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没有形状,,摸不着,空气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压缩空气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人的生存需要空气,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森林能净化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第二单元、冷和热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4传导。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我们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4、按二分法分类。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2、孔明灯是利用3、热水变凉的规律是:4、声音是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5、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__________,能帮助燃烧的是_________,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6、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要是以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空气传热重7、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________,水烧开时的温度是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8、水和沙子相比,__________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1.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2.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3.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4.蜡加热以后会体积会膨胀。…………………()5.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6.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三、填图、看图、画图:1、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6%一天中的气温时间789101112131415161718温度2℃3℃7℃9℃11℃12℃13℃14℃10℃9℃4℃2℃一天中气温在(2、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四年级科学试题二1、空气中主要由()、()、()和()等组成,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78%。5、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二、实验回顾:2、冬天来了,天气变冷了,人们大多穿上了深颜色的衣服。实验材料:(实验方法:(1、我们的消化器官。2、在超市或商店购买加工食品时要主义看些什么?3、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四、请你判断:空气棒,你认为用哪种听到的声音大些?五、关注自己:1、请你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当然要科学合理哟!食谱设计好了,这份食谱会随试卷交给老师,有没有想到给自己留一份?如果你给自己留一份,请问你留下来准备干什么?2、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多,相信你们也进行过分类活动,下面请根据要求把教室里的人分为二类可根据什么分?分成三类可怎么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题第一单元复习题;热空气会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等。10、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制作了。等美誉。12、森林有、、、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2、空气很轻,但可以占据空间。7、二氧化碳比空气重。8、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9、空气污染只对人有害,不危害其他的生命。10、早晨大雾弥漫时最好不要到室外锻炼。三、选择题。(15分)、氢气球)相遇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A、篮球B、空气枪、轮胎、热气球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饮料罐上有小水珠,那是因为空气中有(A、氧气B、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5、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在气体和液体中,热是靠()的方式传递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7、糖受热会熔化成(),冷却后又会结成(8、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性质叫做()。),这种9、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10、水和沙子相比,()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1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散热也()。12、液体的水受热后会变成()形态的(),这种现象叫()。13、水蒸气遇(14、温度计是利用(15、()、()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6)1、深色物体升温(1)快(2)慢,降温____变成水或水蒸气。颜色的物体吸热性能强。(2)白6、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1)固体(2)气体四、问答题:(30分)1、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2、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3、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填空题。(46分)1、声音是由物体(2、声音能在()中传播。)。3、声音可以向(6、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耳蜗——()大脑。)——7、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是()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8、声音的强弱叫做(9、声音的高低叫做(10、振动物体的长短、(二、选择题。(20分))会影响声音的高低。1、说话声音的大小是(()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强四、连线题(18分)。先后次序。1、用那些办法可以使保鲜袋发出声音?(4分)(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2)、弹松弛的橡皮筋,我发现:(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3、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至少写出三种方法)(6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复习题班级:姓名:、,它是一种和。3食5、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方式使食物。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5)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三、看图、填图。(35分)3、把下列食品按序号分成四大类:(17分)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2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3、分类:蝗虫,蚕蛾,牛,苍蝇,羊,鹦鹉,兔子,鸽子,鸭子,蚂蚁答:昆虫:蝗虫,蚕蛾,苍蝇,蚂蚁鸟类:鹦鹉,鸽子,鸭子哺乳类:牛,羊,兔子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5、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3、给添置隔音设施。4。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60332/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秒。9、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是)10、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错)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错)1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肝)→(大肠)→(小肠)→(肛门)18、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①豆、奶类;②油、盐、糖;③蔬菜类;④水果类;⑤鱼、虾、肉、蛋类;⑥粮食类。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应该包括这五大类,吃的最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类)。19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20、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答: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21、操作题: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块铁片,然后熄灭酒精灯。答: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铁片用夹子夹起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22、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顺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样听到老师讲课的声答:教师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空气时,会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2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252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2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3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35、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3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37、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3836度到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39、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答:木头塑料导热性能差,防止烫伤手。40集音作用,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42、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答:将物质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43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2、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3、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4、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44、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答: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45、好的饮食习惯谚语: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46、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47、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能流动,能压缩。48、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49、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答: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气枪;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50、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51、二氧化碳的性质:1、无色气体2、能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4、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能供给呼吸5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54、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是自下而上流动。5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5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成了风。59、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6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6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对)62、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对)63、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可能会流进几滴,但再多就不会了,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64、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65、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2、在测侧壁。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6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6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6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72、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7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75、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76、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77、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