级、比值、前馈,纯滞后时间补偿等高级控制功能。此外,还可以运用各种算法组成综合控制算式,实现更复杂的控制要求。操作功能DCS操作站使操作员可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对站各设备进行控制,并可监视全线各站的操作数据和状态。操作键盘至少有以下功能:选择画面、控制方式(MAA/AUTO/CASA)选择、设定值/输出值的升降、开阀/关阀、机泵起动/停止、顺序启动、选择报警组、报警确认/复位、打印屏幕、指定/选择趋势记录和报表。显示功能DCS操作站应具有下列画面显示功能:菜单画面(按工艺分区组织);流程图画面(带开窗口显示功能);控制分组画面;回路参数画面;趋势曲线画面;报警汇总画面。报警功能DCS的系统报警功能应能自动诊断出操作站、现场控制站或通信系统的故障,向操作员发出报警并显示出故障的物理位置和故障的性质。制表打印功能用报表生成软件可以建立和修改报表,并可以报表的各个字段进行组态。报表功能可以由程序控制、报警控制和操作员控制启动。报表可以指示任何一台打印机完成打印。系统应能生成以下报表:实时报表(报警打印);定时报表(日报、班报、月报、重要参数的时报);报警汇总报表;操作记录报表;系统维护报表。信息管理功能根据工艺操作和管理的需要,选用外部存储器将比较重要的信息保存下来。外部存储器的型式和容量可根据需要保存信息的多少、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有足够的裕量来确定。系统组态功能DCS应具有离线及在线系统组态功能。DCS至少应有如下组态功能:过程变量的零点、量程及报警限设定;控制回路组态;建立实时和历史数据库;建立显示画面;建立报表;程序编译;组态下装;组态在线修改;过程变量监视;显示和修改所有参数。4.44.4.6.1仪表过程接口:仪表温度1-1/2"法兰或M27X2(M)压力压力表M20X1.5(M)膜片式压力表1"或2"法兰压力开关MFD压力、差压变送器1/2"NPT(F)带远传压力差变送器2"或3"法兰流量1/2"NPT或接焊法兰液位雷达液位计2”伺服式液位计2"法兰法兰式液位变送器3"法兰4.4.6.2仪表气源仪表供气总管和从供气总管到阀门(仪表)之前的分管采用镀锌钢管,阀门采用304SS。气动信号管线,通常采用Ф8的不锈钢管。每个用气仪表都配备过滤减压阀。4.4.6.3仪表电缆采用单根电缆直接引入控制室时,单根电缆采用PVC护套的多芯屏蔽绞合电缆。采用接线箱(或)随机盘(箱)的场合,控制室和接线箱之间采用PVC或聚氯乙烯绝缘和PVC护套的多对式多芯屏蔽绞合电缆。接线箱到现场仪表之间则采用带PVC护套的多芯屏蔽绞合电缆。控制室和现场之间的信号电缆屏蔽层在控制侧接地。接线箱将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区域等级。4.4.6.4电缆敷设电缆采用架空敷设,从接线箱到控制室采用玻璃钢电缆桥架。从接线箱到现场仪表采用镀锌穿管,仪表和接线箱均采用挠性连接管。挠性连接管应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区域等级。4.4.6.5其它现场仪表一般安装在地面或平台上。仪表配管一般采用Ф14X2或Ф18X3的钢管,材质符合管道等级标准。采用焊接管件。雷达液位计采用导波管。自控设备汇总表见表4.4.1。引进自控设备表见表4.4.2。自控设备汇总表蒸发、粒碱表4.4.1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温度仪表1双金属—热电阻支52热电阻支23热电偶支44双金属温度计WSS-481W支28小计支39二压力仪表1压力表台502电接点压力表YTXC-100-Z台15小计台65三流量仪表1电磁流量计台42转子流量计H250台103孔板LGBHWL台34双波纹管差压计CWD-110台25差压变送器(流量)EJA110台1小计台20四液位仪表1液位变送器台22差压变送器EJA110台13液位计EJA210台54点位变送器台3小计台11五阀门1气动调节阀台42电动调节阀台43手动球阀台54自力式调节阀台10小计台23六盘装仪表1柜式仪表盘KG-221台12闪光信号报警器XZS-11A台23指示灯个44配电器5367-3001/A2个185多笔记录仪XJRA-303个9小计34七控制系统1DCS套1小计1总计1934.5主要设备一览表

国产设备一览表序

号设备名称单

位数

量材料备注蒸发、粒碱132%碱液缓冲罐台1SS232%碱泵台2SS3表面冷凝器台4SS4二次蒸汽冷凝液泵台2SS5二次蒸汽冷凝液罐台1SS6真空泵台6SS7生蒸汽冷凝液罐台1SS8废气洗涤塔用泵台2CS/CI9粒碱料仓台2CS10冲洗水泵台2CS/CI11冲洗水槽台1CS12糖液制备罐台2SS13糖液搅拌器台2SS14烧碱溶解罐台1SS/Ni15烧碱循环泵台2SS16冷却水泵台2CS17二次蒸汽管批1SS,CRA/SS18熔盐罐台1CS19熔盐泵台1HRS20助燃空气管批1CS21烟囱台1CS22废气洗涤塔台1CS/SS23造粒塔台1SS/CS24粒碱短管套1SS25空气短管套1CS26粒碱转向装置台1SS27粒碱传送器台2SS28粒碱冷却器台1CS29斗式提升机台1CS30输送带和缝包机台2SS/rubber31托盘批132叉车辆433重油卸车泵台1C.S34重油输送泵台1C.S35重油罐台1CS36重油储罐台1CS37仪表空气缓冲罐台1CS38冷却风扇台1CS39废水泵台1CI40动力变压器台141低压配电盘台2042动力电缆批143电缆桥架批1引进设备一览表序号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材料备注1粒碱装置套11.1降膜蒸发器台11.2降膜蒸发器台11.3降膜蒸发器台11.4烧碱换热器台11.5烧碱换热器台11.6烧碱换热器台11.7烧碱换热器台11.8烧碱换热器台11.936%碱泵台21.1042%碱泵台21.1150%碱泵台21.1262%碱泵台21.13糖溶液计量泵台21.14降膜蒸发器台11.15降膜浓缩器台11.16碱分配器台11.17闪蒸器台11.18重油/氢气燃烧器台11.19助燃风机台11.20熔盐加热器台11.21助燃空气预热器台11.22排气扇台11.23喷头加热器台1引进设备一览表序号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材料备注1.24熔融碱泵台21.25筛分机台11.26高位槽台11.27喷洒装置台11.28喷头清洗装置台11.29造粒塔清洗装置台11.30熔融碱罐台12全自动包装机套14.6标准化4.6.14.6.1.14.6.1.2工程中的设备,须遵循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4.6.1.3 例如:ANSI、ASME、API650、JIS、DIN、AD及BS标准等。本工程国内供货非标设备设计中应采用的标准及规范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钢制压力容器》 GB150-19983.《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4.《不锈钢焊条》 GB/T983-19955.《碳钢焊条》 GB/T5117-19956.《低合金钢焊条》 GB/T5118-19957.《钢制塔式容器》 JB/T4710-20058.《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JB/T4735-1997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4709-200010.《压力容器法兰》 JB/T4700~4707-200011.《旋压封头》 JB/T4729-19941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 JB/T4746-200213.《补强圈》 JB/T4736-200214.《容器支座》 JB/T4712~4713-92、JB/T4724~4725-9215.《压力容器无损探伤》 JB/T4730-200516.《压力容器用钢锻件》 JB4726~4728-200017.《化工部设计标准》 HG20580~20585-199818.《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HG20592~20635-199719.《不锈钢人、手孔》 HG21594~21604-199920.《碳素钢、低合金钢制人孔和手孔》 HG21514~21535-200521.《塔器设计技术规定》 HG20652-199822.《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HG20660-200023.《塑料设备》 HG20640-199724.《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HG20660-2025.《搅拌传动装置》 HG21537.7~8-199526.《玻璃板液面计》《玻璃管液面计》 HG21588~21592-199527.《磁性液面计》 HG/T21584-199528.《玻璃板液面计》《玻璃管液面计》 HG21588~21592-199529.《丝网除沫器》 HG/T21618-199830.《设备吊耳》 HG/T21574-199431.《衬里钢壳设计技术规定》 HG/T20678-199132.《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定》 HG/T20696-199933.《钛制焊接容器》 JB/T4745-200234.《橡胶衬里设备设计技术规定》 CD130A15-199535.《橡胶衬里化工设备》 HGJ32-199036.《石油化工立式圆筒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SH3046-199237.《压力容器视镜》 HG21505~502-864.64.6.2.1(1)管材标准无缝钢管 GB8163-87无缝钢管件 GB12459-90无缝不锈钢管 GB/T14976-94无缝不锈钢管件 GB12459-90镀锌焊接钢管 GB/T3091-93镀锌焊接钢管件 GB3289-82焊接钢管 GB/T13793-92硬聚氯乙烯管 GB4219-1996硬聚氯乙烯管件 GB4220-84聚氯乙烯玻璃钢复合管及管件 HGJ515-87增强聚丙烯管及管件 HG20539-92玻璃钢管及管件 HGJ534-91钢衬胶管及管件 HG21501-93无缝钛管 GB/T3624-1995钢衬聚四氟乙烯管及管件 HG/T21562-94(2)管道连接标准钢制管法兰标准 HG20592-97焊接法兰标准 HG20593~5-97螺纹法兰标准 HG20598-97焊环松套法兰 HG20599~600-97非金属法兰 厂标紧固件标准 GB5782-86 GB901-88 GB6170-86 GB97.1-85垫片标准 HG20606-97 HG/T21609-96 HG20607-97(3)阀门标准阀门按中国阀门协会CVA标准,部分按制造厂标准。4.6.2.24.6所有仪表采用电动III型仪表,传输信号为4~20mA。所有智能仪表遵循HART协议。集散控制系统(DCS)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遵守HART协议。4.6引进国外工艺装置有关的分析方法采用专利商所提供的经所属国认可批准的国家标准、各部门标准及企业标准,即卖方提供的标准。但对于原材料的分析标准,经买卖双方协商可以采用买方标准,即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批准的国家标准、各部门标准及企业标准。国内配套工艺装置有关的分析方法采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批准的国家标准、各部门标准及企业标准。4.6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其设计、制造、施工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的要求。5主要原料、辅助材料、动力和燃料消耗5.1主要原料、辅助材料供应原材料供应表序

号名称规格年用量

吨/年来源1烧碱浓度:32%(wt)120000自产(折NaOH100wt%)温度:≤75℃2重油低热值:39330~41003kJ/kg8650外购3食糖食品级30外购4导热盐KNO353%w/w4000外购NaNO240%w/wNaNO37%w/wS≤0.025%w/w氯化物≤0.1%w/w5.2动力供应序

号名称规格单

位小时

用量输送

方式来源1循环水△t=4℃m32252.5管线厂内2动力电380/220VkWh1017电缆厂内3蒸汽0.8MPaGt11.85管线厂外4纯水m350管线厂内5仪表空气0.5MPaGNm32192.5管线厂内6氮气0.2MPaGNm3153管线厂内7冷冻水△t=3℃m350管线厂内6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6.1建厂条件6.1(1)地理位置**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渤海,东临东营市,南靠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沧州地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开发区和沿黄经济带的交汇点。按照山东省新一轮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市将建成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市滨城区的东部,北临黄河五路,南靠黄河三路,西侧毗邻东海一路,已建成通车的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向南与济(南)青(岛)高速公路联网,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市地方铁路-小营至滨城区段已完成规划,已开工建设。本厂区东临铁路,届时,将引铁路专用线至厂区。从而逐步形成由铁路、公路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市滨城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6’,北纬37°1l’~37°36’,总面积104km2。南邻博兴、高青两县,西接惠民县,北与阳信、沾化两县毗邻,东与东营市接壤,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滨城区人口57×104人,耕地面积108×104亩,现有城区面积18km2,城区人口18×104人。近年来,滨城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85.57×108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1.67×108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各项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以化工、机械、纺织、加工为主体的工业格局。(2)地形地貌**市平面呈倒凸字型,地处黄河下游的鲁北黄泛冲积平原。黄河从陕、晋黄土性高原将黄土冲积搬运而来填充造陆,对建造鲁西、鲁北平原起了重要作用,也是**地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其厚度在300~400m之间。由于历史上黄河泛溢时沿洼地奔流,前淤未尽,后淤复加,相互套迭,逐渐形成现在的微型地貌;又由于**历史上黄河都是从西南部入境,趋东北方向入海,频次泛溢时的沉积泥沙量不等,致形成现在的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低的地势。**市西南部海拔14.7m,东北部海拔6.5~7m,大部分地域在海拔11m左右,以七千分之一的比降倾斜。(3)工程地质**市古地质构造属河滩凹陷平原部分,经太行山、燕山运动的沉积物堆积和黄河、海河水系携带大量泥沙的填充,逐渐成为陆地,以黄泛沉积物为主,属华北黄泛冲积平原。微地貌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