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悲秋的意思_第1页
伤春悲秋的意思_第2页
伤春悲秋的意思_第3页
伤春悲秋的意思_第4页
伤春悲秋的意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伤春悲秋的意思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促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多数!春且住。见说道、天边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为中国古代韵文史上有传承关系的两大文体,诗与词之间尽管有渊源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的差异。清人魏塘曹学士曾用一连串别致形象的比喻说明诗与词的文体差异:“词之为体如美人,诗那么壮士也;词如春华,诗那么秋实也;词如夭桃繁杏,诗那么劲松贞柏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引)诗歌往往从宏观着眼,以社会视角扫视政治人生问题,题旨肃穆正大,显得庄重高贵。词往往从微观落墨,以个人视角“从情欲启程体悟人生”①。如朱彝尊《红盐词序》所说:“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于《离骚》、变雅之意。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耳。”故词显得柔婉妩媚,深美闳约。诗词的这种文体差异也往往表达在对同类题材的处理上。譬如杜甫的《登楼》诗和辛弃疾的《摸鱼儿》词,同以伤春起兴,表达忧国伤时之情,报国无门之怨。而在切入角度、表现手法、意境、风格等方面却各有特色。通过对这两首诗词的个案对比,使我们对诗词的文体差异有概括深入的感悟。

杜甫的《登楼》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流落成都。诗人由登楼所见的锦江春色和玉垒山上飘忽变幻的浮云,引发了对“万方多难”时局的深忧,切入社会政治问题。颈联直接透露唐朝与吐蕃的民族冲突。以北极星象征大唐政权,明言大唐帝国气运长久。概括去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代宗旋即复辟的政治事变。下句正告吐蕃侵略者: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义正词严,于如焚的焦虑中透出坚强的信念。尾联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昏暗,寄托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诗人由登楼所见之古迹――成都锦官城外的先主庙,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触物兴感,以寓家国身世之忧:宠信宦官、断送社稷的蜀后主刘禅,俨然也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以后主刘禅喻唐代宗李豫,代宗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导致吐蕃入侵,动摇国本。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诗人空怀忧国之心,苦无救国之途。落日楼头,忧思百端,只能吟诗以自遣而已。此诗的主旨如喻守真先生所说:“是少陵旅居成都感时抚事之作,着意全在末句,万方多难,急欲自效之情,跃然纸上矣。”②将个人身世遭际与国家兴衰安危融为一体,题旨肃穆正大。

辛弃疾的《摸鱼儿》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编年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他说,此年稼轩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离鄂州赴长沙。鄂州向为冲要之地,南宋大军驻此,北上可窥中原。稼轩移官湖南,对国事的哀伤和心系中原、身在江南之恨融入伤春别怨之中。邓氏之说深中肯綮。辛词没有从社会视角正面表现忧国伤时、怀才不遇的悲慨,而是借美人迟暮和遭妒被弃的不幸遇到,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对国力衰微的深忧。上片以暮春起兴,一波三折地写美人惜春、留春、怨春的哀怨心理。借写美人的迟暮之感,表达词人年华虚度、报国无路的苦闷失意心绪。下片由美人的惜时伤春切入女子的遭妒之怨,词人以遭谗被贬的陈阿娇自喻,寄托遭投降派陷害而壮志难酬的苦闷。而美人遭妒被弃正是其产生惜春迟暮之感的根本理由,上、下片互为因果而递进层深。蛾眉遭妒,贤士被弃,宵小猖狂,必将造成家乱国衰的悲剧结局。结拍失宠美人危楼日暮所见的“斜阳”“烟柳”等愁绝之景,暗喻失意志士所见朝政昏暗、国力日薄西山的衰微之象。明写“蛾眉”的“闲愁”,暗写志士对国力危殆的深忧。语气上又以反语出之,其意愈切。本词虽写忧国伤时、贤士不遇的政治忧愤,却从珍惜春天、珍惜青春、珍惜爱情的个人情欲启程感悟社会政治问题,仍不脱香草美人、伤春伤别的词家本色,与杜甫的《登楼》诗大异其趣。

在表现手法上,杜诗以赋法为主。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探讨的启程点。颔联描写春回人间的山河风景,引发对历史风云变幻的遐想。在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中,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直接探讨民族冲突、天下大势,尊王攘夷,持论正大。尾联借古讽今,寄托忧国伤乱、报国无门的感慨。诗人的所见、所感、所思都直接呈现在字里行间。

辛词那么采用比兴手法,以完整的形象构成象征性体系,来以小见大,以浅寓深。上片以美人惜春、迟暮的哀怨心理,寄托词人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失意心绪。美人委婉沉重的惜春之情,殷切真诚的留春之意,哀怨低回的怨春之愁,曲折尽致地传达出词人“幽约怨悱不能自言”的政治失意之感和时不我待的焦虑。下片以儿女之情喻君臣之事,寄托词人遭谗被贬、复国之志难酬的苦闷和对国力衰微的深忧。正如朱德才先生所说:“貌似伤春宫怨,实承《离骚》美人香草比兴手法,将身世之感和忧国之情一并写入其中。”③全词言在于此,意寄于彼,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就意境构成而言,杜诗雄浑开阔,寄慨遥深。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谈人事又借助于自然景物。诗人目视万里山河,纵论千秋历史,忧念时局,感慨万端,构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所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辛词的意境那么幽深细密。上片写惜春、留春、怨春的哀怨心理,可谓往复百折,细如毫毛。开头以“更能消”三字领起,略去春盛花艳、芳香醉人以及风雨屡屡摧春等描写,直从“春天再也经受不住几番风雨侵袭”写起,如陈廷焯所说:“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④先写春难经几番风雨,这是一层。怕春去而惦记春早,而如今已落红多数,又是一层。“春且住”二句,留春劝春,那么又是一层。春劝不回,转而怨春,又进一层。无可奈何之中,见画檐蛛网尚留残春,又转进一层。在往复百折中把惜春的意愿、心理描写得缠绵悠扬。另外,词中伤春意象的深层蕴含,遭妒之怨中的政治寄托,使词境曲径通幽,绵密深细。杜诗和辛词鲜明表达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特点。

就艺术风格而言,杜诗悲壮沉郁。诗中融自然景象、国家危难、个人情思为一体,焦虑忧闷中对国运长存仍抱有坚强的信念,悲中含壮。“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诗人有忧国之心,而无救国之途。感情沉郁悲凉。辛词风特别柔内刚,悠扬沉重。以婉约词的风调,诸如女子的惜春之情、遭妒之怨等,表现豪放词经常表现的主题――志士仁人的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显示了两种词风融合的倾向。如夏承焘先生所说:“肝肠如火,色笑如花。……强烈的情感和内容,而以缠绵婉约的语调表达出来。”⑤这首词仍保持了词体柔婉妩媚、深美闳约的风格特色。

(责任编辑:古卫红)

①王小舒:《从情欲启程体悟人生》,《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2期。

②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